益起映创店铺主页二维码
益起映创 微信认证
益起映创官方直营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修订版)

42.00
运费: ¥ 5.00-10.00
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修订版) 商品图0
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修订版)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著者:梁明、李力

字   数:360

页   数:288

书   号:978-7-5502-5093-2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尺   寸:190毫米×26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7年9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定   价:60.00元

编辑推荐

第五代导演、金鸡奖 摄影获得者,带你认识视觉语言的规律、把握影像创作的窍门。从摄影师角度出发的专业分析:作者身兼教师与导演、摄影师,并获得金鸡奖 摄影、华表奖等众多权威奖项,在教学与创作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此,在分析影片的电影造型语言时,作者能够从创作的角度剖析得准确、到位,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国内从事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技术实践的专业人员,很少就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进行理论总结和著述,也很少有具有创作经验的摄影师和具有实际创作经验的教师出版有关电影摄影创作分析方面的理论书籍。《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版)》是从技术到艺术,从实践到理论的电影摄影专著。

集案例分析与理论总结于一身:电影摄影创作及理论研究一般分为基础性理论与应用技巧型理论两种类型,《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版)》在论述上没有截然分开,而是考虑了电影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普及性,将两者进行综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影片片例的选择也非常有代表性,涉及不同国家、年代、风格、流派,还提供了作者本人的摄影阐述,以及其他著名摄影师的经验总结。

包含大量影片插图,文字优美:作者根据所讨论的画面内容,截取了大量原始影片的影像资料,几近于拉片子一般详细解剖每一帧画面的光线、色彩、景别等等电影造型元素,即使是非专业的普通读者也可迅速理解、体会影像创作的特性、规律。同时,《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版)》结构清晰、文字优美、亲切,值得细细品读。

名人推荐

作者同时自由徜徉在电影艺术创作与大学影视教育两个领域,是既有丰富电影创作实践经验,又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摄影师。这部专著的出版,对于中国电影摄影的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对学生学习电影摄影和电影创作有非常多的帮助。
——张会军,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梁明,第五代电影导演、摄影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摄影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制作最高学位,在美曾创办华夏电视台并任台长。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电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导演协会会员,《当代电影》杂志编委,第26、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曾获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4部影片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主要电影作品有:《夏天,有风吹过》、《黑楼孤魂》、《黑眼睛》、《两个人的芭蕾》、《谁主沉浮》、《五颗子弹》、《女帅男兵》等。与李力合著《电影色彩学》(获高教影视协会著作一等奖)、《影视摄影艺术学》,其他译著有《电影和电视制作》、《电影故事板的艺术》等。

