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风景园林概述
1.1 风景园林概念及学科发展
1.1.1 风景园林的概念
1.1.2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1.2 风景园林的行业归属
1.2.1 风景园林与市政公用行业的渊源
1.2.2 市政公用行业中风景园林的重要性
1.2.3 市政公用行业的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1.2.4 市政公用建设工程的风景园林类型概述
1.2.5 风景园林在市政公用行业的发展
1.3 风景园林的学科复杂性
1.3.1 风景园林项目进程中的其他学科应用
1.3.2 项目组织中的其他学科应用
1.3.3 风景园林学科新的影响因素
2 风景园林设计
2.1 风景园林空间构成
2.1.1 建筑空间
2.1.2 植物空间
2.1.3 山石空间
2.1.4 水体空间
2.1.5 综合空间
2.2 古典园林意境的传承
2.2.1 视觉
2.2.2 听觉
2.2.3 嗅觉
2.2.4 触觉
2.3 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借鉴
2.3.1 维护景观基质
2.3.2 分析资源斑块
2.3.3 结合廊道特性
2.3.4 保护生物多样性
2.3.5 构建景观网络
2.4 风景园林植物的作用
2.4.1 植物美的概念
2.4.2 植物的功能
2.4.3 植物绿化的设计原则
2.4.4 植物绿化的设计特点
2.4.5 植物绿化的应用前景
2.5 生态性意境空间的营造
2.5.1 园林景观元素的生态性应用
2.5.2 园林景观意境的营造手法
2.5.3 园林景观空间的组织构建
2.6 园林景观设计路线
2.6.1 前期准备
2.6.2 场地分析
2.6.3 功能分析
2.6.4 布局定位
2.6.5 风格定性
2.6.6 尺度控制
2.6.7 材料选择
2.6.8 后期服务
2.7 风景园林行业的局限性
2.7.1 学科的局限性
2.7.2 行业的局限性
2.7.3 时代的局限性
3 新时代景观行业发展
3.1 新时代发展阶段
3.1.1 乡村振兴
3.1.2 新型城镇化
3.1.3 城市更新
3.1.4 区域协调发展
3.1.5 公园城市
3.2 景观行业的发展解析
3.2.1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
3.2.2 生态文明理论的推进实施
3.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导向
3.3 景观行业的价值聚焦
3.3.1 景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
3.3.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
3.3.3 生境修复与风景环境
4 景观思维下的生境共同体
4.1 景观思维
4.1.1 景观思维的内涵
4.1.2 景观思维的特点
4.2 生境共同体
4.2.1 生境共同体的概念
4.2.2 生境共同体的组成
4.3 景观思维下生境共同体的内涵
4.3.1 对象与主体
4.3.2 过程与方法
4.3.3 趋势与目标
4.4 景观思维下生境共同体的意义
4.4.1 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4.4.2 兼收并蓄,融合统一
4.4.3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5 景观生境共同体的构建
5.1 构建特点
5.1.1 综合化
5.1.2 复杂化
5.1.3 智慧化
5.1.4 质量化
5.2 构建原则
5.2.1 系统性
5.2.2 可持续性
5.2.3 地域性
5.2.4 经济性
5.3 构建目标
5.3.1 国土经济
5.3.2 区域文化
5.3.3 本体功能
5.4 构建方法
5.4.1 规划引领
5.4.2 景观导向
5.4.3 专业协同
5.5 构建内容
5.5.1 景观行业的时代任务
5.5.2 景观生境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
5.5.3 景观生境共同体构建的核心内容
6 景观生境共同体的实践
6.1 文化旅游——商丘古城湖规划
6.1.1 项目概况
6.1.2 规划引领
6.1.3 景观导向
6.1.4 专业协同
6.1.5 实施效果
6.1.6 项目小结
6.2 景观规划——溧水金龙山绿廊
6.2.1 项目概况
6.2.2 规划引领
6.2.3 景观导向
6.2.4 专业协同
6.2.5 实施建议
6.3 生态景观——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
6.3.1 项目概况
6.3.2 规划引领
6. 3.3景观导向
6.3.4 专业协同
6.3.5 实施效果
6.4 滨水景观——江宁秦淮河景观
6.4.1 项目概况
6.4.2 规划引领
6.4.3 景观导向
6.4.4 专业协同
6.4.5 实施效果
6.5 公园城市——溧阳焦尾琴东人口公园
6.5.1 项目概况
6.5.2 规划引领
6.5.3 景观导向
6.5.4 专业协同
6.5.5 实施效果
6.6 水环境——溧水金毕河水环境整治
6.6.1 项目概况
6.6.2 规划引领
6.6.3 景观导向
6.6.4 专业协同
6.6.5 实施效果
6.7 城市更新——玄武区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建设
6.7.1 项目概况
6.7.2 规划引领
6.7.3 景观导向
6.7.4 专业协同
6.7.5 实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介绍
“景观生境共同体”规划设计实践体系,注重顶层框架体系的构建,将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坚持科学创新发展,体系构建与时俱进,结合定性与定量手段,实现各专业的一体化协同,从根本出发,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力求方法优选适用,坚持规划引领,通过统筹协调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规划,从顶层引领设计与实践;坚持景观导向,通过景观系统性思维框架,融合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及人居需求目标,形成设计实践体系;坚持专业协同,通过多行业、多专业交叉协作与优化,确保实施的高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书包含了,风景园林概述、风景园林设计、新时代景观行业发展、景观思维下的生境共同体、景观生境共同体的构建、景观生境共同体的实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