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中称赞李校书“十五富文史”,可见少年人通晓文史,是连大诗人都敬佩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大语文和大文科教育的变革,家长对孩子的国学和历史学习也越来越重视,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以“文”或者“史”为卖点的课程和书。
但要想找到一套有趣味、有方法、又能文史通达的普及读物还是有些难,直到我们发现这套《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是一套画卷型历史文化百科全书,可以用一组数据来介绍它:
▼耗时3年,纯手绘创作;
▼104幅摊开近1米长的手绘场景;
▼500多张高清文物及书画正版图片;
▼1000个脑洞大开的知识问答,10000多个历史人物组成的生活画卷。
翻开书卷,这套书给人的视觉冲击还是很震撼的。
正如一位阅读推广人评价的那样:
“是历史、是艺术、是美学、是极致的阅读体验,在一幅幅精美画卷中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与厚重,是一本能极大提升孩子学识、文化和审美的珍贵读本。”
关于艺术和美的熏陶,任何文字描述都显得笨拙。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下全景大图的壮观。
现在翻转你的手机,体验不一样的阅读
秦淮河畔、盛世长安、赤壁之战……好似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五千年未曾间断的文明!
看了这套书,下次带孩子旅行时,再也不会停留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是多了一份历史的沉思和美好的热爱。
接下来,小编将从教育和学习的视角,看看这套纵横几十万年的历史画卷,能带给家长和孩子们哪些实用功能~
说到历史普及读物,传统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历史故事,一种是介绍文物,但对于习惯了影像阅读的新时代孩子来说,二者都缺少了一种温度。
这套《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通过手绘的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画面感,又通过历史场景的复原,实现了文物的可视化,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
正如科学同盟网的耿捷老师评价的那样:
“我们一直强调儿童教育重在启发好奇心,《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是一次很好的创新。”
不同于常见的历史书,这套大画卷用104幅摊开近1米长的跨页全景图画,描绘出中华文明各个时期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这些事件就像是结绳记事上的结,通过这些“结”我们可以摸清中国历史的大概脉络。
从北京猿人到秦皇汉武,从郡县科举到科学文化,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分散到各卷之中,有助于开拓孩子的历史视野,激起他们探索历史真相的进取之心。
翻开书页,一幅又一幅鲜艳生动且高清的图画映入眼前,时而时而曲水流觞,时而市井烟气,时而金戈铁马,比看纪录片还要过瘾。
主编牛瑞华介绍说,这套书的创作初衷就是赋予高冷的历史以人间烟火,让孩子们自发地爱上历史,而不仅仅是一门必须应对的考试。
“我们从这套书里边读出了人间烟火,闻到了童年的味道,比如北京猿人,在几十万年的时间里曾经有个大暖器,流水潺潺,植被丰茂,北京猿人从中采摘野果,追兔逐鹿,好不快哉,这不就是我们童年想象的伊甸园吗!
再比如赤壁之战,我们从画面中看到的不再是火烧连营的惨景,而是战前曹操横槊赋诗的浪漫情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不一样的赤壁!”
当然,生活场景化的背后是严谨的历史考证。
就拿第一幅图远古人类的代表“北京猿人”来说,他们在今天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生活了近50万年。
从出土的大型砾石可以推断出,曾有有一段属于气候上的大暖期,而“伊甸园的想象”也并非空穴来风,历史学界有一种“原初丰裕社会”的观点,认为在气候条件适宜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时候,采集狩猎部落的生活还是相当惬意的。
另外,在伊甸园式的文学想象里,创作者们还将一些知识点和趣味点融入画面,比如:
1
人类最早的“房子”山洞:
尽管采集时代的远古人类四处流浪,还没有开始定居,但他们夜间会聚在在附近的山洞或者树屋休息,所以山洞可以算是人类最早的“房子”。
2
使用火的至早记录:
北京猿人是东亚地区最早使用火的远古人类,虽然是采集的天然火,但火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人类在丛林生活中的存活率,而且熟食也解放了人类的肠道系统,从而促进了大脑容量和智力的不断提升,让人类逐渐走向今天的文明社会。
3
是否存在家庭关系:
虽然北京猿人还属于文明之前的“蛮荒时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孩子们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有证据证明这一时期已经有相对稳定的伴侣关系,男性会帮助怀孕和哺乳期的女性照顾孩子,这种联系大大提升了人类群体的稳定和发展。
历史大画卷之外,这套书的文字介绍部分还有500多幅高清文物图片。
这就使得这套书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观点,都有史可考有据可查,这在普及读物方面也是很少见的。
在博物教育耕耘多年的“朋朋哥哥”非常认同创作者的认真态度:
“这套书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重要见证。
在孩子们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这些文物组成的时空信息,会让历史变得更加形象和真实。
这套丛书用大画卷和文物知识给孩子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高光时刻,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历史的脉络,更有历史的生动!”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相信不少家长都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启发”,而不是提供标准化的答案。
但对于孩子发自童心的提问,哪怕是专业出身的家长也往往很难回答!
浙江大学历史系的张正萍老师有一个五岁半的女儿,有一次她拿着妈妈送的贝币,抛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什么过去的钱是贝壳做的?
为什么只有带齿轮的贝壳才是古代的钱?
为什么古代的钱这么小?
