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路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基路书店 微信认证
请家人们放心购书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威廉·考珀传 一个极度抑郁,尝尽各样自杀方式的灵魂怎能蒙恩得救

38.00
运费: ¥ 7.00-20.00
库存: 95 件
威廉·考珀传 一个极度抑郁,尝尽各样自杀方式的灵魂怎能蒙恩得救 商品图0
威廉·考珀传 一个极度抑郁,尝尽各样自杀方式的灵魂怎能蒙恩得救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一个不善于社交的人,一个缺乏知识能力的人,一个外表谦和内心却极度抑郁的人,一个面临绝望崩溃的人,一个努力尝试各种方式自杀的人,一个饱受魔鬼摧残的灵魂,最终得释放并成为他人灵魂的祝福。

他是圣诗《奇异恩典》作者约翰·牛顿的良朋益友,他与牛顿同创的《奥尔尼诗集》千古流芳。

可能有教会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宝血活泉》这首赞美诗。“今有一泉血流盈满,从主身上发源。罪人只要在此一洗,能去全身罪愆。”这是得救的人对主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由衷赞美。本书传主就是这首诗歌作者。他的人生彰显了神奇妙的护理之工,“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耶和华必预备”。而且,作为一个保守抑郁症困扰的人,他所蒙的恩典,蒙神使用所做的大工,都在赞美那大能的手,他的经历对每个信徒,尤其是跟他一样抑郁的人,都是极大的鼓励。

此外,本书附录是考珀得救的见证,从中可以看到福音的大能,相信每一个经历拯救的人都会有共鸣。


作者简介

罗伯特·西利(Robert Beton Seeley, 1798~1886),19世纪英国出版人,历史学家,护教学者,他研究18世纪的复兴史,为约翰·卫斯理等多位神的仆人编纂了传记,并为宣教事工出版了许多作品。


引用:

“悲伤的路,只有这路,延伸向没有悲伤之地。”——威廉·考珀


“似乎是神的美意让牛顿居住在奥尔尼,帮助诗人考珀缓解内心的抑郁...接下来的几年里,考珀内心平静、信心活跃,发挥特长扶助许多贫困邻舍。牛顿习惯把他当作助理牧师。他经常探望那个大教区里生病和受痛苦折磨的人。”

—摘自(英)理查德·塞西尔《约翰·牛顿传》良朋益友


          罗伯特·西利(Robert Beton Seeley, 1798~1886),19世纪英国出版人,历史学家,护教学者,他研究18世纪的复兴史,为约翰·卫斯理等多位神的仆人编纂了传记,并为宣教事工出版了许多作品。


目    录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成年早期


第三章 痊愈和退职


第四章 初到奥尔尼


第五章 再次发病


第六章 重拾亲情


第七章 移居韦斯顿


第八章 晚年的日子


第九章 结语


附录:考珀自述


书摘

第十二章 委身的人生

    对于起考珀的身体精神状况来说,在人看来是无可救药的,但 这恰恰是神祝福他的开始。“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变大凡所收纳的儿子”(希伯来书12:6)


我是从后面开始读本书,采用了倒装的阅读方式,听完考珀本人的精彩自述后越发让我想读完此书。在考珀自述中,他因为工作的压力,和自身的缺乏导致精神抑郁,说的不好听是精神分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他在人表面看来是一位谦和的人,其实内心彻底被他的疾病颠覆了。他描述关于自杀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尽管他尝试了各样的方法自行死路,但却有神护理职工奇妙的干预,一次次蒙保守,尽管他还不信,悖逆顽梗,就像浪子一样。同时也看到魔鬼是如何在这位神的儿女在回转之前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火箭,试图摧毁这个绝望中的灵魂。但最终他还是被神的话语融化了,考珀奇妙的救恩经历无不让人感到神奇妙作为。


     以下摘自(英)理查德·塞西尔《约翰·牛顿传》“良朋益友”:


