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1. 诗文作品收录独到精当,所录61首作品中,譬如渔洋题画、咏史、山水之作等,收录尤其丰富,反映渔洋诗歌的创作个性更为突出。也包括其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佳作,如《秋柳诗》《真州绝句》。
2. 名家鉴赏。每首诗文都配有鉴赏文字。由主要从事北宋文人与佛教、近代诗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古典文学专家张煜教授撰写。行文优美又富理趣,思致笔力畅达矫健,史实文献考订精审细致,往往将对渔洋诗的解读置于清代诗坛以及古典诗学理论的流变发展中来品读评价,不落窠臼,持论平正,从具体作品的细部丰富和充实了文学史的宏阔图景。
3.注释详细。几乎每篇诗文作品都有注释,对于诗文中出现的典故、生僻字词、史地名物等,往往引用相关文献进行详细注解,这对于读者理解和精准把握王士禛诗文作品原文的意旨,大有裨益。
4.书后附录纳兰性德生平与创作年表,了解词人短暂一生的丰富经历与词作历史背景。
5.书前有彩图插页,分别是王士禛书法墨迹题《盛情遥寄图册》,让读者一睹诗书画兼善的王渔洋书法;禹之鼎绘《王渔洋放鹇图》,欣赏同时代人笔下王渔洋其人的神韵风姿。
王士禛(16341711),清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论诗创神韵说,选《唐贤三昧集》以标宗旨。早年所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诸体兼擅,而尤工七绝。又以余力为词与古文,亦获时名。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本书精选王士禛诗歌、散文佳作61首,古典文学专家张煜等鉴赏品评,为您诠释一代文学巨匠王渔洋诗歌散文的独特风采神韵,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跨越盛唐,兼容并包,禅画兼善,绝代风流的王渔洋。
张煜,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宋文人与佛教、近代诗学的研究。著有《同光体诗人研究》等,译著有《剑桥丛书唐代佛教》,发表论文多篇。
3周文矩《庄子说剑图》后有董宗伯书《说剑篇》及小跋 8秋柳诗四首(其一) 13秋柳诗四首(其二) 15题赵澄仿王右丞《群峰飞雪图》18读史杂感八首(其二)20读史杂感八首(其三) 22再过露筋祠24丹徒行吊宋武帝28五人墓31自光福里入太湖口往圣恩寺
【前言】王士禛(1634_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桓台县)人。清初著名诗人,;神韵派代表人物。他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1561_1653),明代园艺学家,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受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等职。父亲王与敕,字钦文,顺治元年(1644)拔贡,不谒选即归。渔洋兄弟四人,长兄王士禄(1626_1673),字子底,号西樵山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以故下狱半年,后得昭雪。仲兄王士禧(1627_1697),字礼吉,稟贡监生。终身不入仕途,擅长歧黄之术。三兄王士祜(1632_1681),字子测,号东亭,康熙九年(1670)进士,未仕而卒。王氏兄弟相互友爱,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士禄、士祜、士禛号称;三王。崇祯七年(1634)闰八月,王士禛出生于河南。据《池北偶谈》卷十六:;予六七岁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便觉枨触欲涕,亦不自知其所以然。稍长,遂颇悟lsquo;兴观群怨rsquo;之旨。八岁就能做诗,当时西樵为诸生,授以王裴诗法,让他手抄刘一相编《唐诗宿》中王维、孟浩然、常建、王昌龄、刘眘虚、韦应物、柳宗元等数家诗。甲申(1644)之变,士禛祖父携全家避战乱于长白山外祖父家。十五岁已经有诗一卷,名《落笺堂初稿》,西樵聚而刻之,中有句云:;已共寒江潮上下,况逢新燕晾参差。又云:;年年摇落吴江思,忍向烟波问板桥。顺治十二年(1655),王士禛二十二岁,与兄西樵、东亭进京,考中进士。在作于顺治十三年(1656)的《丙申诗序》中,他提出;典、远、谐、则的论诗原则,;神韵诗学已经初步发韧。顺治十四年(1657),他又在历下大名湖,举办秋柳诗社。即景作《秋柳》诗四首,寄托故国之思,而又空灵不落痕迹,引起了顾炎武等不少遗民的共鸣。一经传扬,大江南北诗人,争相和唱,和者数百家。顺治十六年(1659),王士禛谒选得江南扬州府推官。