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框架思维+底层逻辑
定价: 111.0
ISBN: 9787505748392T
作者: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张羽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底层逻辑》
1. 查理·芒格、爱默生、考夫曼、瑞·达利奥、刘润、马云等大咖倡导的理念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查理·芒格方法,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或许还更多;而原理则不同,把握原理,你将会找到自己的方法;追求方法而忽视原理,你终将陷入困境。——爱默生无论你学习什么科目,其中为美妙的事情便是,你不用知道所有的知识点,而仅仅只需要知道一些浓缩其核心原理即可,一旦建立起核心原理的框架,学习知识甚至进一步拓展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乔希·考夫曼所有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但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原则》作者瑞·达利奥做任何一种商业,都需要找到其本质的原理。——商业顾问刘润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决定他的生命格局。——马云2. 底层逻辑,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确定规则·比努力、才华和能力重要100倍的,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所谓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式。·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问题,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再从本质出发一步步往上走,直至找解决问题的办法。3.半秒钟看透问题本质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底层逻辑助你跳出思维的陷阱和盲目勤奋的误区,用底层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4. 的人学习思维模型,的人思考底层逻辑。不断获取新知识,升级底层操作能力,是未来10年竞争力的优势。
《框架思维》
1.帮助我们深度思考、看清底层逻辑的思维工具
2.埃隆·马斯克、查理·芒格推崇的思维模式……真正的高手,都是框架思维者
3.和高手一样,实现“人生开挂”
4.说话做事有逻辑、成体系,直击事物的本质
5.版权热销12个国家和地区,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重磅新作
《底层逻辑》
2个5寸的披萨,肯定会大于1个9寸的披萨?
只要埋头苦干,做出业绩,迟早会被提拔?
城市基础设施按照人口数量直接配比?
公司销售业绩越好,存活期就会越长?
“底层逻辑”告诉你,这些观点需要质疑。
所谓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本书从结果逻辑、学习逻辑、团队逻辑等10个维度出发,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帮助我们跳出思维的陷阱和盲目勤奋的误区,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
《底层逻辑》将帮助你重新思考生命、认识自身、了解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并告诉你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实充满简单的逻辑,只要跳脱思维陷阱,打破学科限制,就可以重新看清周遭。
《框架思维》
高手做事,都有自己的框架。
框架帮助我们正确地定义问题,设计策略,从而直击事物的本质。
面对熟悉的场景,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而不必惊慌失措。面对不熟悉的新情况,框架能够从旧有的知识中整合出新方法,以更高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建构和应用框架,是独属于我们的特殊能力,是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的强大工具。
《底层逻辑》
篇 定位逻辑
底层逻辑的步,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你”是你的后台
别梦想一步登天
工作 不需要的是“私心“
干不好就去创业?太嘬了!
先做的自己
如果真的没有大志那就为钱奋斗
可以不聪明却不能不得体
发挥专长要看环境
机会一直在,但你准备好了?
第二篇 结果逻辑
让工作落地生根
先完成工作,再谈利益
能赚钱就是有担当
公司招聘你来干什么?
别让厉害停在嘴上
有成绩的加班才是加班
表现不对瞎表现
没有功劳,苦劳再多也无用
第三篇 学习逻辑
再也需要积极努力、不断学习
,也要努力
你还在表演努力?
机会需要争取,也需要储备
人前显贵,背后受罪
学习比面子更重要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
你拒绝学习,但你的对手不会
没有只有更好
第四篇 团队逻辑
大家好,你才会真的好
帮忙也是一种学习
公司好,才是真的好
奖金请客,有必要?
强调利益比人情更有用
抢单?可以有!
第五篇 态度逻辑
态度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谦虚谨慎”态度的重要性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凡事多观察没有错
跌倒了不要紧,及时站起来!
简单的难的都别挑
工作没有“差不多”
但求无过就是过
不怕你大胆就怕你不敢
第六篇 能力逻辑
没有能力,何谈信心
好猎手不怕没肉吃
成功有必然理由
“会”的定义
B 计划
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自己有价值
有能力,就要大胆表现出来
第七篇 上司逻辑
如何与你的上司打交道?
跨部门表忠心?万万要不得!