“似乎是神的美意让牛顿居住在奥尔尼,帮助诗人考珀缓解内心的抑郁。一个无根据的报道称,考珀先生之所以悲伤抑郁,部分原因是他居住在奥尔尼且与当地人接触所致。然而,事实上正相反,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们对于真正宗教的兴趣阻止了这种歪曲的报道生根发芽。我要向大家呈现实际的情况,并已经得到在世证人的确切证实。尤为重要的是诗人在他生命中最冷静的日子里,所写的MS(讲道稿)也可证明此事。我因为熟读这篇文章而为牛顿所喜悦。


有证据明示,考珀先生的病症在他青年时期就显现出来。他总是处在错乱的状态,只是程度不同,时好时坏。他九岁的时候被送到威斯敏斯特学校,在那里他长期受到一个大孩子的暴力折磨,在上面提到的文章里有所提及。据一个与他长期交往过密的传记作家观察,“这对他的一生有抹不去的影响”。对考珀这样生来腼腆和抑郁的人来说,从事专职律师会增加他焦虑的情绪。此后,他的朋友为他在上议院谋得了职位把他吓坏了,想要放弃,朋友的规劝对他来说是那么可怕和功利(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对于一个丧失工作能力的人来说,这只会徒增烦恼。另外一些事对他也有影响,如他特别亲密的朋友威廉·拉赛尔的生病和追求他所爱慕的女士的失败,足以击垮最强壮的心智。


在考珀去奥尔尼之前很久,跟当地人没有任何联系时,他写给一位女性亲属的诗句表明,他遭遇逆境(而非宗教)的折磨欺压,加上天性敏感得近乎病态,令他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感谢海利先生记录下这封信:


......


在这样的压力下,考珀忧郁敏感的心灵,从福音真理中初尝了安慰。在圣奥尔本斯科顿博士的关照下(科顿博士是一位既能辅导精神疾病,也能治疗身体疾病的医生),考珀第一次清晰地认识了那严谨并令人鼓舞的教义,令他看到自己的特长,并想成为诗人。此后的几年里,他也享受到了心神平和安宁的生活。无论是在圣奥尔本斯还是在奥尔尼,考珀的痼疾在福音教导下得到缓解。除了所学的真理似乎没有其他事能使他平安;似乎只有在那里,才能令他阴郁的心享受到阳光。


看起来,当考珀与科顿在一起时,他的痛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消除了,就像《罗马书》3:25所说的“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在这段经文中,他看到神所提供的,解放负疚良心的方法。带着这样的认知,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心里充满爱,过着祷告的生活,为有需要的人做善事。


牛顿告诉我,考珀初到奥尔尼,就发现他通过学习圣经得到了那么大的好处,熟悉其中的意图,不但他的困扰都解除了,而且直到他生命的终了,都没有比他刚开始随从福音教义时对其有更清楚的认识。接下来的几年里,考珀内心平静、信心活跃,发挥特长扶助许多贫困邻舍。牛顿习惯把他当作助理牧师。他经常探望那个大教区里生病和受痛苦折磨的人。


但是那似乎被强大的福音安慰所抑制的疾病仍然潜伏着,只消一些事情的刺激,就会再次暴发,击垮患者。之前长期困扰他的事,无论是恐惧、爱、科学或宗教都不会诱发他的疾病,然而他却无力承受突发事件的打击。从考珀的书信中我们得知,他的头脑怎样一时被圣经真理占据,一时又被《荷马史诗》占据。他的抑郁症是机体紊乱所致,无论圣经还是《荷马史诗》都会对他产生影响,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此,我无需赘述两者的区别。但常常会看到人们把精神紊乱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对于导致精神紊乱正确的理解是:当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时,诱发积压情绪失控。 考珀的旧疾复发,如洪水决堤冲毁了维持良好的现状,挫败了所受到的支持,使他再次陷入痼疾的痛苦之中。