扬州五年多,他利用公务之暇,遍游江南名胜,进入了创作第一个高峰期。顺治十八年(1661)至苏州,自光福里入太湖口往圣恩寺,晓起登诸阁望太湖,渔洋山;一峰正当寺门,爱其秀峙,无所附丽,取以自号(《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他遍交江南遗民与名士,;昼了公事,夜接词人,通过两次组织红桥修禊等活动,成为了扬州地区集文坛领袖与行政长官于一身的中心人物。前辈诗人钱谦益在为他的《渔洋诗集》所作序言里,也称赞:;贻上之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杜陵;缘情之什,缠绵于义山。并在《附古诗一首赠王贻上》中,勉励他;勿以独角麟,媲彼万牛毛,推许之至。康熙二年(1663),王渔洋在《论诗绝句》四十首中,进一步阐发了他的神韵诗学。但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兼收并蓄的态度:;《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 所以即使是在王渔洋的年轻时代,神韵诗学的内涵就很丰富,并不完全是只学唐诗。此后王渔洋随着诗名日盛,入京复官。康熙十一年(1672)奉命典四川乡试,一路得以畅游巴蜀山水,《蜀道集》精力弥满,天骨开张,他的诗歌也进入到镕铸唐宋的一个新的阶段。昆山叶方霭(子吉)评曰:;毋论大篇短章,每首具有十二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皆用全力也。康熙十七年(1678),王渔洋奉旨召对懋勤殿,特旨授翰林院侍读。康熙二十七年(1688),里中居庐期间,撰《唐贤三昧集》三卷,推崇严羽、司空图,来作为编选唐诗的标准,神韵诗学走向成熟。此后历任户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微罪归里。归里后,撰定《万首唐人绝句选》等。对于王渔洋一生诗歌的三个阶段,人们都会引《渔洋诗话》中的序言:;少年初筮仕时,惟务博综该洽,以求兼长。文章江左,烟月扬州,人海花场,比肩接迹。入吾室者,皆操唐音;韵胜于才,推为祭酒。然而空存昔梦,何堪涉想?中岁越三唐而事两宋,良由物情厌故,笔意喜生,耳目为之顿新,心思于焉避熟。明知长庆以后,已有滥觞;而淳熙以前,俱奉为正的。当其燕市逢人,征途揖客,争相提倡,远近翕然宗之。既而清利流为空疏,新灵寖以佶屈,顾瞻世道,惄焉心忧。于是以大音希声,药淫哇锢习,《唐贤三昧》之选,所谓乃造平淡时也,然而境亦从兹老矣。可见神韵只是王士禛诗学的一个面向,而并不可以代表全部。他的一些七绝、七律固然写得风神骀荡,风流俤傥,但是他的不少的七古咏史、题画,其中有很明显的学习杜甫、韩愈、苏轼的影子,虽然纵横捭阖,却一样令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作为康熙朝;神韵诗派的倡导者与代表人物,王士禛在明清诗学发展史上,总的来说是被认为属于宗唐派的。乾隆朝四库馆臣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士祯谈诗,大抵源出严羽,以神韵为宗。当康熙中,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下至委巷小说,如《聊斋志异》之类,士祯偶批数语于行间,亦大书王阮亭先生鉴定一行,弁于卷首,刊诸梨枣以为荣。惟吴乔窃目为lsquo;清秀李于鳞rsquo;(见《谈龙录》),汪琬亦戒人勿效其喜用僻事新字。(见士祯自作《居易录》)而赵执信作《谈龙录》,排诋尤甚。平心而论,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锺、谭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lsquo;不著一字,尽得风流rsquo;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然所称者盛唐,而古体惟宗王、孟,上及于谢朓而止,较以《十九首》之惊心动魂、一字千金,则有天工、人巧之分矣;近体多近钱、郎,上及乎李颀而止,律以杜甫之忠厚缠绵、沉郁顿挫,则有浮声切响之异矣。故国朝之有士祯,亦如宋有苏轼、元有虞集、明有高启,而尊之者必跻诸古人之上,激而反唇,异论遂渐生焉。此传其说者之过,非士祯之过也。渔洋诗学在他身前,如火如荼,如日中天,但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到了乾隆朝,批评、质疑的声音就更多了。除了四库馆臣以外,其著者如袁枚在《仿元遗山论诗》(其一)中所云:;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章阮亭诗。(王新城)到了晚清同光体的时代,宋诗派占据主流,渔洋诗学被提及得就更少了。过去几十年,随着人们对于清代诗学的研究逐渐深入,王渔洋在古典诗学方面的成就与造诣,又再次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与关注。