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教育管理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列教材;顾明远总主编)
定价:49.0
ISBN:9787300327600
作者:杨颖秀
版次:1
出版时间:2024-06
内容提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掌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新时代重要教育战略、政策和法律,阐述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揭示教育治理、教育法治的行动策略,关注教育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将教育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
本书共十二章,从社会对教育管理人才结构的需求以及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出发选择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和学习教育管理学的意义及方法。二至五章为总论,从宏观的视角阐述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变革、教育体制、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治、教育战略与规划等内容。六至十二章为分论,从微观的视角阐述学校教学领导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育财政、学校安全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等内容。全书以系统观注重阐述我国教育管理特别是新时代教育管理的变革和发展趋势,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
本书关照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选择更适合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编写体例。每章通过“学习目标”指出学习重点,明确学习路径,通过“典型案例”“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重要理论和重点知识,提高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解探究”提出问题,为学习者深入思考搭建桥梁,通过“阅读导航”丰富学习者的学习素材,拓宽学习者的学术视野。
作者简介:
杨颖秀,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杂志编委。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管理”负责人。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教育法、教育政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次赴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曾在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屏东教育大学访问讲学。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教材10余部。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被《中国学术年鉴》《新华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等书刊转载。主持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等。荣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吉林省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吉林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精彩样章
管理科学的诞生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与之相伴,教育管理也在科学管理的轨道上不断前行。为此,中外学者对教育管理实践变革的著述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教育管理学已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与教育学、管理学、法学、政策学、决策学、领导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交叉相融。这种交叉性既反映了教育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也反映了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等特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可否认,管理理论源于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其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及实践基础之上的,并对后来的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国家包括教育管理在内的任何管理活动都要或都在复制源于企业管理研究的西方管理理论。这就向本书的编写提出了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例如:书中如何阐述西方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如何认识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教育管理实践变革的关系?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体系,讲出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学术话语?要回答这些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理论与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书做了如下探索:
第一,如何阐述西方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如何认识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教育管理实践变革的关系?对于这两个问题,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西方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概述不同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客观地剖析不同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特别是对教育管理实践变革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进而依据辩证唯物主义,阐述中国教育管理的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结论表明,中国的教育管理实践对西方的管理理论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入境问俗、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地立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背景,走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变革之路。为此,本书在第二章专设第三节对国内外的教育管理变革进行概括总结,重点阐述了治理理论影响下中国教育管理的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到各级各类教育治理的聚焦点和成绩的取得,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教育管理的治理策略和理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以下各章分别呈现了教育治理的不同侧面。包括:在“教育体制”一章,通过对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学校领导体制、办学体制演进过程的阐述,突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在“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治”一章,阐述了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教育治理进程;在“教育战略与规划”一章,通过对不同阶段教育战略重点的阐释,彰显教育优先发展的治国理政战略;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的演进也带来了学术话语上的改进,其中无法忽略的就是“领导”一词的出现以及对领导行为与管理行为的认识转变。韦伯的组织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领导职能和领导行为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并没有和管理相对立,所以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些理论既被称为管理理论也被称为领导理论,如管理方格理论也被称为领导方格理论,权变理论主要阐述领导的权变领导风格。但由于决策的重要性凸显,因此,“领导”“领导者”“领导力”等术语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实践的重视,在教育管理中出现了“道德领导”“课程领导”“校长领导力”等术语。对此,本书为能呈现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框架,在第二章对“管理理论”的阐述中一直没有出现对“领导理论”的系统介绍,而是通过“教学领导与管理”一章,集中阐述了领导的含义和领导理论的演进过程,对领导与管理的关系做了解析,并阐述了“诚实领导”等前沿领导理论。也就是说,领导理论对中国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认识领导与管理的差异,有助于教育管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体系,讲出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学术话语?这一问题离不开如前所述的对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解,也直接关乎本书的内容选择和体系设计。目前已经出版的教育管理学著作体系多样。有的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侧重于实践研究,有的侧重于要素研究,有的侧重于职能研究,有的进行综合研究。但大多版本的基本架构还是分为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教育行政、学校管理三个板块设计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并且通常将基础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分在不同的著作中阐述。然而,教育管理实践的纵横体系并不是截然割裂的,而是在国家大政方针的统一引领下同步进行的,这就无法将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与基础教育管理的界限划分得十分清晰。因此,本书的编写紧紧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法律,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政策法律,本着系统融合、注重差异的原则,从教育管理学的知识结构和我国教育管理实践变革的整体样态出发选择其内容,设计其体系。其中,对西方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西方管理理论与我国教育管理实践变革的关系的阐述已经述及。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育财政”“教育督导”“教育评价”等,都是在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治、教育战略与规划的引领和规约下,统合阐述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和基础教育管理的相关内容的。例如,“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章,统合了“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学校领导人员的管理”“教师的管理”三部分内容,而不是将这些人员的管理分别写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板块。此外,还突出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在注重道德素质、改革职级职务职称制度、强调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特色。对于“教学领导与管理”以及“学校安全管理”,除基本理论相通外,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学生伤害事故防范等方面,因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本书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阐述和分析。“教学领导与管理”一章,不仅集中阐述了领导理论,还重点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突出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学校安全管理”一章,在突出学生伤害事故防范的同时,也将学校空间管理的知识融入其中。这样设计本书的知识体系,不仅将教育管理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等职能和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管理统一了起来,也减轻了学习者的学习负担。需要提及的是,本书在阐述教育管理的内容时虽然也从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交代,但最终更强调的是两者的统一关系。
系统融合、注重差异的原则同样体现在对“研究和学习教育管理学的方法”的阐述上。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反之亦然。因此,本书并没有对研究和学习教育管理学的方法进行严格区分。同时,基于对管理有法但无定法的考量,也没有更多地列举研究与学习教育管理学的方法,而是采用举一反三、突出重点的策略,在文献研究法中,延伸了统计资料分析、内容分析、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这些都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经常使用的和比较适用的方法。除此之外,在“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价”两章还介绍了督导和评价的具体方法,解释了“教育评估”和“教育评价”在中国教育管理语境下的使用方式,以避免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出现偏颇。
-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