请假的正确方法
要知道老板“ 想知道什么”
主动与被动
要懂得请示领导
不要以为老板不知道
老板说的话不对怎么办
该不该拒绝老板
跟领导交流四字真言:对、是、好、改
别跟领导称兄道弟
善于领会老板的意思
怎样应对新上司?
第八篇 责任逻辑
责任心是你的安全符
乱世出英雄
凡事,做一件少一件,少一件轻松一件
完成本职再说别的
能全做就别做一半
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失误
不知有利有害时,要多看少做,不要私自乱做
任何时侯都不要有侥幸心理
第九篇 管理逻辑
怎样管好下属、带好团队?
态度可以变,原则不能变
乱世需用重典
鼓励下属有自己的想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尊重制度是的管理
请把个性留在家里,带着专业上班
预算控制很重要
第十篇 沟通逻辑
沟通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从小处着手,举一反三
结束了,就别再啰嗦!
有时批评是一种保护
别人的错误要在私下说
会发言,还要勇于发言
跨部门沟通很重要
抬杠不等同于积极发言
沟通的切入角度十分关键
后 记
附录:可以改变你命运的30条底层逻辑
《框架思维》
第1章 框架思维
通过框架进行思考和决策,可以有效地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们的思考依赖框架
看见另一种可能
有节制地想象
我们遭遇的挑战
内在决定外在
第 2 章 建构框架
成为架构者,学会选取并应用不同的框架,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绘制世界
不当的框架建构及其不幸
预见未知
学会在框架内行事
形成对于事物的独特判断
选择正确的框架
超越机器的独特能力
我们无往不在框架之中
第 3 章 框架底层要素之一:因果律
将因果推理转化为框架,成为可供反复利用的模板,减轻认知负担,节约决策时间。
以因果与抽象来思考
结合认知与文化
可解释性至关重要
学习、能动性和控制
批判与怀疑
因果意识及其应用
第 4 章 框架底层要素之二:反事实思维
以目标为导向,透过现状做出各种预想,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想象另一种现实
使用“假扮游戏”
应用心理预演
从抽象到假设性思维
解决新问题
第 5 章 框架底层要素之三:约束
只有加上规则和限制等约束条件,才能有效释放创造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施加约束
可变性原则
最小变化原则
一致性原则
简化和模拟
赋能,而非缚能
一切都需要有所约束
第 6 章 重构框架
有时候我们需要转变框架或建构新的框架,从而带来新的思路和一系列新的选项。
勇于建构新的框架
框架库,重新调整,重新创建
做新框架掌控者
开辟新的认知路径
克服四点障碍
重构之重构
第 7 章 学习添加新的框架
以开放、探究的思维,实现个人和组织层面的框架多样性。
跳脱思维舒适圈
拓宽框架种类
打造多样性团队
建立傻瓜也有妙用的特殊机制
挖掘多样性的潜力
第 8 章 多元框架并存
实现社会的多元化,才能保障个体和组织的多样性。
单一真理框架
单一性与多样性
拒绝思维的一元化
让不同的框架百花齐放
越多元,越有自信
第 9 章 打造自己的认知框架
人人都可以建构框架,关键是训练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
创新思维,敢于与众不同
通过建构塑造自我
避免框架的僵化
增强思维敏捷性
建构和运用框架指南
注释
致谢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之父” “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大数据商业应用人” ,是《科学》《自然》等学术期刊推崇的互联网研究者之一。现任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
张羽,影视艺术院校毕业。曾在加拿大深造三年,回国后任多家企业高管。现创办并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
从去年接触自媒体以来,抖音平台累计粉丝数量达33万。至今已播出122集职场、商业方面的视频内容,共获赞817000个。因其精辟、深刻、引人深思的职场逻辑和思维方式,被抖音网友亲切地称为“职场达人大羽总”。
《底层逻辑》
“你”是你的后台
定位是什么?首先是三个问题:
第一,我是谁?
第二,我能干什么?
第三,我应该怎么干?