李力,电影学博士、作家、编剧,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主讲《影视色彩学》。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曾任《追求》、《时尚》、《深圳都市报》、《人文荆州》等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发表影评、书评、小说、散文数十万字。主要电影编剧作品:《夏天,有风吹过》、《童话》、《等开花》等。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作品:《新中国、新气象》十集,《新中国、新四季》六集;《北京发现》三十集,《友谊之路》十集等。曾获2004 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09 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色彩 
《两个人的芭蕾》:将感动视觉化传达 
一、整体风格:蓝灰基调 
二、有光、有色,就有舞台! 
三、红色温暖、象征符号 
1.红绸带: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红旗袍:母亲心中的美梦 
《剪刀手爱德华》:彩色童话与黑白寓言 
一、影片主要色彩读解 
1.灰黑系列 
(1)环境:深灰古堡 
(2)人物:爱德华 
2.粉色系列 
3.绿色树雕的美丽与和谐 
4.白色冰雕与雪花 
二、色彩双重对比 
1.环境色彩的对比 
(1)故事讲述与故事发生 
(2)灰色古堡与童话社区 
(3)古堡、社区自身:内外对比 
2.人物色彩比较:服装与内心 
(1)爱德华 
(2)小镇人 
(3)爱德华与小镇人 
三、童话性质:忧伤而温情 
《暖》的回忆碎片:一块冷一块暖 
一、永恒回乡主题与诗意现实主义影像风格 
二、冷暖色调交织、前因后果纠缠的双时空 
三、秋千与镜子:代表虚幻的造型符号 
《我的1919》:一幅历史的写生油画 
一、现实主义绘画和电影 
二、形式追求:黑白时空与彩色时空 
三、人物肖像处理 
四、其他摄影造型语言 
《海岸线》:海岸之滨,绿红之间 
一、绿之极端压迫 
二、红之疯狂出口 
三、海浪之音,曲终人散心不散 
《枕边禁书》:色彩画中画与平面蒙太奇 
一、女性的成长:书写还是被书写 
1.清少纳言与《枕草子》 
2.格林纳威与《枕草子》 
3.诺子与清少纳言:我书故我在 
二、色彩画中画与平面蒙太奇 
1.三个大的时空 
(1)黑白童年 
(2)彩色《枕草子》 
(3)彩色香港 
2.黑白与彩色、听觉与视觉的纵横交织 
三、人人都有的十三章枕边禁书 
第二章运动摄影 
《女帅男兵》:用运动的摄影机表达情感 
一、电影创作与生活 
二、总体摄影造型构想 
三、如何拍摄篮球比赛 
四、让运动的摄影机充满感情 
《说出你的秘密》:心理片与运动摄影 
一、影片类型 
二、运动镜头与人物心理 
三、其他造型元素的配合运用 
《天上的恋人》:发觉残缺深处之唯美 
一、运动镜头的激情与心理情绪的释放 
二、环境造型之美与人性之美 
三、光线与色彩的假定性追求 
结语 
《紧急迫降》:运动镜头的表现力 
一、影片的风格样式 
二、运动镜头 
三、运动镜头的设计与运用 
1.移动、摇动镜头 
2.手持移动镜头 
3.甩镜头的运用 
四、其他 
《天上草原》:二维空间思维模式制约运动镜头的表现力 
一、镜头与主题表现 
二、移镜头与升、降镜头 
三、光线与照明 
四、视角与影像风格 
结语 
《战争生活》:数字化纪录片的运动镜头 
一、生活三部曲 
二、运动镜头表现两极生活 
三、后现代的万花筒: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 
第三章光线 
《卡拉是条狗》:被光影分割的破碎人生 
一、光影再现空间:被分割的破碎人生 
1.金字塔光线:上帝话语权 
2.光线分区:分割残缺的人生 
二、光影表意空间:笼子意象 
1.人物出场光影构图定下“笼子”基调 
2.特殊前景的设计使得笼子意象更为明显 
3.笼子内外视线置换:关与被关 
4.老二,一个关在“笼子”里的人 
5.空间对比:大小笼子 
三、理性写实主义:冷静残酷的摄影态度 
1.一个老概念:新现实主义 
2.一种新态度:冷静、残酷、不介入 
3.一幅新旧组合图:老北京风情画 
结语: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你已经不在我梦中 
《紫蝴蝶》:镜头晃动残酷年代光影叠化悲情人生 
一、Begin:火车进站 
