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395.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45 件
商品已下架 收藏 / 分享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0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1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2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3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4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5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6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7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8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9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10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图11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0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1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2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3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4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5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6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7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8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9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10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商品缩略图11

商品详情

良渚文明丛书

 


八十载面朝黄土苦读无字之书栉风沐雨,

五千年源溯良渚注解华夏文明石破天惊。


丛书简介:

本套丛书集学术、科普、宣传于一体,汇集了几代考古人对良渚文明的全方位解读,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纂小组的努力下,终于付梓,以飨读者。请跟随丛书的指引,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走近良渚,读懂良渚,感知中华大地上曾经闪耀的文明之火;启迪智慧,凝聚力量,唤起我们心底历久弥坚的民族之魂。



书名:神王之国:良渚古城遗址

作者:朱雪菲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6.125

字数:120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97-5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神… Ⅱ.①朱… Ⅲ.①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考古)—研究 Ⅳ.①K878.34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良渚之都,神王之土。先贤营国,百工巧作。数华夏五千年之源头,且看良渚文明之崛起。


内容简介:

汇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扎根良渚三十多年的努力,本书将以考古事实为依据,从考古一线工作者及专家的视角为读者导览良渚古城遗址的全貌,并简要介绍良渚早期的大型水利工程、良渚古城的等级制度、良渚古城的建设规划等,为大众揭开良渚古城遗址的神秘面纱,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良渚古城。 


作者简介:

朱雪菲,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2017年7月入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论文有《西阴文化的解体与仰韶晚期遗存的生成》《下海石墓地彩陶图案分类研究》《大河村遗址秦王寨文化彩陶再研究》《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第三期遗存文化性质分析》等,著有《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  


目录:

一  关于“良渚”的几个概念

二  良渚古城的文化区位

三  择中立国——良渚王国的都城营建

四  神王之所¬——内城中心的高台宫殿区

五  水乡生活的缩影——钟家港河道的重大收获

六  粮食满仓——古城内的粮食遗迹

七  四面环城——“中华第一城”的城墙遗址

八  兴修水利——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与研究

九  绝地天通——瑶山、汇观山祭坛遗址

十  亡者之居——等级分明的排葬体制

十一  神王之国,文明乍现


 

书名:土筑金字塔:良渚反山王陵

作者:方向明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7.75

字数:105千字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68-5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土… Ⅱ.①方… Ⅲ.①良渚文化—墓葬(考古)—出土文物—余杭区—图解 Ⅳ.①K878.82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反山王陵,成组玉礼器使用所体现的复杂葬仪,成为良渚文明模式的重要反映。


内容简介:

反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西北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山西部660平方米的发掘中共清理良渚文化大墓11座,有以M12为核心的良渚文化早期高台墓葬9座,良渚文化晚期再次筑高后残存墓葬2座。出土随葬品1200余件(组),其中玉器1100余件(组),是已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雕琢最精美的一处高等级墓地,堪称“王陵”。反山墓地的主人们拥有代表神权的琮,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钺,体现财富的璧,以及装饰在冠帽上、佩挂穿缀在衣物上的各种特殊玉饰件,充分显示了他们是凌驾于部族平民之上的权贵阶层。本书以图解的形式详细解读反山王陵。


作者简介:

方向明,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毕业,一直供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参加奉化名山后、萧山跨湖桥、湖州邱城、良渚庙前、桐乡普安桥、良渚瑶山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负责良渚庙前(第五~六次)、湖州毘山、海宁小兜里、桐庐方家洲、安吉安乐(第三次)、德清中初鸣等重要遗址的发掘。负责或主要负责编写出版了《反山》《庙前》《毘山》《小兜里》等大型考古报告,主要负责或主要参与负责编撰出版了《浙江考古新纪元》《崧泽之美——浙江崧泽文化考古特展》《浙北崧泽文化考古报告集》《崧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良渚考古八十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七至十辑)等,出版著作有《神人兽面的真像》《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南方卷》《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北方卷》《良渚玉器线绘》,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反山概貌

一  反山的堆筑营建和形成过程

二  反山主要出土物


第二章  葬具和葬仪的复原

一  反山M14的复原

(一)棺椁葬具的复原

(二)葬仪的复原

二  反山M12葬仪的复原

三  反山M22葬仪的复原


第三章  随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石器(石钺)

