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引领、理论框架与现实图景,为新形势下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与策略,是媒体行业转型升级的宝贵参考。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梳理了技术、渠道、方法等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媒体融合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路径,为媒体深度融合及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对策引领。本书旨在构建新型立体化传播格局,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夯实共同价值基础,为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郭海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媒体融合、智能传播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及多项横向委托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并在《光明日报》发表相关理论文章。
目录第一章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引领与理论阐释第一节 国家有关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一、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要义 二、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定位 三、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价值意蕴 四、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实践理路第二节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二、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明特征 三、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成果 四、认清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键任务 五、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境界 第三节 可及性:一个观察媒体融合的理论视角 一、可及性理论:一个聚焦公共服务成效的分析框架 二、可及之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共创可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思路第二章 全媒体时代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图景 第一节 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与影响 一、横向平台聚合与纵向传媒体系共构广电发展新格局 二、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资本驱动共创广电新赢利 三、短期借力转型与长期蓄力自谋共建广电新蓝图 第二节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地市级媒体融合进展 一、中国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重要进展 二、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议题 三、地市级媒体融合未来发展方向及演进思路 第三节 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展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动力供给充沛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突出问题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创新优化的思考 第四节 短视频助力媒体深度融合的生态考察 一、短视频之于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二、短视频之于媒体深度融合的迫切性 三、短视频之于媒体深度融合的策略性 四、短视频之于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性 第三章 全媒体时代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行业扫描 第一节 媒体融合视野下的科普短视频传播 一、科普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二、科普短视频发展面临的风险与难题 三、科普短视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二节 新媒体构筑全民阅读新景观 一、新媒体打造内容生产新生态 二、新媒体引领阅读习惯新变革 三、新媒体激发阅读消费新动能 四、新媒体勾勒未来阅读新趋势 第三节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视频化转型 一、主流媒体视频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二、主流媒体视频化转型的现实之困 三、主流媒体视频化转型的可能性空间 第四章 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 第一节 科技支撑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传播力提升 一、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 二、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建设现实之困 三、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建设推进之举 第二节 西北五省区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探索 一、西北五省区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二、西北五省区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现存问题 三、西北五省区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发展优化方向 第三节 全媒体视域下;两会新闻报道创新实践 一、技术升级赋能传播模式创新 二、导向坚守推动报道内容创新 三、群众路线催化用户体验创新 四、深化融合助力传播效能创新 第四节 全媒体传播赋能网上妇联建设 一、妇联网上平台建设发展现状二、妇联网上平台建设面临困境 三、网上妇联品牌建设特色经验 四、网上妇联品牌建设提升思路 五、协同联动汇聚发展合力 第五节 ;一带一路语境下主流媒体的传播实践 一、主流媒体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成效 二、;一带一路场景下主流媒体传播创新的目标指向 三、;一带一路视野下主流媒体传播效能的提升 第五章 新形势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 第一节 以机制创新驱动媒体深度融合研究 一、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基本遵循 二、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思维逻辑 三、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方法策略 第二节 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的媒体深度融合创新 一、深度融合时代媒体功能的变革与转型 二、媒体融合赋能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三、新形势下治理现代化发展趋势与问题 四、聚焦治理现代化的媒体深度融合路径 第三节 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机制 一、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意义 二、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观照 三、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 四、县级融媒体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第六章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媒体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与趋势 