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色彩+图像 套装两册
定价: 376.0
ISBN: 9787221176257WDT
作者: 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
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
为什么黄色铅笔卖得比其他铅笔好?为什么福楼拜给艾玛·包法利穿蓝色衣服?为什么黑色是代表哀悼的颜色?维多利亚女王的淡紫色长袍和米歇尔·奥巴马的黄色裙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理论家法尔奇内利深入研究了色彩的历史,从绘画、电影、漫画和日常用品等组成的整个图像世界中汲取灵感,全书包含400多幅插图:从福楼拜的小说到《辛普森一家》,从蒙德里安的画到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
法尔奇内利追溯了我们与色彩之间关系的演变,以及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如何永远改变了它。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一 空间
正中央的力量
外围的吸引力
二 形
矩形的胜利
黄金矩形与工业比例
金色心理边框
深渊迷雾
三 感知
印象派的手臂
门与肖像画
意外访客
四 机制
路、布、刀、枪
树的推力
焦点的发现
五 拓扑结构
重力来自观看者的眼睛
天使与恶魔的方向
关于对角线的许多争论
六 构图
盆盆罐罐的形而上学
总体观感理论
地平线规则
希区柯克的天平
小鹿需要空间
记者的膝盖
七 媒介
面孔的尺寸
剪刀的审美感知
斗牛士的命运
如何构建“天堂”
注释说明
图片索引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
一部分 视 角
工业黄
设计社会
统一红
21 世纪的视角
构造黑
工业色彩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 故事
昂贵蔚蓝
现代之前的个染料
符号绛红
古代世界的想法与传奇
光谱靛
变革的年代
包法利蓝
为爱情及内涵穿衣
现代紫
消费主义与崇拜狂热的诞生
非法绿
基本色童话
石版印刷青
色彩技术简史
和谐灰
日常生活的伟大想法
第三部分 人造物
神经元棕
大脑如何构造颜色
破碎紫
明度与色彩
同时天蓝
基本颜色对比
重要红
事物的颜色
酸涩绿
吃喝之色
殖民地米黄
以及其他市场营销问题
道德白
今日的传说诞生于昨日
眩晕绿
《迷魂记》
第四部分 观点
沸腾橙
看见温度
被注册的松石绿
有关理念的版权
桃粉
肉色之问
荷马蓝
感知的某个假设
犹大黄
科技与视角
尾声
颜色是心灵的工具
附录A
科学概念
附录B
主要色彩模型
注释说明
图片索引
参考书目
致谢
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1973年出生
平面设计师,设计理论家
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后,毕业于罗马大学意大利文学专业。曾为意大利多家出版社策划和设计书籍。自2012 年起,在罗马工艺美术高等学院教授感知心理学。
其著作《视觉设计的便携式批判》令人将其视为对当今设计具独特理念的人物之一。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在透视法出现之前,几千年来,画面上的重要景物在尺寸上总是更大;而在透视法中,景物的尺寸完全取决于它与消失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中世纪的画从神学角度考虑,圣母更加重要,因此画中圣母会比其他圣人尺寸更大;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与观众距离越近的,尺寸就越大,就像照片中的情况。
透视这项发明极为成功,没过多长时间,它就成了思考图像的一方式。人们觉得这种方式更加自然、更令人信服、更加科学。不过,回首往事就会发现,透视机制其实也带有文化色彩,绝非中立。“站在画前,就像站在窗前”,这个要求本身已经包含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绝对不可低估。为了解释这一点,好的例子莫过于戏剧。
1545 年,建筑师、理论家兼作家塞巴斯蒂亚诺·塞利奥(Sebastiano Serlio)根据透视原理订立了舞台天幕的制作规则,该规则一直沿用至19 世纪。
之前已经说过,透视体系假设消失点与观察点相对应。但是,在剧院中,只有一个点能符合要求。这个点不在池座区、不在楼座顶层,也不在台侧包厢。它在楼座区中央主包厢。只有在这个高于地面的中央点上,天幕的视觉错幻才为逼真。能坐在这里的,当然也是重要的观众,如某位亲王。总之,想要大限度地享受此类布景,须与它保持特定角度;这样的人,要么是社会名流,要么能挥金如土。可见,利用透视法来再现真实世界,这种手段本身并不具有中立或自然属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观视时使用两只眼睛,而不是一只。而透视这种人造机制,其视觉效果基于单眼所见,因此须对观察者的目光进行高低等级区分。所以我们说,透视是一台文化机器,是诠释事物的一种方法。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1930 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将透视称为一种“象征形式”。用现代话语来解释,可以将透视视为一种媒体,它站在特定立场上,传达特定信息。这信息也包括:某些观众比其他人更重要。
