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证据故事(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

29.90
运费: ¥ 7.00-20.00
证据故事(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 商品图0
证据故事(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证据故事(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  
定价:39.8  
ISBN:9787300146614  
作者:[美]理察德·伦伯特(Richard O. Lempert)  
版次:1  
出版时间:2012-03  



 
本书是美国法学院学生学习证据法课程的一本补充读物。书中将美国证据法中*重要也是*有趣的判例进行了新的故事性讲述,阐述了这些故事所代表的证据法规则。这些判例都是美国证据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例,而且是美国*尖的证据法学者在进行阐释这些判例背后的故事和法律规则,因此其法律学术性和可读性兼有。  


作者:理察德·伦伯特(Richard O. Lempert),美国密歇根大学法与社会学艾里克·斯坦教席杰出教授(the Eric Stein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Law and Sociology)。《证据法的现代路径》(A Modern Approach to Evidence)和《法与社会科学引言》(An Invitation to Law and Social Science)合著者,曾撰写过多篇证据法和法社会学方面的文章,特别关注陪审团制度、死刑、争端处理、DNA证据、反歧视行动;美国艺术科学院选聘成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K分部秘书长;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担任美国科学基金会“社会和经济科学分会”会长。

译者:魏晓娜,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副教授,法学博士。1997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兹学者”和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主要著作包括:《刑事正当程序原理》、《诉讼证明原理》(合著)、《美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第二卷)》(译著)、《比较法视角下的证据制度》(合译);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比较法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相关性
1 绿色丛林:人民诉柯林斯案(People v.Collins)的故事
2 年轻人与酒鬼之死:发生在新泽西的习惯和品格的离奇故事
3 美国诉伍兹案:传统取胜的故事
4 关于畸石与妥协:迈克逊案和现代品格证据法
5 联邦证据规则第410条的故事和美国诉麦哲纳图案:答辩陈述在审判中的使用
特 
6 斯威德勒和柏林诉美国的故事:死亡和特权
7 厄普约翰公司诉美国案的故事:一个人扩张律师—委托人秘密交流权的历程,以及影响它的社会力量
意见和专家证言
8 多伯特三部曲和专家证言法
9人民诉卡斯特罗:对法庭上使用DNA证据的质疑
传 
10 马兰蒂诉野生犬类动物生存研究中心案:三种遭遇
11 互惠人寿保险公司诉希尔曼案
12 希尔曼案,最高法院和麦古芬
13 达拉斯县的智慧
宪法问题
14 克劳弗德的故事
15 钱伯斯诉密西西比:当新任大法官遇上老式的南方裁决