第一节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政府力量 二、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市场力量 三、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媒体力量 四、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社会力量 五、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力量 第二节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点 一、强化媒体融合各项要素协同创新 二、依据媒体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 三、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动态调整政策 四、充分依托两大市场推进产业升级 第三节 推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观点传播需要新思维 二、内容生产需要新方式 三、传媒经营需要新思路 四、人才培养需要新理念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媒介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媒体变革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与新媒体应用的广泛崛起,推动媒体格局不断实现颠覆性重构。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媒体不只是孤立存在的实体,而是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与数据、用户、平台等要素协同联动的泛在化、智联化的数字基础设施,深度参与和推进文明进步、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 媒体融合带来的不仅是信息传播路径与方式的改变,更深层次地影响和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模式以及文化认知。媒体融合影响的深刻性不仅在于其是一场技术革命,更在于其对传统媒体、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全面冲击与改变。我们需要正视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认知碰撞,加强对价值导向和伦理底线的思考与探索,确保媒体融合发展始终处于主流价值框架之内,使其为社会和谐稳定与主流价值观培育及引 领发挥积极作用。 在数字中国建设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普及应用,进一步推动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跨界合作、全球化视野、用户体验、智慧互联越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这就要求相关研究要具备和增强前瞻性,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与视野,关注并研究媒体融合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更深刻理解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建设性与可操作化解决方案。 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发挥媒体融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话语载体与价值引擎作用,就需要持续深化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内容生产与传播渠道,构建开放共享的媒体生态系统。该书聚焦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及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从历时性与共时性双重视角对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进行系统性考察与临摹展现,包含作者对媒体融合议题的独特思考与理解,也为我们更全面审视媒体融合提供些许新的案例与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媒体融合的本质与意义。 该书作者长期关注和追踪研究媒体融合议题,在该书结构设计与内容撰写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还邀请包括我在内的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对书稿进行审阅指导,并结合专家建议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这些充分体现了这位年轻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作为作者对媒体融合议题的阶段性研究总结与思考结晶,我希望该书能够为广大读者朋友了解媒体融合、思考媒体未来提供参考与借鉴。 愿媒体融合之路越走越好,愿媒体事业之树枝繁叶茂。 胡正荣 2024 年 6 月 17 日
【书摘与插画】第五章 新形势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第一节 以机制创新驱动媒体深度融合研究 自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各级新闻媒体主动作为、积极求变,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中,依托技术创新、渠道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推动媒体融合不断走向纵深,取得重要进展,成效显著。随着智媒时代到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等都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要继续推动媒体融合向更深层次拓展和延伸,必须着力加快推进机制创新,开拓思维,更新方法,持续发力思路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向更高阶段迈进。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机制创新为抓手,要实现媒体融合高质量推进实施,有必要系统论述并回答智媒时代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基本遵循,明确全面提升媒体融合成效的思维逻辑,并形成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应对传播新态势,为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及其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观念阐释和对策引领,推动构建新型立体化传播格局,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供有力支撑,夯实党和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价值基础。 一、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基本遵循 媒体融合是一项关涉多重要素、多维面向的系统工程,以国家战略整体布局为参照和背景,我国媒体在发展模式、运营思路、传播机制等方面坚持与时俱进,分阶段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媒体融合不断取得新成效。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与格局,要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向深向好向优,锚定机制创新,应牢固坚持以下基本遵循,推动媒体融合步步为营,渐次深入。(一)坚持正确方向,确保媒体融合稳中求进 媒体肩负新闻信息传递、舆论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对外传播等使命任务,新闻舆论工作更是关系到国家舆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国家形象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索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必须始终将主导权、主动权掌握在党的手中,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新传播格局下,新闻传播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舆论场中各类思想观念复杂交织,多种社会思潮交织交锋,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增加。加之技术应用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主导性增强,由此引发;信息茧房、数字鸿沟、观点极化分化等问题,主流价值被边缘化风险增加。