二、Baroque:巴洛克影像风格 
1.巴洛克词源、含义与特点 
2.晃动镜头:动荡的年代,叠化的人生 
3.大光比:殉道者的前景,命运的戏剧性 
三、Bloodiness:蓝灰影调构筑残酷浪漫主义情绪 
1.残酷内容:大集体大时代,颠覆个体情仇 
2.浪漫形式:蓝灰影调,打造时代伤感印记 
四、Buskin:四组人物关系镜头造型分析 
1.丁慧与伊丹: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 
2.丁慧与谢明:我的开始之日便是我的结束之时 
3.司徒和依玲:未来是一支消散的歌 
4.川崎与伊丹:每个短语、每个句子都是一个结束和一个开始,每一首诗都是一篇墓志铭 
结语:butterfly蝴蝶意象 
《花眼》:你是光,你是彩虹的渴望 
一、似花还非花 
二、光,是现实,是灵魂深处对爱情的渴望 
三、影像语意结构 
四、画面与摄影技巧 
1.色彩:那一抹破碎的彩虹 
2.画面处理 
结语 
《青衣》:红蓝光线与高峰体验镜头 
一、空间:红光舞台,蓝光排练场 
二、角色:身份错位,红蓝离形 
1.生:名实不符 
2.青衣:人戏不分 
3.净:女扮男装 
4.丑:生活客串 
三、情绪:高潮是红的,叹息是蓝的 
1.逗号:红蓝转场 
2.顿号:红蓝道具 
3.引号:虚幻红蓝 
4.感叹号:高潮是旋转的红蓝 
5.句号:蓝色离别 
基耶斯洛夫斯基:光影表意的宿命 
一、光影流动:那一抹最忧伤的蓝 
二、光影疏离:近在咫尺却相隔千里 
三、光影宿命:世界上另一个无法抵达的自己 
第四章空间、环境与景别 
《美梦成真》:你在,就是天堂 
一、人间画卷:莫奈与上帝之手 
二、大众天堂:修拉的全景与马奈的中景 
三、地狱:德拉克洛瓦的死亡场景 
四、自我天堂:安妮的油画,凡?高的疯狂 
五、隔膜与沟通,寻找与等待 
1.沟通:在现实与梦幻之间 
2.生命内外:寻找与等待 
《蓝色爱情》:影像语意的构成与运用 
一、故事内容多层面 
二、时空结构多层次 
1.现实时空与戏剧时空 
2.闪回时空 
3.心理时空 
4.象征性时空 
5.媒介时空 
三、造型语言的运用 
1.色彩与色调 
2.镜头画面与焦距 
3.光线与照明 
结语 
《寻枪》:多时空结构与丰富的表现性视觉语言应用 
一、外在时空结构与内在心理体验 
二、运动镜头、变速摄影与心理情绪 
三、光与色的运用与不同情绪的表现 
四、环境造型的表现力 
结语 
《钢琴梦》:纪录片摄影的镣铐之舞 
一、模式之枷 
二、时空之困 
1.时间:挑、等、抢 
2.场景:真实和想象的平衡 
3.声音:空间造型语言的一种 
三、动静之辨 
结语 
《可可西里》:环境造型与全景张力 
一、主角可可西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二、美丽与残酷:告别的全景主义 
三、对比:男人与女人,勇气与智慧 
《有泪尽情流》:仰视写作态度与俯视全景镜头 
一、一场朴素的人间烟火和一个成长的导火索 
二、再现与表现:仰视的写作态度与俯视的全景镜头 
1.仰视的写作态度 
2.俯视、表现的全景镜头 
三、四个女人一台戏 
《台湾往事》:淡墨山水,乡愁四韵 
一、流动之水:一幅乡土生活淡墨长卷 
二、全景之树:一场没有年轮的绿色乡愁 
三、黑白书法:一次中国特色的命名方式 
四、特写之粽:一种外表朴素内心火热的母爱 
结语 
第五章风格 
曾念平:形式即内容 
一、《血色清晨》 
二、《红粉》 
三、《恋爱中的宝贝》 
四、《门》 
结语 
王家卫:浮光掠影中追忆似水年华 
一、1997之前,变形迷乱的影像之河 
二、1997之后,华丽忧伤的怀旧之诗 
三、《春光乍泄》:流光溢彩勾勒矛盾挣扎 
四、《2046》:怀旧色彩描画伤感情致 
杜琪峰:黑色在黑色之上 
一、华幕初上:《一个字头的诞生》 
二、锦衣夜行:《暗花》 
三、MAN的华丽与低调:《枪火》 
结语:《放逐》的回归与追逐 
梁明:心灵化的摄影机 
引子:美,永远的主角 
一、美的光影构成:美感的艰难触摸与探寻 
二、美的运动构成:表意性段落提炼美感 
三、美的理想构成:象征诗化美感 
四、美的和谐构成:美终将抵达心灵 
1.和谐之美:对称 
2.和谐之美:圆 
3.和谐之美:心灵 
结语 
陈可辛:从《甜蜜蜜》到《如果?爱》 
一、一个爱的中心 
1.《甜蜜蜜》:单纯、天真的爱 
2.《如果?爱》:叹息的爱 
二、两个基本人物:红女蓝男 
1.《甜蜜蜜》:红色李翘与蓝色黎小军 
2.红色老孙与蓝色林见东 
3.纯蓝还是蓝黑? 
三、第三类空间:光线之金还是物质之金 
1.温暖的金:邓丽君与精神空间 
2.物质之金:铁窗之爱的歌舞空间 
四、爱的时间与比例:Almost到Perhaps 
跋梁明 
出版后记

