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中*注射剂大分子物质:理论与实践
定价:68.0
ISBN:9787030570000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3
在线试读:
1 绪论
1.1 中*注射剂的概念
中*注射剂的概念有很多版本,一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的概念相对**。1953年,我国颁布了第*部药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文中简称《中国药典》),该版《中国药典》不设分部,其中收集了部分具有中*特点的注射剂。《中国药典》于1977年版开始明确收录中*注射剂,因此可以认为从该版《中国药典》开始对中*注射剂进行定义(表1-1)。有意思的是,只有1995年版和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明确阐述了“中*注射剂”概念。其他版本的《中国药典》虽然在正文其他位置提到“中*注射剂”一词,但未就“中*注射剂”进行定义。但不管怎么样,由于《中国药典》一部收集的是中*类药物,《中国药典》一部定义的“注射剂”概念一般也当作“中*注射剂”来理解。然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共性的“制剂通则”置于《中国药典》四部,不再单设中*方面的注射剂。这也提示,当前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倾向于将中*注射剂置于注射剂下而不再独立单列。相信,这种局面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也将继续维持。
表1-1 各版《中国药典》对“中*注射剂”的定义
很明显,中医药界对“中*”非常强调“中医药理论对中*的指导”;遗憾的是,历版《中国药典》的“中*注射剂”概念都没有提及“中医药理论”。《中*注射剂学》(赵新先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定义为,“中*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注入人体的制剂”。由于该概念提到了“中医药理论对中*的指导”,认为该书的中*注射剂概念比较符合目前学术界的认识。
实际上,中*注射剂存在管理概念和学术概念的差别。管理概念即是《中国药典》概念,学术概念即是《中*注射剂学》中的概念。学术概念往往会有一定的争议,这倒符合学术上“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特点;而管理概念则较好操作,即纳入中*注射剂管理的则是中*注射剂,否则为化学药或其他药,而不管其活性成分是否来自中*,如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即属于化学药(尽管1977年版《中国药典》曾列为中*注射剂)。为了叙述的方便,本书在学术探讨时采用中*注射剂的学术概念,在提到具体中*注射剂时则采用管理概念。
1.2 中*注射剂的分类
为了认识中*注射剂化学成分和安全性方面的特点,根据不同标准,可将中*注射剂分成不同类别。常用的分类标准有分散形式、给药途径、原料来源和主要成分类别。分类中提到的中*注射剂品种均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检索获得,共132种(2017年5 月检索,见“2.1 中*注射剂的品种现状”)。
1.2.1 根据分散形式分类
中*注射剂的分散形式与注射剂的性状直接相关,根据分散形式可以分为以下4 类(表1-2)。
(1)溶液型注射剂
对于易溶于水或水的复合溶媒(如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溶媒)而且在该溶媒体系稳定的中*活性提取物而言,可制成水溶液或水的复合溶液,绝大多数品种为溶液型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注射用灭*粉针
也称粉针剂,系将供注射用的灭*粉状药物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或将无菌溶液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经冷冻干燥制得无菌粉末,临用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或混悬,如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丹参等。
(3)混悬型注射剂
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可以用水或油分散制成混悬液。这类中*注射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或局部注射用,临床应用较少,已无现行品种。
(4)乳剂型注射剂
水不溶液体药物(如药用植物油),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制成O/W 型乳化剂,如鸦胆子油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
一般来讲,注射用粉针剂的稳定性*好,但溶液型注射剂使用*方便,粉针剂多从溶液型注射剂升级而来。
表1-2 现行132 种中*注射剂按分散形式分类*
* 分类的标准由中*注射剂的性状确定,而不是处方。一般“澄明”注射剂按“溶液型”注射剂处理,如果处方中含有聚山梨酯等表面活性剂,认为该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而非乳化剂。
a 该品种含有来自濒危物种的药材,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不再新增处方中含羚羊角等濒危物种和化石的中成药品种。
b 注射用薏苡仁油是一种原料药而非临床品种。
1.2.2 根据给药途径分类
注射剂是一种直接注射到人体的剂型,常用的注射给药形式有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另外,穴位注射是中*注射剂较为特殊的给药方式;而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多用于皮试)则未见记载。因此,根据给药途径可将中*注射剂分为以下三类(表1-3)。
(1)静脉注射用注射剂
即可将中*注射剂直接或稀释后注入静脉的一种给药方式。据记载约有一半的品种有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根据给药的速度,静脉注射还可以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突破了机体所有的屏障,具有极大的风险,致死性事件几乎都发生在静脉注射给药,其中静脉推注比静脉滴注更危险。部分中*注射剂(曾)记载有静脉推注给药方式,如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和瓜蒌皮注射液。大多数静脉用中*注射剂也可采用肌内注射,只用于静脉注射的有艾迪注射液等,可称为静脉专用注射剂。经统计,静脉用注射剂共59 种,其中静脉专用注射剂有31 种。