我向牛顿询问,考珀先生的精神错乱是怎样在连续九年明显好转之后又复发的。得知最初的症状是在他接受了一项新的写作任务后不久,一天早晨在谈话时出现的。他是位非凡的天才,他卓越的事迹众所周知,就不在回忆录中赘述了。这里只是为了纠正人们的不实报导才会提及此事。”


读者感言:我是从后面开始读本书,采用了倒装的阅读方式,听完考珀本人的精彩自述后越发让我想读完此书。在考珀自述中,他因为工作的压力,和自身的缺乏导致精神抑郁,说的不好听是精神分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他在人表面看来是一位谦和的人,其实内心彻底被他的疾病颠覆了。他描述关于自杀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尽管他尝试了各样的方法自行死路,但却有神护理职工奇妙的干预,一次次蒙保守,尽管他还不信,悖逆顽梗,就像浪子一样。同时也看到魔鬼是如何在这位神的儿女在回转之前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火箭,试图摧毁这个绝望中的灵魂。但最终他还是被神的话语融化了,考珀奇妙的救恩经历无不让人感到神奇妙作为。



精彩片段


第一章  童年时代


公元1731~1748


人们通常认为考珀的一生让人费解。然而,费解之处是否只是源于我们草率、没有根据的结论呢?人们对考珀的质疑往往是公允的,因为与一些身体遭受痛苦的基督徒或者陷入赤贫之人相比,他长期经受的精神方面的困扰,并不是难以应对的问题。我们的主预先警告他的门徒,“你们在世上有苦难”(《圣经·约翰福音》16:33)。祂最出色的使徒告诉我们,“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圣经·希伯来书》12:6)。考珀本人也含蓄地提到这点:


悲伤的路,只有这路,


延伸向没有悲伤之地。


保罗说,“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圣经·希伯来书》12:8)。考珀上面的说法并没有越过这话。


人们假想出来的,考珀的难解之处主要是来自这样的观念,即考珀的抑郁是源于他的信仰。那些讨厌福音真理的人乐于作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并非总会遇到驳斥,尽管对这样的谬论本来应当立即予以驳斥。


考珀的思维方式独特。他内心敏感,奇特而细腻,并在某些方面十分卓越。人类身上往往刚强和软弱,美丽与衰败并存,考珀就是一个例证。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崇高和荒谬往往只有一墙之隔,最大的爱心往往出现在注定要早逝的人身上,所以考珀的心思就好比一件乐器,吹奏的瞬间出来的可能是走调的声音。


但是,这一切是他的身体的一部分,是依靠大脑和神经系统的部分。现在,有谁认为是宗教造成了身体的病痛呢?难道信仰会对肺部,或眼睛,或四肢造成伤害?既然考珀多年的抑郁症明显源于神经紊乱,为什么要不合理地将其归咎于他的宗教观点呢?


然而,他的“阴郁的宗教观念”和他患上神经抑郁真的没有明显的联系吗?毫无疑问,它们之间并没有关联。据考珀所述,早年,在接受自己后来一直坚持的信仰观念之前,他就有过三次神经紊乱和妄想症发作。在十一岁还待在学校的时候,二十一岁参加宗教聚会的时候,三十一岁受命担任一项职位的时候,他已处于这类挣扎之中。由此证明,他三十三岁接受福音真理,不是造成他重生得救前后精神失常的原因,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本书将要阐述的历史,我们不会猜想或假设。我们只是希望,在一开始就表明,我们摒弃之前一些作家提出的假设,即是宗教不仅造成诗人考珀的精神障碍,还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倘若怀着一颗坦诚的心继续阅读本书,您将会发现这那些作家的假设完全没有真凭实据。


