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暗夜独行 今天如何读鲁迅
定价: 32.00
ISBN: 9787300290232
作者: 刘旭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
用纸: 胶版纸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漫漫长夜中,无人呼应也孤独前行。丛书以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为线,打通名篇名作与作家的人生,挖掘文学对于当今读者的价值和意义;将阅读与学习结合起来,引导读者有效、有机地阅读,更好地走进作家的创作人生与文学世界。
今天为什么读鲁迅?也许一句话就够了:鲁迅是“现代文学第人”。他一生创作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朝花夕拾》《野草》两部散文集以及十几部杂文集,总量并不多,但依然被公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峰。“惯于长夜过春时”,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看如何他在茫茫黑夜中走异路、去异地、求新知,以文学“立人”。
一章 暗夜独行:惯于长夜过春时
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
走异路,逃异地,求新知
立人:鲁迅文学活动的起点和旨归
第二章 铁屋中的“呐喊”
不能忘却的“梦”
一出手便是高峰
一篇一个形式
第三章 荷戟独“彷徨”
鲁迅不是主将
在寂寞里奔驰
第四章 地狱边沿的“野草”
《野草》是梦之书
寂寞中的两株“枣树”
在诗与散文之间
第五章 “朝花”怎样“夕拾”
为什么“旧事重提”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
“真是古今少有的书”
第六章 故事如何新编
从“油滑”开始
无非“《不周山》”
“创造”的鲁迅与鲁迅的“创造”
第七章 寸铁杀人的杂文写作
杂文是鲁迅的心史
从“人之子”到“人之父”
刘旭东,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各类省级项目9项,出版专著与教材3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引言
现代文学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并没有第个发起文学革命和提倡新文学,也不是早进行现代白话文学创作的,他的创作总量肯定不是多,甚至连长篇小说都没有写过,那为什么他还被称为“现代文学第人”?我们起来探寻。
今天为什么读鲁迅?往复杂里说,这本书肯定不够用。往简单里说,也许句话就够了:鲁迅是“现代文学第人”。
当然,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严谨性。从提倡文学革命的时间看,胡适是当之无愧的第人。早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就跟他的朋友梅光迪、任鸿隽等人提出“文学革命”的想法, 所谓“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虽然遭到激烈反对,但他义无反顾,并在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文,提出从“八事”入手进行文学改良。尽管胡适经权衡没使用“文学革命”的概念,但他在该文旗帜鲜明地给出预言:“然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用之利器,可断言也。”学界般把这篇文章当成文学革命的开始,也作为现代文学的起点。而此时的鲁迅正每天埋首于绍兴会馆抄古碑。从开始白话文学创作的时间看,鲁迅也算不上第人。为了印证其文学革命理论,从1916年开始,胡适就着手白话诗的创作,为日后中国第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打下基础。即便是在小说领域,也早有学者指出,李?人、陈衡哲均有早于鲁迅第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现代小说创作。不仅如此,鲁迅文学创作的总量并不多,只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朝花夕拾》《野草》两部散文集、十几部杂文集等。因为没有长篇小说,以至于还遭到王朔质疑:“我认为鲁迅光靠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过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那为什么我们还得出鲁迅是“现代文学第人”的论断?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次学术会议发言中指出:“当代文学的成就很多方面已全面超越现代文学――这么简单的事实,很多人都不愿意直面而已。”当代文学的成就是否真的超越了现代文学,这是学术问题,不同立场、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也许会不样。但在涉及鲁迅时,谢有顺依然承认,“除了短篇小说和杂文的成就,因为有鲁迅在,不能说当代超越了现代”。也就是说,无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成就评价如何,就鲁迅所涉足的创作领域,大家依然公认他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高峰。
