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家族画传 爱德华克兰克肖著 哈布斯堡家族历史欧洲皇权领土纷争简史世界史欧洲史社科书籍
运费: | ¥ 5.00-15.00 |
商品详情
哈布斯堡家族的历史是近现代欧洲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缩影。
书名:哈布斯堡家族画传
作者:[英]爱德华·克兰克肖
字数:292千
ISBN:9787571106133
页数:288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开本:1/16
装帧:精装
定价:118.00元
◎文笔优美流畅,脉络清晰,图文并茂,200多幅珍贵图片,全彩精装。
◎哈布斯堡家族的历史是近现代欧洲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缩影。了解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历史,相当于浏览了欧洲的近现代史。
◎由奥地利史、欧洲文化和政治史领域的知名历史学者和作家撰写。
◎重点刻画了双头鹰家族拥有鲜明个性的成员,比如大名鼎鼎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查理五世、斐迪南二世、玛丽亚·特蕾莎、弗兰茨·约瑟夫;他们虽性格各异,但也有一脉相承的家族天赋与抱负,由此塑造了双头鹰家族执着捍卫天主教和不懈追求帝国权威的形象。
◎深刻地剖析了哈布斯堡家族成也联姻败也联姻,联姻在带来财富、领地、滔天权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下巴、棘手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继承人危机和残酷战争。
◎既有犀利的正统评述,又穿插了不少历史的细节,比如“疯女胡安娜”的癫狂背后的权力争夺、茜茜公主与弗兰茨的童话爱情掩盖下的婚姻真相。
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首任皇帝鲁道夫一世于1273年开始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至1918年11月哈布斯堡王朝的末代皇帝卡尔退位,这个令人惊叹的家族统治欧洲的历史长达600多年。由此可见,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是欧洲近代史的核心,也是西方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的核心。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这个显赫的家族想方设法用帝国皇冠的神秘权威来支撑他们十分广阔的领土权力。这个家族的许多成员有着神秘莫测的品性,这使得他们作为君主卓尔不凡,也进一步塑造了他们手握强权的形象,即对天主教的顽固信仰和对帝国权威的执着追求。通过对哈布斯堡家族特别具有个性的成员的刻画,作者爱德华·克兰克肖探究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的私人秘密,并逐步将之与欧洲史相关联。
1 王朝创立 1
鲁道夫一世和腓特烈三世
2 勃艮第遗产 25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3 统治欧洲 51
查理五世和马丁·路德
4 西班牙的鼎盛时期 75
腓力二世及其奥地利堂亲
5 反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 111
斐迪南二世
6 维也纳之围和路易十四的进犯 131
利奥波德一世、约瑟夫一世、查理六世
7 近代奥地利的诞生 159
玛丽亚·特蕾莎
8 改革之君 192
约瑟夫二世
9 战胜拿破仑、应对欧洲革命与维也纳体系垮台 214
弗兰茨一世、斐迪南一世和梅特涅
10 帝国复兴和王朝落幕 240
弗兰茨·约瑟夫和卡尔一世
谱系表 274
出版后记 278
哈布斯堡家族余下的历史除了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统治时期谱写的虽痛苦辛酸却乏善可陈的尾声外,讲述的全部是弗兰茨·约瑟夫的故事。弗兰茨·约瑟夫一生都在竭尽所能地延缓哈布斯堡帝国死亡的脚步,他付出的努力史无前例,但努力换来的最终结果却是哈布斯堡帝国的骤然覆灭,而且覆灭的不仅是哈布斯堡帝国,还有历经辛苦才得以建立并已摇摇欲坠的欧洲旧秩序,它被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所取代。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告别了昔日的战乱与破坏,开始闪耀前所未有的璀璨光彩,令人自豪,堪称最出类拔萃的“帝王之都”;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的生产力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经常被遗忘)。来自奥地利帝国四面八方的杰出人物在帝国滑向崩溃边缘之时在这座城市中会集,共同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知识繁盛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智力资本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这些杰出人物奠定的。例如著名精神病医师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从摩拉维亚迁到维也纳后曾在奥地利帝国军队中十分满意地从事了一年的医疗服务工作。