骚塞说威廉·考珀是“那个时代的最受欢迎的诗人,最好的英语书信作家”。他于1731年11月在大贝克汉普斯泰德教区出生。他的出身即使不能称为“显赫”,但也算得上“高贵”了。在爱德华四世六年,斯特罗德的约翰·考珀(本书主人公威廉·考珀的先祖),在苏塞克斯郡斯普林菲尔德教区与同一个教区的约翰·斯坦布里吉的女儿(继承人)结婚。他们的后裔,1631年受封男爵的W.考珀,在胡克去世三十多年后,在主教堂为之立碑。他的孙子,威廉爵士,是第一代考珀伯爵和斯宾塞·考珀——一位民事诉讼法官——的父亲。考珀法官的次子约翰·考珀博士是乔治二世的随扈教士和大贝克汉普斯泰德教区的教区长。他的第三个儿子阿什利·考珀,在上议院任职六十年。


约翰·考珀博士娶了安妮·多恩,她是诺福克郡路德姆厅的罗杰·多恩骑士的女儿。于1737年去世,年仅三十四岁,他们有过几个孩子,但其中只有两个儿子活到成年。长子威廉,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当时六岁左右;小儿子约翰当时仍在襁褓。读者应该知道诗人怎样深情地谈及这件最令他伤心的事:


母亲!知道你死了,


我说:“你知道我在流泪吗?”


你的灵魂在你伤心的儿子头上盘旋——


人生刚刚开始,就要陷入不幸吗?


也许你给了我一个吻,尽管看不见;


也许你流泪了,如果灵魂在极乐中也能饮泣的话。


你下葬那天,我听到钟声敲响,


看到灵车载着你缓缓通过,


于是我离开卧房的窗棂,


长久哀叹,哭泣着与你诀别。


诗人人生的第一阶段这样结束了。这段日子就算不是最幸福的,也必定是艰难痛苦最少的。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女性亲属可以像妻子一样给出建议,考珀的父亲采取了普遍但错误的方式,将孩子送去了一所大的寄宿学校。这个孩子是“格外容易受伤”的,并在当时就表现出忧郁和绝望的倾向,在这样的情形下,再没有什么错误比这更具灾难性。考珀被交给皮特曼博士照顾,他是赫特福德郡马凯特斯特雷特镇一家大型学校的校长。


考珀在他自己短小的回忆录中告诉我们:


“在这里,我要面对各种磨难,比起在家里受到的温柔对待,我对这些磨难感受更深。我最大的苦恼在于被一个约十五岁的小伙子从所有其他男孩中挑出来,作为他发泄残暴脾气的对象。我选择隐瞒他不断逼迫我的一系列野蛮行径。可以这么说,他野蛮地对待我,在我的脑海深深刻下了他残暴的身影。我清晰地记得,我那时害怕得不敢看他膝盖之上的地方,我对他的鞋扣比对他着装的任何其他部分要更了解。愿主宽恕他,愿我们在荣耀里相见!”


“有一天我难过地独自坐在学校室内的长凳上,并且几乎要因为我所遭受的事情而流泪,而折磨我的那人每时都可能会出现。此时,《圣经·诗篇》56:11的话出现在我的脑海:“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我怀着对神一定程度的信靠,将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相信这对成熟的基督徒而言算不上是羞辱。我瞬间感觉到快活和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快乐,我踩着欢乐活泼的步伐,蹦蹦跳跳地走进房间。我相信这是祂的赐予,就是我信靠的那一位。但是,唉,这样的经历,是我处于幼年和成年之间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这个男孩的残酷行径长期秘密地进行,起先无人起疑心,但最后还是败露了,之后他被学校开除,而我则从中摆脱出来。”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两点是,考珀极端胆怯,而且他早年开始就容易冲动。这两个性格特点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一再体现,而且可以解释他生活中很多的情况。


从皮特曼博士那里离开后,他的视力严重受损,于是来到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那里治病,并在这位医生家度过两年的时光。经过两年的治疗,他的视力充分恢复,进入了威斯敏斯特学校,由尼科尔斯博士照看。他在这个学校待了八年左右,给他作传记的一些人说这几年他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但骚塞认为,这是“大概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他之后的声名鹊起证明了他这八年时间没有虚度。他在《桌边谈话》(Table Talk)中暗示了这一点:


在威斯敏斯特,小小的诗人们


努力拼凑五六字的对联,


训练帮助开启灵感之门,


让小学生们为银便士骄傲,


我也是诗人了。


他曾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展望未来而找不到安慰的人,回顾过去一定找得到。根据这一规则,另一日,我想象之后三十年的人生旅途。她如此温顺,步伐轻快,正在行进,最后停留在威斯敏斯特的六年级。我想象自己再次成了一个学童。那段时期,如果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幸福,那也至少没有体验过幸福的相反面。没有谁比我更会做白日梦了。我可以在几分钟内编织这样一段幻想,它不仅具有现实的所有魅力,其中也有各种美好事物点缀,虽然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但却比现存的任何事物更迷人。我是一个获得老师喜爱的男生,因为作业做得好,便得到一枚四便士银币作为奖赏。看着银币从一排传到另一排,让所有明白其含义的人羡慕,我很高兴。”


在另一封信中,他补充说: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擅长板球和足球,但通过成绩而获得的名声早已被遗忘。”


在《学徒时期》(Tirocinium),他也提及了这一时期:


尽管有缺陷,那时仍应得一些表扬,


我们喜爱早年玩耍的地方;


场景感人,心却是石头


感觉不到此情此景。


我们尝试自己雕刻技巧的墙壁上,


我们刻上的名字依旧;


我们用功时坐的长凳,


尽管满是裂纹,却没有损毁。


小孩子们活力四射,


玩我们当初玩的游戏,就在同样的地点,


跟我们当初一样,


快乐地跪着在白垩土上画圈,用手指弹石弹;


要把球投入地上的帽子,


或者灵巧地拍动使其偏移;


这愉快的场景霎时让我兴奋,


回想起我们自己快乐的时光,


看到此景,我们几乎重回,


天真、甜蜜、单纯的岁月。


这著名的地方,就是我们最初投入人生长跑的地方,


有着这样欢喜的联系,


令我们的记忆经久不衰,


我们甚至在年老时,在人生尽头都乐此不疲。


即使我们认为他所生活的这几年既非不开心,也没有虚度,却也决不能忽视这一事实,即在这些年里,他性情易于忽喜忽悲,还伴随着妄想,已逐渐可以觉察得到。因此,在描述早期的生活时,他这样讲述这段时光:


“我对人固有一死这一本性如此健忘,竟会去测量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并观察自己的脉搏的跳动,然后就带着不小的自满情绪来妄想也许自己永不会死。这看起来真是奇怪。然而这个想法很短暂。因为我很快进入了我这个年纪不应有的精神的低谷,经常显出肺病的迹象。这个讯息是主的命令,并成功地让我相信我会死去。”


或多或少,考珀在这所巨大的学校中自然而然地结识了一些朋友,或多或少,许多人注定要充当他人生剧目中出彩的那部分。黑斯廷斯、坎伯兰、安佩、邦内尔桑顿、科尔曼和劳埃德,都是他的密友;约瑟·希尔是他一生的挚友;理查德·萨顿爵士是他的同学,与他的关系非比寻常;他最爱与年轻的罗素交往,随后是威廉爵士。就这样,他度过了这段日子,直到年满十八岁,回到伯克汉斯特德。此后,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他都在父亲家度过。


 


考珀自述节选:


大约在1763年10月初,议会又要求我去上班。很快,一切烦恼又回来了。我又开始了无效的工作。我感到左右为难,一片绝望。这一困境压抑着我——要么占着职位直到最糟糕的状况最终出现,让自己因不胜任工作而公开遭到厌弃(因为我学到的知识很少,我在议会台前经不起考验);要么立即拍屁股走人,这样会让恩人的判断力受人质疑,可能损害到他的任命权。在这种情况下,有时我会陷入这样的情绪:当我独自在房间时,会大声喊叫,诅咒我的出生,同时举目望天,不是在恳求,而是以地狱般的心态恶毒地责备、亵渎造我的主。我心里有时会出现一个念头,即也许是我的罪导致了这样的痛苦,是神复仇的手在行事。但我心中的骄傲立即为我开脱,暗中指控神不公,说:“我犯了什么罪,以至于当得此报?”


