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推荐阅读之书。
资治通鉴(1-4)
鉴于往事 资于治道 治乱兴衰 智慧宝典
目录
●卷第一 周纪一 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1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 安王元年至二十六年 烈王元年至七年
卷第二 周纪二 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13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 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26
慎靓王元年至六年 赧王元年至十七年
卷第四 周纪四 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37
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
卷第五 周纪五 起己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50
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
卷第六 秦纪一 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62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 孝文王元年 庄襄王元年至三年 始皇帝元年至十九年
卷第七 秦纪二 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76
始皇帝二十年至三十七年 二世皇帝元年
卷第八 秦纪三 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89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
卷第九 汉纪一 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100
高帝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 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110
高帝三年至四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起己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120
高帝五年至七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 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131
高帝八年至十二年 惠帝元年至七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 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144
高后元年至八年 文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 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156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 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166
文帝前十一年至十六年 后元年至七年 景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 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177
景帝前三年至七年 中元年至六年 后元年至三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191
武帝建元元年至六年 元光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 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202
武帝元光二年至六年 元朔元年至四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214
武帝元朔五年至六年 元狩元年至四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110)凡九年 226
武帝元狩五年至六年 元鼎元年至六年 元封元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238
武帝元封二年至六年 太初元年至四年 天汉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251
武帝天汉三年至四年 太始元年至四年 征和元年至四年 后元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262
昭帝始元元年至六年 元凤元年至六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272
昭帝元平元年 宣帝本始元年至四年 地节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起甲寅(前67)尽己未(前62)凡六年 284
宣帝地节三年至四年 元康元年至四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296
宣帝神爵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305
宣帝神爵四年 五凤元年至四年 甘露元年至四年 黄龙元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起癸酉(前48)尽己卯(前42)凡七年 315
元帝初元元年至五年 永光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326
元帝永光三年至五年 建昭元年至五年 竟宁元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起己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338