序言

缜于丰富 密于详尽

梁明教授是我北京电影学院78班上大学时的同学。
印象中,梁明一直是一个勤奋的人。他现在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不仅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带博士生,同时,还撰写大量的理论文章,出版专著,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更活跃在电影、电视创作的第一线。这些一般人无法同时承担的任务,梁明不仅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好。他一直在电影创作和电影教学两方面辛勤耕耘,那是一种游刃有余地游走,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创作实践方面的经历,锻炼和造就了梁明在学术上的敏锐和执著,而他对电影理论、摄影创作、专业教学的关注和研究,直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电影创作语言及理论教学、研究体系。我认为,现代大学影视教育,非常需要这样在电影本体创作理论上有成就、有系统专业知识、有丰富创作成果,同时又有扎实的功底、有自己的学术方法、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今天,人们对电影文化的体验,已经从过去的单一模式(露天电影和影院电影)发展到多元的观看模式,多方面观看影像是今天“读图”时代受益的主要形式,观众从看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影像产品的模式上形成认识、产生愉悦,甚至观者与影像产生了视觉和心理互动的状态,人们不但从电影中感受社会和生活,也享受视听带来的享受,感染自己多少,完全在于自己对电影的热爱程度以及对电影语言了解的深入程度。
电影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主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大学影视教育,无论是新开设的与电影、电视有关的专业,还是其他文科和艺术专业开设的与影视有关的课程,无非都是借用影像的方法来进行大学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制作教育、理论教育。观看电影、电视成为一种非常主要的教学和交流形式,对电影艺术有一些爱好的学生,大都是对电影表现出来的影像效果有所偏爱,甚至达到痴迷程度的。
电影是一种标准化、工业化、团队化的复杂艺术门类。电影摄影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就有很多,包括摄影技术、艺术、造型、技巧、方法、手段、风格、元素、美学、理论等方面的内涵。认识电影,往往是一个漫长和多元的过程,多数人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但有的人经过多年,仍然还是停留在喜欢的基础上,这就很遗憾。所以电影的学习,必须从制作和动手的层面上认识才可以真正了解,否则,也就仅仅停留在鉴赏的初级层面。这本书,在这方面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目前,国内从事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技术实践的专业人员,很少就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进行理论总结和著述,也很少有具有创作经验的摄影师和具有实际创作经验的教师出版有关电影摄影创作分析方面的理论书籍。《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从技术到艺术,从实践到理论的电影摄影专著,属于急需型和补充型并举的学术专著,对于专业学习影视制作的学生和希望从事影视创作的人员以及正在电影创作一线工作的创作者,是一本需要仔细精读的教材和非常好的参考书。
缜于丰富,密于详尽,是我读完这本专著后最深刻的感受。
本书的写作目标宗旨非常明确,是一本关于电影摄影造型语言分析的专著,结构独特,内容丰富,颇有新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电影摄影宏观和微观的论述。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前四章都是从具体的影片入手,写作的核心锁定在对各种造型元素与视觉效果的分析、电影摄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的分析上。这样的写作结构对集中学习电影、研究电影造型语言、了解电影摄影创作均有非常大的帮助。
影片片例的选择也非常有代表性,除了梁明自己参加摄影创作的影片外,还涉及了不同国家、年代、风格、流派的跨越,是国内外有代表意义的影片。从摄影主要造型元素:色彩、运动、光线、环境、空间、景别、风格等方面分项展开论述,研究广度和深度均大大拓展。写作的思路上比较挥洒自如、任意驰骋,读起来也比较轻松,文字优美,个性鲜明,令人深思,引人入胜。
色彩章节,论述了色彩的抽象和具体含义,将色彩的流动纳入了用视觉进行传达的体系,对彩色与黑白的对立和对位,进行了结构上的解释与分析,细化了色彩类别中的冷、暖关系,同时,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理论引入电影。