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和某位管理层成员沾亲带故,把简历递给我看,谦虚地请我多指教。他是来公司试用的,看简历还挺不错,并不需要动用关系才能到我的公司上班。
所以他特意强调这一点:“老板,您看我的学历、经历,应该达到了我们公司所要求的水平吧?”我没有和他兜圈子,直接告诉他:“从你的工作经历看,你是一名职场老手,文凭不错,说明知识储备很好,同时还是关系户,那我对别人要求60 分,对你的要求就必须85 分,以免同事觉得你是依靠关系搞特殊对待。
别人只要干得不差我就得表扬和鼓励,你干得好了我说不定还要批评和更严格地要求!而且你做不好的时候我会马上指出来,不会像对其他员工一样给你太多调整的时间,你不管工作表现多好,也不能提前转正,必须踏踏实实做满试用期。可以吗?”
这名新员工痛快地答应了。
除了你自己,没人是你一生的依靠
有位银行家曾经说:“假如一个人既无阅历又无背景,只有他自己可以依靠,那么他好的起步方法是:一、获得一份工作;二、珍惜他的第一份工作;三、培养勤奋敬业的好习惯;四、认真地学习和观察,获取经验;五、努力成为不可或缺与举足轻重的人;六、最后成为一个谦虚、有修养的人。”
这六个步骤的核心是围绕自己做好价值定位,为形成正确的底层逻辑打下坚实的第一步。人要生活得好,工作得好,靠山是自己,不是别人。“你”是你的后台,除此之外没人是你一生的依靠。
我对新员工讲那番话的目的就在于,他在管理层的关系可以把他引进门,但他能否在公司获得发展空间甚至成功留下来的条件是他的表现,他要靠自己把工作做好,别人谁也帮不了他。
觉得命运不公,是因为你只想求助命运
做事的底层逻辑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人向下看,去看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现象羁绊。比如命运、运气、时运这样的词便代表了一种飘在表面的浮躁心态。
许多职场新人一旦遇到挫折就抱怨命运的不公,总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可是怀才不遇,没有伯乐赏识他。这种思想的有害之处,是他将希望寄托到了虚无飘渺的伯乐身上,被动地等待,环目四顾,希望有人发现他的才华,希望有人赏识和提拔他。
他的定位中没有他自己的位置。
事实是,命运的主宰者一直是我们自己,求助于别人拉一把,无异于自卑沉沦。工作中你是自信奋发,是怀才不遇,还是主动抓住机会,这些完全不同的状态全由你来决定。你的未来取决于自己,也100%地倚仗于自己。
别梦想一步登天
不管哪个领域,总有人想平步青云。
我的秘书小田十分真诚地咨询过一个问题:“老板您教教我,在职场混怎么才能最快地平步青云?”
我说很简单,要么成为老板,要么成为老板娘。
小田瞪大眼睛看着我:“可是,您已经结婚了啊!”
我心中一惊,她还当真了?马上正色道:“你想积极进步是好事,但是你要学的可比成为老板娘难多了!”
我对小田讲了下面四条工作原则:
对工作,学习基础知识,熟悉岗位职责,理清工作流程,抓住工作重点;
对客户,累积客户信息,了解客户诉求,牺牲自我时间,完成客户愿望;
对老板,深谙老板好恶,配合老板节奏,完成老板任务,达成老板目标;
对同事,摸清同事秉性,善于利用关系,控制友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这四条缺一不可,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万步登天。能沉下心来走上万步,将工作、客户、上级和同事四个维度的事情处理好,提高能力,强大自己,那就能平步青云,成就自身。
没谁能躲开这四条,你看到有人好像轻轻松松就成功了,那是你没看到他背后做这些事情时的辛苦与投入。成功不是让大风把你吹上去,是你铸山为梯一步步爬上去。
做好信心定位,也要做好思想准备
被称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说过四句话:不断树立高目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严酷地锻炼自己。
总结起来,就是要针对自己做好信心的定位,也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然后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步锻炼和提升能力。信心是第一步,吃苦是第二步,最后一步才是成就自我。
《框架思维》
框架的建构通常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但是,那些经常能做出明智决策或需要做出高风险决策的人,会意识到框架建构的必要性以及自身应具备的框架重构能力。这会影响到他们眼中看到的选项以及随后采取的行动。
当一位风险投资者审慎考虑某项投资时,当军官在军事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时,或者当一名工程师试图解决某个技术难题时,他们都必须建构框架。再比如,我们需要决定是在这个地点或那个地点建一个风电场,还是干脆建一个太阳能发电厂?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只是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也就是如何来建构框架。
当然,框架的建构不仅针对高风险领域,它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每天都要面临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的头脑具备框架意识。如何才能与我的伴侣相处得更好?如何给老板留下好印象?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生活调节得更健康?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富有?要找到此类问题的答案,建构框架同样重要。框架会强化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感知和思维方式。通过增强框架意识,通过学会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框架,我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让世界变得更好。换言之,我们可以将框架建构从人类认知特征转化为一种实用的工具,从而促成更好的决策。