成帝建始元年至四年 河平元年至四年 阳朔元年至二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起己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351
成帝阳朔三年至四年 鸿嘉元年至四年 永始元年至三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363
成帝永始四年 元延元年至四年 绥和元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371
成帝绥和二年 哀帝建平元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起丙辰(前5)尽戊午(前3)凡三年 381
哀帝建平二年至四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起己未(前2)尽壬戌(2)凡四年 390
哀帝元寿元年至二年 平帝元始元年至二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401
平帝元始三年至五年 王莽居摄元年至二年 始初元年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起己巳(9)尽甲戌(14)凡六年 412
王莽始建国元年至五年 天凤元年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起乙亥(15)尽壬午(22)凡八年 424
王莽天凤二年至六年 地皇元年至三年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起癸未(23)尽甲申(24)凡二年 436
淮阳王更始元年至二年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起乙酉(25)尽丙戌(26)凡二年 449
光武帝建武元年至二年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起丁亥(27)尽己丑(29)凡三年 461
光武帝建武三年至五年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起庚寅(30)尽乙未(35)凡六年 474
光武帝建武六年至十一年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起丙申(36)尽丙午(46)凡十一年 486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至二十二年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起丁未(47)尽庚申(60)凡十四年 499
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 中元元年至二年 明帝永平元年至三年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起辛酉(61)尽乙亥(75)凡十五年 513
明帝永平四年至十八年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起丙子(76)尽甲申(84)凡九年 525
章帝建初元年至八年 元和元年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起乙酉(85)尽辛卯(91)凡七年 537
章帝元和二年至三年 章和元年至二年 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起壬辰(92)尽乙巳(105)凡十四年 548
和帝永元四年至十六年 元兴元年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起丙午(106)尽乙卯(115)凡十年 560
殇帝延平元年 安帝永初元年至七年 元初元年至二年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起丙辰(116)尽甲子(124)凡九年 573
安帝元初三年至六年 永宁元年 建光元年 延光元年至三年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起乙丑(125)尽癸酉(133)凡九年 587
安帝延光四年 顺帝永建元年至六年 阳嘉元年至二年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起甲戌(134)尽乙酉(145)凡十二年 601
顺帝阳嘉三年至四年 永和元年至六年 汉安元年至二年 建康元年 沖帝永嘉元年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起丙戌(146)尽丙申(156)凡十一年 614
质帝本初元年 桓帝建和元年至三年 和平元年 元嘉元年至二年 永兴元年至二年 永寿元年至二年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起丁酉(157)尽癸卯(163)凡七年 626
桓帝永寿三年 延熹元年至六年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起甲辰(164)尽丙午(166)凡三年 638
桓帝延熹七年至九年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起丁未(167)尽辛亥(171)凡五年 649
桓帝永康元年 灵帝建宁元年至四年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起壬子(172)尽庚申(180)凡九年 661
灵帝熹平元年至六年 光和元年至三年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起辛酉(181)尽丁卯(187)凡七年 674
灵帝光和四年至六年 中平元年至四年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起戊辰(188)尽庚午(190)凡三年 686
灵帝中平五年至六年 献帝初平元年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起辛未(191)尽癸酉(193)凡三年 699
献帝初平二年至四年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起甲戌(194)尽乙亥(195)凡二年 712
献帝兴平元年至二年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起丙子(196)尽戊寅(198)凡三年 724