三  玉器

(一)葬具上的礼仪用玉

(二)反映神权的琮和衍生的琮式玉器

(三)反映王权的玉钺和其他权杖

(四)发展为财富观念的璧

(五)礼仪服饰用玉

(六)礼仪工具用玉

四  嵌玉漆器


第四章  从玉器组合看墓主的身份、等级和地位

一  成组锥形器是反山墓主等级的基本标识

二  反山M17和M12墓主关系密切

三  共出特殊端饰和半圆形器的反山M12、M14、M23、M20的墓主可能都担任过“王”

四  从其他端饰看反山各墓墓主的身份和地位

五  反山M23墓主的身份和等级


第五章  反山考古的重大意义

一  “中国的土建金字塔”

二  “良渚遗址群”

三  从“平地掩埋”到棺椁葬仪

四  成组玉礼器

五  良渚玉文明和良渚文明模式


后  记




书名:法器与王权:良渚文化玉器

作者:刘斌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7.625

字数:144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216-3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法… Ⅱ.①刘… Ⅲ.①良渚文化—古玉器—研究 Ⅳ.①K876.84

上架建议:考古/古玉器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剖析良渚文化玉器之美,理解良渚人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玉器,是良渚文明最为重要的文明因素之一,也是中华大地上玉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种类繁多的良渚玉器,可以分为功能性法器、功能与身份标志的装束品、一般装饰品及礼仪性用具等几个方面。通过本书的解读,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到各种良渚玉器之间造型上的联系与功能上的关系,从纯欣赏的角度领略玉器的美感,逐渐过渡为对良渚人精神世界的理解。本书最后还将在更大的范围里,介绍良渚文明之后,良渚玉器的流传与继承以及古今用玉制度的发展演变,从考古学的视角,以良渚玉器为切入点,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刘斌,男,1961年1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至今一直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曾参加过反山、瑶山等重要的考古发掘,主持发掘了浙江余杭汇观山,嘉兴南河浜等许多重要遗址。2007年发现了良渚古城。从2007年至今一直主持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在长江下游史前考古和玉器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主要著述有:《南河浜——崧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纵论》等。


 

目录:

第一章  发现与认识

一  从乾隆皇帝的收藏说起

二  考古的发现与认知

三  墓地中的等级与社会

四  发现消失的王国


第二章  宗教与艺术

一  神徽的发现与解读

二  良渚文化的神与鸟

三  良渚文化的龙纹

四  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第三章  权力与信仰

一  巫师的神冠与梳子

二  降神的法器玉琮

三  武器权杖与国王

四  玉器的种类与功能


结  语



 

书名:内敛与华丽:良渚陶器

作者:赵晔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6.875

字数:100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94-4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内… Ⅱ.①赵… Ⅲ.①良渚文化—陶器(考古)—研究 Ⅳ.①K876.34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

看似静穆的陶器,其实经过了泥土的锤炼、转台的拉升、胎体的修饰、器表的打磨、烈火的烧灼。以陶器为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精彩的良渚世界。 


内容简介

器皿所反映的良渚社会,是良渚文明灿烂辉煌的基石。本书以陶器为视角,讲述了良渚陶器的各种特质,阐释了良渚陶器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赵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尤其是良渚文化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曾负责良渚遗址群的全面调查和大雄山丘陵的系统调查和发掘,参与和主持了莫角山、卞家山、茅山、官井头等数十处遗址的考古发掘,出版了《良渚遗址群》《卞家山》《良渚文明的圣地》等论著多部。深度参与了良渚博物院的布展和改陈工作,撰写过多个展览文本和视频脚本。


目录


第一章  陶之出处

一  墓葬 

二  生活遗迹 

三  堆积土 


第二章  陶之类别

一  炊煮器 

二  盛食器 

三  水酒器

四  存储器 


第三章  陶之匠心

一  器盖 

二  鼻耳与把手 

三  动物元素 

四  异形器 


第四章  陶之色泽

一  尚黑 

二  红色支系

三  表皮 


第五章  陶之修饰

一  弦纹和堆纹

二  镂孔 

三  刻纹 

四  戳点纹 

五  彩绘 


第六章  陶之嬗变

一  鼎 

二  豆 

三  双鼻壶 


附录:参考文献及部分图片来源(考古报告及图录) 



 