在运动摄影章节中,阐释了运动镜头是一个现代电影创作中非常普及和非常敏感的手段和元素,通过所举例的影片,细化了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中运动摄影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形式和视觉效果。
在光线一章里,从光影与主题的关系、光影与人物塑造的关系和光影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深入论述了光对人物心理情绪的描写、光线对人物情感世界的烘托以及光影对生命的表达,光影对人性和人生意义的表达等。
在导演和摄影的主要造型手段——环境、空间与景别的论述中,对手段、元素、方法、效果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举例,这些缜密、具体、详尽、实用的论述,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构思本书时的出发点和追求。
第五章的内容为摄影风格,锁定在曾念平、王家卫、杜琪峰、陈可辛(包括梁明本人)等活跃在当代电影舞台上的创作人员的主要作品上,紧紧围绕电影的风格话题,谈及电影的创作、方法、技巧、风格、理论、技术、艺术等问题,在整个表述过程中,追求创作的直觉,追求文字的个性和鲜活论述。
虽然全书仅仅划分了五个章节,选择的影片数量也不多,但作者独特的选片角度使得研究以少胜多,精益求精。这些影片在艺术上、风格上、制作上都有新意。而由于作者同时自由徜徉在电影艺术创作与大学影视教育两个领域,是既有丰富电影创作实践经验,又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摄影师,还是有非常独特视角和高研究水平的学者,他的写作风格也采取了自己独特的撰写形式,既宏观大气,也微观细致。有思想的活跃,也有理论的探索,还有扎实创作的经验体会,在全面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总结上下了工夫。作为一个电影专业教师,他的教学经验总结,他的深刻理论都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所以,无论对一般学习还是专业深入,本书都可以给予启迪。
一般而言,电影摄影创作及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一般基础性理论与应用技巧型理论两种类型,随着电影学科分类的科学化和电影学科建设的发展,摄影理论和摄影美学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本专著,在论述上没有截然分开,而是考虑了电影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普及性,将两者进行综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学术意义和教学意义,是值得阅读、研究、体会、和品味的书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电影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性的中国电影产业也开始在逐步建立。电影对国家形象、民族思想、文化软实力的宣扬都具有非常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才带来了产业格局、产业投资的变化,并使电影为人们所关注。当下的电影创作呈现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追求、不断繁荣的态势,中国电影的创作,为我们国家电影的创新和走向世界,正在做出努力,也更需要我们培养出新一代优秀的电影人才。
今天的大学影视教育,无论是普及型还是专业型,真正需要的恰恰是这种务实的教师,而不是那些空话连篇、虚词不断、词不搭意、光放空炮的所谓学者。实际上,所有大学教授电影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关注自己的教学,以及如何对学生学习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真正的作用,都应该为这种电影创作与理论的学术建设而努力。
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在电影创作和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积累、学术酝酿,实质上是对他多年电影摄影创作和造型研究教学的系统总结,也是一种理论上的总结性宣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梁明教授为电影专业教育教学完成的一项重要学术著作,我们对作者这种极为认真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责任表示由衷的敬意。这部专著的出版,对于中国电影摄影的创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对学生学习电影摄影和电影创作有非常多的帮助。摄影理论和创作研究中涉及的问题,都具有电影摄影创作的形象思维,也是作者本身电影摄影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
由衷地感谢作者,感谢出版者。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会军
2009年12月1日

