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官微推荐】关于说话的一切 汤质著

51.70
运费: ¥ 0.00-15.00
【官微推荐】关于说话的一切 汤质著 商品图0
【官微推荐】关于说话的一切 汤质著 商品图1
【官微推荐】关于说话的一切 汤质著 商品缩略图0 【官微推荐】关于说话的一切 汤质著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书名: 关于说话的一切

定价: 69.00

作者: 汤质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2-12-23

页码: 376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ISBN: 9787521749847



1.B站知识型UP主汤质力作,B同名课程播放量达百万!
作者汤质是B站知识型Up主,其B站主页视频播放量共计突破万,B站同名付费课程《关于说话的一切》累计播放量百万次。

2.图书知识含量丰沛,堪称“硬核”,囊括了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
看了市面上那么多降维通俗的说话图书,学了网上那么多打包票“X堂课让你成为沟通达人”的课程,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把话说好、说对、说精彩?在没有掌握说话底层思维与源头知识的前提下,任何速通攻略都是蜻蜓点水、纸上谈兵。
本书内容大的亮点在于,作者摒弃了简易、肤浅的说话经验与教导,以硬核的语言知识为砖,涉及沟通哲学、语言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的学术内容,堆砌起了一套专业性高、实用性强的说话教学体系,旨在帮助读者深刻地看待、掌握、应用说话技巧,能够把话说到点子上,说进心坎里。

3.有底气地击穿所谓的沟通表达“真理”,重构实用说话技巧的靠谱知识体系。
刻意察言观色非但不能带来掌控感,反而会导致一种紧张感;故意紧张严肃,反而能消除紧张与严肃;刻意冒犯自己,反而能表达善意;不要关心结论怎么写,要关心问题如何问……这些打破常理的精华观点在书中比比皆是,但在打破常理之前,作者会用一系列专业的语言知识、典案例论证其说法的可靠性。

4.在语言技巧之上,流露人间真实的深刻道理。
与其痴迷于说话的技巧和方法,不如端正自己面对世界的姿态;钟情于炫耀知识带来的廉价满足感,将导致我们无法真正深入交流一个话题;如果希望别人建设性地对待自己,首先要停止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别人……这不仅是一本教你如何说话的图书,也是人际交往领域的一杯自省和理性的醒脑茶。

5.一众沟通领域、知识型青年达人鼎荐。
职场发展研究者、优势星球发起人、Momself创始人崔璀,知识型公众号“L先生说”主理人、《打开心智》作者李睿秋(Lachel),友邻优课创始人、新东方集团原战略总监夏鹏,B站《学习观》系列视频主理人于建国(YJango),生财有术创始人亦仁联合荐。


说话,既是人基本的社会活动,又是世间难精通的信息游戏。说话的能力与人际关系和职业前景密切相关,是人生发展的关键一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仅掌握一些话术,就可以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可正是这些话术合力扭曲了我们的沟通观,让人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B站知识型Up主“汤质看本质”另辟蹊径,从哲学、符号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硬核知识中探寻说话的本质,直面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给出了一套内涵丰富且句句落在实处的说话指南。
为什么别人总觉得我说话不够清楚、难以理解?
在与地位高的人对话时,我该如何掌握交流的主导权?
我总是在公开场合发言时紧张,怎么办?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应该重在倾听还是发表见解?为什么别人谈论问题能一针见血、口若悬河,我却只会说“啊这……”?
在与别人辩论时,我的话怎么就是不够有说服力?闲聊时,我怎么总找不到合适的话题,老是冷场?
怎样才能既把话说到点子上,又说进他人的心坎里?
这本书将带你掌握语言逻辑背后的权力博弈和硬核知识,轻松解决上述问题,帮助你成为有策略的倾听者、提问巧妙的交流者,终成为轻松自如的沟通者。