我们的大脑运用框架来抓住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过滤掉其他次要的方面。否则,面对杂乱无章的世界,我们将无所适从。通过对各类事物建构框架,世界变得井然有序,在行动上也更加有的放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框架使原本云山雾罩的现实世界变得简洁明了。不过,框架不是世界的简化版,它们只是帮助我们将关注点聚焦在主要的部分。
框架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单一的经验中成长,学会归纳总结出可应用于其他情形(包括尚未发生的情况)的规律性的东西。它们使我们能够对那些未曾观察到甚或不可观察的事物有所了解,能够对数据一片空白的事物展开想象。也就是说,框架能够让我们看见未有之事物。我们可以设问“如果……,那又怎样?”,并预测不同的决策会带来怎样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正是这种展望和预想虚拟空间的能力,成就了个体的荣耀和社会进步。
多少年以来,人类一直仰望天空,期待飞翔。现在我们做到了,但不是像鸟那样。如果没有1903年时莱特兄弟的创举,就算现在我们拥有再多的数据、再强大的处理能力,那又怎样?我们需要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框架。同样,人类也一直梦想能在不打开胸腔的前提下,对人体内部一窥究竟。今天我们也做到了,只不过是借助X射线等技术,而非使用肉眼。为了达成所愿,在1895年,我们同样需要一种新的理念——一个框架,即懂得如何使用电磁辐射(即伦琴射线)。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某些东西,恰恰是人在改变了对它们的最初构想后获得的——这似乎有点可笑。电话最初是被用于远程听音乐的:人们会拨入电话来听一场音乐会。留声机刚开始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公司总裁可能会把录入唱片的语音备忘录发送给总部以外的经理。只有当这些设备的作用发生翻转之后,技术才开始走俏。20世纪初,托马斯·爱迪生就认为,电影终将取代上课的教室。如今,百年之后,在Zoom一跃成为新型课堂之际,这一构想才得以实现。
建构框架的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被广为接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曾清楚地表明结果的不同表征会如何影响决策,他们将此称为“框架效应”,并把它描述为人类推理的缺陷。尽管我们使用的是同一个词,但此处的含义有所不同:建构框架不是如何定位事物,而是在做出决定之前有意识地利用思维模式来导出选择的一种行为。尽管错误的框架必然导致决策失误,但是建构框架是有意义的,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框架使我们得以了解并重新改造世界。缺少了框架,我们就不再是我们自己,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一个物种。
把框架重构看作一种范式转换,看作对某一领域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这也许很吸引人。1962年,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曾指出,范式转换能推动科学进步。但是,这么说并不确切。每一次的范式转换都相当于一次框架重构。比如,当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托勒密的地心说的时候,这就是一次框架的重构。反过来说,并非每一次框架重构都是范式转换——此时,框架重构的发生非常频繁。有时候,框架重构可以改变社会对世界的认识,但更多的时候,它只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的改变。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凡是成功的框架重构都会促成明智的决策。
和框架打交道似乎既复杂又不易,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不过,人类在这方面特别擅长。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生活和工作,只不过有时候并未意识到而已。
框架不仅仅意味着某个人的独特视角,它们还代表我们所使用的认知模板。不过,这个视角的概念倒是个不错的比喻。在意大利建筑师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于1420年前后用几何透视法绘制建筑工程图纸之前,艺术家们笔下的世界是平的,他们根据物体的重要性,在画布上相应的位置画下不同的物体。受到布鲁内莱斯基的启发,艺术家们学会了画出纵深感,把他们的所见如实反映在画面之上。对照前后不同的画风,这样的改变使我们明白转换新的框架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是架构者。我们预测未来,从平凡之事到宏大景象,无所不包。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断开启头脑里面的时空旅行。有些人穿梭自如,另一些人则相对笨拙,但我们都可以努力做得更好。事实上,我们也必须如此。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