前 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位居第二。但在某种程度上,汉语和英语这两种伟大的语言,都不如另外一种语言的宽容度大。它超越空间,没有国界;它穿越时间,链接古今;它无需翻译,全人类通用。
答案即是:电影画面。
作为人类交流的符号系统,电影画面与音乐、绘画一样,是真正的世界语! 马赛尔•马尔丹写有专著《电影语言》。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法国先锋导演让•谷克多说:“电影是用画面写的书法,电影摄影机是一种用视觉语言叙述某种内容的工具,可用来代替纸和笔。”
电影画面如此有力,使得所有的电影创作者和理论家都认为它是一门真正的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共鸣,心灵为之感动。色彩、光线、运动、环境、空间、景别……它们大声地说话,它们优美地表达,组成了复杂、有趣的电影画面交响乐。
色彩在表达。
人类的血管里,流淌着相同颜色的液体,那是浓稠而热烈的红色,是激情和生命的红色;当我们抬头仰望,看到浩瀚的天空,那是平静、安宁的蓝色,是悠远和流动的蓝色……色彩是沉默的语言。自彩色电影诞生第一天起,色彩就在电影艺术创作中起着无法被替代的重要作用。色彩之于电影,犹如修辞之于文学,旋律之于音乐,丹青之于国画,造型之于雕塑。在电影中,色彩是创作者手中的利器,或抒情,或表意,或象征,或拟讽,勾连呼应,统领全局,渗透出创作者独特的美学诉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使观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在具象画面的色彩构造中,领悟到抽象的艺术美感。
运动在说话。
运动是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是自身所独有的造型手段,是电影语汇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成为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摄影机的运动意味着画面内所描述的三维关系的存在与确立。作为影视摄影的重要造型手段,运动镜头正是在画面二维平面上摆脱了“刻板的、固定的画面内在结构”,进而创造出三维的幻觉,让观众对画面有了空间位移和变化的感受,创造出银幕的立体空间。可以说,运动镜头的使用,增强了电影的造型表现力,大大推进了整体电影语言的演变和进步。
电影运动摄影是一门综合的、特殊的语言系统。它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寓意、象征,它还可制造动势,营造节奏、韵律,从而获得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企及的审美效果。那些上升或下降的旋律,那些简洁或宽阔的音域,那些急速或舒缓的调子共同书写了波澜壮阔或和谐诗意的运动协奏曲。
光线在讲解。
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它向我们揭示物质世界的面貌,激起我们无限的想象。光,更是电影的灵魂,是整个电影摄影创作的基础,它使其他造型手段成为可能。创作者利用光的方向、反射,以及光线这个复杂、精妙的象征语言系统,描绘事物,表达情绪,创造思想,区隔空间,刻画人物……可以说,有光,电影艺术才成为可能!
“灯光之父”——瑞士人阿尔道夫•阿庇亚说:“灯光是舞台上色彩的主要来源,灯光是支生花妙笔,可以描绘瞬息万变的图像,灯光绝不是静止的,它随剧情的进展和人物活动一直变化着。” 
环境、空间在陈述。
电影里的环境与空间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人物表演场地,而是“造型形象的潜台词”。它通过光线的运用、色彩的变化、摄影机的运动等造型元素一起构筑环境,使环境与主题环环相扣。环境空间的营造要给人以物化情感的可能,空间环境如能与人的情绪、心境吻合,人物的情绪就会自然而贴切的找到情感的外在物,内在的情绪便能在环境中延伸开来。而一成不变的环境缺乏戏剧张力,这时就只能通过光影、色彩、镜头的变化来刻画,于是,在这个空间中表演的人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情绪。那些大树,那些小巷,那些深宅大院,那些高粱地和黄土地,那些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它们本身就会说话,它们是形式也是内容,它们能传达给观众直观的感觉,这就是环境造型的力量。
景别在呼喊。
特写放大形象,突出细节,刻画性格,它能将人物的瞬间表情和信息大声地传达给观众。这种“爱的自然主义”的特写语言,更多的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非我们的眼睛。近景细致地描写人物表情和细微动作,中景讲述人物交流、人物动作和情绪,全景展示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远景创造气氛、抒发情感、渲染情绪。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不同的景别仿佛不同的语调,营造不同的节奏,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景别,意味着画面的结构方式和一种叙述方式。
风格在书写。
布努埃尔说:“在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手里,电影是一种重要而危险的武器。它是借以表现思想、感情和本能世界的高级手段。”电影语言,在成熟的摄影师手中,获得了很大的力量感。或在浮光掠影中追忆似水年华;或 “专情”于关于“爱”的探讨;或将所有的默契和关照,都形成于黑色之中,展现在黑色之上;或致力于传达出形式及内容的话语;或将视觉语言逐步内化,并最终抵达心灵深处……他们对光影、线条、色彩、运动、角度、环境等各种视觉元素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艺术编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影像语言。风格由此确立。
镜头在说话。镜头在唱歌。镜头在抒情。镜头在表意。事实上,光线、色彩、运动、构图、环境等摄影造型元素,是电影的词根,是电影的音符和乐句,它们分段、分部合作,最终形成了有语法逻辑和优美旋律的电影交响曲。
“听到的旋律是甜美的,但听不到的旋律更甜美”(济慈语)。电影摄影的创作和研究不能为招式所累,不能死背公式、定理,要创造性地分析使用摄影造型元素。光线、色彩、运动、构图、空间环境等造型元素,可类比为武侠小说中的“功夫”。先得“手中有剑”,然后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最终“心中无剑、人剑合一”,抵达“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自由化境。