……
即便是像张正萍这样曾系统学习过中国通史的历史工作者,回答起孩子的问题也显得力不从心。
因为“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
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地球、太阳和宇宙的关系,卡通世界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他们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思考和探索。
对自己生命的追问最开始涉及到家族的历史,然后可以一直追溯到非常遥远的过去。
想要给孩子一份满意的解答,以纯粹的学术语言讲述是万万不可能的。
即使是历史工作者,也非常需要一些能让孩子听懂的故事。”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这套书的文字介绍部分没有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而是采用了符合孩子兴趣和认知的问答方式。
比如,在第四册的“玄奘西行”中,孩子们更喜欢将《西游记》与之进行对比。
所以,在创作这个专题的问题部分时,除了交代清楚玄奘西行的历史知识外,创作者还沿着孩子的兴趣点进行了梳理和探索,比如猪八戒和孙悟空是有原型的,只不过不是玄奘的徒弟,而是另外一些西行求法的人。
八戒的原型是魏晋时期的朱士行(玄奘是唐太宗时期西行求法的,所以朱士行早了玄奘360多年)。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出家为僧的人,“八戒”是他的法号;
孙悟空的原型很可能是晚了玄奘150多年的车奉朝。
在出家之前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将军,从印度求法回来之后,被唐德宗赐法号“悟空”。
此外,历史上的唐太宗并没有与玄奘结为兄弟,玄奘西行甚至是“偷渡”出去的,他在途中得到了崇信佛教的高昌国国王的资助,还给了通关的文书,玄奘才能一路顺利地达到天竺,所以《西游记》里边与唐僧结为兄弟的更有可能是高昌国国王。
是不是很开脑洞?!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大开脑洞 :
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治水的大禹真的存在吗?
孔子的后人为什么要把书藏在墙壁里?
曹冲称的大象来自哪儿?
兵马俑原本竟然是彩色的?
兰陵王作战时为什么要戴面具?
玄奘西行竟然属于“偷渡”?
李白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唐都长安为什么会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
茶为什么会成为宋代人的时尚饮品?
……
提问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问一答中,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从时间、空间、人文、地理多个层面,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让人终生受益的“历史思维”。
除了图文结合,这套书在文史结合方面也非常优秀。
比如,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的大作文题目——“管鲍之交”,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史结合”。
如果考生只是通晓一般的文学典故,而没有从历史思维的角度搞清楚---
“管仲和鲍叔牙明明是好友,为什们却辅佐了不同的人?”这一问题,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就很难独特的视角。
通过《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春秋首霸齐桓公”这一专题,我们得知:
原来管仲和鲍叔牙属于当时的最低一级的贵族(天子—诸侯—公卿—士人),到了春秋时期,他们原本的收入来源(采邑,就是分封的土地)难以为继,只能凭借自己的专长四处打工,服务的对象就是当时的诸侯公卿,所以不断更换老板也是正常的情况。
其实,所谓“大语文”就是历史和典故的碰撞和融合。在这套历史书中,你会读到:
“孔子教授的六经和后来的四书五经是什么关系?”
“曲水流觞和《兰亭集序》有什么关系?”
“《玉树后庭花》为什么被称为亡国之音?”
“李白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
“明明是长子,为什么被称为杨六郎?”
“岳麓会讲中,朱熹和张拭到底在辩论些什么?”
总之,一套书读下来,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我们大气磅礴的历史,又能将这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公案与当时的背景联系起来,这样的历史思维,简直就是大语文教学的“神助攻”!
其实,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在我国非常久远,很多史书都是可以当文集读的。
比如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美誉的《史记》。
而今天所谓的大语文,最终考核的是孩子们整体的人文素养,这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也需要一批像《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这样的入门读物。
《中国教育报》副编审、文学博士张贵勇这样评价这套书:
“当历史变成一幅展开的长卷,为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人与事被还原为鲜活的故事性场景,历史学习的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改变。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让历史可视化,将瞬间化作永恒,赏心悦目,蔚为壮观,孩子们开启穿越时空之旅时,不知不觉间把历史文化印于脑海,留在心间,逐渐成为有着开阔格局、广远视野的中国人。”
讲到这儿,就有必要介绍下我们的艺术和内容创作团队。《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是由一米阳光童书馆出版,臾知文化手绘组耗时三年完成的一套“中国通史”。
臾知文化手绘组创始人樊羽菲是美术专业出身,先后为数十部影视剧担任美术总监,有近20年从业经验,统筹过各种战争及古装片场景的策划和搭建,具有很强的场景还原能力。
本书的内容创作团队多是中国名校背景、专业出身,主编牛瑞华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上发表过专业论文。
从事出版工作十余年,专注于历史文化出版和普及,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更是“以父母的心做这套产品,同时也时刻要求自己用女儿喜欢的方式来呈现”。
为了在浩繁的中国历史中找到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发展节点”的场景和事件,创作团队大量阅读专业作品。
比如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社科院卜宪群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另有央视同名纪录片)、文化大家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
还参阅了多卷本的《哈佛中国史》《讲谈社中国史》等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书中手绘插图全览
另外就专题内的细节内容,创作团队请教了专业人士,查阅了大量的专题著作。
比如为了校正“云冈石窟”的一些疑点,查阅了梁思成先生的《佛像的历史》、宿白先生的《中国佛教石窟遗迹》
最终耗时三年,向我们呈现了这套波澜壮阔的《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图书出版上市之后,也得了很多专业知识的认可!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抓住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精彩部分,用多彩的画笔和简洁准确的语言,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一套很不错的历史入门级读物。
整套书在文献基础上,为一些大事件、重要人物设计了一系列宏大并有趣的场景,很有创造性,亮点十足。
选用的文物图片丰富准确,还一一标出收藏地,表现了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我希望,今后还能推出扩充版,讲述更多更丰富的中国历史故事,这恐怕也是读过这套书的孩子们的愿望。”
——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 历史学博士
查看完整介绍点击下方视频
- 物道生活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中国精致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