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南京大学出版社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

40.60 限时折扣 原价:¥58.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346 件
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 商品图0
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书名:《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

作者:程章灿

书号:ISBN 978-7-305-22187-3

定价:58.00

开本:32

页数:318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印刷工艺:精装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文史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阅读南京的文史随笔最新结集。

★在书中,可以读到连老南京都未必知道的南京故事、历史传奇。南京是一部厚厚的史书,一砖一瓦都有故事,山山水水都有传说。

★ 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学养独辟蹊径,旧闻新语读南京。五十余篇随笔,篇篇意趣盎然,深入浅出,隽永耐读,图文并茂,称得上是一本文史大家写的隽永小书。

内容简介

著名文史专家程章灿教授关于南京的文史随笔最新结集。南京是一部厚厚的史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曾细细阅读,而能常读常新,则需要深厚的文史学养支撑。作者掌握了大量有关南京的历史文化、地方志和诗词文献,以“旧闻新语读南京”,或读胜地遗迹,或谈名贤奇士,或讲历史传奇,出入古今,娓娓道来,每每发现新史实、新故事,令人耳目一新,击节赞叹。

全书四辑五十五篇文章,话题丰富又鲜活,涉及南京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以及古往今来众多文化名人,且考镜源流,史实和诗情、感性和知性、人情风物和文史掌故浑然一体,妙笔点染,读来意趣盎然,增广见闻。因此,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南京的文史随笔,也可视作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本。


全书小开本精装,四色彩印。


作者简介

程章灿,福建闽侯人,196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1983),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89)。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译著、随笔三十馀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石刻学、国际汉学、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比较。


图书目录

01小引

 第一辑 佳丽地

007 两座读书台,一个文化传统

014以讹传讹的萧景墓

019栖霞山山神

022南京有座蛤蟆城

026岩壁上的名字

032古墓派衣冠冢分舵

036南京先贤祠

042戴镣铐的燕子

047燕子矶水神

053饭头、园头及古林寺的传说

057乌龙潭的“及时雨”

062细柳巷的故事

065雨花石的旧名

069栖霞山:枫叶为什么那样红?

077行走江湖须知

081南京哪个大学?

084“文革”印记:红彤彤的南京区名

 

 第二辑 前朝盛事

091最高领导人看望《元史》课题组

097颂圣是个技术活儿

110文青朱厚照及其CP

118那一夜,牛首山山灵夜吼

124朱厚照导演作品

129“戏说”明武宗下江南

135南京为苏东坡祝寿

140浩劫后的那场江南乡试

145访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150渔樵旧侣知相忆

156两江总督怎样办教育

161诗意的韭菜

165南京的酒和酒令

 

第三辑旧迹郁苍苍

171“晋代衣冠成古丘”猜想

178不殴妓的老干部不是好诗人

187晚知书画真有益

191金陵布衣赛诗

195李叔同的“前尘影事”

203老南京对联

207老南京门联中的六朝气

211豁蒙楼七老联句

218程千帆师与对联

229写给大报恩寺的三副对联

237石头城下长板桥

243“九如”是什么?

 

 第四辑王谢邻里

251这样的爹不坑白不坑

257美女莫愁的隔壁老王

263金陵奇人刘虚白

267那时的建业关山

271树上的诗人

275沈周、祝枝山和唐伯虎的秋香

282诗人左臂的一枚万历古钱

288柳如是的弓鞋与竹刻大师的技艺

294袁才子乱判葫芦案

298“坐井观天”的井天斋

304黄云鹄何许人也?

309诗人胡翔冬先生佚事

314写在陈寅恪挽王国维联的边上

精彩书摘

戴镣铐的燕子

 

南京很多山,都是因其形状而得名。鸡笼山形似鸡笼,覆舟山形似一条倾覆在湖边的小舟,钟山如一口倒扣的钟,栖霞山本名伞山,也是因为形似一把撑开的伞。古人朴质,如此命名山水,得其所宜。燕子矶之得名,也是因其形似燕子,飘然欲飞。

燕子与南京有特殊的因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子弟住在乌衣巷,燕子羽毛乌黑,有如身披乌衣,不免被附会成乌衣巷王谢子弟的化身。有一段传奇故事甚至说,在烟波浩渺的远方,在茫茫沧海之中,有一个乌衣国,那就是燕子的国度。辗转牵连,燕子矶也与乌衣扯上了关系。清代南京诗人王友亮《金陵杂咏》中有一首诗咏燕子矶:“出郭寻诸洞,临江见此矶。势如排白浪,名却挂乌衣。石磴穿花小,风颿(帆)隐树稀。锒铛今解脱,应许拂云飞。”燕子矶临江排浪,挣脱锒铛,拂云欲飞,似乎要飞向乌衣国去。燕子矶御碑亭

燕子矶石刻。这首诗中说,“分明形胜锁王畿”,除了锁住自己的翅膀,王畿也能锁得住吗?

乌衣国是乌托邦,自然没有人当真,而燕子矶作势欲飞,却着实让一些人着急上火,睡不好觉。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初定都南京,朱元璋及其身边的谋士发起一场舆论宣传攻势,鼓吹金陵王气葱茏,实为帝王之宅。诗人高启也很卖力,他在《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说:“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这样看,明初人对金陵形胜是充满信心的。但具体到燕子矶这个形胜,明初人却将其看成“异己分子”,很是放心不下。有风水家向朱元璋进言,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燕子矶与之地脉相连,也藏有王气。可是,燕子矶矶势外向,没有拱卫皇都之势,暗藏不臣之心,应该警惕。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听罢此言,遂下令凿削燕子矶山趾,并以大铁锁环绕山脚,使这只桀骜不驯的燕子飞不起来。