梁明 李力
2009年于北京冬天

后记

电影画面是一门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它作用于人的感官,作用于人的心灵,它可以是精确到紧密咬合的蒙太奇,亦可以模糊成一段留白的空镜头。但无论镜头在抒情表意时是简单还是复杂,它都是一门需要全面学习的语言。
《镜头在说话》意在引导希望进一步理解镜头语言与影像风格的读者,从电影本体的基本规律着手,通过色彩、运动摄影、光线、空间、环境与景别,逐步认识视觉语言的规律,把握解读影像的窍门。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前四章是具体影片的案例分析,主要论述各种造型元素与视觉效果、电影摄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影片片例涉及不同国家、年代、风格、流派。第五章的内容为摄影风格,主要论述曾念平、王家卫、杜琪峰、梁明、陈可辛等活跃在当代电影舞台上的创作者的主要作品,观点明晰,文字优美。
然而,这本书不仅仅在于帮助读者鉴赏影片,它还是对摄影创作的理论总结。书中分析的作品囊括了很多国内的优秀影片,还涉及了国内摄影师的创作经验与体会。作者身兼教师与摄影师,在教学与创作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此,在分析影片的电影造型语言时,作者能够从创作的角度剖析得准确、到位,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无论对电影专业的学生,还是对正在电影创作一线工作的创作者,都是一本需要仔细精读的教材和非常好的参考书。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使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插图与文字相匹配,并对重要章节采用四色印刷,尽管如此,怕是仍然存在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我们,以便在重印时及时修改,作为出版方我们将不胜感激。
欢迎采用本书做教材的老师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教师手册和章节提要等相关资料。此外,我们将继续编辑出版一系列电影艺术类书籍,敬请关注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电影学院”编辑部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拍电影网
2010年1月