(2)肌内注射用注射剂
即可将中*注射剂直接或溶解后注入肌肉内的一种给药形式,简称肌内注射。大多数中*注射剂采用这种给药方式。这种方式给药的容量有限,注射的部位多为臀大肌和三角肌。相比静脉注射,这种给药相对安全。肌内注射用中*注射剂大多兼有静脉给药方式,与静脉用注射剂有很大的重合,因此这类注射剂的风险也是较高的。供肌内注射用的中*注射剂有93 种,其中肌内注射专用品种57 种。
(3)穴位或局部注射用注射剂
根据中医药理论或为了局部起效,将中*注射剂注入穴位或局部组织的一种给药方式。前者如当归寄生注射液,后者如消痔灵注射液。相比之下,穴位或局部用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少,几乎无致死性不良反应。同样,本类注射剂多兼有肌内注射给药方式,共有14 种,其中穴位、局部专用注射剂只有5 种。这类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少,而专用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更少(小)。
表1-3 现行中*注射剂的给药形式*
* 大多注射剂的给药形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1.2.3 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中*注射剂大多是基于口服疗效而开发。根据原料来源的复杂程度可依次分为复方注射剂、单方注射剂、活性部位注射剂和准单体注射剂(表1-4)。
(1)复方注射剂
即原料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药材提取物的注射剂。复方*能反映中*的配伍理论,大多复方来自经典名方或药对。在已有的中*注射剂中,组方*小的是2 味中*,*多的有12味(清热解毒注射液)之多。然而,由于药材种类的增多,必然会导致成分复杂。从安全性上讲,复方中*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多也较严重,特别是静脉注射用复方注射剂。
(2)单方注射剂
即原料来自一种药材提取物的注射剂。单方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方简单,但也是一种总提取物,也具有生物提取物的特征。
(3)活性部位注射剂
即将药材或方剂中的某一类成分进行提取,制备成注射剂。这种注射剂的杂质成分进一步减少,质量变得更加可控。例如血栓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和柴胡注射液(挥发油)。
(4)准单体注射剂
即将来自中*的单体成分或准单体成分制备成注射剂。这种注射剂在纯度上等同于化学药物,如灯盏花素注射液。如果脱离中医药理论,则按照化学药物进行管理,如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该注射液曾经也按中*注射剂管理)。由于准单体注射剂的杂质去除*完全,安全性也是*高的。
总的来说,复方中*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较为严重,其次是单方注射剂,这可能与含有成分的复杂性有关。
表1-4 现行132 种中*注射剂按原料来源分类
定价:68.0
ISBN:9787030570000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3
在线试读:
1 绪论
1.1 中*注射剂的概念
中*注射剂的概念有很多版本,一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的概念相对**。1953年,我国颁布了第*部药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文中简称《中国药典》),该版《中国药典》不设分部,其中收集了部分具有中*特点的注射剂。《中国药典》于1977年版开始明确收录中*注射剂,因此可以认为从该版《中国药典》开始对中*注射剂进行定义(表1-1)。有意思的是,只有1995年版和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明确阐述了“中*注射剂”概念。其他版本的《中国药典》虽然在正文其他位置提到“中*注射剂”一词,但未就“中*注射剂”进行定义。但不管怎么样,由于《中国药典》一部收集的是中*类药物,《中国药典》一部定义的“注射剂”概念一般也当作“中*注射剂”来理解。然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共性的“制剂通则”置于《中国药典》四部,不再单设中*方面的注射剂。这也提示,当前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倾向于将中*注射剂置于注射剂下而不再独立单列。相信,这种局面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也将继续维持。
表1-1 各版《中国药典》对“中*注射剂”的定义
很明显,中医药界对“中*”非常强调“中医药理论对中*的指导”;遗憾的是,历版《中国药典》的“中*注射剂”概念都没有提及“中医药理论”。《中*注射剂学》(赵新先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定义为,“中*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注入人体的制剂”。由于该概念提到了“中医药理论对中*的指导”,认为该书的中*注射剂概念比较符合目前学术界的认识。
实际上,中*注射剂存在管理概念和学术概念的差别。管理概念即是《中国药典》概念,学术概念即是《中*注射剂学》中的概念。学术概念往往会有一定的争议,这倒符合学术上“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特点;而管理概念则较好操作,即纳入中*注射剂管理的则是中*注射剂,否则为化学药或其他药,而不管其活性成分是否来自中*,如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即属于化学药(尽管1977年版《中国药典》曾列为中*注射剂)。为了叙述的方便,本书在学术探讨时采用中*注射剂的学术概念,在提到具体中*注射剂时则采用管理概念。
1.2 中*注射剂的分类
为了认识中*注射剂化学成分和安全性方面的特点,根据不同标准,可将中*注射剂分成不同类别。常用的分类标准有分散形式、给药途径、原料来源和主要成分类别。分类中提到的中*注射剂品种均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检索获得,共132种(2017年5 月检索,见“2.1 中*注射剂的品种现状”)。
1.2.1 根据分散形式分类
中*注射剂的分散形式与注射剂的性状直接相关,根据分散形式可以分为以下4 类(表1-2)。