前言 为什么你须上这堂“硬核表达课”?
一章 意义 无限复杂的语言游戏
语言符号的反馈怪圈
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我“当真”在和你“开玩笑”
语境—语用—语义
穹顶之下的符号秩序
沟通的根本动机与极目标
第二章 关系 你不是嘴笨,是心钝
打破预期,顺应张力
让自己不舒服的坦诚
进入地狱,失去天真
I see you
第三章 内容 说到点子上
三个世界
用关键概念来“打开”思路
抽象之梯与问题之锤
“通透”的理解从何而来
第四章 场景与内容 在任何场合都能好好说话
新实用主义语言观
推论游戏
核心玩法——语言游戏中一重要的事
进阶攻略——角色、舞台、严肃感与角色紧张
作弊技术——“后理性”技术与“幽默”
假如还有更重要的事
第五章 关于“倾听—回应”的一切
翻转认知,重塑“倾听—回应”观
倾听:一个通用框架
回应:极简回应术
第六章 一个关于“说话”的整合框架
有碎片汇流于此
阶段一:刺激—思维阶段(外部刺激—心理表征化阶段)
阶段二:思维—内部言语阶段(心理表征—符号化阶段)
阶段三:内部言语—外部言语阶段(符号—命题化阶段)
理解与表达的三重境:逻辑—结构—系统
第七章 进入世界的练习
练习之道
总结
第八章 逻辑 起点与终点
从真到真,然地得出
用逻辑笼罩世界
逻辑之外的世界
第九章 演绎 从AEIO 到AlphaGo
AEIO
三段论
命题逻辑与命题演算
会推理的魔法机器
第十章 归纳 经验暗海上的浮木
什么是“归纳”
从二元到多元
从直观到实证
从定性到定量
归纳法的尴尬
第十一章 类比 思维之火与概念之网
无处不在的三种类比
隐喻
爱情如战争,成长是赛跑
原型
理性何以有限且有效
第十二章 溯因与辩证 能言与善辩
好辩的人
认知的三角循环
否定的融贯
否定性推演(差异化网络的发生原理)
辩证法:黑格尔死而复生
辩证逆转——bug 动力学
递归与我思
否定否定再否定
第十三章 总结 无限游戏中的意义之舞
意义
关系
内容
场景与内容
倾听与回应
整合框架以及练习之道
逻辑篇
后记 远离那条平庸之路



汤质,B站知识型Up主“汤质看本质”,其B站主页播放量累计超过万。
曾任世界500强外企培训师、互联网公司高管。擅长对复杂课题展开系统阐释,专注于哲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自我发展等领域。