献帝建安元年至三年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起己卯(199)尽庚辰(200)凡二年 737
献帝建安四年至五年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起辛巳(201)尽乙酉(205)凡五年 749
献帝建安六年至十年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起丙戌(206)尽戊子(208)凡三年 759
献帝建安十一年至十三年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起己丑(209)尽癸巳(213)凡五年 771
献帝建安十四年至十八年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起甲午(214)尽丙申(216)凡三年 782
献帝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一年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起丁酉(217)尽己亥(219)凡三年 791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起庚子(220)尽壬寅(222)凡三年 802
文帝黄初元年至三年
卷第七十 魏纪二 起癸卯(223)尽丁未(227)凡五年 816
文帝黄初四年至七年 明帝太和元年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起戊申(228)尽庚戌(230)凡三年 828
明帝太和二年至四年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起辛亥(231)尽甲寅(234)凡四年 838
明帝太和五年至六年 青龙元年至二年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起乙卯(235)尽丁巳(237)凡三年 852
明帝青龙三年至四年 景初元年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起戊午(238)尽乙丑(245)凡八年 863
明帝景初二年至三年 邵陵厉公正始元年至六年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起丙寅(246)尽壬申(252)凡七年 876
邵陵厉公正始七年至九年 嘉平元年至四年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起癸酉(253)尽乙亥(255)凡三年 889
邵陵厉公嘉平五年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至二年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起丙子(256)尽辛巳(261)凡六年 900
高贵乡公甘露元年至四年 元帝景元元年至二年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起壬午(262)尽甲申(264)凡三年 912
元帝景元三年至四年 咸熙元年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起乙酉(265)尽壬辰(272)凡八年 923
武帝泰始元年至八年
卷第八十 晋纪二 起癸巳(273)尽己亥(279)凡七年 938
武帝泰始九年至十年 咸宁元年至五年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起庚子(280)尽戊申(288)凡九年 950
武帝太康元年至九年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起己酉(289)尽戊午(298)凡十年 963
武帝太康十年 惠帝永熙元年 元康元年至八年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起己未(299)尽庚申(300)凡二年 975
惠帝元康九年 永康元年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起辛酉(301)尽壬戌(302)凡二年 985
惠帝永宁元年 太安元年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起癸亥(303)尽甲子(304)凡二年 995
惠帝太安二年 永兴元年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起乙丑(305)尽戊辰(308)凡四年 1007
惠帝永兴二年 光熙元年 怀帝永嘉元年至二年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起己巳(309)尽辛未(311)凡三年 1019
怀帝永嘉三年至五年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起壬申(312)尽癸酉(313)凡二年 1033
怀帝永嘉六年 愍帝建兴元年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起甲戌(314)尽丙子(316)凡三年 1046
愍帝建兴二年至四年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起丁丑(317)尽戊寅(318)凡二年 1060
元帝建武元年 大兴元年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起己卯(319)尽辛巳(321)凡三年 1071
元帝太兴二年至四年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起壬午(322)尽癸未(323)凡二年 1082
元帝永昌元年 明帝太宁元年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起甲申(324)尽丁亥(327)凡四年 1093
明帝太宁二年至三年 成帝咸和元年至二年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起戊子(328)尽辛卯(331)凡四年 1105
成帝咸和三年至六年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起壬辰(332)尽丁酉(337)凡六年 1118
成帝咸和七年至九年 咸康元年至三年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起戊戌(338)尽辛丑(341)凡四年 1131
