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一、四位民国大师,讲解王阳明的心学与传奇人生!民国大师梁启超与高僧释太虚从哲学、佛学两个不同角度深入解读心学思想。民国知名阳明学者胡越、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解读阳明生平,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伟大的思想跨越时代相遇,一本书讲透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
二、文武双全王阳明,比小说还精彩的传奇人生!阳明曾沉溺于五件事:行侠仗义、骑马射箭、诗词歌赋、神仙方术和佛学;他曾格竹十天,大病一场险些丧命;他18岁就颇有文名,但28岁才中进士;他文武双全,曾一年间平灭肆虐赣南数十年的匪患;他曾遭人陷害追杀,逃到龙场,一朝开悟创立;知行合一的心学;他生前有两万名弟子,身后影响中国思想界数百年!
三、易学易用的心学精要,助你认知升级、万事可成!破尽;心中贼,做得万事成!心学并不艰涩高深,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良知与判断力,却往往被自己心中的焦虑和内耗蒙蔽。心学教我们学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学会在做事中下工夫,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冲破焦虑内耗,重掌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胡越、王勉三、释太虚四位民国大师讲解阳明生平及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梁启超与高僧释太虚从哲学、佛学两个不同角度深入解读心学思想。民国知名阳明学者胡越、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解读阳明生平,史料详实,文笔生动。本书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能使读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全面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功业,学懂阳明心学。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知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有《饮冰室全集》传世。胡越:民国时期知名阳明学者、作家。王勉三:民国时期知名阳明学者,其《王阳明生活》一书,被此后出版的许多重要的王学著作广泛征引,影响深远。释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中国近代知名高僧。
第一卷 生平读胡君越所著《王阳明》,因题二绝句编述大意一、阳明出世二、金山赋诗三、塞外出游四、江西招亲五、回姚读书六、会试下第七、学习兵法八、进士及第九、九华求道十、筑室阳明洞十一、始授徒讲学十二、忤旨下狱十三、佯狂避祸十四、谪居龙场十五、初讲;知行合一十六、升治庐陵十七、论朱陆异同十八、与徐爱论学十九、遨游山水二十、警诫学者二十一、留居京师二十二、巡抚南赣二十三、江西平寇二十四、征服三浰二十五、布告教育宗旨二十六、平定宸濠二十七、昭雪冀元亨二十八、诏封新建伯二十九、作业教育的证明三十、家居讲学三十一、思田平苗三十二、阳明逝世第二卷 生活例 言一、导 言二、幼年生活与其家庭三、不凡的童子四、少年时代之阳明五、应试生活六、初入仕途的政治生活七、改过自新的生活八、贬谪中的虎口余生九、龙场生活十、谪限满期后的升迁十一、剿平诸寇十二、讨逆戡乱十三、晚年的生活第三卷 知行合一之教一、引 论二、知行合一说之内容三、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四、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第四卷 王阳明论一、缘 起二、阳明道学之来历三、阳明道学之宗纲四、阳明道学之流传五、余 论附之一:王阳明格竹衍论附之二: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
【免费在线读】知行合一,本来是一种实践的工作,不应该拿来在理上播弄。用哲学家谈玄的头脑来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不免有违反阳明本意的危险(后来王学末流,其真相正犯此弊)。但是凡一个学说所以能成立光大,不能不有极深远、极强固的理由在里头。我们想彻底了解知行合一说之何以能颠扑不破,当然不能不推求到他在哲学上的根据。 阳明在哲学上有极高超而且极一贯的理解。他的发明力和组织力,比朱子、陆子都强。简单说,他是一位极端的唯心论者,同时又是一位极端的实验主义者。从中国哲学史上看,他一面像禅宗,一面又像颜习斋;从西洋哲学史上看,他一面像英国的巴克莱,一面又像美国的詹姆士。表面上像距离很远的两派学说,他能冶为一炉,建设他自己一派极圆融、极深切的哲学,真是异事。 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从他的;心理合一说;心物合一说演释出来。拿西洋哲学的话头来讲,可以说他是个绝对的一元论者。;一者何?即;心是也。他根据这种唯心的一元论,于是把宇宙万有都看成一体,把圣贤多少言语都打成一片。所以他不但说知行合一而已,什么都是合一。孟子说:;夫道一而已矣。他最喜欢引用这句话。 他的;心理合一说;心物合一说,是从解释《大学》引申出来。我们要知道他立论的根源,不能不将《大学》本文仔细纳释。《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两句没有什么难解,但下文紧接着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两句却真费解了。诚意是属于意志方面的,致知是属于智识方面的,其间如何能发生密切的联络关系?说欲意志坚强(欲诚其意)先要智识充足(先致其知),这话如何讲得去?朱子添字解经说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想借一;理字来做意与知之间一个联锁,于是;致知在格物改成;致知在穷理,格物是否可以作穷理解?另一问题,若单就;致知在格物一句下解释,则朱子所谓;准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原未尝不可以自成片段。所最难通者,为什么想要诚意必先得穷理,理穷之后意为什么便会诚,这两件事无论如何总拉不拢来。所以朱子教人有两句重要的话:;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上句是诚正的功夫,下句是格致的功夫。换句话说,进学是专属于求知识方面,与身心之修养无关系,两者各自分道扬镳。对于《大学》所谓;欲什么先什么,欲什么先什么那种层累一贯的论法,不独理论上说不通,连文义上也说不通了。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