诚如蒋寅先生在《王渔洋事迹征略自序》中所云:;王渔洋的意义和价值,的确还远没为学术界清楚地认识到,特别是他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的集大成意义。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李毓芙等整理的《渔洋精华录集释》、袁世硕等主编的《王士禛全集》、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周兴陆辑著《〈渔洋三昧集〉汇评》、李毓芙《王渔洋诗文选注》、赵伯陶《王士禛诗选》等,与责任编辑吴艳萍在体例、选材等方面,多有讨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希望通过这个选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既像神韵派、又超越神韵派的王渔洋,看到一个跨越盛唐、兼容并包、禅画兼善、绝代风流的王渔洋。
【免费在线读】周文矩①《庄子说剑图》后有董宗伯书《说剑篇》及小跋②原文古今人物画手谁第一?晋有卫协吴曹兴③。 南唐周生更奇隽,行笔瘦掣姿崚嶒。 此图在世逾千载,墨光黯淡生光晶。 君王隐逸各有态,蚕丝烟篆交回萦。 目瞋鬓突五剑客,短后之衣缦胡缨。 二人旁立目左顾,剑如星日光纵横。 昂首右顾者三士,二人按镡④神欲生。 一人拔剑作虎步,怒如截兕吞长鲸。 使笔如剑剑气出,此公无乃能铁兵。 庄生说剑固豪快,十步千里无留行。 千年奇论佐奇笔,挥毫泼墨皆飞鸣。 云间墨妙更遒绝,钟王⑤腕底纷斗争。 自云昔见吴兴⑥书《说剑》,恨不作图双妙并。 今逢此卷信神物,又恨作书非赵卿。 徘徊三叹出金石,焕然妙迹如神明。 我闻周生妙得后主⑦作字法,秋胡谢女风格清。 秦淮花月汴京土,感此伤人今古情。 宣和御藏。 文矩有《秋胡故实》《谢女写真》等注① 周文矩,南唐金陵句容(今属江苏)人,事李煜,为翰林待诏。 他是南唐著名画家,工人物、山水,行笔瘦硬战掣,有李煜笔法。② 董宗伯: 董其昌(15551636),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后期大臣,官至礼部尚书,故称;宗伯,谥号;文敏。 著名书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 《说剑篇》: 出于《庄子外篇》,主要讲赵文王喜剑,国事日衰,庄子受太子悝之托,前往劝说。③ 卫协,西晋画家,师于曹不兴,作道释人物,冠绝当代。 曹兴: 即曹不兴,三国吴画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长佛画。④ 镡(狓iacute;狀): 宝剑的剑鼻。⑤ 钟王: 钟,钟繇,三国魏书法家。 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⑥ 吴兴: 指元代赵孟頫(12541322),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善画,工书法。⑦ 后主: 即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善书画,行笔瘦硬,妙入神品。鉴赏这首题画诗是王士禛青年时代的作品,但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来很多作品的特点,即对于题画与历史题材的喜爱,以及七古中那种一气直下的挥洒自如,其中有着很明显的学习苏轼的痕迹。 他本人对这首作品也颇为自得,曾经在晚年所作笔记小说《分甘余话》中说,在仪真时,同年吴国对侍读(吴敬梓曾祖父),总是喜欢写宋许! 《彦周诗话》中所引的两句诗,其一是杜甫《曹将军丹青引》;一洗万古凡马空,其二是苏轼《观吴道子画壁》;笔所未到气已吞,认为这两句诗不仅是赞画,其实也只有杜、苏两公自己的诗足以当之。 吴认为王的;使笔如剑剑气出,同样既
【书摘与插画】秋柳诗四首(其一)原文昔江南王子①,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②,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 寄情杨柳,同《小雅》之仆夫③;致讬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丁酉(1657)秋日北渚亭书。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④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⑤,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⑥,玉关哀怨总难论。注① 江南王子: 指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在其《秋兴赋》里,有;洞庭之叶初下,塞外之草前衰之句。② 金城司马: 指东晋时的大司马桓温(312373),金城是东晋侨琅玡郡郡治,在今南京与句容一带。 