成帝咸康四年至七年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起壬寅(342)尽丁未(347)凡六年 1144
成帝咸康八年 康帝建元元年至二年 穆帝永和元年至三年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起戊申(348)尽庚戌(350)凡三年 1158
穆帝永和四年至六年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起辛亥(351)尽甲寅(354)凡四年 1170
穆帝永和七年至十年
卷第一百 晋纪二十二 起乙卯(355)尽己未(359)凡五年 1184
穆帝永和十一年至十二年 升平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一 晋纪二十三 起庚申(360)尽戊辰(368)凡九年 1198
穆帝升平四年至五年 哀帝隆和元年 兴宁元年至三年海西公太和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二 晋纪二十四 起己巳(369)尽庚午(370)凡二年 1212
海西公太和四年至五年
卷第一百三 晋纪二十五 起辛未(371)尽乙亥(375)凡五年 1224
简文帝咸安元年至二年 孝武帝宁康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四 晋纪二十六 起丙子(376)尽壬午(382)凡七年 1236
孝武帝太元元年至七年
卷第一百五 晋纪二十七 起癸未(383)尽甲申(384)凡二年 1250
孝武帝太元八年至九年
卷第一百六 晋纪二十八 起乙酉(385)尽丙戌(386)凡二年 1263
孝武帝太元十年至十一年
卷第一百七 晋纪二十九 起丁亥(387)尽辛卯(391)凡五年 1277
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至十六年
卷第一百八 晋纪三十 起壬辰(392)尽丙申(396)凡五年 1290
孝武帝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
卷第一百九 晋纪三十一 丁酉(397)一年 1304
安帝隆安元年
卷第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戊戌(398)一年 1314
安帝隆安二年
卷第一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 起己亥(399)尽庚子(400)凡二年 1324
安帝隆安三年至四年
卷第一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 起辛丑(401)尽壬寅(402)凡二年 1337
安帝隆安五年 元兴元年
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 起癸卯(403)尽甲辰(404)凡二年 1350
安帝元兴二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一十四 晋纪三十六 起乙巳(405)尽戊申(408)凡四年 1363
安帝义熙元年至四年
卷第一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 起己酉(409)尽庚戌(410)凡二年 1377
安帝义熙五年至六年
卷第一百一十六 晋纪三十八 起辛亥(411)尽甲寅(414)凡四年 1390
安帝义熙七年至十年
卷第一百一十七 晋纪三十九 起乙卯(415)尽丙辰(416)凡二年 1404
安帝义熙十一年至十二年
卷第一百一十八 晋纪四十 起丁巳(417)尽己未(419)凡三年 1415
安帝义熙十三年至十四年 恭帝元熙元年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起庚申(420)尽癸亥(423)凡四年 1428
武帝永初元年至三年 营阳王景平元年
卷第一百二十 宋纪二 起甲子(424)尽丁卯(427)凡四年 1441
文帝元嘉元年至四年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纪三 起戊辰(428)尽庚午(430)凡三年 1455
文帝元嘉五年至七年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起辛未(431)尽乙亥(435)凡五年 1468
文帝元嘉八年至十二年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起丙子(436)尽辛巳(441)凡六年 1482
文帝元嘉十三年至十八年
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起壬午(442)尽丙戌(446)凡五年 1496
文帝元嘉十九年至二十三年
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纪七 起丁亥(447)尽庚寅(450)凡四年 1510
文帝元嘉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
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纪八 起辛卯(451)尽壬辰(452)凡二年 1523
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
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纪九 癸巳(453)一年 1532
文帝元嘉三十年
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起甲午(454)尽戊戌(458)凡五年 1542
孝武帝孝建元年至三年 大明元年至二年
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起己亥(459)尽甲辰(464)凡六年 1555
孝武帝大明三年至八年
卷第一百三十 宋纪十二 乙巳(465)一年 1567
明帝泰始元年
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丙午(466)一年 1576
明帝泰始二年
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起丁未(467)尽庚戌(470)凡四年 1590
明帝泰始三年至六年
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起辛亥(471)尽乙卯(475)凡五年 1600
明帝泰始七年 泰豫元年 苍梧王元徽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起丙辰(476)尽戊午(478)凡三年 1613
