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5月1日)
平装: 24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21310935
条形码: 9787121310935
商品尺寸: 23.6 x 17 x 1.6 cm
商品重量: 458 g
编辑推荐
管好自己,告别松散无序的生活
一天24小时,你可以用出48小时的时间
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学会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
秋叶、古典、易仁永澄、特立独行的猫、
warfalcon、赵周、李参、袁春楠、简叔
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发愤的草莓
个人管理实战派,老到牙掉光也要学习的人,30岁上班族,好奇心爆棚的金牛座,2个男宝的妈妈,信奉“岁月不饶人,我也不饶岁月”的理念,喜欢DIY人生旅程,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是精彩的新版。
坚持记录时间开销超过4个年头,两三年来通过自我管理,在小城里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办沙龙、做分享、研发课程、码字、写书、上课、做咨询、玩手绘,生了2个娃,探索出“蜜蜂式学习工作,蝴蝶般感受生活”的斜杠人生。
从2015年底开始,5点多晨起写作,在一年多里发布60万+字干货,涉及个人管理、隐形技能、育儿私话、生活美学等话题。
文章曾被印象笔记、橙子学院、行动派、清华南都、黑天鹅图书等多个平台转发,并入选Linkedin(领英)全球首本实体新书的国内版和海外版。
目前,利用业余时间独自运营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发愤的草莓”,在互联网上发起“品书战队”等活动,开设“草莓时间管理巴士”经典课程,帮助小伙伴们在碎片化时代与时间做朋友。
目录
目录:
本书地图
——前言 4
本书地图 10
第一章 升级你的大脑操作系统 14
个人管理”这么好玩的事,你还不来? 15
走上个人管理之路,你需要一张地图 19
现在想用好时间,为啥比以前难那么多? 24
一天24小时,他们用出48小时的样子 27
“生5个娃”and“上哈佛”的妈,有什么个人管理秘密 33
第二章 感知你的时间花在哪 38
记录了4年时间开销,为何我还要继续 39
如何找到你的时间开销记录初心 43
如何进行时间开销之前的分类准备 45
很细的时间也需要记录吗 47
记录时间开销都有哪些工具 50
时间开销记录的结果,你该怎么统计 57
明明知道有好处,为何你坚持不了记录 63
记录时间开销,“小白”如何轻松起步? 66
第三章 如何让每天拥有更有精力 70
【导语】 70
【让生活平衡不乱的秘密】 72
“固定旋律”在手,生活平稳不乱 72
如何演奏每日“固定旋律” 74
【习惯是一笔回报率极高的投资】 80
聊习惯,先从女神探说起 80
揭开习惯神秘面纱的“314” 86
让“小白”快速上手的习惯养成法 91
拿下习惯,试试“吃货的方法” 97
如何改掉讨厌的坏习惯 102
【习惯实例】 106
如何不痛苦地早起,比别人先跑一步 106
【提升精力总值的三大基石】 115
一生三分之一时间在这里 115
别只用舌头检验该吃啥 119
不是动起来的都叫运动 124
第四章 高效能人士是如何做日计划的 130
【日计划的“心法”修炼】 132
做计划到底是做什么? 132
管理行动,6条“心法”就够 136
还只用日程表做日计划?low爆了 140
【我的日计划流程五大步骤】 144
揭密!我的日计划流程来啦 144
【日计划流程之“收集】 147
执行力不强?明明是少了“收集箱” 147
收集箱这么好用配上3招就更完美了 151
【日计划流程之“孵化】 155
接到任务别急着开工,先做这事 155
杂七杂八的事,你该如何高效应对 158
事情想那么细,还不如直接开干吗 170
如何对复杂任务进行分解 173
日计划的优先级是什么玩意 180
“孵化”后的任务核查清单 185
【日计划流程之“确定”】 188
日计划的“确定”阶段该怎么做 188
如何让“确定”阶段更有效 190
【日计划流程之“执行”】 193
听说,你还没有“黄金时段”? 193
怎样守住黄金时段的专注力 195
执行日计划有什么通用窍门 200
计划不如变化快,咋办 204
推进计划时,避免瞎忙的终极办法 206
如何把"边角料"时间用到ji致 212
【日计划流程之“回顾”】 217
道理都懂却过不好生活?因为你没有回顾 217
【日计划流程之“检查”】 223
怎样让你的日计划系统持续运转 223
【 “小白”要知道的事】 227
20多款个人计划软件,有你没听过的吗? 227
小白如何简易地开始日计划 229
拖延不是过街老鼠,你要学会正确的拖延 233
第五章 省下来的时间,你用来投资啥 239
掌握日计划的方法后,为何还会迷茫 239
送你五个“镜”,还能做不出年目标? 246