首先是小说创作。为什么已经有了早于鲁迅的现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学界仍然把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这不仅是白话的问题, 更重要的在于《狂人日记》深刻的思想内涵、现代感十足的小说形式以及深远的影响力。鲁迅的小说创作几乎篇种形式,他凭己之力为现代小说的文体探索开山铺路,而且成为 难以逾越的高峰。学者李陀曾经在个访谈中指出:“我觉着从‘五四’到现在,除了鲁迅先生以外,没有人写过我理想中的现代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包括他的《阿Q正传》,包括他的《故事新编》,包括他的《野草》,写作的现代感那么足,真是个奇迹,没法解释的奇迹。鲁迅先生是了不起。”其次是散文创作。仅凭《朝花夕拾》和《野草》两本集子,鲁迅就和其兄弟周作人起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大家。《朝花夕拾》不以“载道”为立意,不正襟危坐开坛布道,而是以聊家常的架势回忆百草园、三味书屋、家乡的女鬼以及和猫的仇恨等,这聊聊出了现代散文的日常感、生活味。《野草》则向内开掘,以无所畏惧的姿态深探自己的内心,开拓了现代散文的诗性与智性。当然,还有杂文创作。杂文可以说是鲁迅己开创的文体,在他生命的后十年,他主要的精力是花在杂文写作上,由此还开拓了条“鲁迅风”的写作流脉。但不管此后有多少人加入这个创作队伍,鲁迅“寸铁杀人”般的杂文文风依然是犀利、深刻的风景线。
画家陈丹青曾感叹现代文学作家都很“好看”。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模样,“各有各的性情与分量”;胡适、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也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是 胡适,“真是相貌堂堂”。但他接着说:“可是我看来看去,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好看。”以现今“颜值”的标准,你会觉得陈丹青说得很夸张,但这是个画家的视角和眼光,这“好看”的样子里面浸透的还是对鲁迅的思想、才华和命运的判断:“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字,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块大牌子,可要是他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在画家的眼中,鲁迅依然是“现代文学第人”。
更有意思的是,鲁迅在“论敌”的眼中也是“现代文学第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与陈西滢的恩怨众所皆知。1924年底,因抗议校长杨荫榆无理开除三名学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爆发风潮。为压制学潮,校方不惜派出打手,甚至打伤学生。鲁迅坚决站在学生边;陈西滢则以貌似公允的角度,对鲁迅含沙射影,认为学潮是鲁迅等浙江籍教师鼓动的结果。在此后的论战中,陈西滢还诬陷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但在苏雪林的日记中,记载了次与陈西滢的谈话,其中,陈西滢认为,在新文学作家中,只有鲁迅能称得上“中国现代第流作家”,此外则推沈从文。由此可见,无论陈西滢如何污蔑、贬损鲁迅,他依然不得不承认鲁迅的才华和成就。
鲁迅成为“现代文学第人”并非偶然。他经历丰富:既遭遇了家庭“从小康坠入困顿”,又承受了母亲加之于身上的不幸婚姻;既经历过以办刊、译书立人的失败,又亲见民国建立后的种种黑暗。他思想深刻:他是少有的具备自身哲学思想的现代作家。尽管有人质疑他的思想不成体系,但他思想中的些核心命题是贯穿创作始终的。他学养深厚:他学贯中西。 有人编了部《鲁迅读过的书》,第编提到国学类1 552种, 第二编提到现代类496种,第三编提到西学类1 189种,第四编提到综合类996种。且不去讨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仅从鲁迅所阅读书籍的数量来看,已是很惊人。尤其在国学方面,鲁迅曾劝年轻人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而他自己的国学素养却堪称级。
上述所说合力促成了鲁迅“现代文学第人”的地位,但我认为,重要的因素还是他与同代人相比更深的文学自觉。“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次以文化启蒙为手段的救国运动,而通过文学传播新思想、改造国人精神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人都以不同的角色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我们常常说鲁迅是“弃医从文”, 但这并非他个人的选择:胡适原本学农,田汉学过海军和教育,徐志摩在美国学的是经济,阿英学土木工程,郁达夫先学医、后学法律和经济,洪深学过陶瓷,夏衍学过电工技术,郑 振铎是铁路管理学校毕业,丁西林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等等。而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从未像五四时期那样,受到如此空前的重视――几乎的有识之士都把眼光和兴趣集中到了文学上 面。但在新文学方面取得了定的成绩后,当初的主将们纷纷离开了这个阵营,有些直接组党进行政治革命去了,有些则埋首故纸堆开始整理国故,有些则不甘寂寞投身政治活动。只有鲁迅依然坚守在这个战场,虽然常感“荷戟独彷徨”的孤独。 在胡适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对鲁迅、周作人的次造访:“豫才深感现在创作文学的人太少,劝我多作文学。我没有文学的野心,只有偶然的文学冲动。我这几年太忙了,往往把许多文学的冲动错过了,很是可惜。将来要在这方面努点力,不要把我自己的事业丢了来替人家做不相干的事。”这是次很有历史意味的会面。相比开启现代文学的胡适,鲁迅有更深的文学自觉,因而在文学创作上,无论是从表现内容的深度看还是从表现形式的丰富度看,也都超越了同代人。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