苍梧王元徽四年 顺帝昇明元年至二年
卷第一百三十五 齐纪一 起己未(479)尽癸亥(483)凡五年 1627
高帝建元元年至四年 武帝永明元年
卷第一百三十六 齐纪二 起甲子(484)尽己巳(489)凡六年 1642
武帝永明二年至七年
卷第一百三十七 齐纪三 起庚午(490)尽壬申(492)凡三年 1655
武帝永明八年至十年
卷第一百三十八 齐纪四 癸酉(493)一年 1667
武帝永明十一年
卷第一百三十九 齐纪五 甲戌(494)一年 1674
明帝建武元年
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 起乙亥(495)尽丙子(496)凡二年 1687
明帝建武二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四十一 齐纪七 起丁丑(497)尽戊寅(498)凡二年 1699
明帝建武四年 永泰元年
卷第一百四十二 齐纪八 己卯(499)一年 1710
东昏侯永元元年
卷第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 庚辰(500)一年 1719
东昏侯永元二年
卷第一百四十四 齐纪十 辛巳(501)一年 1727
和帝中兴元年
卷第一百四十五 梁纪一 起壬午(502)尽甲申(504)凡三年 1741
武帝天监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纪二 起乙酉(505)尽丁亥(507)凡三年 1754
武帝天监四年至六年
卷第一百四十七 梁纪三 起戊子(508)尽甲午(514)凡七年 1766
武帝天监七年至十三年
卷第一百四十八 梁纪四 起乙未(515)尽戊戌(518)凡四年 1779
武帝天监十四年至十七年
卷第一百四十九 梁纪五 起己亥(519)尽癸卯(523)凡五年 1792
武帝天监十八年 普通元年至四年
卷第一百五十 梁纪六 起甲辰(524)尽乙巳(525)凡二年 1804
武帝普通五年至六年
卷第一百五十一 梁纪七 起丙午(526)尽丁未(527)凡二年 1817
武帝普通七年 大通元年
卷第一百五十二 梁纪八 戊申(528)一年 1826
武帝大通二年
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纪九 己酉(529)一年 1835
武帝中大通元年
卷第一百五十四 梁纪十 庚戌(530)一年 1842
武帝中大通二年
卷第一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 起辛亥(531)尽壬子(532)凡二年 1853
武帝中大通三年至四年
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 起癸丑(533)尽甲寅(534)凡二年 1865
武帝中大通五年至六年
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 起乙卯(535)尽丁巳(537)凡三年 1878
武帝大同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 起戊午(538)尽甲子(544)凡七年 1890
武帝大同四年至十年
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 起乙丑(545)尽丙寅(546)凡二年 1904
武帝大同十一年 中大同元年
卷第一百六十 梁纪十六 丁卯(547)一年 1912
武帝太清元年
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 戊辰(548)一年 1920
武帝太清二年
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 己巳(549)一年 1932
武帝太清三年
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 庚午(550)一年 1945
简文帝大宝元年
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 起辛未(551)尽壬申(552)凡二年 1955
简文帝大宝二年 元帝承圣元年
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 起癸酉(553)尽甲戌(554)凡二年 1969
元帝承圣二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 起乙亥(555)尽丙子(556)凡二年 1980
敬帝绍泰元年 太平元年
卷第一百六十七 陈纪一 起丁丑(557)尽己卯(559)凡三年 1993
武帝永定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 起庚辰(560)尽壬午(562)凡三年 2007
文帝天嘉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六十九 陈纪三 起癸未(563)尽丙戌(566)凡四年 2021
文帝天嘉四年至六年 天康元年
卷第一百七十 陈纪四 起丁亥(567)尽辛卯(571)凡五年 2035
临海王光大元年至二年 宣帝太建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七十一 陈纪五 起壬辰(572)尽甲午(574)凡三年 2051
宣帝太建四年至六年
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 起乙未(575)尽丙申(576)凡二年 2066
宣帝太建七年至八年
卷第一百七十三 陈纪七 起丁酉(577)尽己亥(579)凡三年 2077
宣帝太建九年至十一年
卷第一百七十四 陈纪八 庚子(580)一年 2090
宣帝太建十二年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 起辛丑(581)尽癸卯(583)凡三年 2099
宣帝太建十三年至十四年 长城公至德元年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 起甲辰(584)尽戊申(588)凡五年 2113
长城公至德二年至四年 祯明元年至二年
卷第一百七十七 隋纪一 起己酉(589)尽辛亥(591)凡三年 2125
文帝开皇九年至十一年
卷第一百七十八 隋纪二 起壬子(592)尽己未(599)凡八年 2138
文帝开皇十二年至十九年
卷第一百七十九 隋纪三 起庚申(600)尽癸亥(603)凡四年 2151
文帝开皇二十年 仁寿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八十 隋纪四 起甲子(604)尽丁卯(607)凡四年 2164
文帝仁寿四年 炀帝大业元年至三年
卷第一百八十一 隋纪五 起戊辰(608)尽壬申(612)凡五年 2177
炀帝大业四年至八年