序言
前言:
做一个追时间的人
1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烦恼:生活被工作占满,手上的任务好像永远做不完,而自己真正想做的却挤不出时间。
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
有句话道破天机:“你不规划生活,生活就被别人所规划。”比如,你不对当前重要目标进行设定,那么别人塞给你的所有任务,你只能全盘接住;你不去探索喜欢什么样的职业,一毕业跳进父母选好的安稳窝,工作“七年之痒”时才恍然醒悟;你不去了解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另一半,到了婚恋年龄,三姑六婆就开始为你张罗,弄得你过年连家门都不想进。
特别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大大加快。那么,有没有什么“神器”能够帮助我们在这种快节奏下,把个人生活和工作打理好呢?
多少年来,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学习零零碎碎的方法,追问各种各样的答案。直到五年前,才在懵懂中拨开云雾见月明:原来,苦苦寻求了几个春秋的神器,正是“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是指通过动态统筹自身各方面资源,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系列活动。它是在近年来快节奏生活和人们追求自我过程中,走入大众视野的;它相当年轻——传统的管理和管理学都是针对他人和群体的。目前很少见到有关个人管理的系统性专著,相关知识大多散落在多个学科和领域当中。当然,这不妨碍你学习和掌握这种手段。
在我看来,让个人管理系统化能让它的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系统”是一套推行某项活动的具体方法、步骤、程序,是统一运作的整体。个人管理系统就像工厂的生产线,从入口放入原材料,就能从出口生成你想要的产品。
它的核心是三部分:
行动管理,助你提升效能、调配资源;
知识管理,助你快速更新、呈现价值;
目标管理,助你自我定向、修炼视野。
如果以一架飞机作为喻体的话,目标管理好比导航系统,告诉你“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行动管理好比控制系统,告诉你“我以什么形式去”, 知识管理好比燃油系统,保障你有足够的储备能到达目的地。
围绕这三大核心系统,外围还会有一些实务系统:比如健康管理、家庭管理、品牌管理、人际管理、财富管理,等等。
这几年,在这款“神器”的帮助下,我学会追赶时间,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能够整合知识,并向外界传递个人的声音;能够盯紧目标,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原本松散无序的生活开始听话,在你指挥棒的指挥下,仿佛原本涣散的交响乐团变得秩序井然、配合默契,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马克·吐温曾说:“人有两次出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另一次是你明白了为什么你来到这个世界。”懂得了个人管理的感觉就像第二次出生,你会前所未有地强烈感到,原来命运可以握在自己手上。
可惜,目前还没有见到哪所院校开设这门十分有用的课程。即使学校有这门课,单靠课堂的传授也有局限,因为学校与社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前者像游乐园,游戏难度既定,后者像荒野,问题随时跳出,在学校里学到的,到社会上未必实用。于是,在30岁这年,我萌发了一个想法: 好东西不能自己藏着掖着,要将几年来有用的经验和方法变成文字,告诉追求成长的伙伴,让更多人少走几年弯路,让人生实现更大的价值。
2
本书内容主要是“个人管理”中的“行动管理”部分,落脚点在于“一天”。“知识管理”和“目标管理”将在后续的书籍中涉及。
“行动管理”,是指通过每日计划等手段,将想法高效转化为现实的行为管理过程。
为何从“行动管理”开始,从关注“一天”入手?因为有句话叫“如何过一天,便如何过一生”。 不论多么高远的梦想,都必须落在每一天去推进。许多人连一天都不知道怎么过得高效而充实,每天忙而无效,根本腾不出时间来思考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这种状态下,谈什么人生理想都白搭,都是空中楼阁。从“行动管理”走起,先谈如何提高效率,等到自己的时间够用了,才有精力思考更长远的目标问题。
对于“行动管理”,你可能感到陌生。请自动把“行动管理”脑补为市面上很常见的“时间管理”,因为我比较主张时间自顾自地走开去,能管理的是人的行动,所以习惯把它称为“行动管理”。
有很多人介绍过管理的方法。可是,为什么有人感觉很有用,有人感觉一点用都没有?
