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49.90
运费: ¥ 0.00-20.00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图0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图1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图2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图3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图4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缩略图0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缩略图1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缩略图2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缩略图3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商品缩略图4

商品详情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作者:朱自强

  • 书号:309620

  • 定价:¥68 元

  • 字数:180 千字

  • 印次:1-1

  • 开本:

  • 出版时间:2022-09-08

  • ISBN:978-7-300-30962-0

  • 包装:



童话与幻想小说有什么区别?童谣和童诗如何区分?  

讲授儿童故事的时候,应该以什么频率来提问?教授一年级的小朋友时,是让他们自己读故事比较好,还是老师把故事读给他们听比较好?  

如果在课堂上有学生质疑童话的假定性,我们应如何引导呢?  

在给三至六岁的小孩子讲绘本的时候,是直接提示故事背后的道理,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感悟?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有着非常丰富的文体形式。如果我们没有文体意识,没有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很难根据文体的特征及艺术表现方式设计出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  

在本书中,朱教授聚焦童谣、童诗、儿童故事、绘本、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体,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不同文体的知识和实用教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彩范例。书稿有理论有实践,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很大启发。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格林奖获得者。主要学术领域为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研究,出版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以及《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概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小学语文文学教育》《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等。翻译日本儿童文学名著20余种、绘本近百种。  

媒体评论:  
我建议将这部著作列入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的基础书目。儿童文学素养和文体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无法绕过的。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周益民  

朱自强教授的书不堆叠概念,不模糊态度,去虚向实,深入浅出,读起来痛快淋漓。我们会在他情理交融的叙述中意识到——有的时候,教师教得越努力,学生离文学越远,然后在与他的文学观、语言观、儿童观的碰撞中明悉原因与解决之道。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专业性极强的提升儿童文学素养的书单。  
——浙江省特级教师 蒋军晶  

“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在朱自强教授看来,儿童文学视角的语文教育研究,是值得托付一生的大事。在本书中,朱教授聚焦童谣、童诗、儿童故事、绘本、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体,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不同文体的知识和实用教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彩范例。此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儿童性,值得更多儿童文学教育研究者和广大语文教师拥有!  
——浙江省特级教师 张祖庆  

自序  

第一章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渊源  

二、儿童文学是什么样的文学  

1.儿童文学是朴素的文学  

2.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有意味的  

3.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寓深于浅  

三、儿童文学为什么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资源  

问与答  



第二章 童谣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童谣释义  

二、童谣的分类  

三、童谣的价值  

1.记载和保存民俗  

2.传递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四、童谣的特质  

1.趣味性  

2.浅易性  

3.音乐性  

五、童谣的修辞和表现手法  

1.顶真  

2.比兴  

3.白描  

六、童谣的十种形式  

七、童谣的阅读教学  

1.唱诵教学法  

2.比较教学法  

3.游戏教学法  

4.提问教学法  

5.选择教学法  

问与答  



第三章 童诗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童诗的艺术特点  

1.童诗的“独白”  

2.童诗的意象  

3.童诗的“自我”  

4.童诗的修辞  

二、童诗的阅读教学  

1.朗读教学法  

2.改写教学法  

3.选择教学法  

4.“欲言又止”法  

5.比较教学法  

问与答  



第四章 儿童故事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什么是故事  

二、儿童故事的艺术特点  

1.事件具体而完整  

2.事件能够引起并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3.人物性格类型化  

三、儿童故事的阅读教学  

1.如何整体地把握一个作品  

2.选择教学法  

3.词语教学法  

4.改写教学法  

问与答  



第五章 童话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童话的定义  

二、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的区别  

三、童话与幻想小说的区别  

四、童话的阅读教学  

1.“天真的方式”  

2.教学示例:《去年的树》的阅读教学  

问与答  



第六章 绘本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绘本的艺术特点  

1.绘本是一种媒介  

2.绘本是一种统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艺术  

3.绘本能与读者互动,极具建构性  

二、绘本的阅读教学  

1.复述教学法  

2.游戏互动法  

3.推演教学法  

4. 比较教学法  

5.教学示例:《我的爸爸叫焦尼》的阅读教学  

问与答  



第七章 儿童小说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儿童小说的文体特点  

1.儿童小说的“情节”与儿童故事的“事件”的区别  

2.儿童小说的人物与儿童故事的人物的区别  

二、儿童小说的阅读教学  

1.关注作品的结构及作品刻画的人物性格  

2.如何教儿童成长小说  

问与答  



第八章 儿童散文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一、散文是什么  

二、儿童散文的题材和类别  

1.直接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  

2.作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  

3.表现大自然的散文  

4.记述旅行见闻的散文  

三、儿童散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原则  

1.重视叙事性  

2.重视视角  

3.抓住文中那个不散的“神”  