透视机制看上去老旧过时,但其实并非如此。与任何领域一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1938 年,20 世纪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巧用一点透视表现电流。电线杆被幻化成工业时代的图腾,给人带来既震慑不安又熟悉温馨的感觉。观察这张照片,电线与消失线重合,甚至可以说,电能本身划出电线的痕迹,冲向照片中间。像是铁轨,疾驰的列车不给人下车的可能。这就是乡村世界为进步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们把“尽可能接近人眼所见”当作标准,那么,毫无疑问,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呈现体系中,有的就是透视。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之前数千年里人们不需要透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没有发明电影”是一样的。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现在已经无法想象,缺少“逼真”图像的生活会怎样。不过,我们须厘清历史的先后顺序:文艺复兴时期,发明了透视绘图法,奠定了当今观视角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摄影术,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图像标准。于是,回看历史,在我们眼中,15 世纪的绘画比之前的拜占庭圣像画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此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工具,需要通过这些工具来展现自己的世界观。新工具的出现,也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透视原理也是如此,前后涉及一系列事件。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自中世纪后期以来,教宗和皇帝不再独享权力,新兴商人和银行家阶级要求拥有自己的文化空间,于是开始大力赞助艺术。他们心态务实,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如此。对“逼真”的渴望很可能源于这一历史局势。如果想要还原具体、逼真、可期的现实世界,透视无疑是理想方式。
但是,除这一假设之外,透视法的出现可能还与其他一些关键史实有关。一个千年之际,一些探讨光学问题的书籍已经由中东传入,主要是海什木(Ibn al-Haytham)关于人眼内部投射成像的一些想法。正是他早明确提出了光线可视理论。自那时起,视觉原理成为科学讨论的中心。12世纪末发明了眼镜,放大镜得到普及,人们能够通过滤镜来观察事物。这一情形可能引发了关于“观视”动作本身的一系列实践与哲学思考。此外还有一点:14 世纪末,私人建筑开始使用玻璃窗。玻璃窗很新潮,也是奢侈品。即便到了16 世纪,人们也只会在重要的房间里使用它。如果主人长期离家,就会把玻璃取下来妥善保管。总之,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多种光学装置,它们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
《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
酸涩绿
吃喝之色
2002年2月2日,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迎娶了来自阿根廷的马克西玛。为了庆祝这场婚礼,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被装点一新,无论是街头装饰、纪念品,还是路边人们身上的服饰,一切都是橙色的。事实上,这也是荷兰及荷兰王室的象征色。
这个鲜艳而富有活力的颜色让人立刻联想到胡萝卜,而只要想到这一点,我们离事实也就不远了。不过,真正的历史还得从头讲起。实际上,橙色胡萝卜是人工选育的结果。在过去,我们如今所熟悉的这种胡萝卜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它们不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而是17世纪的宫廷农学家为了向荷兰王室致敬,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简言之,橙色胡萝卜是为了向荷兰王室致敬而专门培育的,尽管我们一直以来认为它们生来就长这样。
自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开始有选择性地培育动、植物。如今的基因工程学令人感到震惊,甚至恐惧,因为它从生物起源上开始发挥作用。但其所依据的思想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人类也是一一个通过干预手段,试图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物种。
在这些实践中,色彩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中世纪之前,猪都是黑色且未被驯化的,类似今天的野猪。而就如今的刻板印象而言,无论是三只小猪还是小猪佩奇,猪一般都是粉红色的。这是因为人们一直在培育更加温顺的新品种,适合圈养和加工成香肠。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处于祖先们的实践领域,即对动物杂交及植物嫁接进行深思熟虑的考量。但今天的食品行业却被工业手段操控着。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各种广泛流通的食品,包括十分精致的那类,如火腿、帕玛森干酪或意大利黑醋,这是三种代表意大利制造的著名产品。对这些商品而言,它们的颜色要保持始终如一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如果某片火腿比同品牌的其他火腿颜色更深,人们就会怀疑它是不是坏了。
然而,由于食品的原材料是鲜活的生命体,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的颜色,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会通过动物的饲料或合成色素来对它们进行干预,以确保颜色一致。我们在食品标签上看到的“天然色素”也是为了修正食物的颜色。因此,很明显,不是只有糖果、冰激凌和碳酸饮料这些加工食品会使用色素。如今,有食品的外观都受到严格把控。
此外,如果我们想一想,就会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要的。每次我们在做饭时,无论厨艺多么高超,都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样的菜。例如,我们自己做的蛋黄酱,有时颜色会深一些,有时会浅一些,有时则会偏黄一点。卡夫食品如果没有严格的生产程序和参考样品,那它是如何成功生产出品质每一勺都一样的蛋黄酱的呢?