去到硬核中,回到生活里
用时髦的话说,这堂课的竞争力在于它十分“硬核”,这也是大多数学员对这堂课的基本印象。课程结合了语言学、符号学、认知科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硬核知识,对“说话”这项活动进行了系统考察。我们往往大大低估了语言活动的复杂性,又过分拔高了技巧和工具的价值,须深入硬核之中,才有可能获得有别于庸俗教条的启发,把握“沟通与表达”的本质。
下面我以“评价”为例,说明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按照美国语言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的说法,“评价”是语言的三大功能之一,另外两个是“告知”和“请求”。评价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评价周遭的一切人、事、物?
语言学家会告诉你,评价是一种“三角测量”活动,其本质是通过语言,把我和你之外的某个对象设定为参照物,以它为参照,反过来确定我与你的位置与立场,根本目的是明确我们之间的相对关系。
你和我的相对关系,须经由评价第三方的语言活动来间接明确。意思是,当两人在虚空中赤裸相对时,是无法理解彼此的,此时两人之间哪怕出现一块石头,情况都会不一样。我说它来自天上,你说它来自地下;我说它有某种美感,你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我和你之间的任何第三方,当它被评价的时候,便是你我关系被建构的时候。如今这块石头是衣服、包包、某个同事还是某类社会事件,没有本质区别。
一致性的评价会拉近关系,比如“英雄所见略同” “士为知己者死”;分歧性的评价则会破坏关系,比如“割袍断义”。评价难免有分歧,但也一定有某种裁决分歧的知识系统,能援引它们的人会因此占据更高的权力位置;无法对事物进行评价的一方,则会因为参照点缺失,无法明确自身与他人的相对位置而丧失权力。言能举人,亦能“废”人。
如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知乎”上充斥着各种“如何评价……”的问题,哪怕是十分琐碎无聊之事,也能引来一堆高谈阔论,因为那是个权力场,无数人在那里操弄着三角测量。若真的有人在知乎上问:“如何评价知乎上有这么多‘如何评价……’”,你可以参考上面这段说辞,这能让你完成一次获得权力的三角测量。
在本书提供的解释框架中,语言活动至少有三重复杂性:
(1)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即由符号表意机制导致的复杂性。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一个人该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符号学、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看待“意义”这个概念,我们话语中的“意思”不可避免地在三类意义(意图意义、文本意义和解释意义)之间流转衍变,看似简单的会话交流,本质上却是一场场委婉幽暗的人间游戏。其背后更为深层的追问其实是:语言符号如何能表达意义,心智又是如何理解/误解这些意义的?
(2)关系层面的复杂性,即来自主体间关系的交互复杂性。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一句话何以能打动人心?我们要向沟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寻求智慧,破题的关键是重新理解权力这个概念,把握三种权力关系(优势关系、劣势关系和平等关系)场景下的交往策略。其背后更基本的问题是:语言以何种方式结构/扭曲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3)对象层面的复杂性,即所言之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说清楚一件复杂的事情?这是由哲学认识论、认知科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交叉管辖的领地,我们要重新认识“认识”,探寻关于知识的“知识”,并掌握一种特别的提问技巧:针对差异性现象发问。我们真正要回答的问题是:心智模式是以何种机制来认识世界的,肤浅与深刻的落差体现在哪里?
结合语言学带来的启示,语言活动可以区分为意义内核、内容侧与关系侧三个维度。说话是使符号产生意义的行为,因此意义维度事关“语言”的本质属性。我们不仅用语言表达,也用语言思考,人是符号动物,符号表意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我们的生存状态。内容维度侧重说话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追求的是达成深度理解;关系维度侧重说话人与受话人的权力关系,追求的是建立亲和关系。我们之所以费尽心思组织语言,无非为了在内容一侧“说到点子上”,在关系一侧“说进心坎里”。
基于对三重复杂性的认识,在三个维度上展开探索,我们有望直抵“说话之道”的本质,获得诸多超越常识的深刻洞察。不妨每个维度各举一例:
在符号表意机制-意义维度,社会交往中任何表意信息都有二重性,一重是主动给予,另一重是被动流露。主动给予的信息是容易被表达者控制的,比如我们见面时,我说“很高兴见到你”;被动流露的信息则很难被控制,比如我在说“很高兴”时,脸上的表情并不显得很高兴。
表意信息的二重性能解释很多现象,比如前面提到“越刻意为之,越显得笨拙”。刻意会导致一种被动流露,而且我们能意识到这种流露,因此,当意识到自己因刻意表现而显得笨拙时,我们便会想办法补救这种笨拙,但补救本身会导致另一种流露,这种流露往往会让我们显得更加刻意,终使得我们陷入“越刻意越笨拙,越解释越掩饰”的死循环。
给予与流露的二重性还能帮我们重新理解“严肃”这个概念。
严肃性来自一种“伪装”。“伪装”这个行为流露出的意图是“有些东西我不想让你知道”,装的行为被拆穿总是让人非常尴尬,这种尴尬直接来自“我不想让你知道的东西被你知道了”——我知道你知道我在伪装,因此我感到尴尬与紧张。若要强行否认这种“拆穿”,就要制造出一种心理氛围来自欺,这种心理氛围被我们称为“严肃感”,一种有人都知道彼此在装却心照不宣、互不拆穿的安全氛围。
严肃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严肃感来维系关系、推进事务,它也会禁锢、限制我们的思维活跃度,平日思路活络的人,在严肃的场合也会显得紧张笨拙。我们都会遭遇没话找话的尴尬时刻,我一般会用“故意严肃法”来应对:当我觉得自己有要说些什么,但当时却没思路的时候,我会刻意地将尴尬表现出来,故作难堪之状,用沮丧的口吻说:“呃,容我想一下,想一下怎么说才能让我显得深刻一点。”此招一出,往往有奇效,在化解了尴尬的同时也争取到了思考的时间。妙的是,即便你随后说出的话仍旧不深刻,你也不会太难堪,因为你已经提前消解了这个话语场域的严肃性,松弛了谈话者之间紧绷的关系张力,这是幽默让我们感到放松和愉悦的根本原因。
幽默感来自对严肃感的戏弄,其本质是“我故意让你知道‘有些事情我不想让你知道’”。“伪装”导致严肃紧张,“故意伪装”却带来幽默活泼。符号表意机制-意义维度的更多知识点,会在本书一章与第四章展开讨论。