绝大多数方法都是有用的,但使用者心智模式不同,出现的结果也会有差异。“心智模式”a 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别人、组织、世界等层面的认知方式, 深受过往经历、既有知识、思维定式等的局限。在成长中,每个人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心智模式,其中也包括了如何看待个人管理及锤炼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如果内心对个人管理存在偏见,眼睛看不见个人管理的必要性,那么,即便再好的技巧,也只会沦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表面功夫,很难深入改变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
所以,你和我都要不断升级心智水平,像电脑时不时打补丁那样,更新和强化对行动管理乃至个人管理方面的认识,跟上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也为掌握后面几章内容打下基础,这是运动前的“拉筋”和“热身”。因此,第一章的主题为“升级你的大脑操作系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做好“行动管理”,你还必须先了解原来的时间使用模式是怎样的。这是第二章涉及的内容,主题为“感知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了”,介绍了四年来我记录时间开销的初心、方法、工具、窍门等。
这几年,我主张一则高效公式,即“高效一天=固定旋律+个性旋律”。要运算好这则公式,第一步是让每天能够固定的大框架尽量稳定下来,也就是设置每日的“固定旋律”。第二步是对“固定旋律”之外的时间,用“个性旋律”填充,主要是日计划的内容。
如何框定“固定旋律”是第三章涉及的内容,主题为“如何让每天拥有更多精力”。
如何制订“个性旋律”,即日计划的五大步骤,是第四章涉及的内容,主题为“高效能人士都是如何做日计划的”。这一章是本书的重头戏。
这几章教给你的,正是由“1种记录,2套旋律,3块基石,5大步骤”组合成的一日高效方案。
第五章,也是最后一章,主题为“省下来的时间,你用来投资啥”,涉及周计划、年目标制定等少量目标管理内容。
另外,本书还吸收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相信能让你读完有收获。
3
学习行动管理,并非把自己与行程表绑得严严实实,而是松紧有度、有张有弛。
本书虽然强调高效,但更提倡一种灵活的视角。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情景及时切换“高效”与“非高效”模式。在工作中,在动脑思考问题时, 或在从事普通重复性任务时,采用高效模式,进入快节奏;在生活中,在与亲人共度时光,欣赏自然美景时,不妨放慢脚步享受和体验。如此,慢慢修炼出高效能、慢生活的淡定状态,在纷乱忙碌与疾速变化中,内心依旧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泰然自若。
你想召唤它来到身边吗?那就赶快打开这本书读下去吧!在阅读之前,请你先罗列几条想从书中得到解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看书,才能更“高效”。
最后,我要鸣谢编辑林飞翔先生!他对书稿提出的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修订意见,让本书更加完善。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一直给我榜样力量的李笑来、秋叶、古典、易仁永澄、战隼、李参、袁春楠、赵星、赵周、简叔(简书CEO)等各路大神与老师(排名不分先后)!感谢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及我的爱人一直以来默默地支持我的写作!感谢我两个可爱的儿子,因为你们的出生,给了妈妈更充足的成长勇气。
发愤的草莓
2016 年9 月29 日
后记
7年前,大学毕业后,从一线城市广州回到北回归线穿过的小城。
一个独生女在父母身边,生活自然滋润得很。每天醒来,天蓝得清澈。想吃海鲜,下楼就有,想看海,没十分钟就到海边。从市区东部穿到西部,也不过半小时,一辆小摩托就能搞定。很多人羡慕这样的生活。
就这样晃了一两年,问题来了。工作按部就班,生活一潭死水。想找找同城活动凑凑热闹,豆瓣一搜,寥寥无几。以前体验过的大城市充实感,现在连影儿都没有。再看看以前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大都留在一二线城市为梦想打拼,心一阵凉,青春无处安放。
当时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有人二十几岁死了,等到八十多岁才埋。”这多像是说我。难道我就这样终老一生吗?
