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公认的
纳粹德国权威全史
文明的德国人何以陷进纳粹政权的癫狂与野蛮?
在第三帝国和平、繁荣的外表下,隐藏着何样的恐怖与疯狂?
战争局势的风云变幻又如何影响并最终摧毁纳粹的统治?
M译丛“第三帝国三部曲”(《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战时的第三帝国》),一套全景式剖析纳粹政权崛起、统治和覆灭的集大成之作,讲述彻底改变现代世界局势的巨变,剖析政权之崛起、统治与覆灭。
史学名家理埃文斯整合半个世纪以来的资料与研究,超越陈旧观点,为普通读者打造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
《第三帝国的到来》作为第三帝国的前传,讲述曾经强大、富裕、稳定的德国,如何堕入野蛮与暴力的深渊。
《当权的第三帝国》横跨政经法教科文各面向,撕开和平繁荣的虚假面纱,重现纳粹清洗、改造与动员德国人的历史全景。
《战时的第三帝国》融合了叙事、描述和分析,从战役、政策、党内斗争、经济发展,乃至文化宣传、武器研发、科学研究到种族屠杀,完整而精确地展现第三帝国从1939年全面开战到1945年彻底覆灭期间的各个面向。
《第三帝国的到来》
—
[ 英 ] 理查德·J. 埃文斯 作品
赖丽薇 译
出版: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ISBN:9787510886768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45元
德国如何坠入野蛮与暴力的深淵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
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
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
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 社会先是被简化成一群不知姓名、无法区分的大众,然后被重构为一个新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任何事情都是以纳粹主义的名义进行的。公开的异议和抵制都成了不可能之事,甚至讨论和计划发表异议也不再可行,除非暗中进行。
◎ 纳粹党还摸索出一种办法,在褐衫军以及纳粹运动的其他参与者实施暴力或者犯罪的时候,能够让党的领导层规避法律责任:希特勒、戈培尔、地区首长等领导人在下命今实施暴力时,措辞要含糊,他们的下属自然听得懂弦外之音,会立即投入战斗。
◎ 在思考这场灾难的过程中他(希特勒)所学到的是,宣传必须始终面向大众: 一切宣传都必须通俗易懂,其知识水平必须要适应宣传对象中知识最有限的人。因此,想要发动的群众越广大,宣传中纯知识的水平就必须越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力非常有限,他们知识不多,但忘性极大。因此,一切有效的宣传,必须限定于极少的几个要点,还必须在口号中反复强调它们,直至每一位听众都理解了你想要借助口号让他理解的东西。
图片列表
地图与图表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历史遗产
第一节 德意志的独特性
第二节 宣扬仇恨
第三节 1914年的精神
第四节 陷入混乱
第二章 民主之殇
第一节 魏玛的弱点
第二节 大通胀
第三节 文化战争
第四节 适者与不适者
第三章 纳粹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波希米亚式革命者
第二节 啤酒馆暴动
第三节 卷土重来
第四节 使命感的来源
第四章 通往权力之路
第一节 大萧条
第二节 民主制度的危机
第三节 暴力的胜利
第四节 致命的决策
第五章 建立第三帝国
第一节 恐怖开始了
第二节 国会纵火案
第三节 民主政体被摧毁
第四节 德国的一体化进程
第六章 希特勒的文化革命
第一节 不和谐音符
第二节 艺术的净化
第三节 “打倒非日耳曼精神”
第四节 一场“摧毁旧秩序的革命”?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当权的第三帝国》
—
[ 英 ] 理查德·J. 埃文斯 作品
哲理庐 译
出版: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ISBN:9787510886294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79元
重现纳粹清洗、改造与动员德国人的历史全景