基于此,探索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必须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立足国家整体发展布局和当前所处发展时期,把握并遵循媒体发展规律和新传播规律,着力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增强其服务性、建设性功能,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提供话语支撑,营造有利舆论氛围。 (二)坚持双重属性,激发媒体融合转型活力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逐渐体现出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二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助力新闻媒体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升级。以机制创新促媒体融合,注重媒体社会效益的实现和优化,将媒体融合发展融入和整合到社会治理总体进程中。同时结合媒体发展实际,在不触碰底线、红线的基础上追求和实现经济效益。由此,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支撑打造媒体品牌影响力,为实现经济效益奠定基础,以经济效益实现为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媒体自身竞争力,更好助力实现社会效益。其中,围绕媒体双重属性,应对其中所涉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参与范围进行厘清,如非公有资本的介入可能为舆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风险,应将其隔离在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等核心业务之外,推动公有资本、非公有资本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聚焦自身所擅长领域,做好主责主业,切实发挥优势特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形成有机互补,以创造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媒体融合借力发展 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关乎舆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我国新闻媒体的身份属性确保了其在融合转型过程中航向不偏,行稳致远。然而,要推动媒体融合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实效和强化引领力,则需要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探索借力发展。在技术支撑方面,多数媒体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应加大同相关技术服务商开展交流合作力度,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以我为主的观念意识,将技术应用的主导权、控制权掌握在媒体手中,确保技术可管可控;在内容支撑方面,要将多元化内容聚合与严格的审核把关相结合,防止因把关不严导致不良信息内容进入网络空间;在资本支撑方面,引入非公有资本能有效解决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但是资本的逐利性又易造成社会效益被侵蚀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确保政府、媒体对内容生产与传播等核心业务的绝对主导权和控制权,严防非公有资本操控和影响舆论,从而干预和阻碍主流价值传播、主流舆论引导。(四)坚持优化布局,打造媒体融合新型生态 媒体融合涉及多重要素,在机制创新的探索实践中,应始终坚持和突出系统观念、全局观念,以媒体为主导,推进各类主体、要素统筹协调,优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域布局,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合发展新局面。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媒体融合议题,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协调各方,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形成聚焦媒体深度融合的科学性、整体性、战略性、前瞻性布局。在主体布局方面,推动媒体与政府监管部门、技术服务提供商、商业内容平台、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用户等形成紧密联系、有机交互的协同网络,充分发挥各类主体比较优势,形成媒体融合发展合力;在技术布局方面,要瞄准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 等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嵌入应用,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在内容布局方面,坚持将专业化内容生产与用户内容生产相结合,广泛挖掘和传播体现正能量、主旋律的内容产品。 二、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思维逻辑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已全面铺开,融合范围不断扩大,但在融合深度方面仍有进一步拓展空间。面对新传播环境下媒体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聚焦媒体融合机制创新,应继续坚持和强化以下几重思维逻辑,进一步厘清媒体融合发展思路。 (一)与时俱进,找寻新发展路径 随着技术发展演进,媒介对人的延伸也越发超越时空,并趋向对人体全感官丰富性的还原。探索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应用,开展媒体智能化转型实践,以传播形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服务媒体融合,通过推出新形式、拓展新业务、提供新体验,实现媒体自身的融合转型与变革创新,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继而进一步助力强化主流舆论引导与主流意识形态培育,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依据技术进步和媒体发展环境变迁,媒体应加快将新技术应用、新话语体系融入内容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将自主创新与外部合作相结合,打造内容生产新系统、新流程、新表达,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媒体融合应探索在内容呈现形态、接收方式、话题风格等创新上花力气、下功夫,如探索将 AR/VR、全息影像等技术应用到传播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具有较强沉浸感和参与感的内容体验,赢得用户认可认同。 (二)增进协同合作,构建新发展生态 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内容生产优势,同相关技术服务方、政府服务提供方等开展合作,通过对多要素的有效整合,构建形成新发展生态,为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提供助力。智媒时代,媒体内容生产越发从一元主导向多方参与转变,媒体必须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紧盯新增长点,围绕新时期新闻传播的新任务、新要求,探索建立新部门、形成新机制、搭建新平台,打造新发展生态。如人民日报社通过成立智慧媒体研究院,集聚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形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百度技术支撑,人民日报社的创作大脑即是机制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有效助力其智能编辑部的建设发展。为更好适应智能传播格局,新华社也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其建成的 MAGIC 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集聚多元主体内容生产和前沿技术支撑,形成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和丰富功能的新型媒介生态系统,为智能化生产、传播、分发、体验提供平台支持。(三)突出价值引领,形成新发展格局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和凸显主流价值传播与引领这一重要使命任务,在信息采集、内容生产与分发、用户体验与交互等环节,不断强化主流价值导向。