弗兰茨·约瑟夫统治了这座城市和这个大厦将倾的帝国长达68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意志的转变,他从一个18岁即继位的嚣张傲慢的年轻独裁者变成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君父”。他还是一只替罪羊、一个时代的陪葬品,不仅被帝国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压弯了腰,其瘦弱的肩膀上还背负着所有臣民的原罪。晚年的弗兰茨·约瑟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的弟弟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利安被革命行刑队枪决,弟妹也疯了;他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子,在梅耶林自杀身亡;他深爱但却长期与他疏离的皇后在日内瓦码头附近被刺殒命;他的侄子,也是他的新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执意贵庶通婚,还事事反对他,最后夫妻双双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这一事件也成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甚至他曾经忠诚的朋友和情妇,也是唯一的红颜知己卡塔琳娜·施拉特,在很久以前就抛弃了他。
在帝国首都鳞次栉比的官邸和舞厅中,上流社会的生活依旧以维也纳宫廷为风向标,奢华放纵、光彩夺目,不逊昔日。但宫廷主人、那位逐渐年老衰迈的皇帝却淡出了这样的生活,他只在有特殊国事需要时,或者是在视察他心爱的军队时,或出席一场大公的婚礼时,才会现身。白天,他将自己埋在反映辽阔帝国内发生的大事小情的文件堆中,兢兢业业、毫不松懈;晚上,不论是在霍夫堡或是在玛丽亚·特蕾莎所建的巨大的洛可可式美泉宫,他都是在一张窄小而简朴的床榻上进入梦乡。弗兰茨·约瑟夫夙兴夜寐甚至废寝忘食,仿佛一旦他的生活偏离了日常轨道哪怕毫厘,这座伟大又可爱的城市、整个帝国乃至整个世界就会轰然倒塌。1914年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他疲惫不堪,已无力抵抗那些位高权重却能力不堪的顾问大臣将他拽入可怕的世界大战了。两年后,在那场战争进行过半时,86岁的他与世长辞。而在他去世后不到两年,帝国也灰飞烟灭。
“别了,我的青春!”弗兰茨·约瑟夫在奥尔米茨古城堡的加冕仪式上喃喃低语。他自此成为一个拥有4000万人口的帝国之主,而他国土内的一些民族正在为民族独立而奋战,一些民族已被镇压,对政府恨之入骨。在此前一年,弗兰茨·约瑟夫还是一个阳光可爱、快乐热情的男孩。他脸型瘦长、相貌堂堂,身材颀长、一表人才。他不伶俐却有智慧,愿意体验新事物,想象力却不算丰富。他是个舞林高手,也雅擅丹青,从他的画作还能看出一股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他酷爱制服和礼仪训练,这个喜好让许多人不理解,不过也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审美,当然也证明他的审美比较有限。他对掌握权力兴致盎然。拉德茨基率军在意大利镇压伦巴第— 威尼西亚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时,他正在军中历练,战火的洗礼将他磨炼得愈发沉着镇定。此时,他向首相施瓦岑贝格悉心学习如何做一个统治者。施瓦岑贝格的政治才能罕有其匹,对一切都不屑一顾,不仅蔑视平民,主张各色人等应该各归其位,还鄙视他的贵族同事,认为君主制滑至衰亡边缘完全是他们的责任。在1848年革命后,议会是无论如何都要设立了,但是由谁来管理?大众必须被领导和指挥;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中的自由主义者只会夸夸其谈;贵族阶层之前就没有尽到他们的职责。所以,虽然新一届政府正筹备立宪,但是施瓦岑贝格已准备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年轻的皇帝是一个热切的“小学生”,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人,他将自己视为神选之人,并将信任给予了他的帝国雄师。这支帝国军队将国境内的各个民族聚集在一杆军旗之下,在帝国内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对人民忠诚,而只向皇帝一个人效忠。
弗兰茨·约瑟夫在这样的气氛下逐渐被熔炼为一个暴君。由于他几乎完全不了解他的人民,那么成为暴君也并非难事。弗兰茨·约瑟夫将皇帝的一切权威都授予了首相施瓦岑贝格,自己负手而立。这位性格古怪又不易相处的首相恢复了帝国的政治秩序:对内以令人憎恶的严厉手段强制保全并巩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铁腕镇压一切要求民族平等独立的运动,恢复专制制度,使帝国重新成为欧洲的伟大强国;对外甚至计划击败普鲁士,重建奥地利在中欧的霸主地位。1852年,刚年过半百不久的施瓦岑贝格与世长辞。从1848年他接替梅特涅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算起,他一共只有4年的时间一酬壮志。就是在这4年里,帝国军队的白色战袍在全世界自由主义者眼中成为冷酷和压迫的象征。在帝国的绝大部分区域内,这支军队的职责很简单,就是看管噤若寒蝉并开始愠怒的人民。但是在匈牙利,帝国军队镇压革命的使命屡屡受挫。拉约什·科苏特领导的革命运动已发展为一场全面的解放战争,革命军与帝国军的交战十分惨烈,以至于年轻的皇帝甚至要呼唤盟友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兵发匈牙利出手相助。尼古拉一世十分乐意出兵协助奥地利镇压反叛,因为此举不仅能够增加俄国的影响力,还可以换取奥地利的感恩戴德。他派出大军扑向匈牙利。匈牙利军队在两面夹击下连连战败,最终被迫投降,但匈牙利投降的对象是一位俄国将领,而不是奥地利。维也纳一部分人已在这一事态发展中嗅到了未来的危险,他们的预感没有错。但是施瓦岑贝格对此却镇定自如。据说他曾说过:“奥地利将会用忘恩负义震惊世界!”没错,奥地利在日后确实使俄国沙皇感到震惊,并且也激怒了他。