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lsquo;木犹如此,人何以堪!rsquo;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③ 《小雅》之仆夫: 指《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句,写出了戍边战士在雨雪中归乡的沉重心情。④ 差(犮ī)池: 不齐貌。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⑤ 黄骢曲: 即《黄骢叠曲》,据《新唐书礼乐志》,太宗破窦建德,乘马名黄骢骠,及征高丽,死于道。 颇哀惜之,命乐工制《黄骢叠曲》。⑥ 三弄笛: 指东晋桓伊(字子野)三弄笛的故事。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lsquo;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rsquo;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鉴赏 《秋柳诗四首》是王士禛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有关这四首诗的主题,说法很多。 我们先来看一下写作背景。 据他的《蚕 尾 续 文 集》 卷 二 《 菜 根 堂 诗 集 序》: ; 顺 治 丁 酉(1657)秋,予客济南,时正秋赋,诸名士云集明湖。 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十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 予怅然有感,赋诗四章,一时和者数十人。从中可知,这年王士禛24岁,;秋赋指秋季省会乡试举人,其实他18岁时已经中举,22岁会试中式第56名,并将于次年(1658)参加殿试。 所以这次济南大明湖边的雅集,他虽然没有乡试的压力,其实对于自己的前途,仍是充满了担忧。序言用一系列的用典,来铺陈秋柳带给诗人的惆怅和感伤。 节序的更替,本来就是诗歌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中说: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除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外,来自社会的各种遭际和打击,也会刺痛人的内心。 桓温是东晋著名的权臣,一生曾经三次北伐中原,希望能够;克复神州。 虽然有论者认为他的北伐更多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并没有尽心尽意;但就是这样一位豪杰之士,居然在第二次北伐经过金城时,看着自己 早 年 栽 种 的 柳 树 都 已 十 围, 而 不 禁 泫 然 泪 下。 《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戍边兵士,在寒冷刺骨的雨雪中归乡,想到自己离家之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杨柳依依,风和日丽,如今却满载着战争带给自己的伤痛和记忆,怎不悲从中来? 宋玉《九辩》中也有;悲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之辞。 一群年轻人在这样的季节里举行诗歌的集会,此时距离崇祯十五年(1642) 的;壬午之难其实不过十五年,在那一场世变中,清兵入关,王氏家族死 难 者 三 四 十 人。 世 事 变 迁, 身 处 新 朝 的 王 士禛,有多少的欲说还休?全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典故的铺陈叠加,却又朦胧缥缈,并不十分 清 楚 作 者 到 底 想 表 达 什 么 样 的 主 旨。 首 联;销魂两字,取自南朝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残照西风,取自李白《忆秦娥》词: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而;白下门三字,可以说故国之思,显露无遗。南京旧称白下,明末清初号称;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还作有《白门柳》的词集。 颔联写那风流绮旎的柳枝,原本是王谢堂前的燕子栖息游戏之地,如今却身形憔悴,在晚烟中似含愁容。 颈联借《黄骢曲》,来表达生离死别的惆怅。乌夜村是东晋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即出生于此,后来成了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