问与答  



第九章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阅读  

二、什么是整本书  

三、整本书阅读与单篇作品的阅读有哪些区别  

1.整本书包含更多的信息  

2.整本书有更复杂的结构  

3.整本书中的人物性格更复杂  

4.整本书有更多、更复杂的人物关系  

四、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必须具备文体意识  

五、整本书的结构类型  

1.单线贯穿结构  

2.双线交织结构  

3.主线和单副线结构  

4.主线和双副线结构  

5.树状结构  

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学之前要对作品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2.要将学习的重点作为阅读与教学的切入点  

3.要关注作者在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问与答  


自 序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是我以儿童文学为原点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第四本书。第一本书是 2001 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文学教育》,第二本书是 2009 年出版的《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第三本书是 2015 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我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从语文教育理念研究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的转变,这四本书就是这一转变的见证。  
有人觉得,我是研究儿童文学的,跑去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有点儿奇怪。但是我认为,我以儿童文学为原点进行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是一种前沿的、真正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为什么说我所做的研究是“前沿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2001 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是我在 1999 年年底获批的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12 年更名为“教师工作司”)教材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来说, 2001 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标准不仅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显示出对文学的重视,尤其是在低年级(一、二年级)的阅读要求里,出现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等字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较为清晰的儿童文学意识,这与之前的教学大纲里既没有出现“文学”这一表述,也没有出现具体的文学体裁的情况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书中提出的用儿童文学进行语文教育的理念,是处于时代前沿的。  
为什么说我所做的研究是“真正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形式而存在。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资源。小学语文教育如果脱离儿童文学这一艺术形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中,就将“形式分析”列为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六大原则之一,并做了重点论述。我们的语文教学,若只讲作者在文本里写了什么,只是完成了一半,还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只有既讲作者在文本里写了什么,又讲作者是怎么写的,语文教学才算全部完成。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比较受小学语文教师的欢迎。很多教师认为这本书不仅有理论,而且很实用,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阅读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在与我交流时提出建议:“如果您能围绕不同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艺术特点来讨论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对一线教师会有极大帮助。”这位特级教师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在亲近母语(一家提供儿童阅读与母语学习产品和服务的公司)邀请我为语文教师开设培训课程时,我设计了“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这门课程。本书就是根据这门课程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的。在成书时,考虑到整本书阅读教学十分重要,而一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比较模糊,所以我增加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章。  
与儿童文学文体知识的内容相比,本书中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阅读教学的部分显得薄弱一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结合儿童文学文体知识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几乎是另起炉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我目前还有一些切要的研究工作要做,难以将全部精力用在这项研究上。希望本书能开个头,吸引更多的人结合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研究儿童文学阅读教学。  
本书是对课堂教学实录的整理,所以保留着一定的口语化特点。特别是课堂上的互动,更是即兴提问和应答。这种即兴提问和应答,也许更能反映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和需求。  
如果本书能为一线语文教师和儿童阅读推广者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我则深感欣慰。  
2022年5月1日  