卷第一百八十二 隋纪六 起癸酉(613)尽乙亥(615)凡三年 2189
炀帝大业九年至十一年
卷第一百八十三 隋纪七 起丙子(616)尽丁丑(617)五月凡一年有奇 2202
炀帝大业十二年 恭帝义宁元年
卷第一百八十四 隋纪八 起丁丑(617)六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 2215
恭帝义宁元年
卷第一百八十五 唐纪一 起戊寅(618)正月尽七月不满一年 2227
高祖武德元年
卷第一百八十六 唐纪二 起戊寅(618)八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 2240
高祖武德元年
卷第一百八十七 唐纪三 起己卯(619)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 2252
高祖武德二年
卷第一百八十八 唐纪四 起己卯(619)十一月尽辛巳(621)二月凡一年有奇 2265
高祖武德二年至四年
卷第一百八十九 唐纪五 起辛巳(621)三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 2278
高祖武德四年
卷第一百九十 唐纪六 起壬午(622)尽甲申(624)五月凡二年有奇 2291
高祖武德五年至七年
卷第一百九十一 唐纪七 起甲申(624)六月尽丙戌(626)八月凡二年有奇 2305
高祖武德七年至九年
卷第一百九十二 唐纪八 起丙戌(626)九月尽戊子(628)七月凡二年 2319
高祖武德九年 太宗贞观元年至二年
卷第一百九十三 唐纪九 起戊子(628)九月尽辛卯(631)凡三年有奇 2333
太宗贞观二年至五年
卷第一百九十四 唐纪十 起壬辰(632)尽丁酉(637)四月凡五年有奇 2347
太宗贞观六年至十一年
卷第一百九十五 唐纪十一 起丁酉(637)五月尽庚子(640)凡三年有奇 2361
太宗贞观十一年至十四年
卷第一百九十六 唐纪十二 起辛丑(641)尽癸卯(643)三月凡二年有奇 2375
太宗贞观十五年至十七年
卷第一百九十七 唐纪十三 起癸卯(643)四月尽乙巳(645)五月凡二年有奇 2387
太宗贞观十七年至十九
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 起乙巳(645)六月尽戊申(648)三月凡二年有奇 2400
太宗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
卷第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起戊申(648)四月尽乙卯(655)九月凡七年有奇 2414
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至六年
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 起乙卯(655)十月尽壬戌(662)七月凡六年有奇 2429
高宗永徽六年 显庆元年至五年 龙朔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 起壬戌(662)八月尽庚午(670)凡八年有奇 2443
高宗龙朔二年至三年 麟德元年至二年 乾封元年至二年 总章元年至二年 咸亨元年
卷第二百二 唐纪十八 起辛未(671)尽辛巳(681)凡十一年 2458
高宗咸亨二年至四年 上元元年至二年 仪凤元年至三年 调露元年 永隆元年 开耀元年
卷第二百三 唐纪十九 起壬午(682)尽丙戌(686)凡五年 2473
高宗永淳元年 弘道元年 则天后光宅元年 垂拱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四 唐纪二十 起丁亥(687)尽辛卯(691)凡五年 2488
则天后垂拱三年至四年 永昌元年 天授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五 唐纪二十一 起壬辰(692)尽丙申(696)凡五年 2502
则天后长寿元年至二年 延载元年 天册万岁元年 万岁通天元年
卷第二百六 唐纪二十二 起丁酉(697)尽庚子(700)六月凡三年有奇 2515
则天后神功元年 圣历元年至二年 久视元年
卷第二百七 唐纪二十三 起庚子(700)七月尽乙巳(705)正月凡四年有奇 2529
则天后久视元年 长安元年至四年 中宗神龙元年
卷第二百八 唐纪二十四 起乙巳(705)二月尽丁未(707)凡二年有奇 2543
中宗神龙元年至二年 景龙元年
卷第二百九 唐纪二十五 起戊申(708)尽庚戌(710)七月凡二年有奇 2557
中宗景龙二年至三年 睿宗景云元年
卷第二百一十 唐纪二十六 起庚戌(710)八月尽癸丑(713)凡三年有奇 2571
睿宗景云元年至二年 玄宗先天元年 开元元年
卷第二百一十一 唐纪二十七 起甲寅(714)尽丁巳(717)凡四年 2585
玄宗开元二年至五年
卷第二百一十二 唐纪二十八 起戊午(718)尽乙丑(725)凡八年 2599
玄宗开元六年至十三年
卷第二百一十三 唐纪二十九 起丙寅(726)尽癸酉(733)凡八年 2614
玄宗开元十四年至二十一年
卷第二百一十四 唐纪三十 起甲戌(734)尽辛巳(741)凡八年 2628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九年
卷第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起壬午(742)尽丁亥(747)十一月凡五年有奇 2643
玄宗天宝元年至六载
卷第二百一十六 唐纪三十二 起丁亥(747)十二月尽癸巳(753)凡六年有奇 2657
玄宗天宝六载至十二载
卷第二百一十七 唐纪三十三 起甲午(754)尽丙申(756)四月凡二年有奇 2670
玄宗天宝十三载至十四载 肃宗至德元载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 起丙申(756)五月尽九月不满一年 2682
肃宗至德元载
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 起丙申(756)十月尽丁酉(757)闰八月不满一年 2695
肃宗至德元载至二载
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起丁酉(757)九月尽戊戌(758)凡一年有奇 2706
肃宗至德二载 乾元元年
卷第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 起己亥(759)尽庚子(760)凡二年 2720
肃宗乾元二年 上元元年
卷第二百二十二 唐纪三十八 起辛丑(761)尽癸卯(763)六月凡二年有奇 2733
肃宗上元二年 宝应元年 代宗广德元年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起癸卯(763)七月尽乙巳(765)十月凡二年有奇 2747
