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序1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 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也是今后世界各国制定各种经
济与社会政策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对经济和社会运行等多方面
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设计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及失能、
半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老年生活服务,如何建立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如何营造适老
化的生活环境与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老龄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问题更为复杂。由于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和国
情,老龄化来得十分迅猛、规模巨大,并且是未富先老。在我国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中,
养老主要是家庭之内的事,以孝道和“养儿防老”维系着这一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的迅速
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的大量
出现,又衍生出家庭空巢化、小型化等现实问题。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
推进社会化养老,以保证“老有所养”这一文明社会的底线不破。
目前由于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相关资源配置不均,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等现实国情,
若在我国实行完全社会化养老也是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发展和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戴靓华博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医养理念、社区养老和适老设施等范畴。在她
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完善与修改写出本书《医养结合型城市社区养老居住设施规划
与设计》,这是她近年来辛勤研究与思考的结果。
本书基于对社会老龄化的严峻性与复杂性、养老居住设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养老
体系演变特征的梳理与分析,阐述了以“ 医养”结合为导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探讨了养
老居住设施“医养”模式发展的可行性;提出医养设施发展的雏形,确立本研究的区域范
畴——城市社区;以建筑学、规划学为基础,结合人居环境学、社会学、老年学等相关理
论,对养老服务政策和实施细则、社区适老化设施选址布局与环境建设以及适老化的空间
构成与布局形态等作出详尽解析,提出相应的模式菜单和技术集成;建立以城市社区为载
体,以加强社区整体养老能力为目标的无迁移养老体系。
本书对当前社区养老居住设施的开发与营建应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竹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2016 年10 月
目录:
1 养老居住设施的发展与变化
1.1 老龄化的严重性与复杂性
1.1.1 全球老龄化背景
1.1.2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1.2 国内外养老居住设施的演变过程
1.2.1 欧关
1.2.2 日本
1.2.3 中国
1.2.4 国内外养老居住设施对比分析
1.3 我国养老居住设施的发展现状
1.3.1 选址布局
1.3.2 户外环境
1.3.3 室内空间
1.3.4 相关服务
1.4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不断增长
1.4.1 现实和道义之间.社会规则
1.4.2 分离与整合之间,经济形态
1.4.3 漠视与重视之间,认知价值
1.4.4 需求与供给之间,市场定位
2 医养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2.1 关键学科的支撑与运用
2.1.1 医养发展的研究范畴
2.1.2 医养融合的演化动力
2.1.3 医养实施的指导平台
2.2 意识形态特征及需求影响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老思想
2.2.2 老年人不同生命周期特征及需求
2.2.3 医疗需求对养老环境建设的影响
2.3.4 社会化养老认知及其接受度
2.3 物质形态演化及政策干预
2.3.1 养老模式演变与建筑设计关系
2.3.2 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出台与引导
2.3.3 保障制度对养老设施建设影响
2.4 医养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2.4.1 个人方面:老人就医困难
2.4.2 家庭方面:养老功能弱化
2.4.3 社会方面:资源急需整合
3 医养雏形的全方位解读
3.1 医养现象的集成与分级
3.1.1 医养现象
3.1.2 医养分级
3.1.3 医养关系
3.2 医养雏形的解读与归类
3.2.1 紧邻型——优化选址
3.2.2 吸纳型——预留场地
3.2.3 融合型——协同发展
3.2.4 依托型——拓展深化
3.2.5 研究区域范围的确立
3.3 医养案例的调查与分析
3.3.1 杭州蓝庭颐老公寓
3.3.2 成都第二社会福利院
3.3.3 日本淑德共生苑
3.3.4 日本剑路北医院
3.3.5 德国纽伦堡智力衰退人士康复中心
3.4 医养模式的评述与启示
3.4.1 美国
3.4.2 澳大利亚
3.4.3 意大利
3.4.4 新加坡
3.4.5 日本
4 医养导向下养老居住设施的营建体系
4.1 相关评估的内容与意义
4.1.1 老年综合评估
4.1.2 养老服务评估
4.2 体系建构的目标和原则
4.2.1 主要目标
4.2.2 基本原则
4.3 医养体系的建构与调整
4.3.1 元素提取归纳
4.3.2 调查问卷制作
4.3.3 权重分析调整
4.3.4 新型体系建构
4.3.5 与传统养老设施对比研究
4.4 建构核心的提取与归纳
4.4.1 动态平衡——多方的博弈
4.4.2 多元复合一格局的形成
4.4.3 普适持续——发展的目标
5 医养导向下养老居住设施的规划策略
5.1 选址布局
5.1.1 规划选址
5.1.2 场地布局
5.2 设施定位
5.2.1 配置规模
5.2.2 服务内容
5.3 资源配置
5.3.1 人力资源
5.3.2 物力资源
5.3.3 资源调配
5.4 户外环境
5.4.1 散步道
5.4.2 活动区
5.4.3 社交区
5.4.4 休憩区
5.4.5 相关设施
5.4.6 景观环境
5.5 智能应用
5.5.1 便民信息网
5.5.2 紧急呼救与远程监控
5.5.3 健康信息管理与共享
6 医养导向下养老居住设施的设计方法
6.1 整体布局
6.1.1 基本型
6.1.2 基本型+模块
6.2 单元设计
6.2.1 适老照护单元
6.2.2 核心养护单元
6.2.3 核心医疗单元
6.3 照护空间设计
6.3.1 居室
6.3.2 护理站
6.3.3 交往空间
6.3.4 交通空间
6.3.5 公共厨房
6.3.6 公共沐浴间
7 未来展望
7.1 系统,从封闭到开源
7.2 发展,从静态到动态
7.3 模式,从分离到统合
7.4 布局,从集中到分层
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专家背景资料
附录C 老人访谈记录
后记
作者简介:
戴靓华,生于古城西安,本科、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建筑学博士。现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人居环境、社区医养服务体系及绿色建筑。参与多项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在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中数次获奖,参编《城市环境生态学》一书,参加数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陕西省社科基金各一项,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共二十余篇。
- 建工社中国建筑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国内版书刊零售、本版图书批发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