匈牙利叛乱平息后,至高无上的君主制在奥地利得到了重新确立。弗兰茨·约瑟夫这时候已成为最孤独的人,为了遮盖自己年轻带来的不足和脆弱,他不再随意流露情感,仿佛为自己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他先是允许拉德茨基惩罚意大利革命者,接着又静静地看着施瓦岑贝格残忍地将匈牙利叛党处以死刑或长期监禁,即使对出身古老家族的贵族也不容宽恕。国家恢复了和平,但那是死寂般的和平。这位被推选出重建家族基业的年轻皇帝在19世纪中期采用了一套自从三十年战争之后任何哈布斯堡人都没有推行过的、刻板严酷的中央专制制度,并且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疆域内前所未有地施行顽固暴政,通过一个不受情感控制、高效廉洁却又令人厌恶的官僚机构对国家进行严格管理。从此时至未来20年,匈牙利人失去了在好几代哈布斯堡君王统治时都享有的特殊地位。
苛政不会久存。弗兰茨·约瑟夫将他的人民逼得太狠了,也把他自己逼得太狠了。历来君王几乎没有人像他一样理政。他在施瓦岑贝格死后开始过分依赖一群庸碌的顾问大臣,例如专事内政的亚历山大·巴赫,专事外事的布奥尔-绍恩斯坦伯爵,专事军事的格吕纳伯爵。弗兰茨·约瑟夫那位伟大的高祖母玛丽亚·特蕾莎在20岁出头时已天赋异禀,不仅具有识人之明和用人之度,还奇迹般地知晓如何和去哪儿发掘人才;而20岁出头的弗兰茨·约瑟夫在这方面却毫无天分。从1852年起,灾难就开始向弗兰茨·约瑟夫和他的重臣们靠近。
弗兰茨·约瑟夫的私人生活也同样迎来了灾难。他虽然故意在外界眼中塑造出一副傲慢、冷酷又固执的样子,但是他也会陷入爱河。1853年,他与他那美艳绝伦、温柔迷人、浪漫多情又害羞内向的表妹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定下了婚约,这也给死气沉沉的维也纳带来了第一丝温暖和希望。
伊丽莎白的悲剧亦是皇帝的悲剧。对于这个故事,现代人耳熟能详。她被古板沉闷的哈布斯堡宫廷的繁文缛节压垮了,她被她那恐怖的婆婆、皇太后索菲恶语相向、欺压不止。索菲执意将这个快乐阳光、野性十足、天真烂漫、喜欢诗情画意和热爱骑马的女孩儿,改变成一个合乎标准的皇后。她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则痴迷于政务,一味顺从母亲,令她无法靠近。伊丽莎白只能离开丈夫,编织一个幻想的世界让心灵栖息,很快她的身体也开始逃离。她的余生一直在随风飘荡:逃离她的丈夫和她的责任,逃离自己和自知的失败。她一直在漂泊,宛如一只随风而逝的鸟儿一般;她勇往直前,仿佛故意要折断自己的颈项;她痴迷于自己的美貌和无与伦比的身材,好像那已是她的整个世界。她也会不时回到丈夫身边短暂停留,通常都是在危机时刻:回来向世界展示她可以是一位多么雍容端庄的皇后;回来陪伴因战败而失落的丈夫;甚至回来安排并出力保护丈夫唯一真正的人际关系,即他与女演员卡塔琳娜·施拉特的友情;或者回来将她的独子鲁道夫自杀的消息委婉地透露给丈夫。
许多年以来,世人眼中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都是冷漠无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而伊丽莎白则热情洋溢。全世界都认为她的郁郁寡欢是弗兰茨·约瑟夫一手造成的。直到君主制覆灭后两个人的通信被发现并公开出版,人们才发现这段故事的真相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男人虽然与她疏离并令所有人生畏,但是在长达45年的婚姻中,直到1898年她在遥远的日内瓦码头附近死去,他都一直热烈爱慕着他心中的这位女神,向“我最亲爱的天使茜茜”匍匐着乞求爱情,却始终无法俘虏他“残忍”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关系无疑让他变得更冷酷,只想用钢铁般的面具隐藏受伤的心灵。
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索菲公主对此负有极大的责任,她不该接受这个她不喜欢的年轻女孩当儿媳,更不该在他们婚后对儿媳颐指气使。弗兰茨·约瑟夫对此也负有极大的责任,他还不够成熟,也缺乏经验;他被帝王背负的巨大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没有看到伊丽莎白其实比他更不成熟,更缺乏经验。随着时光的流逝,伊丽莎白也要对此负责,但这只是因为她从来就没长大,她与那个和她一样漂亮并成为那不勒斯王后的妹妹不同,她拒绝担负那份她不喜欢的责任,却只喜欢享受至高无上地位给予她的特权。她一辈子都未曾学会原谅。弗兰茨·约瑟夫内心深处遭受严重的情感挫折,终其余生都极度渴望真情,甚至有几年他一度存在情感缺陷。直到他的人生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失败给了他一记当头棒喝,才让他意识到统治帝国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一记当头棒喝指的是1859年的索尔费里诺战役。这场败仗致使他失去了爱如珍宝、民殷国富的意大利。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