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作家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大明宫匠

55.00
运费: ¥ 0.00-16.00
库存: 100 件
大明宫匠 商品图0
大明宫匠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北京故宫总设计师 建造泰斗蒯祥传奇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蒯祥传奇的一生,讲述了大明王朝自永乐至成化年间六代君主在位期间宫廷内外发生的故事,夺嫡之争、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石曹之乱,主人公的命运紧随着这些动人心魄的大事件而跌宕起伏,正与邪,忠与奸,亲情、爱情、友情……呈现出一幅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画卷。

作者简介

赵苏苏,著有长篇小说《最后的玩家》(群众出版社,2006)、《走过:蒯家墙门儿的故事》(作家出版社,2016);撰有工具书《英汉百科专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翻译并出版过三十余部译作,其中包括《查特莱夫人的情人》(D.H.劳伦斯)、《白牙》(杰克·伦敦)、《莫格街凶杀案》(爱伦·坡)、《巴拉圭消息》(美国国家图书奖,莉莉·塔克)、《奇迹之年》(普利策奖得主杰拉尔丁·布鲁克斯)、《新生》(南非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纳丁·戈迪默)、《一个人的和平》(美国成长文学经典,约翰·诺尔斯)、《风雨红颜》(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珍妮弗·伊根)、《马耳他之鹰》(硬汉派侦探小说经典,达希尔·哈米特)等。

前  言

后记: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明代大工匠蒯祥带领的香山帮对中国古建筑的贡献居功至伟。在我居住的北京城,从辉煌的皇宫、雄伟的天安门,到美丽的北海、中南海,再到埋藏着无数秘密的明十三陵,都有香山帮工匠留下的痕迹。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们高超的技艺与独到的匠心,却像那些经风吹雨打而历久长存的石木材料一样,凝固在了不朽的殿堂里,成为皇家古建筑这一宏大交响乐中一个又一个美妙的音符。

三百七十多年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南血流成河。母亲家族的先祖蒯驹为避战乱,从吴县香山移居至相对偏僻的吴江黎里,开创了黎里蒯氏一支。这在清代学者徐达源编修的地方志与蒯氏族谱中都有记载。有清以降,蒯驹的后人在美丽的水乡黎里生根发芽,耕读传家,逐渐跻身于当地的八大姓。尽管如此,黎里蒯氏始终自称香山蒯氏,每逢清明,他们仍会回吴县香山扫墓。他们与香山蒯氏一样,奉襄阳为郡望。从乾隆朝后期起,黎里蒯氏子弟开始进入“体制”,但在黎里蒯氏口口相传的记忆中,他们的老祖宗却是个木匠。

把这个木匠的生平写成小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我的一桩心愿。

二○一六年,我写了一篇关于蒯祥修建北京皇宫的中篇小说,《鬼斧》,发表在了洛阳的文学月刊《牡丹》上。

作家出版社编辑徐乐建议我把蒯祥的故事扩展成长篇小说。为什么不呢?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

我曾两次造访蒯祥家乡,在太湖之滨的蒯祥墓前凭吊这位鬼斧神工的“巧鲁班”。二○一六年五月,我在苏州香山花园结识了时年八十五岁的蒯崎生老人,六代单传的蒯崎生是蒯祥的二十三世嫡孙。老人向我提供了包括蒯祥年谱与相关民间传说在内的诸多宝贵资料。他不仅留我吃饭,赠我墨宝,还向我展示了著名的“金刚腿儿”。这种拆卸自如的门槛虽已被我写进了《鬼斧》,但是亲见实物,仍是另有一番亲切感。蒯家自己使用的“金刚腿儿”不具备传说中紫禁城金銮殿“金刚腿儿”的那两个雕刻精美的龙头,然而上溯六百年,其构思之巧妙,仍然不得不令人称奇。金刚腿儿早已成为“蒯家制造”的品牌标识。

蒯祥故居所在的太湖风景区正在迅速商业化,被开发为旅游度假村。蒯崎生老人一直在从事蒯家老宅的挽救与保护工作,多少年的奔走呼号,终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同情与支持,老宅不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免于拆掉,地方政府还拨出专款予以修葺。