......


在我到达圣阿尔班最初的几天里,我已经把主的话语丢到一旁,好像一本我不再感兴趣、与我无分的书。我记得只是在我康复两个月之前,有一次我读了一章。那次我发现花园的长凳上有一本《圣经》,我打开《约翰福音》第11章,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事。我看到,我们救主的举动饱含多少对可悲罪人的慈悲、怜悯、良善和同情啊,读完之后我几乎落泪了。我却没有想到,这正好表征着耶稣要向我施怜悯。我叹了口气,说:‘愿我不要辜负了祂的垂怜!’因此,我的心软化了,虽然我还没有醒悟。我合上书,并不打算再次阅读。


怀着更愉悦的心情起床后,我来到房间,早餐已经做好。当我坐在桌旁,我发现这么长时间以来每一刻都笼罩着我的恐怖的阴云已经逝去,现在,每一刻我都充满希望。我越来越信服,自己并不是完全注定走向毁灭。但是,救赎之路依然从我眼前隐藏了,与我生病前相比,我对救恩之道的认识一点也没有进步。我只是想,如果神喜悦宽恕我,我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如果虔诚地尽自己的本分能够确保我逃离地狱,那我就能逃脱。


对主的恐惧可以铸成法利赛人,但只有福音里的甜美慈声能够让人成为基督徒。


斩断我的捆锁,在耶稣基督里白白得怜悯的日子,现在到了。我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见有一本《圣经》,它再次使我从中获取安慰和指教。我看到的第一节经文就是《圣经·罗马书》3:25:“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祂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我马上获得力量去相信,义的日头充充满满地照耀了我。我看到祂完成的代赎之工完全足够,祂的宝血确保我能得赦免,祂的称义是充分、完全的。朋友马丹很久以前说的话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心头,有“圣灵和大能的明证”。若非全能者的膀臂扶持着我,我想我应该已在感激和喜悦中死去了。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声音哽咽,大爱让我五体投地,惊异不已。我只能在无声的敬畏中仰望天堂。但圣灵的工作最好用祂自己的话来描述,这是“说不出来的、满有荣光的大喜乐”。我天父乐意在基督耶稣里赐我完全的确信的信心。祂在刚硬、不信的心里给亚伯拉罕养育了一个孩子。我现在多么乐意把每时每刻都用来祷告感恩啊!


我不但没有失去奔向施恩宝座的机会,而且还以无法抗拒的热情飞奔过去,不达目的绝不满足。我情不自禁,只因父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和好而欢欣,爱祂。主令我心畅快,我奔上遵祂命令的路。接下来好几周,我只要说起福音或者提到耶稣的名,都会热泪盈眶。我太高兴了,没法睡太久,我觉得花在睡眠上的最后一点时间都用完了。我起初的爱心还在继续散发馨香之气。但是,从那之后我又经历了许多毫无生命的、不圣洁的时光,就像漫长的黑暗中点缀着短暂的,因信而来的平安喜乐。


我的医生一直为我的状况担惊受怕,现在他警觉起来,怕我从绝望到喜乐的突然转变会以致命的癫狂终结。但“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圣经·出埃及记》15:2)。我说:“我不会死的,而是会活着,并宣扬主的作为。祂严严地惩治我,却没有把我交于死亡。应当称谢耶和华,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基路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基路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请家人们放心购书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威廉·考珀传 一个极度抑郁,尝尽各样自杀方式的灵魂怎能蒙恩得救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jilusc
基路商城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