正文节选  
儿童故事的阅读教学  

一、如何整体地把握一个作品  
我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儿童文学阅读的六个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形式分析”。所谓形式分析,就是在面对儿童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要讨论、阐释、揭示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感、什么价值观,而且要讨论作品的写法以及表现形式。我将以“青蛙和蟾蜍”系列故事中的《等信》为例,从形式分析的角度讲一讲,教师应如何整体地把握一个作品。《等信》这个故事的内容梗概是这样的。  
蟾蜍告诉青蛙因为从来没有人给它写信,所以它很不开心。青蛙赶紧回家给蟾蜍写了一封信并拜托蜗牛给蟾蜍送信。接着,青蛙跑去蟾蜍家。 这时候蟾蜍已经躺在床上睡觉了。青蛙让蟾蜍起来等送信的,蟾蜍说:“我已经等烦了。”青蛙往窗外望了望,蜗牛还没有到。过了一会儿,青蛙又催蟾蜍起来。蟾蜍说:“不会的,绝对不会有人寄信给我的。”青蛙又往窗外望了望,蜗牛还没到。青蛙告诉蟾蜍,也许今天有人给它寄信,蟾蜍不相信。青蛙再一次往窗外望了望,蜗牛还是没到,于是青蛙告诉蟾蜍自己给它写信的事。蟾蜍开始和青蛙一起等信。四天以后,蜗牛终于把信送到了。蟾蜍接到信,心里很高兴。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要能够找出文本的关键点来。找关键点对阅读教学来说也非常重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开端,关键点找得准、找得好,阅读教学的后续开展就有了强大的保障。在《等信》这个故事里,“青蛙向窗外望了三次”体现出青蛙内心的焦急,这与蜗牛动作的缓慢形成了对比,这就是这个故事最核心的关键点。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把这个关键点突显出来,让学生领会故事的表现形式。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怎么在教学中突显上述关键点。我曾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甚至三、四年级的学生讲《等信》。我问学生:“在这个故事里谁在等信?”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是蟾蜍在等信。”然后又有学生说:“青蛙也在等信。”我便和学生交流:“不是蟾蜍在等信吗,怎么变成青蛙在等信了?”学生回答:“蟾蜍因为收不到信而难过,青蛙不想让它难过,就给它写了一封信,所以青蛙也在等信。”我提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要突显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友情。  
接下来,我就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表现形式。我问:“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出现‘着急’这个词,但作者有没有写着急这件事?”学生马上回答:“写到了!”一个学生还站起来说:“老师,写到了。青蛙往窗外望了三次,它心里该有多着急啊!”我又问:“这个故事里也没有出现‘慢’这个词,但作者有没有写到慢这件事?”学生回答:“老师,写到了。蜗牛四天才把信送到,这还不慢吗?”我之所以提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想引出这个故事的关键点。  
我之后使用了阅读教学中的改写教学法。我问:“大家看,能不能把送信的蜗牛改成兔子?”学生都回答“不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能换。如果把送信的蜗牛换成兔子,兔子跑得比青蛙还快,没等青蛙跑到蟾蜍家,兔子就已经把信送到了,这样我们就看不到青蛙往窗外望三次这样的事了。”这个分析很精彩,这位学生连故事里的哪些情节表现了青蛙与蟾蜍的友情都抓住了。如果将蜗牛换成兔子,此处也就没办法表现青蛙与蟾蜍的友情了。还有一位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他说:“老师,不能换。如果把蜗牛换成兔子,这个故事的题目就不对了。”这个故事的题目是《等信》。兔子跑得那么快,马上就能把信送到,青蛙和蟾蜍还用等信吗?既然不用等信,那这个故事的题目就不对了。  
我曾经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提出过一个问题:“在故事中青蛙很着急,但蜗牛偏偏不急,这使得这个故事很有趣;如果作者写青蛙在那儿着急,送信的兔子比青蛙还急,跑得比青蛙还快,立刻就把信送到了,这个故事就没意思了。作者是用了什么写法?”有几个学生直接就回答出“用了对比的写法”。值得思考的是,如果面对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是否可以问这个问题,并把对比写法交代出来呢?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上做一下尝试。  

