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20年变迁新格局
消失的边界: 两地资本市场一体化
书名:我们的金融时代
定价:59.00元
作者:杨灵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12
页码:24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95686
1. 献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及香港资本市场20周年。
2. 通过两地资本市场20年变迁史,阐述香港资本市场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投资变化,指导机构投资者及中国企业紧抓投资机会,践行国家战略。
3. 中信里昂董事长唐臻怡、巴曙松教授作序推荐。
《我们的金融时代》是一本介绍中国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20年变迁与未来投资趋势的经济读物。
《我们的金融时代》通过解读两地资本市场过去20年的差异,以及未来在A/H市场融合趋势下,两地投资理念的互相影响,演变趋同,为机构投资者、金融从业者及企业指出香港资本市场未来投资机会。
2018年,香港回归后20余载,改革开放的40周年,我们身处的时代背景在改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居民正不断创造和积累大量财富,使中国从 “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而资本“走出去”成为更重要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化一直在推进,中国的两个资本市场:“在岸”的A股市场,和“离岸”港股市场在2014年沪港通后开始互联互通。2016年,随着交易层面额度限制的放开, A/H两地在二级市场层面接近于完全融合。2017年也成为内地机构系统性配置香港市场的元年,内地资金在香港产生更大影响力。 2018年4月24日,香港市场也迎来了20年以来的改革——香港创新版,中国内地最近推出CDR(中国存托凭证)吸引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回归A股,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联系也将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在岸”和“离岸”两个资本市场的关联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
两地资本市场的边界正在消失,如何紧跟未来投资趋势,抓住投资机遇?在《我们的金融时代》一书中会找到答案。
上篇 一个国家, 两个资本市场
第一章 中国香港———中国的 “离岸” 资本市场
香港市场 20 载: 从红筹股、 H 股到沪深港通
H 股 “全流通”, 又一场股权分置改革的盛宴
第二章 从 A / H 价差看两地资本市场的异同
过去 20 年, 什么在驱动 A/ H 折溢价
港股 “A 股化”: 一个 “离岸” 市场的 “在岸化” 进程
第三章 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小米上市与香港创新板
25 年以来最大的改革: 迎接 “新经济”
港股与 A 股上市: 差异在哪儿
赴香港上市, 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第四章 真正立体化的二级交易市场
融券做空: 一个成熟市场的 “双向机制”
再融资制度: 以注册制为基础的香港市场
第五章 产品多元化: 多空兼备的香港证券市场
港交所产品
股票期货与期权
美元兑人民币 (香港) 期货和期权
下篇 港股 “A 股化”, 从细分行业看两地投资趋势
第六章 大周期板块
石油石化行业: 更具上游属性的港股
有色金属行业: “龙头” 之别, 估值之辩
煤炭、 钢铁行业: 港股, A 股的一个缩影
第七章 大消费板块
汽车行业: 一个被南下资金深刻改变的行业
食品饮料行业: 不同的市场, 相同的故事
餐饮旅游和商贸零售行业: A/ H 市场, 巨大的结构化差异
医药行业: 因不确定性而被低估的优质行业
纺织服装和轻工行业: 龙头的时代
家电和教育行业: 两个 “小而美” 的行业
第八章 大金融板块
银行业: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
非银行金融行业: 龙头公司的 “美”, 港交所的独特
房地产行业: 海外与国内, 分歧在哪儿
第九章 大工业板块及其他
机械 (含军工) 行业: 重龙头、 现金流
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 火电的周期和环保的弹性
交通运输行业: 横看成岭侧成峰, A/ H 市场细分多样
建筑行业: 央企乘上 “一带一路” 和 PPP 的春风
结语 不是后记的 “后记”
中国居民需要全球性的资产配置,不仅投资于日益发展壮大的国内金融市场,也投资于海外金融市场,而中国香港无疑是资本“走出去”的一站。《我们的金融时代》有历史,有政策,还有投资策略,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实操指引。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前央行货币政策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很可能是今后3~5年影响两地资本市场的重要的事件之一。这部力作深入剖析了互联互通背景下两地资本市场所受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参与者而言,都很有价值。
孙明春,博海资本董事长
改革开放40年,发展和变革深入各行各业。区域一体化和市场融合将成为新趋势,这本书从不同角度解析了中国“在岸”和“离岸”两个资本市场融合的趋势,以及在此过程中孕育的市场机遇。
李春波,中信证券股票销售交易及研究部负责人
《我们的金融时代》一书中的投资策略来源于作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扎实可靠。
张化桥,中国支付通董事长
沪深港一体化将是一个中长期发展趋势,该书以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介绍了两地资本市场及两地投资者的异同。
陈守红,博士,格隆汇创始人
在人类金融史上,像中国这样,存在两个规模排世界前列的股票交易市场,实属罕见。A股和港股的交错与融通,见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向世界金融市场贡献了无数个“谜”。这本书层层剖析,鞭辟入里,看完之后令人大呼过瘾。
陈李,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董事总经理、中国策略主管
从1994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到2014年沪港通开通,中国内地企业和内地投资者时隔20年陆续登陆香港股票市场。该书系统地介绍了A股与港股的异同,展示了不断创新的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读者想了解沪深港通机制对A/H两地市场的影响,那么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佳作。
余昊,广发基金沪深港基金投资经理
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将是大势所趋。该书全面回顾了中资股的历史变迁,深入剖析了A/H折溢价的驱动因素,系统梳理了现阶段主要行业的投资特点以及互联互通带来的投资机遇,极富启发性。 蔡青,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杨灵修
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金融理学硕士,在中美核心刊物如《国际经济期刊》、《MIT亚洲经济期刊》(MIT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发表多篇论文。
现任中信证券海外策略师,兼中信里昂(CLSA)中国策略师及中国产品主管。加入中信证券前,曾担任瑞银(UBS)中国策略分析师,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香港经济学家等。杨灵修及其所在团队在2011—2017年多次被国内外机构如《亚洲金融》(FINANCEASIA)、《亚洲货币》(ASIAMONEY)及《新财富》评选为“经济学家”及“策略师”。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