人的一生总会有好运。当时我也撞了好运,一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出现在眼前。每一句话都像锤子,往脑门儿上重重敲击,敲醒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女生。
“我有个朋友叫作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可她默默陪了我许多年之后,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由于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能将结果如实交付与我……”
对啊,结果不都是自己在未来时间上付出后的产物吗?不管身处伺方,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不值得一直焦虑或抱怨,那是“空悲切”。现在能做的是,从当下开始,想办法感知时间,让自己的行动与时间合拍。
20多岁才知道这个道理,太晚吗?别想那么多,先做再说。
我开始在一张A4纸上画900格,代表着75年高生活质量的900个月,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划掉一格又一格。也开始尝试记录时间开销,看着一分一秒有承载地过去,把每天用文字多多少少保存下来,至今几年不变。因为,从那时候起,已经下定决心要和时间做朋友,善待它。
怎么善待?
我想到奶奶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人有千田万金,不如一点薄技在身。”多学点东西总不会有坏处吧。于是,我找来大量网络课程和线下兴趣班,使出洪荒之力玩命地学习。就这样,白天上班,晚上投人学习。在同龄女生逛街、shopping、玩彩妆、看韩剧的时光里,我对着电脑屏幕前记录活页笔记。周末背起竹笛包去琴行,与丝竹之声为伴。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份来用,有时候不小心刷一下网页,就是莫大的奢侈。
当时,职场新人受“优待”,我被调去离市区33公里以外的工作点,光是每天上下班就需要耗在路上超过一个半小时。那里年轻人不多,周末也时不时被叫去加会儿班。这对我的时间又是一大考验:怎么样挤出时间“充电”?还好,那时候已经接触不少时间管理类书籍,习惯做计划和回顾,对如何高效工作也有方法。
比如,等车时和上下班路上,同车人在刷手机或打瞌睡,我赶紧多看几页书。工作时,用上看书学来的技巧,配合自学的办公软件,效率嗖一下上去了。因为有计划,工作闲时会提前把领导还没交代的事情完成;因为有回顾,每一天如何过,清清楚楚。而且形成经验库,重复的任务下次碰上就能很快解决,即便周末加班也不伤感。
时间节约下来,又可以享受业余充电的快感。
那段时间里爱啥学啥,搜罗了很多别人定义为“不务正业”的网络课程。它们带着无用之美的气息走近我的生活。比如,“财务分析与决策(MOOC课程)”“李真顺演说训练”“中国园林艺术”“心理学与生活”“书法审美基础与技法”“POP绘画基础”“流行歌曲的唱法”“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电脑键盘钢琴EOP”“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高效沟通十三招”“股市技术面分析”“强势领导力”,还有各式纪录片,等等。
当年,我用时间把它们请到身边。今天,它们又在无形中推我一把。