书名:工程与工具:良渚石记

作者:姬翔,王宁远,董传万,罗以达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5

字数:96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63-0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工… Ⅱ.①姬…Ⅲ.①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考古)—介绍 Ⅳ.①K878.3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

我是一块石头,亿万年来,经历了无数的沧海桑田。最让我怀念的,是五千年前的那批人,他们弱小,却充满了智慧。


内容简介

良渚古城城墙良渚古城城墙以石块铺底,再覆土夯筑,铺垫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经过研究,这些石头均采自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自然山体,将这些石块运到城内铺垫城墙基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表明良渚古城的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本书主要以图片的形式,讲述良渚古城城墙的发现、研究历程,以及良渚遗址群石器等相关研究的一些成果和进展。


作者简介

姬翔,助理馆员,2016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现就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从事地质考古研究工作。

王宁远, 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考古领队。曾主持海盐仙坛庙、嘉兴姚家山、安吉芝里等大型遗址的发掘。近年以良渚遗址为工作重点,负责良渚外围水利系统的发掘与研究。出版过《遥远的村居: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居住形态》《从村居到王城》等相关专著。 

董传万,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高级别刊物上发表过多篇科学论文,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多项。与人合作、编著有《贵金属珠宝首饰评估》《山水探秘—浙江大地精品游》等著作。

罗以达,1976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地质专业,在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从事地质工作40年,2015年退休。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个重要的地调、矿调、城调等项目,获部优秀图幅二等奖和部科技成果二等奖,2013年破格晋级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 何以称城

一  周边地理环境

二  良渚古城的发现

三  古城布局与结构


第二章 铺垫石的故事

一  铺垫石的模样

二  铺垫石的岩石类型与组合

三  垫石产地


第三章 工程量研究与模拟实验

一  古人是怎么运输石块的

二  当时建造城墙需要多久


第四章 石器里的花样

一  石头打造的社会

二  因材施工

三  良渚人的智慧


第五章 石器石料何处寻

一  C 形区地质概况

二  资源与石源

三  良渚人的生活圈


第六章 未完 待续

一  是时候扩大工作圈了

二  它山之石 

三  寻找良渚玉魂


后  记 



 

书名:图画与符号:良渚原始文字

作者:夏勇  朱雪菲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7.125

字数:130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73-9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①图… Ⅱ.①夏… ②朱… Ⅲ.①良渚文化—器 物纹饰(考古)—研究  Ⅳ.①K879.04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

一点二划譬如鸿爪踏雪泥,千头万绪难得仓颉释迷津。

细细玩味良渚人的表情达意,趣味之至。


内容简介:

良渚文化的刻纹工艺,在礼玉重器上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同时,以陶器为主要载体的“刻画符号”也极有趣味。其大量出现在陶器上,玉石器上也有少量发现。由于考古发现的偶然性,很多“刻画符号”出现在破碎的陶片上,导致许多符号信息的缺失。此类刻符的主体图案,也有表意功能,其图案较之具象的图画式图案,有更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良渚社会进入文明、建立王国,在统一的宇宙观支配下,建设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良渚古城,并作为中心辐射整个环太湖流域。在这如此震撼的超级工程中,如何协调、组织人力、物力资源,稳定社会发展,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一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除了有统一的信仰作为精神支撑,必要的信息记录和传播也必不可少。纵然,这些内容尚未能够在“刻画符号”上有所体现,但我们相信,在本书介绍的这些现有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中,一定存在着解读良渚世界精神密码的钥匙。


作者简介: 

夏勇: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现任良渚博物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参与“杭州全书•良渚丛书”编辑工作,整理、撰写《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良渚玉器》,参与编辑《玉魂国魄图录》《玉魂国魄系列论文集》等十余本图录和论文集。发表论文有《初窥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礼仪从头开始——说玉玦》《简析良渚文化刻符玉璧》。

朱雪菲: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考古专业,现任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表论文有《西阴文化的解体与仰韶晚期遗存的生成》《下海石墓地彩陶图案分类研究》《大河村遗址秦王寨文化彩陶再研究》《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第三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等,著有《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符号的研究概述 

一 符号与文字  

二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发现与研究回顾


第二章 表意的刻画符号 

一 符号式图符 

二 图画式图符


第三章 装饰性刻画纹饰 

一 戳点纹符号 

二 龙纹系统与鸟纹系统的装饰性刻纹


第四章 经典图符赏析 

一 苏州澄湖遗址出土贯耳壶 

二 余杭安溪百亩山刻符玉璧 

三 几件刻纹石器的简介


结  语    



样章:




 

书名:物华天宝:良渚古环境与动植物

作者:姬翔,宋姝,武欣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6.75

字数:120千字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226-2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 ①物… Ⅱ. ①姬… ②宋… ③武… Ⅲ. ①良渚文化-研究 Ⅳ. ①K871.134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

人的生产和生活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一代又一代的良渚人生活在这里,又远离了这里。

从良渚文化遗址的环境、动物和植物考古发现,带你勾勒出在环境改变的千年背景下,渚社会的兴衰变革。


内容简介:

 随着考良渚考古发掘工作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日益清晰。人的生产和生活都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由于良渚人长期以来的滥伐森林、开挖沟渠、修筑宫殿,人口的暴增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加上4200年的全球气候波动事件,加剧了这一地区环境的恶化,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垃圾遍野,在洪水来临之时,农田尽毁,巫风盛行的良渚社会食不果腹,再也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波又一波的良渚人只得背井离乡,离开了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直到2000年后的战国时代,新的脚印踏足这里,才开始了新的繁衍生息。

本书从良渚文化出发,以图说的方式分三部分分别介绍良渚文化遗址的环境、动物和植物,勾勒出在环境背景下良渚先民的动植物利用图景及良渚社会的兴衰变革。


作者简介:

姬翔,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专业方向为地球化学。硕士期间,开始参与了良渚遗址的相关研究。2016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地质考古工作。

宋姝,女,吉林大学考古系硕士毕业,专业方向为动物考古。曾参与内蒙古魏家窝铺、吉林后套木嘎、云南河泊所等遗址的发掘,2016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动物遗存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吉林大学动物考古学教材的编写。

武欣,女,山东大学考古系硕士毕业,专业方向为植物考古。曾参与河南郏县芦河遗址、荥阳官庄遗址及鹤壁大赉店遗址的发掘及整理。2016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自入职起即在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负责相关植物考古及整理工作。


目录


第一章  良渚的气候与环境

一  人与自然 

(一)气候与历史 

(二)神秘的北纬 30 度

二  良渚文化的兴起与衰落 

(一)良渚文化的 C 形区

(二)那年江南好风景

(三)洪荒之力 

三  怎样研究古环境 

(一)大地之书 

(二)神奇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 

(三)“看不见”的历史 


第二章  良渚遗址的动物世界

一  动物考古在良渚 

(一)动物考古是什么? 

(二)野外取样 

(三)实验室工作 

二  那些年,被人们误解的良渚动物 

(一)野猪还是家猪? 

(二)圣水牛≠现代水牛 

(三)黄斑巨鳖、太湖鼋、癞头鼋、斯氏鳖、斑鳖?

(四)鸡还是雉? 

(五)绵羊、山羊还是苏门羚? 

三  良渚人与兽同行 

(一)见“微”知著 

(二)制骨成器 

(三)动物形象(玉器与其他艺术品中的动物形象)


第三章  良渚遗址的植物乐园

一  植物考古学的产生 

二  良渚遗址的植物考古 

(一)水稻种植业 

(二)果蔬栽培业 

(三)木材的加工利用 

(四)建筑神器——草包泥 



 

书名: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陈明辉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11.75

字数:223千字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90-6

定价:7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良… Ⅱ.①城… Ⅲ.①世界史—古代史—研究 Ⅳ.①K12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

距今五千年前后,神奇的北纬三十度一带,诞生了以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和良渚为代表的伟大文明,人类历史从此迈入新的时代。


内容简介:

旨在介绍良渚所在的时间段前后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的古代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状况。国外方面,既包括广为人知的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也包括大家了解较少的基克拉迪、卡拉尔文明,重点对各个文明的中心聚落或都邑性遗址、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存,并将这些文明放在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中来介绍,最终寻找各个文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国内方面,集中论述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圈的形成历程,重点探讨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时代以良渚、大汶口、屈家岭为代表的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找寻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源。


作者简介:

陈明辉,男,1988年生, 2010年和2013年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曾参与青龙泉、长沙窑、马岭、全岗、石柱地、宝墩、上宝盖、广富林等遗址的发掘,2013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一直在良渚古城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为史前考古、城市考古、文明对比、玉器研究、陶器研究等,已发表论文、简报等三十余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西亚文明圈 