代宗广德元年至二年 永泰元年
卷第二百二十四 唐纪四十 起乙巳(765)闰十月尽癸丑(773)凡八年有奇 2760
代宗永泰元年 大历元年至八年
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 起甲寅(774)尽己未(779)七月凡五年有奇 2775
代宗大历九年至十四年
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纪四十二 起己未(779)八月尽辛酉(781)五月凡一年有奇 2790
代宗大历十四年 德宗建中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纪四十三 起辛酉(781)六月尽壬戌(782)凡一年有奇 2803
德宗建中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起癸亥(783)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 2816
德宗建中四年
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纪四十五 起癸亥(783)十一月尽甲子(784)正月不满一年 2828
德宗建中四年 兴元元年
卷第二百三十 唐纪四十六 起甲子(784)二月尽四月不满一年 2839
德宗兴元元年
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纪四十七 起甲子(784)五月尽乙丑(785)七月凡一年有奇 2850
德宗兴元元年 贞元元年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纪四十八 起乙丑(785)八月尽丁卯(787)七月凡二年 2862
德宗贞元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纪四十九 起丁卯(787)八月尽辛未(791)凡四年有奇 2875
德宗贞元三年至七年
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纪五十 起壬申(792)尽甲戌(794)五月凡二年有奇 2887
德宗贞元八年至十年
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纪五十一 起甲戌(794)六月尽庚辰(800)凡六年有奇 2900
德宗贞元十年至十六年
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纪五十二 起辛巳(801)尽乙酉(805)凡五年 2914
德宗贞元十七年至二十年 顺宗永贞元年
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纪五十三 起丙戌(806)尽己丑(809)六月凡三年有奇 2926
宪宗元和元年至四年
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纪五十四 起己丑(809)七月尽壬辰(812)九月凡三年有奇 2939
宪宗元和四年至七年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 起壬辰(812)十月尽丙申(816)凡四年有奇 2953
宪宗元和七年至十一年
卷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起丁酉(817)尽己亥(819)正月凡二年有奇 2967
宪宗元和十二年至十四年
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 起己亥(819)二月尽辛丑(821)六月凡二年有奇 2979
宪宗元和十四年至十五年 穆宗长庆元年
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纪五十八 起辛丑(821)七月尽壬寅(822)凡一年有奇 2992
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 起癸卯(823)尽戊申(828)凡六年 3004
穆宗长庆三年至四年 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 文宗太和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纪六十 起己酉(829)尽癸丑(833)凡五年 3019
文宗太和三年至七年
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起甲寅(834)尽丁巳(837)凡四年 3032
文宗太和八年至九年 开成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 起戊午(838)尽壬戌(842)凡五年 3046
文宗开成三年至五年 武宗会昌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纪六十三 起癸亥(843)尽甲子(844)七月凡一年有奇 3060
武宗会昌三年至四年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纪六十四 起甲子(844)闰七月尽己巳(849)凡五年有奇 3073
武宗会昌四年至六年 宣宗大中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纪六十五 起庚午(850)尽己卯(859)凡十年 3088
宣宗大中四年至十三年
卷第二百五十 唐纪六十六 起庚辰(860)尽丁亥(867)凡八年 3103
懿宗咸通元年至八年
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纪六十七 起戊子(868)尽己丑(869)凡二年 3117
懿宗咸通九年至十年
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纪六十八 起庚寅(870)尽丙申(876)凡七年 3129
懿宗咸通十一年至十四年 僖宗乾符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纪六十九 起丁酉(877)尽庚子(880)十月凡三年有奇 3143
僖宗乾符四年至六年 广明元年
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纪七十 起庚子(880)十一月尽壬寅(882)四月凡一年有奇 3156
僖宗广明元年 中和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纪七十一 起壬寅(882)五月尽甲辰(884)五月凡二年有奇 3169