文摘

色彩

色彩之于电影,犹如修辞之于文学,旋律之于音乐,丹青之于国画,造型之于雕塑。在电影中,色彩是创作者手中的利器,或抒情,或表意,或象征,或拟讽,勾连呼应,统领全局,渗透出创作者独特的美学诉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使观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在具象画面的色彩构造中,领悟到抽象的艺术美感。
色彩是沉默的语言。自彩色电影诞生第一天开始,电影色彩就在整个电影艺术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黑格尔曾经说:“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产品。”看电影不仅是视听的快感,也是审美主体“静心”思想的过程,是观者用“虚静”心态通过感悟而达到愉悦心灵的审美体验。观看一部优秀的电影,好似观赏一幅气韵生动的墨染山水画,一幅潇洒飘逸或力透纸背的书法作品,一个有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韵致的雕塑作品,其审美情境的相通具有某种根源性联系,这种联系就在于它们都给审美主体带来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触动和感召,带来美的感悟。
看电影要学古人庖丁,细细解牛,慢慢分析,体验各种造型语言所传递的视觉感知,所蕴含的丰富寓意。电影中的色彩首先赋予观者的是视觉上的感知,春之冷绿,夏之赤红,秋之绚烂,冬之淡雅,自然界的斑斓色彩是电影摄影师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们也从绘画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毕加索的浓艳,凡•高的重彩,波蒂切利的典雅,尽皆拿来,有机融合到作品中,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动人的画卷,给观者以视觉上的美感;不仅如此,色彩也是隐喻式表述文化理念的造型手法,是高度凝结象征意旨的符号化语言,仔细揣摩一部电影的色彩寓意,宛如面对达•芬奇的画作,使观者有强烈的解码欲望,进而深刻理解影片色彩构成的创作意图。
当摄影师拿到剧本以后,他首先要对将来呈现的电影影像有一个风格的确定,即总体立意,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是色彩风格的确立。黑白还是彩色,冷色还是暖色,高调还是低调,分几个色彩段落等等。《两个人的芭蕾》开拍之前,我们就认真考虑、周密布局,将一种抽象的理想主义精神视觉化,才形成了“红绸带”、“红旗袍”等色彩象征符号。整体风格的确立、局部重点场景的构思以至单个摄影造型元素的设计,都是摄影师要事先考虑的。
蒂姆•伯顿在《剪刀手爱德华》里,用双重对比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彩色童话与黑白寓言的世界。一方面,剪刀手爱德华黑灰的外表下却有着蛋糕一般柔软、善良的心;另一方面,优美的童话社区里,却充满别有用心、搬弄是非的彩色小镇人。导演用非彩色与彩色区分爱德华与小镇人,也区分了善与恶,那是一条永远也无法越过的界限。
当色彩这个造型元素日渐被电影人所认识,彩色与黑白的对比使用就常常被用来划分电影时空、建构电影结构。在电影《我的1919》里,影像造型结构就分成黑白与彩色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叙述的主体——影片主要的彩色部分,是主人公顾维钧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那几天发生的事件回忆。第二部分是黑白资料片效果部分,虽然只占了不到10%的镜头,但从总体影像造型语言上来讲,完全运用了另一种造型方式,是纪实性的资料黑白片效果,追求纪录性的真实感和历史感。这两部分截然不同的造型手法显然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时空。
除了能截然分为彩色与非彩色,色彩还有冷暖、明暗、进退、轻重、涨缩、动静等区分形式。其中,冷暖是色彩最为响亮的对比。很多电影擅长用冷暖调区分不同时空,比如《暖》就是如此。暖色基本属于过去时空,冷灰的蓝则是现实。现实时空主要使用蓝、黑、白色彩,以大面积的蓝色系为主色,对背景环境、场景、道具等进行选择和加工,如蓝黑的巷子,昏暗的屋子。为了突出人物而又不影响色调,导演选择了浅色作为暖和井河以及哑巴的主要服装色彩。整部片子在现实时空与回忆段落的后期,基本都是纯而冷的基调,始终有压抑感。而回忆,则是那么的温暖。摄影师把爱情作为暖这个女孩的人生色彩最亮点,把丰富的色彩作为爱情的象征,在井河关于暖的幸福回忆镜头中,都运用丰富的色彩和暖色调加强对比,使现实的不幸和回忆的幸福构成强烈的反差。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海岸线》从头到尾使用最多的是红和绿这两种颜色,甚至有人说红和绿在这部电影中俨然变成了黑白片里的黑与白。这种红与绿的使用几乎成为这部影片解读方式的一种外在符号,并贯穿始终。绿色是中性色,有着包容其他色彩的能力,也有着不动声色的沉重,同时它还能与金基德所热爱的“红”构成最具有画面张力的组合色(二者本身也是互补色)。于是,在《海岸线》里,绿色担负了一个重要的职责——对个体生存和民族生命力的全新诠释、主观构建,以及深度反省。绿色明度很低,而红,则是金氏惯用的高饱和度红,色反差很高,红色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点。每个人选择了各自应该有的红色:女人疯之前是浅红,那是少女的红,羞涩青春,美好初恋;惊吓过后是血红色的沉淀——女人完成了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男人死在这血肉间,这是人性最极端的红,是对生命无限挽留的红,也是刺向每一个人内心良知的红……
英国导演格林纳威的《枕边禁书》以《枕草子》这本平安时期的著作为媒介,人物在三个时空——古代(静态彩色)、记忆(黑白京都)、现实(彩色香港)——中自由穿行,单一画面转化为多焦点。虽然挑战观影者以往的视觉经验,但1+1>2的拼贴效果,加上导演信手拈来的视听元素、精美的画面构图、缤纷的色彩感觉、典雅的台词还有奇异的想象力,与最最独特而绚丽的人体书写一起构成了一次行云流水的摄影机舞蹈!


益起映创店铺主页二维码
益起映创 微信公众号认证
益起映创官方直营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插图修订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pmovie_service
拍电影网助手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