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定价:78.0
ISBN:9787519784034
作者:熊浩著
版次:1
内容提要:
非诉讼纠纷解决是人类古老的知识与实践领域,因此,非诉讼纠纷解决是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关于人类世界如何自处与相处的本体性知识类型。
本书与既往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研究作品有三点不同:
其一,在理论上,本书有建构非诉讼纠纷解决知识谱系的学术抱负,试图从源流、技艺与规制三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维度,对非诉讼纠纷解决的知识大脉进行重新构造与创新梳理;
其二,本书希望贡献“活的技艺”,即那种可以对纠纷之有效化解产生指引性价值与实践性功用的切实方法;
其三,本书期待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展示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与教学研究在非诉讼纠纷解决境遇下的学术光耀,并期待这种超越规范主义、超越制度主义的研究视野,能对我们创造性地理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构扎根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的主体性知识,提供可能。
作者简介:
熊 浩
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理事,新加坡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哈佛大学法学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市青年标兵。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一门,已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两部,在《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法商研究》、《中国法律评*》、《环球法律评*》、The China Review、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Hong Kong Law Journal、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曾两次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
媒体评*:
熊浩老师的这本书具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一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既有宏观的理论架构,又有微观的实践洞察;既针对思想争鸣,又关注知识传授;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与ADR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深度契合。二是对国外ADR文献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对比述评,*这些文献,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和制度下ADR发展的差异,为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ADR提供了重要资源、视角与理论。
目录:
目 录
导 论
一、大背景
二、ADR的理论争论
三、一个拒绝学科化的学科
四、中国ADR的研究现状及其批判
五、三个向度:ADR的知识谱系
六、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ADR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调解?
一、引言
二、儒家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调解与中国文化的感性精神
四、小结
第二章 ADR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西方现代ADR意识形态的生成
一、引言
二、ADR的社会史维度
三、ADR的思想史维度
四、小结
第三章 ADR作为一种实践技艺:纠纷的介入与管理技术
一、引言
二、认识结构
三、建构结构与理解结构的实践技艺
四、情绪管理
五、多方调解
第四章 ADR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中国调解立法的模式选择
一、引言
二、调解的语境适用性
三、统一调解立法的二元模式
四、进一步的延展和讨论: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中国
五、小结
第五章 ADR质性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基层法院调解的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二、案件情况:一起发生在少数民族村落的相邻权纠纷案
三、调解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基层法院为何可行?
四、小结
第六章 ADR的量化研究:女性更喜欢调解?
一、引言
二、理论的竞争:女权主义ADR与嵌入性理论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收集
四、主要发现
五、数据分析
六、小结
第七章 ADR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案例与法律职业能力生成的知识发生学
一、引言
二、案例不是示例
三、如何教?——谈判案例教学的“深描”
四、知识的内生:体验式案例教学的人类学注解
五、小结
参考文献
- 法律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阅读自由与正义的另一种可能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