二、选择教学法  
选择教学法适合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使用选择教学法时,教师需要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可能的选项。哪个选项更接近自己的感受,学生就选择哪个选项。  
我以苏联作家阿尔丘霍娃的《胆小鬼》为例,具体说说选择教学法。《胆小鬼》的主人公是女孩儿瓦尼亚。她的胆子很小,大家都叫她胆小鬼。有一天,其他孩子在街头的大沙堆上玩游戏,但是大家都不带瓦尼亚玩。瓦尼亚就和自己的小弟弟安德留沙玩。安德留沙很小,才刚刚会爬。__  
一条长毛狗走向孩子们,孩子们四散逃开。瓦尼亚抓起小铁铲和为洋娃娃做饭的小煎锅,用身子护住安德留沙。长毛狗冲瓦尼亚凶狠地扑了过来,瓦尼亚勇敢地挡在弟弟前面。长毛狗的主人把狗带走后,瓦尼亚开始大哭起来。瓦尼亚低声说:“它没有咬到我……我真是害怕极了!” 如果教师采用选择教学法,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事情发生以后,大家还会不会叫瓦尼亚“胆小鬼”了呢?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项。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可以写在下面。  
①还会叫她胆小鬼,因为她被长毛狗吓哭了,胆子确实很小。  
②不会叫她胆小鬼了,因为她虽然自己也害怕长毛狗,但仍旧勇敢地保护了小安德留沙。  
③你自己的想法: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写出了瓦尼亚性格中不为人知的一面,瓦尼亚是很胆小,她怕老鼠、青蛙和毛毛虫,但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弟弟,瓦尼亚变成了勇敢的孩子。这也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故事,用选择教学法可以揭示出瓦尼亚勇敢的品格。  
我再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消防犬》为例进行说明。故事是这样的。  
一座房子着火了,消防员赶到的时候,有个女人向他们跑过来,哭哭啼啼地说屋里还有一个小女孩儿。消防员立刻打发消防犬鲍勃去救。过了几分钟,它咬着女孩儿的衬衫,拖着女孩儿从屋子里跑出来。母亲跑到女儿身边,“高兴得淌出了眼泪”,因为小女儿还活着呢。消防员想检查鲍勃有没有烧伤,但是鲍勃一定要再进屋子里去。鲍勃冲进屋子里,一会儿就咬着一样东西跑出来。人们看到它咬着的是一个大洋娃娃,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显然是消防犬鲍勃。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或者精神?故事中有哪些重要意味?如果教师使用选择教学法,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消防犬鲍勃从火场里把洋娃娃叼出来这件事?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原因。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可以写在下面。  
①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鲍勃其实很笨。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鲍勃对救人这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③你自己的想法:____________ 。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写法为故事增添了乐趣,同时也表现出鲍勃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词语教学法  
我所说的词语教学法不是语义学(不涉及具体的词义研究)意义上,而是语用学(重视词语在语境中的应用)意义上的教学方法。词语教学法是一种可以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有语文味”的教学方式。通过词语教学法,学生对词语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入,语感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接下来,我再以《消防犬》这个故事为例说说词语教学法。在故事中,鲍勃救出小女孩儿后,妈妈“高兴得淌出了眼泪”。我们可以将此处提取出来进行词语教学。这句话里比较异常的地方是妈妈“高兴得淌出了眼泪”。我们通常都是“高兴得笑出了声”,可在这里,那位母亲却是“高兴得淌出了眼泪”。我们可以围绕这句话设计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高兴得淌出了眼泪’改成‘高兴得笑出了声’,好不好?”其实,我们在运用词语教学法的同时,也运用了比较教学法 ——“高兴得淌出了眼泪”和“高兴得笑出了声”,到底哪个表现力更强一些?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用“高兴得笑出了声”,但在特殊的语境中,“高兴得淌出了眼泪”比“高兴得笑出了声”更有表现力。  
《熊爸爸回家》是美国作家埃尔斯• 霍姆伦德• 米纳里克(ElseHolmelund Minarik)的“亲爱的小熊”系列里的一个故事。小熊出门去玩,见到了母鸡。小熊告诉母鸡,自己的爸爸去很远的大海上捕鱼去了,今天就要回来了,而且说不定会看见美人鱼。母鸡听了十分惊喜。小熊说:“也许,她会和爸爸一起回家呢。” 母鸡便要跟着小熊回家去见见美人鱼。他俩在路上又遇见了鸭子。小熊对鸭子说自己的爸爸在很远的大海上捕鱼,“也许会去到美人鱼住的地方哦”b。母鸡说:“美人鱼和熊爸爸一起回家了!” 于是鸭子也跟着小熊和母鸡去看美人鱼。他们在路上又遇见了小猫,并且对小猫说了同样的话,小猫便跟着大伙一起去看美人鱼。  
大家来到小熊家,见到了熊爸爸。熊爸爸说自己并没有把美人鱼带回来,此时小熊说:“我说的是‘也许’呀,我真的说的是‘也许’。” 熊爸爸拿出自己带回来的海螺说:“你们听听,能听到大海的声音,也许,你们也能听到美人鱼的声音,也许哟。”  
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动物们因为不理解或忽略“也许”这个词的含义而造成的一场有趣的误会。熊爸爸的一番话,帮助母鸡、鸭子和小猫充分了解了“也许”的含义和用法。当然,在故事里使事情出现这样一个大误会的始作俑者是母鸡。它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也许”这个词,也可能是因为性格莽撞,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小熊的确说了“也许”这个词。总之,小熊的话传着传着,这个“也许”就不在了。当大家都这样说时,小熊也相信了,这生动地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特征。《熊爸爸回家》既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教会学生一个抽象的词语——也许。  

四、改写教学法  
教师还可以使用改写教学法,我以《糖块儿》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以问学生,在作者写到两个孩子都缠着妈妈要那一块糖时,如果加入“武士看到妈妈很为难,就想帮助她”这样一句话,好不好?我个人认为加这句话不好,因为加了这句话,武士抽出刀时,读者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了——要帮助妈妈,就不会产生担心武士要去砍孩子的那种紧张感。读者没有了这种紧张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了。写就一个好故事的窍门之一是要营造紧张感,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也就是要卖关子。《糖块儿》卖的关子是让我们不知道武士抽出刀来要干什么,我们会猜测武士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孩子打扰了他而要去惩罚他们。这就制造了故事的悬念,让故事更有吸引力。  

问与答  
问:您刚刚总结了好几种教学方法,我感觉您一直在向孩子们提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频率来提问?如果提问过多,会不会像是在讲课文,而不是在欣赏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答:如果你的主要用意是想给孩子们讲既有趣又有益的故事,就少提问、少讨论。当然,若是要突出故事里某个有趣的点,你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两个问题。但如果你是想在课堂上与学生系统地讨论故事,就可以进行相对深入的挖掘和相对充分的讨论。归根结底,这是由你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如果你想讲故事,而不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那你的确不能提问过多,否则会影响孩子们听故事的乐趣。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与阅读教学 / 朱自强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