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三心二意》是龙荻的第一部作品,是她过去生活的缩影。重庆、美国南部、纽约、北京,她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学习、生活。在大都会博物馆流连,录制podcast,被一本本书触动。她说,去美术馆是个习惯——日常洗眼洗心的习惯。
“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我三心二意的生活、工作态度,觉得有关联的、好玩的、有挑战性的事就做一做,一直贯穿始终的事都是习惯和爱好,画画、看书、看展览脂类都是,我属于那种真的喜欢的事才会做得好,做着还要开心,这样的事除了创作就没有第二件了。我觉得三心二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吧,虽然大多数人会赞美专心打磨一个事业的人,很多人也会因此被感动或者自我感动充满使命感,但对我来说,比较合理的工作方式和做出满意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三心二意。”
作者简介
龙荻,艺术家、作者、历史研究者,2009年开始给各大媒体撰写文章,包括《三联生活周刊》 《GQ智族》《T 中国版》《生活月刊》《单读》《ELLE 世界时装之苑》等,并举办个人画展。 她是插画家、作家、曾以研究历史为业 ,同时也是与野兽派,UCCA……合作的艺术家。《三心二意》是她的第一本书。
精彩书摘
其实那期《纽约客》出刊的时候,我已经有预期《纽约时报》会正式评论,因为皮特·威尔斯在八月中旬已经来过了。他来那天的情形,只能用“因缘际会”来形容。那是个星期三的晚上,我的犹太朋友也是代理艺术家麦拉·卡尔曼(Maira Kalman)的画廊老板Julie要跟一位博物馆策展人和她的侄女来吃饭,她们都是我的朋友,很久没见了,必须去打个招呼,陪他们聊聊,就夏季菜单给一些点菜建议。
Julie预订七点半到,但是快七点半的时候,发短信来说她们要迟到一会儿。到的时候,已经快八点了。我和她们打完招呼坐下,说了一下菜单,然后准备到前台领位的地方跟经理交代两句就撤。往前台走的时候,眼睛余光扫到了坐在前厅和主就餐区交界处墙角植物下的一个人。皮特·威尔斯?我又站定回头看了下这个人,以自己一个认脸达人的判断来看,基本确定是他。网上流传的他的大头照很少,除了一张面目和善的照片,便是一张表情看上去很不好伺候的。这张照片我看过很多遍,就跟看他写的食评一样,已经记得很清楚了。但是真人比照片看上去平易近人许多,穿着格子衬衫。
我走到前台,问曾经在别的地方工作时见过他的经理,坐在那儿的家伙是不是皮特·威尔斯,她也一下子警惕起来,朝皮特·威尔斯看了一眼,然后说像,但以前见到的比这个胖。我说照片上没有胡子,这个有一点点络腮胡。我突然想起来有个朋友在《纽约时报》工作,也在美食版,于是短信问她,皮特·威尔斯现在有胡子吗?她回我,他去餐厅了?我说有个人很像他,但是有点胡子。她说,他有一点络腮胡,但是又称不上络腮胡(“sort of”)。她回我以后,我就更确定了,于是跟经理说,八成就是他。她立刻安排了一个得力的服务员带陆续到齐的皮特·威尔斯一行人入座,坐在我朋友们那一桌旁边。接着我们就跑到厨房去告诉大厨们,本城最权威的食评人,“宇宙中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食评人,来了,坐在古董吊灯下的26号桌。
我假装没事一样坐回Julie那桌,告诉她们我觉得隔壁26号桌坐着皮特·威尔斯和他的朋友们。Julie说:“真的吗,天哪,我都替你们紧张!”策展人女士也说:“天哪,这可是大事。不过我和皮特·威尔斯吃过两次饭,我认识他太太。”策展人转身看了一眼邻桌,转头低声说,那就是皮特·威尔斯。至此才算肯定了我这个认脸达人的判断。他没有提前订位,等位登记也没用真名。
皮特·威尔斯坐下后点了一壶乌龙茶,我帮他泡的,倒茶的时候还有点紧张,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学生,第一次在斯内普面前表演魔法,生怕变错了。其实他本人十分温和,说话声音很小。他们一桌五个人,八点半坐下,点了很多菜,一直吃到十点半关门以后,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付账离开。无论《纽约杂志》《纽约时报》还是《纽约客》的作者,为写正经的食评文章去吃饭,必须自己付钱,因为有小票才能向机构证明是自己来吃的,并非吃公关推介饭。
像皮特·威尔斯这样一篇差评可以毁掉一家餐厅,一篇好评就可以成为新闻的人,在成为《纽约时报》食评人之后,就主动和所有大厨保持距离。其中包括之前和他熟识的David Chang,现在他俩即使碰到,都只会交换一个眼神或表情,表示我知道你来过了。皮特·威尔斯是这样解释的,“和你随便就可以毁掉的人保持友好十分危险的”。
- 今日美术馆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