可能明初某个时候,为了整治航道,减缓急流,确实削去燕子矶一角。也可能矶上筑阁修寺时,出于安全考虑,必须以铁锁维系。不过,在传说中,这些都变味了,虽然它编得很传神,很能体现朱元璋的性格,也很善于化用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以铁锁拦江,指望阻挡东下的敌军,巩固岌岌乎殆的江山,这种拙劣的“智慧”,早见于一千多年前的东吴末年,结果招来“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讥笑。

南朝宋齐易代之际,齐高帝萧道成祖茔之上,常有五色云气蒸腾而上,据说那就是传说中的王气。宋明帝极为忌惮,先派风水师专程前往占视,后来又干脆派人用长五六尺的大铁钉,钉在墓地四周,镇压王气。这是见于正史《南齐书·祥瑞志》的,不由得人不信以为真。铁钉当然不是铁锁,但是,二者心意相同。说白了,这是古都南京众多政治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都邑地理学被无孔不入的政治渗透了。

燕子矶遭此大刑“伺候”,幸,亦不幸。幸与不幸,一剑双刃,须臾不可分离。此矶位于南京北部长江南岸,扼守东西向进出南京的水路门户,风涛撼石,地势险峻。东来西往的行客,常以此为送别宴集之地,遇上风涛而泊舟歇息于此者,也比比皆是。明清两代,文人学士赋咏此地的作品早已蔚为大观,有好事者专门编撰刊行,名为《燕子矶集》。康熙十九年,屈大均登临燕子矶,重提燕子矶旧话,并且借古讽今:“国初占,有外潘不臣,尝以铁绠维系之。”清廷原是明朝外藩,此时早已入主中原,反客为主。燕子矶虽然上锁,终究飞离故家,栖于别人屋梁之下。“铁绠难回燕子飞”,明初人的那段谶言终于应验,大局不可挽回,这让遗民诗人情何以堪。

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圣天子康熙南巡,也曾泊舟燕子矶,夜游之后,他留下《月夜登燕子矶》一诗:“石势疑飞动,江涛足下看。天空来皎月,风定敛奔湍。绿树灯光乱,苍厓夏夜寒。经过睹形胜,往往驻鸣銮。”与屈大均不同的是,他丝毫没有重提锁矶之事。时移世异,无此必要了。随着清政权日益巩固,燕子矶锒铛上锁的形象,如涨潮的沙痕,渐渐淡出历史屏幕,也渐渐退出历史记忆。

俱往矣!

钟阜巍峨,高山仰止。

江天寥阔,新燕远飞。

 

 

 

 

 

 

饭头、园头及古林寺的传说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名叫饭头,另一个名叫园头。您猜,他们是干什么的?

小孩子?

不对。

江湖好汉?菜园子张青的同伙?

也不对。

乞丐?洪七公的部下?

还是不对。告诉您吧,他们是古林寺的和尚,两个传奇的僧人。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寺——古林寺。寺在南京城西,在今天赫赫有名的城西干道——虎踞北路一带。昨“寺”今非,现在变成古林公园了。前些年,我经常经过公园门口,一边欣赏林散之先生题写的“古林公园”四个大字,一边遥想着清代古林寺的模样。颓垣难觅,片瓦不留,一点想象的依托也没有,只有一片模糊的影子。于是,只好在脑中翻来覆去地咀嚼两段古林寺僧人的故事。

康熙年间,古林寺有两个僧人,他们的来历没有人说得清。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多大岁数了,都说不清楚。这才是彻底的无名,我想,真正的出家人应该如是。无名,于己,能得大解脱,甚好;然于他人之辨识、于社会之设定、于历史之叙事,终究有所不便。于是,常住古林寺里、负责收饭的那位,我们姑且叫他饭头;常住古林寺里、负责种菜的那位,姑且就叫他园头。

饭头和园头都是本分人,不知道为什么,寺里的其他僧人不愿意多理会他们。他们两位却相处得不错。某日,饭头做完收饭的活儿,沐浴更衣,趺坐而逝。饭头化去得太快,没有时间准备,等不及唤上园头。他只能拜托邻舍僧人,麻烦他们告知园头一声。园头正在锄菜园子,听到消息,却很淡定,问清饭头才去不久,说道:“我还来得及赶上饭头兄弟。”说罢,他扔下手中的锄头,就地坐化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据说这是康熙年间的事。看样子,古林寺在那个时候挺受人重视,否则不会产生这样传奇的历史叙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朴素的寺院生活合当如此。饭头和园头,正是代表寺院日常生活的符号,朴素中的传奇,最为动人。无独有偶。关于此时的此寺,还有一段更传奇的故事。

康熙二十三年(1684),古林寺失火,庙宇焚毁殆尽。事后人们发现,寺中一位法号道兴的僧人忽然失踪了。如果拍成电影,这时应该有一个镜头切换:几千里之外,粤东某处深山大谷中,忽有火光大起,当地人惊奇地发现,一位不知来历的僧人趺坐其中。问其所从来,才知道就是道兴。

原来,道兴看中此地树大林深,盛产木材,专程来此募集重建古林寺的木料。众人为之感动,任其伐取,旬日之后,木料大备。忽来一阵大雨如注,汇成山间阵阵洪流。那一根根木材仿佛听到号令,自动随着大水辗转漂流,由小溪到大江,由长江再转入夹江,到达上新河码头,最终抵达古林寺。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佛法僧愿,神明无比。

以上二事,在《同治上江两县志》中记录在案。这本志书修撰于同治十三年(1874),距离康熙二十三年(1684)将近二百年,时光的里程苍茫而迢遥。回首传奇的历史,跂望迷蒙的明天,身处洪杨之乱后百废待兴的南京城,急切期盼中兴的江宁百姓,是多么希望有这样的神明相助啊!


南京大学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南京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njupress
南京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