接下来是主体间互动-关系维度的启示,关于如何赞美他人并表达真诚。
我们常常以为对他人进行肯定性的赞美能收获他人的好感,但这也是分情况的,对某些经常收到赞美的人(他们恰恰是我们需要花心思建立关系的人)来说,我们需要使用否定性的话语来达成一种带有转折效果的巧妙称赞。
“有人都羡慕你事业有成、名利双收,其实你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你在做热爱的事的同时,还能帮助到其他人。”
“大家都觉得你工作能力强,其实你厉害的地方在于敢于独立思考,并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关系侧,交流会话的本质是一场权力游戏,本书将交往场景区分为优势关系场景、劣势关系场景和平等关系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交往双方有完全不同的交往预期,针对这些预期,我们需要有完全不同的交往策略。
在权力大于对方的优势关系场景中,赞美是很容易的,弱势的一方常常被忽视,缺少认同感,因此只需一个小小的赞美就能点亮他;相反,在权力小于对方的劣势关系中,你面对的经常是被溢美之辞包围的人,他们听惯了各种不走心的吹捧,却总是摆手自谦“哪里,哪里” “过奖,过奖”,内心潜台词是:“你都夸到哪里去了,你捧过头了。”在这个意义上,他同样遭到了“忽视”。其实这类人同样有被他人真正看见的欲求,即便他已经获得了明确的优势地位。
我们都希望在交流中给对方留下真诚的印象,这件事并不容易,表达真诚的行为本身就包含一种悖论性:刻意表现真诚反而会让自己看上去很虚伪。比如,在面临一些关键对话时,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短语来刻意强调自己的真诚意图。
“我无意冒犯……”
“咱们对事不对人……”
“我没有别的意思,你不要多想……”
……
也许我们一片赤诚,但我们无法突破对方长久以来形成的交往预期:一旦你强调“我无意冒犯”“你不要多想”,对方就会条件反射地预感到他即将被冒犯,开始止不住地“多想”。
此时,你不妨刻意冒犯:“我下面的话肯定会让你不舒服,所以我纠结了半天,但还是得和你说。”
或把多想的内容刻意说出来:“有件事想和你聊,又担心聊得不好会伤害我们之间的感情,你也知道我是个情商不高的人。”
一旦你反其道而行之,神奇的事情就会出现:你因此表现出了由衷的真诚。
原理仍然在于对交往预期的打破:预期的存在使很多技巧都丧失了它原本的功效,担心别人会不舒服而说出的“真心话”,总是会被理解成一种社交技巧,只有那些会让你自己觉得不舒服的真心话,才是彻底真诚的话语。
这类“把话说进心坎里”的关系侧话题,我们会在第二章详细论述。
后是认知对象-内容维度,在这个维度中,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说清楚一件事?
说清楚一件事,本质上无非是用一个叙述逻辑展现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说清楚一件事的难点,并不在于你选择什么的叙述逻辑,譬如,结论先行的金字塔结构是公认简洁高效的结构,但此处更要紧的问题是,发人深省的结论从哪来?
本书给出的结论听上去并无新意:一切结论都是答案,答案如何写,永远取决于问题怎么问。很多时候,我们想说清楚一件事,却觉得千头万绪无从说起,思路混乱、嘴里拌蒜,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问题在前方牵引导航。下次不妨试试,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时,停下来自问:我到底想说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你也就说清楚了整件事。
提问也是很有技巧的,好答案只有在好问题的调度之下才能组织起来,好问题须是具体的,具体的问题须是面向差异现象的。相比“发人深省的结论从哪儿来?”, “A结论为何比B结论更发人深省”是更好的问题;“我到底想说什么?”也许能帮你组织出一个不错的表述,但“为什么我能说清楚事件A,却说不清楚事件B”却能领你进入表述对象、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魔鬼细节之中。优秀的学者都有类似的问题意识。一旦我们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将心智认识对象-组织语言的过程展开,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说不清楚一件事,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正是这个框架帮我们在前面归纳出了“无法清晰表达的6种类型”。
我试图向你证明,关于“说话”,还有太多知识盲区和常识性的误解等待我们澄清:刻意察言观色非但不能带来掌控感,反而会导致一种紧张感;故意紧张严肃,反而能消除紧张与严肃;刻意冒犯自己,反而能表达善意;不要关心结论怎么写,要关心问题如何问……
这些反常识、有道理、能落地的知识与技巧,在书中还有很多。反常识,反对的是那些庸俗的经验与教导;有道理,道理来自那些穿透了的我们生活,聚焦更普遍规律的硬核学科——哲学、符号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能落地,是指我们能够带着这些见识和领悟,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人人都希望在这个“因言举人,因言废人”的世界中活得更好,“能言善辩”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正如沟通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艾瑞克·伯恩所说:说完“你好”之后说什么,其实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说话”不是一件简单事,它既是人基本的生存活动,又是世间难精通的信息游戏。沟通之难,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总试图将其简化,试图提炼出一些粗暴的“常识”,殊不知正是这些“常识”交织在一起,合力扭曲了我们的沟通观,使沟通实践变成了天底下困难的事。
这本书里的知识与洞见,一部分来自我的成长经验,更多来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充满智慧的知识传统。确切地说,本书来自两者的相遇:几年前,我辞去企业高管的工作,进入了我热爱的人文知识领域,成了一名“靠说话吃饭”的自媒体人,我流连于这些有趣却艰深的课题,创作出了不少广受好评的内容,《关于说话的一切》便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支。希望我能通过本书,带你一起去到硬核的知识中,直面其中的深刻与复杂,再带着澄明的见地,回到生活里。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官微推荐】关于说话的一切 汤质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