第一章  苏美尔文明

一  伊甸园的世界 

二  文化大一统

(一)哈拉夫时代

(二)欧贝德时代

(三)乌鲁克时代

三  苏美尔文明

(一)乌鲁克晚期到捷姆迭特那斯尔

(二)早王朝时期

四  简明王朝史

(一)大洪水之前的史前时期

(二)洪水之后的早王朝时期

(三)阿卡德时代


第二章  古埃及文明

一  尼罗河的赠礼

二  从文化到文明

(一)巴达里时期

(二)涅伽达时期

三  上下埃及之王

(一)零王朝时期

(二)早王朝时期

知识链接:王朝与王表

年代与王名一览表

四  金字塔时代

知识链接:梅藤自传(古王国时期)


第三章  哈拉帕文明

一  印度河的辉煌

二  走向文明

(二)走向文明:公元前3300—前1900 年

三  繁荣的城市

(一)摩亨佐达罗城址

(二)哈拉帕城址

(三)朵拉维拉城址

知识链接:发现哈拉帕文明

四  文明特征


第二篇 中华文明的形成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形成

一 裴李岗和后冈时代:不平等的起源

二 庙底沟时代:黄帝时代

三 良渚时代:国家的出现

四 龙山时代:万邦林立


第二章  东南半月形地带的兴起

一  良渚: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一)马家浜时期

(二)崧泽时期

(三)良渚时期

二  东方的崛起与扩张

三  江汉地区的兴盛


第三章  大中原:从仰韶晚期到庙底沟二期

一  仰韶晚期文化格局的剧变

二  城址与贵族墓地

(一)西坡遗址

(二)西山城址

三  庙底沟二期的复兴


第四章  西北半月形地带的形成

一  坛庙冢:红山文明

二  甘青地区


结  语 


 

书名: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

作者:朱叶菲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5.75

字数:108千字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80-7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良… Ⅱ.①朱… Ⅲ.①良渚文化—文化遗址—研究 Ⅳ.①K871.134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开始于1936年,八十多年来其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以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最具代表性。大量的考古发现显示,良渚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具备了可以讨论其形态的成熟条件。


内容简介:

本书拟介绍良渚遗址八十年考古历程中的重要发现和工作,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的发现,到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良渚文化”;从1936年在棋盘坟遗址发现的几片黑陶片到1986年反山墓地的1200余件玉器;从南方荒蛮之地的一个小遗址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王国,这背后经历了几代考古人的努力和付出。良渚遗址为人熟知的多是反山墓地、良渚古城等重大发现,令人关注的总是玉琮、玉钺这样的珍贵文物,但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的历程中更多的是朱村斗、吴家埠这样“默默无闻”的遗址,更多的是陶器、石器这种不起眼乃至残破的器物,本书以良渚考古队队员的视角与各位读者分享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背后的平凡与不凡。


作者简介:

朱叶菲,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曾参与湖北石首走马岭等遗址的发掘。2016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曾参与良渚古城(2016-2017)、德清杨墩(2017)、德清中初鸣(2018)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整理工作。参与编写了《好川文化集萃》《良渚考古八十年》《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等报告或图录;已发表《好川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合著)、《良渚:神王之国》等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施昕更与《良渚》

一  吴越史地研究会

二  施昕更与《良渚》


第二章 “良渚文化”的命名

一  湖州钱山漾和邱城遗址

二  1959年夏鼐命名“良渚文化”

三  苏家村出土半爿玉琮


第三章  良渚遗址群和“文明曙光”

一  1981年吴家埠遗址

二  反山的发掘

三  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的发掘

四  “良渚遗址群”的提出

五  莫角山和“最早的杭州”


第四章  “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

一  城墙的发现

二  城内的考古工作

(一)莫角山宫殿区

(二)姜家山墓地

(三)钟家港古河道

三  寻找外郭城


第五章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一  从“土垣”到“塘山”

二  高坝系统的发现

三  上帝之眼CORONA——低坝系统的发现

四  水坝的发掘



 

书名:何以良渚

作者:王宁远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6.5

字数:120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217-0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一… Ⅱ.①王… Ⅲ.①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考古)-研究 Ⅳ.①K878.34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传说里了无痕迹/在江南/它触手可及


内容简介:

近年来,“良渚”成为一个热词。各类媒体对良渚古城和良渚文化的介绍宣传甚多。这些介绍多集中于考古发现的过程、呈现的迹象及其性质判读,即“果”的介绍;而本书主要旨趣在于“因”的解析:试图厘清良渚文化出现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良渚基层聚落、中等聚落和良渚古城的形态、结构及其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意识形态中以玉器为载体反映的信仰和权力机制进行分析,尝试去掉枝蔓,沿最清晰的逻辑主干叙述良渚社会的面貌和结构框架。故名“何以良渚”。


作者简介:

王宁远,1968年生,浙江遂昌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考古领队。曾主持海盐仙坛庙、嘉兴姚家山、安吉芝里等大型遗址的发掘。近年以良渚遗址为工作重点,负责良渚外围水利系统的发掘与研究。发表《遥远的村居--良渚文化的聚落和居住形态》《从村居到王城》等相关专著。 


目录:


第一章 何谓良渚


第二章  良渚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动因

一 5500aB.P气候事件与经济模式的革命

二 聚落的扩散和迁移


第三章  最早的江南

一 台墩聚落模式的形成

二 密集分布的散点状聚落

三 聚落片区的形成


第四章  聚落等级与社会

一 基层聚落的结构和组织关系的变革

二 二级聚落的结构与分析

三 一级聚落的结构与分析


第五章 权力与信仰  


 

书名: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

作者:马黎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张:9.5

字数:180千

开本:800mm*1230mm   1/32开

ISBN:978-7-308-19199-9

定价:6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装帧形式:平装双封,全彩印刷

中图分类:Ⅰ.①一… Ⅱ.①马… Ⅲ.①良渚文化—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Ⅳ.①K871.13

上架建议:考古


封面文案:近十年,是良渚考古发现最多的十年,也力证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作者以媒体人的角度,贴身观察,讲述那些发现背后的故事和人。 


内容简介:

作者从2012年开始,贴身报道良渚考古发现,记录良渚文化。而这7年也是良渚考古发现、理念革新、进展最快,刷屏最多的7年。书稿全程记录了良渚考古一点一滴的变化,考古历史的变迁,考古人的心路历程,思想碰撞的火花等,对考古人物也有深入地访谈。作者以第一现场的角度,通过第一手资料,从媒体人的视角,连通了大众和专业,通俗和学术,对于普通大众了解良渚文明,了解考古是什么,提供了借鉴,有较大的普及性。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文化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


目录:

第一章  那些发现

一  这六个村庄,曾住着良渚先民 

二  我们对良渚文化的了解,还不到20% 

三  608 个良渚刻符,让考古专家们争论不已 

四  神秘竖排的六个符号 

五  良渚人的朋友圈,流行看图说话 

六  还原一个良渚古人的工作日 

七  5000 年前,良渚人的水乡生活 

八  杭州拱宸桥边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九  5000 年前的这座码头 , 专供良渚贵族出入宫殿

十  良渚人的水井 

十一  左崧泽右良渚 两种文化两种风味

十二  良渚王的陪葬,都是限量版 

十三  因为良渚的 11 条水坝,中国水利史被改写了

十四  防洪坝是世界重大的科技考古发现 

十五  一大堆网红里,没想到良渚人逆袭了 

十六  良渚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十七  古城内住着王族、工匠,还有吃小米的北方人 

十八  良渚王国神秘消失,良渚人去了哪里 

十九  闭馆 315 天后,良渚博物院华丽蝶变 

二十  良渚遗址为什么是圣地,展览里有六个关键词 

二十一  谁是良渚博物院开馆后的第一位观众 

二十二  识玉寻踪,良渚古人的淘宝订单 


第二章  那些人物

一  施昕更:在良渚生,为良渚生 

二  57 人,再探良渚,守护良渚 

三  牟永抗:踏野寻古 

四  他是沙漠里的一根草,环境越恶劣越能扎根 

五  王明达:温其如玉 

六  听阿城聊良渚 

七  刘斌:考古者的俯身与仰望 

八  玉琮王上的神像,他用比发丝还细的笔画出来 


第三章  申遗那些事

一  细述良渚 80 载 远望中华 5000 年 

二  5000 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三  伦福儒:我确信,良渚遗址可以申遗成功 

四  在世界考古学界,“良渚声音”正放大 

五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 

六  良渚文创设计,如何接“地气” 

七  一眼千年,一干十年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良渚文明丛书 套装共11册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zupress
浙江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