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在纳粹党当权之初,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在短短的六年间,它实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镇压政治运动,整顿就业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整合民间机构,打造民族共同体。正当德国人适应着新秩序带来的急剧变化,因繁荣稳定的假象而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不知不觉地被绑在纳粹的战车上,高速驶向滚滚硝烟之中。原来,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为发动战争而服务的。
在这部包罗万象、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中,理查德·J. 埃文斯通过爬梳二战前纳粹德国在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和影响,以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官方档案描绘了第三帝国极权统治的狰狞面貌,以生动的私人材料与亲历记录勾勒出普通德国人在这段历史中的鲜活命运,揭露了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 和平年代下的第三帝国精细解剖图。
在短暂的十二年国祚中,第三帝国度过的和平年代和它发动的那场战争一样长,是隐没于战火与硝烟之后的疯狂前夜。本书从司法、文化、教育、经济等角度系统全面地描绘和分析了纳粹德国在这段时期的政治图景和社会面貌,揭示了它或是被一笔带过,或是被略去不提的一面。
★ 纳粹党徒和普通德国人命运交织的群像历史。
本书涉及的600多位历史人物遍布纳粹德国的各个领域、阶层与行业。你不仅能深入熟悉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纳粹头目的倒行逆施与沙赫特、罗森博格等帝国爪牙的为虎作伥,还能了解茨威格、海森堡、勋伯格等知名人士面对极权威胁时的抉择取舍,更能看到中学老师、商人老板、演员作家、大学教授、基层官员等各行各业的平民百姓在历史巨浪之下跌宕飘摇的人生……
★ 基于官方档案和私人记录的鲜活故事。
本书对一个主题事件的叙述往往由多种不同来源的材料精心编织而成,有白纸黑字的新闻媒体报道和漏洞百出的政府官方统计,有盖世太保鬼鬼祟祟的监视报告和平民百姓偷偷摸摸的书信日记,有地下党员巨细靡遗的观察记录和人民群众机智辛辣的政治笑话。通过那个时代的眼睛来观察和呈现当时的历史,严谨周密而不失有趣。
★ 赞誉满身的纳粹叙述史经典之作。
“第三帝国三部曲”基于纳粹灭亡后的数十年间数百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创作而成,被认为是现今所有语言种类中至为全面的纳粹历史经典,已有至少14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成为衡量相关著作的标杆。
◎ 不来梅的一份报告称,一位校长“痛斥了泄露秘密和给政治警察写匿名信的行为”,呼吁停止“这类损害我们荣誉、应受谴责的做法”,……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家长协会从民主机构变成了管控工具。从1936年开始,校长不再从学校员工中提拔,而是从外面空降,强化了1934年树立的领袖原则:校长现在是学校的领袖,老师是他的跟班。跟班不能参与学校事务,只能接受上级的命令。
◎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因此也是独裁制度之下最难监管和控制的艺术。……大多数作曲家都在两个极端之间游走。他们必须在被接受和被拒绝之间保持微妙平衡,也必须依靠地方或中央的党内大佬支持,以抵挡别人的批评。因此,保罗·欣德米特和维尔纳·埃克这类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戈培尔、罗森博格和其他长官之间权力斗争的棋子。
◎ 徳语成了一门“最‘’语言,纳粹当局干的每一件事都成了“最好的”和“最伟大的‘’,它的成就史无前例、独一无二、开创历史、无可比拟。……各类纳粹机构以缩写和简称驯化自己的语言,使这些新词能够在平时脱口而出。也许最为关键的是,纳粹政权使德语充斥着战斗比喻:就业之战、生存斗争、文化战役纳粹宣传机器令德语变得尖锐刺耳、咄咄逼人,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战争中的词汇被用在了日常生活中:语言也被纳粹动员起来为战争做准备。
图片列表与版权信息
地图目录
序言
序幕
第一章 警察国家
第一节 “长刀之夜”
第二节 镇压与反抗
第三节 “人民公敌”
第四节 恐怖手腕
第二章 精神动员
第一节 启蒙人民
第二节 为德国而写作
第三节 视角问题
第四节 从不协到协和
第三章 灵魂改造
第一节 信仰问题
第二节 天主教徒和异教徒
第三节 青年就是未来
第四节 “反智斗争”
第四章 繁荣和掠夺
第一节 “战胜失业”
第二节 商业、政治和战争
第三节 经济的雅利安化
第四节 分赃
第五章 建立人民共同体
第一节 血与土
第二节 中产阶级的命运
第三节 驯服无产阶级
第四节 承诺与现实
第六章 走向种族乌托邦
第一节 以科学精神的名义
第二节 纽伦堡法案
第三节 “犹太人必须滚出欧洲”
第四节 碎玻璃之夜
第七章 通向战争之路