比如,演说与沟通课程让我学会琢磨公开发言与写文章的通用套路,更快地完成这些任务;绘画和书法基础,让我对艺术美有领悟,设计和制作Pfrr上手更快;听的课多,对教学体验更加敏感,为自己开发课程打下了根基;最重要的是,撒网式学习也是在“试错”,在大浪淘沙中才知道正喜欢什么,找到方向精进。
就这样,混到谈婚论嫁时。
结婚后,难免时间紧巴。往日单身人士的自由时光一去不复返。即便如此,我也在学习之外又增加花样:找时间圆梦。说直白些:“做点一直想做的事,不让人生有遗憾。”
周围姐妹大都只是围着“老公孩子热炕头,尿布奶瓶饭莱粥”转啊转,而我想寻找更多生命中的可能性,不想“出生时是原创,一不小心活成翻版”。
于是先定个网名:发愤的草莓。叫“草莓”,因为“80后”被认为是草莓族,外表光鲜,一碰即碎。“草莓”之前加了“发愤的”,因为想改变别人对“80后”的看法,并且“愤”是愤青的“愤”,带着满满的雄心和力量。同时,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学习不能停掉,工作不可低效,生活不要单调。
当时最先想到,在小城里发起个人管理与成长分享活动:幸福成长沙龙。因为非常热爱个人管理与成长领域,从广州求学回到小城后,心心念念想参加这样的线下活动,在豆瓣同城找了很久,一直无果。既然找不着,为啥不自己建一个呢?若是几年前,一定不会有这想法,宁愿蜷缩在角落默默地看着别人跑在前面。
而当时已经怀大宝6个月了,还敢这么“折腾”,这把别人都吓到了。
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前些年埋头书籍与学海的时间,积累了心智力量,想着“有些事,现在不做,这辈子可能没机会了”,并且也想给下一代做个榜样,所以才有动力。
一晃两年过去。我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沙龙也在独自发起和组织下,至今举办超过25期。除去坐月子无法出门,其他时间都如期参加,并亲自主持和组织。后来还尝试了线下线上同步直播。
有人问:“在母乳喂养那段将近一年的日子里,你怎么走得开,哪里来的时间?”
想想,还真有一段艰辛。特别是产假期间,宝宝由于纯母乳喂养,耐饿程度比不上喝牛奶的娃,常常2小时就哇哇大哭。所以当时,每月也只能外出这么一次,其他时间都闭关在家里。出门很费事,需要提前一点时间备奶在家里,回家路上如遇塞车,会因涨乳而倍感烦躁。即使这样,还是能做到每月一期分享不耽误。正是不想让自己的学习停掉,想在生命轨迹中留存更多精彩图景。
记得一开始组织活动时手忙脚乱,每个月光是准备就耗费很多精力,到后来,随着经验积累,轻车熟路,一两小时可以搞定一期筹备。每个月像海绵那样挤挤又有时间,在去年开始顺手发起其他活动,带着网上小伙伴一起成长。
2015年7月份,台风天的日子里,心血来潮在网上发起第l季幸福成长沙龙“拆书战队”,队员每周需要提交一篇600字拆书笔记,就这样抱团养成大量阅读输入的好习惯,到现在已经是第8季。2016年年初,又在小圈子里发起“生活妙鲜多”的尝试新鲜事活动,“每天3分钟断舍离”整理活动,带着一群伙伴打卡,感受新鲜生活与极简生活的美好。而我始终相信,因为上述时间的投入,才有可能把学习的心得、方法、感悟总结出来,在2016年年中开启6场网络平台分享,总计超过1万人报名参加。
除此之外,2014年孕期总共书写了274篇《宝宝来啦》孕产经验日志,从2015年开始坚持5点多早起写作,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开发布超过63万字成长类文章,还有未发布的5万字存在云笔记里。于是也有了这本拙作。虽不是惊天动地的成就,也算达成人生的梦想之一——把自己的文字以书的形式分享给更多伙伴。
这些年与时间为友,让我的生活充实而美好!沿着目标的方向大步向前!