僖宗中和二年至四年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起甲辰(884)六月尽丁未(887)三月凡二年有奇 3182
僖宗中和四年 光启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 起丁未(887)四月尽戊申(888)凡一年有奇 3195
僖宗光启三年 文德元年
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纪七十四 起己酉(889)尽辛亥(891)凡三年 3208
昭宗龙纪元年 大顺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纪七十五 起壬子(892)尽甲寅(894)凡三年 3221
昭宗景福元年至二年 乾宁元年
卷第二百六十 唐纪七十六 起乙卯(895)尽丙辰(896)凡二年 3235
昭宗乾宁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纪七十七 起丁巳(897)尽己未(899)凡三年 3248
昭宗乾宁四年 光化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纪七十八 起庚申(900)尽辛酉(901)凡二年 3260
昭宗光化三年 天复元年
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纪七十九 起壬戌(902)尽癸亥(903)正月凡一年有奇 3273
昭宗天复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纪八十 起癸亥(903)二月尽甲子(904)闰四月凡一年有奇 3285
昭宗天复三年 天祐元年
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纪八十一 起甲子(904)五月尽丙寅(906)凡二年有奇 3295
昭宗天祐元年 昭宣帝天祐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六十六 后梁纪一 起丁卯(907)尽戊辰(908)七月凡一年有奇 3307
太祖开平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六十七 后梁纪二 起戊辰(908)八月尽辛未(911)二月凡二年有奇 3320
太祖开平二年至四年 乾化元年
卷第二百六十八 后梁纪三 起辛未(911)三月尽癸酉(913)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3334
太祖乾化元年至二年 均王乾化三年
卷第二百六十九 后梁纪四 起癸酉(913)十二月尽丁丑(917)六月凡三年有奇 3348
均王乾化三年至四年 贞明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七十 后梁纪五 起丁丑(917)七月尽己卯(919)九月凡二年有奇 3362
均王贞明三年至五年
卷第二百七十一 后梁纪六 起己卯(919)十月尽壬午(922)凡三年有奇 3376
均王贞明五年至六年 龙德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七十二 后唐纪一 癸未(923)一年 3387
庄宗同光元年
卷第二百七十三 后唐纪二 起甲申(924)尽乙酉(925)十月凡一年有奇 3400
庄宗同光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七十四 后唐纪三 起乙酉(925)十一月尽丙戌(926)三月不满一年 3413
庄宗同光三年 明宗天成元年
卷第二百七十五 后唐纪四 起丙戌(926)四月尽丁亥(927)六月凡一年有奇 3426
明宗天成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七十六 后唐纪五 起丁亥(927)七月尽己丑(929)凡二年有奇 3438
明宗天成二年至四年
卷第二百七十七 后唐纪六 起庚寅(930)尽壬辰(932)六月凡二年有奇 3450
明宗长兴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七十八 后唐纪七 起壬辰(932)七月尽甲午(934)闰正月凡一年有奇 3464
明宗长兴三年至四年 潞王清泰元年
卷第二百七十九 后唐纪八 起甲午(934)二月尽乙未(935)凡一年有奇 3475
潞王清泰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八十 后晋纪一 丙申(936)一年 3489
高祖天福元年
卷第二百八十一 后晋纪二 起丁酉(937)尽戊戌(938)凡二年 3501
高祖天福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八十二 后晋纪三 起己亥(939)尽辛丑(941)凡三年 3513
高祖天福四年至六年
卷第二百八十三 后晋纪四 起壬寅(942)尽甲辰(944)正月凡二年有奇 3527
高祖天福七年 齐王天福八年 开运元年
卷第二百八十四 后晋纪五 起甲辰(944)二月尽乙巳(945)七月凡一年有奇 3540
齐王开运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八十五 后晋纪六 起乙巳(945)八月尽丙午(946)凡一年有奇 3552
齐王开运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八十六 后汉纪一 起丁未(947)正月尽四月不满一年 3564
高祖天福十二年
卷第二百八十七 后汉纪二 起丁未(947)五月尽戊申(948)二月不满一年 3576
高祖天福十二年 乾祐元年
卷第二百八十八 后汉纪三 起戊申(948)三月尽己酉(949)凡一年有奇 3588
高祖乾祐元年 隐帝乾祐二年
卷第二百八十九 后汉纪四 庚戌(950)一年 3601
隐帝乾祐三年
卷第二百九十 后周纪一 起辛亥(951)尽壬子(952)八月凡一年有奇 3613
太祖广顺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百九十一 后周纪二 起壬子(952)九月尽甲寅(954)四月凡一年有奇 3627
太祖广顺二年至三年 显德元年
卷第二百九十二 后周纪三 起甲寅(954)五月尽丙辰(956)二月凡一年有奇 3640
太祖显德元年 世宗显德二年至三年
卷第二百九十三 后周纪四 起丙辰(956)三月尽丁巳(957)凡一年有奇 3652
世宗显德三年至四年
卷第二百九十四 后周纪五 起戊午(958)尽己未(959)凡二年 3665
世宗显德五年至六年
进书表
奖谕诏书
校勘人姓名
内容介绍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推荐阅读之书。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