在这些情况中,我们的记忆会帮助我们识别“正确的”颜色,也许我们认识这种颜色,或是对其有着愉快的回忆。对食物颜色的思考揭示了我们与色彩的一个基本关系:我们总是想知道自己过去在哪里见过它。这也就是为什么色彩系统没有严格的语义,主要通过记忆与类比发挥作用。
精确的颜色无疑有助于人们识别商品。例如,黄油颜色的细微差别就经过了仔细斟酌:如果颜色太白,就会被误认为是猪油;颜色太深,则会被认为变质了;而如果带一点白,就有可能会被错认成奶油。如果我们在自己熟悉的杂货店购买黄油,也许可以接受颜色上的细微差别。但如果是摆放在大型商超货架上的黄油,它的颜色就须十分精确。我们也许会问:究竟哪一种黄是黄油的颜色?这里可以用一个有些拗口的句子回答,即我们认为像黄油的那种黄色。而大型商超里的商品在营养价值之外,还让我们形成了对商品的某种固有期待,并且带有明显的国别特征。
说到蛋黄酱,法国商超里售卖的蛋黄酱是一种带有天鹅绒质地的黄色,与蛋黄很像。与此相反,美国商超里的蛋黄酱近乎白色,这是为了突出产品的轻盈与“健康”特质。黄色的蛋黄酱在美国是卖不出去的,就像白色的蛋黄酱在法国不可能受欢迎一样,因为法国人喜爱的这种蛋黄酱在美国被认为是美味但有罪恶感的食物。
这并不是欧洲人与美国人之间的一不同。例如,美国人不愿意购买深色外壳的鸡蛋(但对欧洲人来说这种蛋很常见),为此养殖者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饲料,让母鸡产出外壳洁白无瑕的鸡蛋。鸡肉也是如此。欧洲人喜欢深色、闪烁着皮革般光泽且带有野生特征的鸡肉,而美国人则喜欢麦当劳里售卖的那种软嫩洁白的鸡肉。因此,色彩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别并不完全是地理和农业因素造成的,还包括人们有意识的干预,即让食物(及动物)接近每一种文化中理想的样子。
在自然界,有可能成为食物的生物并不像工业社会中人们已经习惯的那样,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微。在工业社会中,牛肉须比其他肉类都要红,而小牛肉的色泽需要看上去其粉嫩,因此商家会用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处理。过去人们通过使用色素让菜肴看上去鲜艳夺目,而现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们通过使用色素让食物看上去健康自然。在人类创造的有概念中,没有比“自然”这一概念更具人工色彩的了。
很明显,在食品行业,色彩控制是决定商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过,人们能接受各种颜色的糖霜,却不喜欢带颜色的土豆泥或吐司。由于土豆本身是黄色的,所以绿色或蓝色的土豆泥很难唤起人们的食欲,蓝色或红色的吐司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这也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关,所以我们没法确定二十年之后,绿色吐司是否会大受欢迎。随着卡通片的流行,“蓝精灵口味”冰激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许和糖霜一样,人们对甜点的色彩接受度更高,是因为它们本身带有娱乐消遣的性质。不过,除了娱乐性之外,食物中的蓝色往往代表了变质而不是创新,因为蓝色往往与霉斑或中毒有关。
近一个世纪以来,食品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研究人们面对食物及其颜色时,大脑中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对食物的感知来自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