智媒时代,要探索将技术创新、形态创新、内容创新、体验创新等纳入主流价值框架,以智能媒体建设为抓手,将主旋律、正能量融合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全流程,以融媒体建设为载体,推动形成主流价值传播与引领的新格局。围绕社会普遍关切的重要议题,以动态化、常态化机制推出一批体现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形成主流价值传播与引领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增强舆论引导力,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与此同时,要坚持以主流算法为导向,在媒体智能化升级探索实践中加快完善布局,着力建设更高品质、更多主题、更多形式的内容生态体系,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主流价值在传播广度、深度和厚度上的全方位拓展与延伸。 (四)注重人才支撑,培育新型传播队伍 人才是媒体发展的关键,新技术、新业态等为媒体发展变革带来了重要机遇,媒体融合也迎来了更多发展可能和升级空间,要实现媒体融合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扎实的人才队伍支撑必不可少。于智媒时代而言,媒体所需的人才应是复合型、全能型人才,必须加快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培训的模式转型,既要注重培养其具备新闻传播学的专业性、敏感性,又要培养其跨学科的知识视野,着力打造一支坚守主流价值、具有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拥有复合型新闻传播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从人才培养视角切入,推进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要统筹协调媒体机构、高校、技术公司等,探索制订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注重人才队伍中的专业新闻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配置,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保障。推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按劳分配、公平合理的考评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方法策略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驱动媒体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新闻传播生态不断发生变革重塑,媒体融合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智媒时代,以机制创新促进媒体融合,要在充分把握媒体融合所处历史方位与发展趋向的基础上,兼顾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探寻媒体融合机制创新的实现路径,为未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一)强化技术驱动,增强智媒建设动力供给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技术对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变革起到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于媒体而言,能否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的主动权、主导权,关乎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关乎媒体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品牌打造。面向未来,媒体要加快实现融合转型,应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进而实现对智能化升级的持续动力输出。要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媒体内容生产制作、场景构建等环节的嵌入和应用力度,提升媒体内容生产传播的智能化水平。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精准识别和筛选重要议题,着力提升人机协同水平,推动实现媒体内容传播的精确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整体而言,要充分结合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创新进展,推动内容生产与传播系统的迭代升级。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媒体融合在机制创新方面应坚持凸显和强化其在未来的智能化定位,将新技术应用深度嵌入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与具体运营过程,为用户、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等各类主体持续输出高质量、智能化产品服务。 (二)适应发展形势,推动接地传播 智媒时代,用户信息接收方式、渠道以及使用习惯等都发生重要变化,能否顺应发展形势,瞄准用户需求,实现接地气传播,影响着媒体内容传播效果。推动媒体融合加快机制创新,要注重增强媒体内容的交互性,通过嵌入交互功能,使用户在进行内容消费时,能够实现同媒体、其他用户等传播主体的即时有效交互,显著提升用户在消费媒体内容产品时的在场感、参与感和亲近感。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贴近百姓民生的话题内容,避免出现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问题,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引导舆论,从而推动凝聚社会共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撑。与此同时,媒体应通过打造自主内容平台或入驻其他商业内容平台,吸引多元化主体参与内容生产传播,广泛集纳优质内容,助力打造高品质内容生态。 (三)突出用户导向,打造新型内容产品体系 在新传播环境下,人类社会信息体量空前巨大,且不断呈指数级增长,庞大的信息体量形成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要实现在注意力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用好用户行为数据,精准识别其使用偏好,以定制化、个性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满足用户需求。一方面,要丰富内容呈现形式,加快完善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全媒体传播形态,同时与 AR/VR、全息影像等技术结合,推出沉浸化内容形式,并将交互功能融入其中,使用户能够在各类传播场景中实现人际、人机深层交互,优化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要围绕不同用户群体,通过量身打造,推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内容服务。如基于自身技术平台和专业分析能力,搭建舆情分析数据库,为相关机构、平台提供精准化舆论监测服务,并围绕相关监测结果提供相适应的解决和应对预案。通过建立技术服务数据库,能够为政府部门、媒体机构等提供智能化平台建设与升级的操作方案,从而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四)丰富制度供给,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求 边缘式制度创新能有效确保不触底线、不碰红线,但受政策限制,媒体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活力难以被充分激发,对优势资源利用度不高,简言之,即制度供给未能完全跟上媒体深度融合新需求。面向媒体智能化转型升级,应注重在政策、制度的更新上加快探索步伐,在确保媒体融合发展可管可控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空间,可探索先行先试,对于能够有效推进媒体融合实效的机制模式予以支持,并及时上升至制度层面,使媒体融合的机制创新有路径可依。围绕媒体融合转型升级探索制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政策制度,为智媒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方向参考。在媒体融合的效果评估上探索创新,基于新技术应用创新评估机制,同时探索与媒体融合评估机制相符合和对应的激励措施。针对媒体融合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前制定相关应对预案和规制措施,划定底线标准,确保媒体深度融合顺利推进。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