(1)溶液型注射剂
对于易溶于水或水的复合溶媒(如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溶媒)而且在该溶媒体系稳定的中*活性提取物而言,可制成水溶液或水的复合溶液,绝大多数品种为溶液型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注射用灭*粉针
也称粉针剂,系将供注射用的灭*粉状药物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或将无菌溶液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经冷冻干燥制得无菌粉末,临用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或混悬,如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丹参等。
(3)混悬型注射剂
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可以用水或油分散制成混悬液。这类中*注射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或局部注射用,临床应用较少,已无现行品种。
(4)乳剂型注射剂
水不溶液体药物(如药用植物油),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制成O/W 型乳化剂,如鸦胆子油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
一般来讲,注射用粉针剂的稳定性*好,但溶液型注射剂使用*方便,粉针剂多从溶液型注射剂升级而来。
表1-2 现行132 种中*注射剂按分散形式分类*
* 分类的标准由中*注射剂的性状确定,而不是处方。一般“澄明”注射剂按“溶液型”注射剂处理,如果处方中含有聚山梨酯等表面活性剂,认为该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而非乳化剂。
a 该品种含有来自濒危物种的药材,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不再新增处方中含羚羊角等濒危物种和化石的中成药品种。
b 注射用薏苡仁油是一种原料药而非临床品种。
1.2.2 根据给药途径分类
注射剂是一种直接注射到人体的剂型,常用的注射给药形式有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另外,穴位注射是中*注射剂较为特殊的给药方式;而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多用于皮试)则未见记载。因此,根据给药途径可将中*注射剂分为以下三类(表1-3)。
(1)静脉注射用注射剂
即可将中*注射剂直接或稀释后注入静脉的一种给药方式。据记载约有一半的品种有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根据给药的速度,静脉注射还可以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突破了机体所有的屏障,具有极大的风险,致死性事件几乎都发生在静脉注射给药,其中静脉推注比静脉滴注更危险。部分中*注射剂(曾)记载有静脉推注给药方式,如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和瓜蒌皮注射液。大多数静脉用中*注射剂也可采用肌内注射,只用于静脉注射的有艾迪注射液等,可称为静脉专用注射剂。经统计,静脉用注射剂共59 种,其中静脉专用注射剂有31 种。
(2)肌内注射用注射剂
即可将中*注射剂直接或溶解后注入肌肉内的一种给药形式,简称肌内注射。大多数中*注射剂采用这种给药方式。这种方式给药的容量有限,注射的部位多为臀大肌和三角肌。相比静脉注射,这种给药相对安全。肌内注射用中*注射剂大多兼有静脉给药方式,与静脉用注射剂有很大的重合,因此这类注射剂的风险也是较高的。供肌内注射用的中*注射剂有93 种,其中肌内注射专用品种57 种。
(3)穴位或局部注射用注射剂
根据中医药理论或为了局部起效,将中*注射剂注入穴位或局部组织的一种给药方式。前者如当归寄生注射液,后者如消痔灵注射液。相比之下,穴位或局部用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少,几乎无致死性不良反应。同样,本类注射剂多兼有肌内注射给药方式,共有14 种,其中穴位、局部专用注射剂只有5 种。这类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少,而专用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更少(小)。
表1-3 现行中*注射剂的给药形式*
* 大多注射剂的给药形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1.2.3 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中*注射剂大多是基于口服疗效而开发。根据原料来源的复杂程度可依次分为复方注射剂、单方注射剂、活性部位注射剂和准单体注射剂(表1-4)。
(1)复方注射剂
即原料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药材提取物的注射剂。复方*能反映中*的配伍理论,大多复方来自经典名方或药对。在已有的中*注射剂中,组方*小的是2 味中*,*多的有12味(清热解毒注射液)之多。然而,由于药材种类的增多,必然会导致成分复杂。从安全性上讲,复方中*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多也较严重,特别是静脉注射用复方注射剂。
(2)单方注射剂
即原料来自一种药材提取物的注射剂。单方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方简单,但也是一种总提取物,也具有生物提取物的特征。
(3)活性部位注射剂
即将药材或方剂中的某一类成分进行提取,制备成注射剂。这种注射剂的杂质成分进一步减少,质量变得更加可控。例如血栓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和柴胡注射液(挥发油)。
(4)准单体注射剂
即将来自中*的单体成分或准单体成分制备成注射剂。这种注射剂在纯度上等同于化学药物,如灯盏花素注射液。如果脱离中医药理论,则按照化学药物进行管理,如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该注射液曾经也按中*注射剂管理)。由于准单体注射剂的杂质去除*完全,安全性也是*高的。
总的来说,复方中*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较为严重,其次是单方注射剂,这可能与含有成分的复杂性有关。
表1-4 现行132 种中*注射剂按原料来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