号称“务本堂”的蒯家老宅原本有五进深院子,如今只剩下了两进全木质结构的小楼,尽管年久失修而看上去破旧败落,但它们的格局与细部却仍然都彰显出一种独具匠心的大气。最令我感叹的还是老宅中的两口井,一口宋井,一口明井。香山蒯氏和黎里蒯氏出自襄阳蒯氏,以此推断,宋井大概是早年蒯家的第一代移民从襄阳迁至吴县香山时挖出的吧,具体年代不详,为何叫宋井,也已无从查考。也许当年从湖广襄阳一路风尘仆仆迁徙到吴县香山的蒯家老祖宗挥不去那不尽的乡愁,便给这口井取了这么一个时代感超强的名字,以此来铭记自己的故乡襄阳——那个顽强抵抗蒙古铁骑围困长达六年之久后方才沦陷的南宋城池。如今宋井已干涸废弃,唯有一个古老的石头井沿被蒯崎生老人搬至堂屋的角落。穿越重重的历史迷雾,它似在默默地述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院中的明井则仍在使用。虽已历经数百年,井中之水依然清澈如镜。遥想当年,也许大工匠蒯祥,以及与他同样手艺高超的父亲蒯福能和蒯祥的两个后来也都出人头地了的儿子,都是喝着这口井中之水长大的,不由不令人肃然起敬。

亲身的感受,以及蒯崎生老人提供的资料,是我创作《大明宫匠:蒯祥传奇》的基础。但是从哪个角度写,仍然是个问题。不错,明代的建筑工程以宏大著称,两京宫殿、十三陵、天坛、南京大报恩寺塔、武当山道教宫观等诸多代表性建筑,以及北方的军事重镇城堡体系和万里长城,都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世的建筑瑰宝。就建筑工艺与技术论,在明代,砖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性能、简化施工和斗拱装饰化三个方面有长足的发展。皇家大兴土木,能工巧匠层出不穷,灿若星辰。尽管这种种建筑业的辉煌,但是小说是写人,写社会的,一部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总不能把它写成断代工程史吧?

朋友彭小蒙向我推荐的英国历史小说《圣殿春秋》给我以启迪。作家肯·福莱特运用宏大叙事手法,通过一个建造哥特式大教堂的故事,写出了一部厚重的英国中世纪史诗。

历史小说就应该如此。

澳大利亚女作家、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杰拉尔丁·布鲁克斯也是一位历史小说高手。我翻译过她的一本以十七世纪英格兰大瘟疫为背景的小说,《奇迹之年》。在一次我主持的她与中国纪实文学女作家梁鸿的对话节目中,她告诉我及现场观众:历史小说就像是命题作文,给你一个不可逾越的事实框架,剩下的,就靠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虚构,去填肉了。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保证历史背景的真实,在此前提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逻辑自洽。

回到蒯祥的故事,在官本位的皇权社会里,重官不重技。蒯祥作为一个手艺人出身的“技术干部”,名声不大也不小,地位不高也不低,这样的人物鲜有资格在官家把持的正史里占据篇幅,即便他是建造皇宫的灵魂人物。将雪泥鸿爪般的零星史料与传说串联在一起,平地抠饼,杜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确实是一种挑战。但若是把历史当作框架,再把主人公的经历装进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充血与肉,一切便都迎刃而解,顺理成章了。毕竟,自永乐至成化的半个世纪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各领风骚,有伟大的郑和,有英雄于谦,也有阴谋家徐有贞与悍将石亨,更有臭名昭著的擅权太监王振与曹吉祥。这些人物的存在,怎可能不对蒯祥这样一位虽非权力集团成员却极为接近权力集团核心的匠人产生影响呢?而那些就发生在蒯祥身边,或者索性蒯祥本人有可能就置身其间的大事件,夺嫡之争、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金刀案、夺门之变、石曹之乱,又怎么会不波及我们这位主人公的命运呢?一代建筑宗师营造北京皇城过程中的工匠精神一定是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息息相关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那就把这些与主人公处于同一时空的惊心动魄事件全都写进故事里去吧。

西人称小说为fiction,意为虚构。窃以为,小说的虚是情节上的虚,而情节上的虚却是为了表达整体上的实。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人变成了虫子,听起来匪夷所思,怎么可能?但是放在更大的视野下思考,谁又能说,一个丧失了全部能力而成为社会负担的人,不正像虫子一样,人人避之而唯恐不及吗?这便是最大的真实。

《大明宫匠》既然是小说,又拿“传奇”说事,便一定少不了虚构,哪怕它冠以“历史”二字,故事毕竟发生在六百年前。如果哪位读者较真儿,一定要作者说出本书中哪些内容是史实,哪些内容为向壁虚构,我只能说,凡是煌煌于《明史》的人物与事件,全都依照尊重历史的原则,如实叙述;凡是未见于正史的人物、细节与桥段,大都为作者根据主人公命运的推演,所做出的合理虚构。

无论怎样虚构,只要您读它的时候感觉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与律动,体验到了哪怕是一点点传统文化穿越过历史的真实信号,进而知晓,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做事的工匠精神古来本已有之;换言之,业务上的追求极致实乃出自做人的一丝不苟——二者本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那么,本书的创作目的就算达到了。


作家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作家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大明宫匠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zjswxsc
作家出版社微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