前言
我发现,我越是专注于一个研究课题,我的日常生活就越是与我的工作密不可分。于是,当我在牙科诊所的椅子上接受牙根管手术时,我看到了一个隐喻,关于我正在编辑的几篇证据法文章的一个隐喻——那几天,我正为此头疼不已。那个牙医用一个橡胶垫盖上了我的嘴巴和脸,然后在垫上打了个洞,这样,她就只能看见那颗她要动手术的牙。似乎嘴巴里其他的东西都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与手头的工作无关。证据法大判例也是这样。证据就是程序。在证据法大判例背后不需要有特别的故事——没有了不得的争议或为正义而作的抗争。对案件事实的刨根问底也不必然会揭示规则背后的原因,或者法院判决背后的动因。一个证据法大判例需要的只是就某项证据是否应当采纳而产生的争议——小到500页的笔录中的一句话或几个问题。法院的重点将会集中在这句话或者问题上。其他的案件事实也许会被引用来为这一争点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但它们的重要性对于法院如何解决这一可采性争点来说不一而足。有时即便不是决定性的,也非常重要,但是在另外一些时候它们根本无关紧要。而且,即使案件情况与证据性争点的解决有关,案件也不必特别有意思或值得关注;该案的事实情节可能根本不值得一提。
这并不意味着证据的故事不值得讲述。本卷的文章会说明证据的故事可以是多么精彩。这里只是说,证据的故事不仅形态各异,而且故事里的核心人物在产生案件的纠纷中可能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在乔治·费雪(George Fisher)的故事,关于概率证据的经典判例人民诉柯林斯案(People v.Collins)中,最有意思的角色不是本案的两个被告珍妮特或马尔科姆·柯林斯——关于这两个人,人们知之甚少——也不是试图用统计证据撑起一个虽然脆弱但仍有胜算的案件的检察官,也不是那个回复电话留言、在那天下午当庭提供专家证言的教授,而是知名的哈佛法学院教授、最成功的最高法院律师、本科数学高手劳伦斯·崔波。此人曾担任加州最高法院托布里纳大法官的书记员,起草了大量使此案得以闻名的意见,之后撰写了他成为法学教授以来的第一篇、也是重量级论文《数学审判》,但没有提及他在柯林斯案中的作用。这篇文章,回应了迈克尔·芬克尔斯坦和威廉姆·费尔利鼓吹更为复杂的提出概率证据模式的一篇文章,将概率证明和贝耶斯定理在诉讼中的运用置于未来几代证据法学者的研究日程上。同样,在克利斯托佛·B·米勒的迈克逊诉美国案(Michelson v.United States)的讨论中——该案是最高法院在被告人的良好品格证据问题上最为明确的表述——无论是就趣味性,还是就该案产生的法理的相关性而言,被告人迈克逊的故事都比不上撰写使本案得以驰名的意见的杰克逊大法官先生的故事。在另外一个故事,理察德·弗里德曼叙述的克劳弗德诉美国案中(Crawford v.United States),作者本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因为弗里德曼教授发展了最高法院后来在该案中采纳的对质条款理论,而且他咨询了克劳弗德在整个诉讼中的上诉律师和参考了最高法院摘要。
本卷的大多数作者不仅是在讲故事。他们进而讨论案件是如何形成证据法的,而且,经常不满足于止步于此,他们还批评该案形成的规则。的确,在几篇文章中,最典型的是保罗·吉尔奈利对多伯特三部曲、规则沿革——在多伯特案中,关于科学证据可采性的规则——的处理,这是故事的主线。
虽然有些证据故事的性质特别,但本书并未实质上偏离“故事”集的精神。正如读者要看到的,让法学教授或法官当主角并不会妨碍一个好故事,而且即使是这样的人物成为主角,我们也能了解诉讼中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经常还能了解到迄今不为人所知的事件真相。而且,并非每个证据故事都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别具一格。实际上,本书中的多数文章并没有给思想盖上牙医的橡胶垫,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案件故事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作出其他分析的钥匙。因此,彼得·提勒斯(Peter Tillers)在“年轻人与酒鬼之死案”中——这也许是本书中最不为人所知的案件——通过重建导致本案起诉的致命事件,深入刺探被告人的悲惨生活,来探索品格和习惯的边界。艾利诺·斯威夫特(Eleanor Swift)在“马兰蒂诉野生犬类动物生存研究中心案”(Mahlandt v.Wild Canid Survival & Re-search Center, Inc.)中,娴熟地讲述狼索菲以及儿童原告的伤口的故事时,也阐明了对传闻规则例外的采纳。玛丽安·威森(Marianne Wesson)选了证据法经典故事之一——互惠人寿保险公司诉希尔曼案(Mutual Life Insurance Co.v.Hillmon)——并对之翻案,认为最高法院借格雷大法官先生(Mr.Justice Gray)之口构建的似乎有力的结论——为了保险诈骗而谋杀——由此引发了对传闻规则的更广泛的意图陈述例外,很可能是弄错了。
当一个作者写书写文章,或者编纂一个集子的时候,即使没有明说,也有一个目标读者群。如果作者是法学教授,他的目标读者群通常要么是其他法学教授,他们会关注于作者分析的深度、严谨和精辟;要么是法官或立法者,如果他们有着公平之心,当他们放下手头的文章时,会信服作者已经勾勒出了既定规则的最佳解释,以及规则和其他法律发展的最佳道路。但是,本书中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目标读者群。我认为多数读者是学生,主要是证据法课程,特别是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ed)课程的学生。
知道我是《证据法的现代方法》一书著者之一的读者会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热衷于证据法教学的问题导向方法。但是,如果证据法教学只关注于联邦规则的含义和在一系列孤立的或捏造的问题情形中的应用,就失去了一些东西。当学生们阅读文本而不是判例时,他们不可能对证据规则的历史及适用并得以发展的事实情形有着同样的感受。确实,即使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他们经常也不会对背景获得丰富的认知,因为,在典型的证据法课程上,有这么多的规则需要讲授,案例教材的作者倾向于从大多数案例中提炼尽可能多的精髓。剩下的,并且一度鞭策我写一本问题导向的教科书的,是大多数案件中干巴巴的事实陈述,还有法官对规则及其原因的解释——和问题导向著者所做的差不了多少。所以,我视这本书为证据法课程中使用的主要文本的伙伴。它汇集的文章,使得学生们能够品味证据规则和联邦解释规则得以产生、适用的丰富背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文章突出了当事人、案件事实、法官、律师、社会批评家和法学教授在形成证据法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因为这些特征和角色至少在本书的部分文章中,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证据故事(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