从一个生活茫无目的、浑浑噩噩、习惯抱怨的小姑娘,变成一个热爱个人管理、坦然面对而立之年的双娃辣妈;从一个独自输入知识却不喜欢公讲话的学习者,变成一个能够即兴发言、热衷与别人交流的分享达人;从一个自以为没有人理解的独行者,变成一个找到成群伙伴、见识了许多精彩生命样板的成长派,我的内心充满感恩。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不要让青春的一分一秒荒废掉,而是想办法充实它,无所畏惧、不断试错、找到方向,成长为想要的模样。
这样,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因为,认真对待过的时间,会在某一个拐角给你惊喜。时间花在哪里,最终会回到你手里。
文摘
错峰生活
为什么5点早起对我极其重要?以前,我自由时间大把,怎么舒服惬意怎么来。但现在不行了,家里有两个小屁孩,在家的时候,他们会缠着你,根本没办法认认真真思考或写文章。我的早起,更多是和娃“抢早”:比儿子们早点起床,就能抢到更多时光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说到这里,苦口婆心奉劝各位单身朋友们,好好珍惜自由的时光。)
这是一种生活模式:“错峰生活”。当大多数人在做A类事情的时段,你选择做B类事情;当大多数人在做B类事情的时段,你选择做C类事情——每天错开大多数人做事的峰值,不容易遇上“拥堵”的状况。当别人还在蒙头睡大觉时,你已经先行一步起床了,这时候,你爱干吗干吗,做早餐、跑步、学习、写晨间日记通通都可以。没有微信的打扰,没有上司的电话,没有外面吵闹的声音,就像《陋室铭》说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白天上班时不可以有这样的时光吗?比较难。现在是碎片化时代,各种社交媒介的发达,事情的繁忙,让你不由自主地被分散精力。
这点难以改变,所以你需要人为地创造不被碎片化的时光。固定时间的早起,最容易让你实现这一点。
冲劲饱满
经过一夜的休整,早上刚起床这一两个小时,就像电脑刚刚做完垃圾清理一样,运转速度都提高了几个百分点。认知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可以佐证这点。人在执行任务时,会被前一个任务的认知惯性所影响,出现“转换损耗”(switching cost),如果没有前一个任务干扰,效率会更高。起床后做事,由于之前还没有开始做任务,所以精力最旺。
5点起床,到7点半出门赶车上班,中间2个多小时完全可以好好用起来,把最好的时光用在刀刃上。
这2个多小时是多大一件事?还真不小。我记录时间开销超过4个年头,在记录中发现,人一天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过4~5小时的样子,这2个多小时已是很大的比重,而且还不受打扰,极其高效。
如果一起床就是接近上班的时问点,这么好的精力、精神状态只能耗在拥挤的路上、班车上、公车上、地铁上,是不是很可惜?
从谷淡足
早起除了能够高效做事以外,更重要的是带来“心态”的变化。
生活中,有不少人总是再版又再版着焦虑的故事:一起床开始直面老板布置的好多任务,想着头都大了,不知道能不能干完,焦虑得不得了,开始忙个不停,到夜深了直接躺下去睡大觉,第二天继续忙,浑浑噩噩地过一天算一天,工作还难以高效,有些任务需要放到周末赶工。等到周末,终于可以不用赶去单位,却睡到太阳晒屁股,到10点多才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天,已经过了吃早餐的时间,那就不吃了吧。再磨磨蹭蹭过2小时,吃午饭,休息一下,真正开始加班都到下午2点了,慢慢进入状态,到晚上又不舍得早睡。做到很晚,肚子唱“空城计”,买点夜宵来犒劳自己,一下子就发胖了,胃也得不到休息,影响了睡眠质量,导致第二天没办法早起。一起床就是“黑色星期一”,又开始直面好多老板布置的任务。
如此恶性循环,身体健康也受影响。
像这样的小伙伴,每天总是慌慌张张,内心焦虑,再问他焦虑什么,又嘀嘀咕咕说不清。
如果你早起,就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听听内心的声音,规划“我今天要做啥,我半年内的目标是什么,哪些事我可以不做,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等等,焦虑感会降低很多。
改变“焦虑的故事”,起点在于先学会“早起”,比别人先行一步,跑在前面。这样的一天,当然更加从容淡定。
P89-90
-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有赞官方供货商,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知识产品及服务。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