第一节 从弱小到强大
第二节 建立大德意志
第三节 强取捷克斯洛伐克
第四节 进军东方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战时的第三帝国》
—
[ 法 ] 雷蒙·阿隆 作品
陈壮、赵丁 译
出版: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ISBN:9787510892233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89元
展现第三帝国从开战到彻底覆灭期间的各个面向
★透过宏观的战争描绘与普通人的战时经历,细致讲述纳粹的军事征服与毁灭。
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直到1945年5月投降为止,德国以闪电战攻势横扫欧陆,占领法国、丹麦、挪威、荷兰等国,进攻英国、苏联和北非。从波兰战役、冬季战争、突出部之役、巴巴罗萨行动,到大不列颠空战、斯大林格勒战、诺曼底战役等,埃文斯以流畅的叙事和清晰的分析,娓娓道来一场场决定二战走向的关键战役,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深入探讨纳粹的种族灭绝与优生政策,从参与者、动机、手段、地点、人数、各界反应等面向完整剖析纳粹罪行。
从纳粹重建欧洲种族秩序的企图,对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等“劣等民族”的偏见,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人的意识形态,种族转移与清洗对战争经济与资源分配的影响,杀害精神病人和残疾儿童背后的“净化”心理,奥斯维辛、比克瑙等集中营内的惨无人道,大规模枪杀与毒气室建立的计划,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人数,以及德国民众对此的支持或反感,全面理解这场20世纪人类最大的浩劫。
★打破过去聚焦在战役或集中营的单一视角,全方位揭露第三帝国的战时体制及其运作,洞察纳粹自我毁灭的根源。
本书以战争的推进为时间轴,鞭辟入里地探讨德国如何全面动员内政、外交、经济、殖民、人口管理、武器研发、企业合作、媒体宣传、宗教信仰、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如何控制擘画帝国的方方面面,倾全国之力投入“总体战”。
★不仅聚焦希特勒、戈培尔等少数纳粹高官,还扩及希特勒盟友、政府官僚、军事将领、普通民众,呈现更完整更真实的第三帝国。
通过大量官方文件、会议记录、电报、信件、报纸、日记、回忆录等史料,埃文斯不但细腻地还原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纳粹领导的心理、决策,更描绘影响帝国存续的装备部部长施佩尔、波兰总督府总督弗兰克、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B集团军群指挥官博克、党办公厅主任博尔曼、元首办公厅主任鲍赫勒、帝国首席新闻官迪特里希、奥斯维辛集中营长官霍斯等等,立体且全面地展现纳粹德国的内部机制。
◎ 很多德国人坚信他们是“主宰民族”而波兰人注定是奴隶,虽然她觉得自己跟这些人不一样,她后来仍这样写道:“为了我们的民族和德意志文化,我和同事们都觉得能为‘征服’这片土地尽一份力是一件光荣的事。我们有‘文化传教士’般引以为豪的热忱。”
◎ 在明知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后,士兵们依然坚持战斗了很长时间,通过严苛地执行军事司法制度来恐吓他,这一手段极有可能发挥了巨大作用。
◎ 希特勒担心教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会在战争爆发时进一步恶化,那么全民参战的团结精神可能会遭到破坏,所以,他最初在制定反基督教的政策上比较收敛而保守。
目录
插图列表
地图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披着人皮的野兽
第一节 闪电战制胜
第二节 新的种族秩序
第三节 “恐怖的暴民”
第四节 “不配活着”
第二章 战争的命运
第一节 “上天的安排”
第二节 “病态的野心”
第三节 巴巴罗萨行动
第四节 沿着拿破仑的足迹
第三章 “最终解决方案”
第一节 “毫无怜悯”
第二节 发动种族灭绝
第三节 万湖会议
第四节 “待宰羔羊”
第四章 新秩序
第一节 战争命脉
第二节 “命如草芥”
第三节 臣服于纳粹政权
第四节 总体战
第五章 “终结的开端”
第一节 硝烟弥漫的德国
第二节 漫长的撤退
第三节 “厄运降临”
第四节 新的“挣扎时期”
第六章 德国的道德体系
第一节 恐惧与内疚
第二节 毁灭的文化
第三节 致命的科学
第四节 抵抗
第七章 倾覆
第一节 “最后的希望”
第二节 “与全世界同归于尽”
第三节 最后的战败
第四节 余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先知书店
-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