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针对学校教育制定的《少年时》分级阅读指南。
纵观目前已经出版的主题,你会发现历年来《少年时》的难度分布,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考 量的,会有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主题,也会有需要读者稍微往上够一够,挑战自己认知 的高难度读本。
少年时 • 6年级分解阅读(套装13册)
09|医学进入分子时代
当我们穿过细胞,看到身体内最基本的成分—生物大分子,再将里面直径约2纳米的DNA链展开,看到的是包含我们生命全部信息的密码,包括人类主要疾病的根本病因,医学由此进入分子时代。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与疾病的联系,判断或预测病情,也可以直接对基因进行修复。
本书将带你穿越古代,了解医学从草药时代到分子时代的进化之路,也将为你一一呈现科技带来的进步:手术机器人上演手术室里的3D大片;基因组卡片为你预测可能的疾病;利用“纳米汁”可以直接透视你的身体;你也可以“吞”下“外科医生”—纳米机器人,让它直接在你身体里动手术。
未来,我们可以让器官再生,可以打印腿骨,也终将消灭癌细胞。电子化医疗设备也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掀起一场彻底的健康革命。
看看你的手机或手环,你就知道了,它们正在收集你的健康数据。当这些数据连到云端,就会出现一种新的联系,形成判断。如果数据另一端是医疗工作者,他们可以及时地给你建议。
很多人称,医学的发展将对你的生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那么,从这本书中了解的这些可能性将让你站在创新的前沿。
14|重新认识太阳系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太阳系就像地球的院子。太阳在46亿年前从一团巨大的星际云中形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蓝细菌诞生于34.5亿年前,人类祖先大概生存在700万年前。了解太阳系诞生和演化,可以揭开生命起源的秘密,而太阳系的未来也关系着我们将走向何处。可以说,我们来自太阳系诞生后迸发的尘埃,我们的命运和太阳系的变迁连在一起。
那么,太阳系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造就了它现在的样子?其实,人类在500多年前才意识到太阳是我们整个“大院”的中心,“院子”里和地球一样的行星按照一定规则围绕太阳旋转。于是,问题一步步具体:“大院”有多大?都由什么构成?行星是怎么来的?行星都是一样的相貌、一样的结构吗?
于是,人们发明了越来越先进的观测器材,找到了更巧妙的方法来观察我们的邻居:从地面望远镜到空间望远镜和探测飞船,从普通光学望远镜到红外线、紫外线望远镜和雷达探测设备;人类的探测器飞到了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也冲到太阳统治的边界。这都是近50来年发生的事情。人们对太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
这种认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进行时的状态。
15|人类升级2.0
人类为何独特?是因为基因、大脑、思维或是想象?这些概括性的结论正在被科学一步步剖析成清晰的表述。
“大脑是最后的阵地……”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说。他曾让猴子实现用大脑控制虚拟手臂。科学家发现,大脑是可以被破解的。如果能像电路图一样绘出大脑中各种思维活动的神经元连接,是否就可以把大脑里坏掉的通路重新接上,解决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病等问题?甚至还可以读取思想、控制情绪?美国、欧洲等地的科学家已为“脑图”的实现制定了时间表,加上之前实现的人类基因图谱的描绘,如此一来,“人”存在依赖的“硬件”和“软件”—躯体、基因、语言和思维,都将被一步步破解。
人类会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利用机器做一些“超人类”的事情,比如用义肢让残障人士恢复身体机能,用试管婴儿解决不孕人士的烦恼等。而最近几年,科学家在尝试用基因疗法来对抗病毒、治疗癌症。寄予全部或者大部分人不限于生存的生命质量,是这个时代的科学挑战,也预示着人类自身的革命性变化。
如果人类能操控自身的进化,那么人类进化的一个最精彩的阶段—现代智人,将被轻易走过。
16|3D打印
人类制造工具的历史正是一部文明史,从磨制刀斧、冶炼金属到机械自动化生产。现在,又出现一种新的选择—3D打印。有了3D打印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制造出想要的器物。
可能有的人还在想3D打印是什么,但是,仅几年的时间,3D打印就已经从一个极客概念走入各个行业。11岁的少年在尝试打印自己的作品,外科医生在挑战最复杂的打印—心脏……他们都在畅想和实践如何用3D打印帮助世界。
这是一种新型的制造。你不用刀砍斧刻,不用开发模具,但是,这也并不是魔术。你需要思考如何把一个物体数字化,然后如何把数字化的东西还原成现实的内容。就像我们的照片、创作的插画可以转换成二维的数字照片,我们周围的或者设想的事物也可以变成三维模型,储存为计算机文件,3D打印就是把数字化的模型再还原为现实物体的过程。
也许很快,后缀为“.stl”的文件将和“.psd”“.doc”一样普及,这是3D打印文件的通用格式。你会发现,人在制造中的角色也会相应变化。
20|奥运中的科学
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竞赛,在展示人类的力量和速度之外,也激发人类不断挖掘和挑战自己的潜能。这种潜能迸发在自身条件、运动天赋和努力训练之中。
随着各项世界纪录越来越难以打破,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竞技水平已经逼近生理极限。但是,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进入奥运,人的极限又有了提升的空间。一方面,生理学、生物学和力学知识让运动员对自身和运动之间的互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比如,通过流体力学分析游泳运动员的动作与水流之间的作用,可以优化动作、提高成绩;另一方面,一些科技设备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整个运动过程,比如智能冰鞋和自行车上的追踪设备;还有一些装备可以直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比如让双脚获得合适支撑的跑鞋。
如今,赛场上的运动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条件的比拼那么简单了。你是否会想,科技的应用是否已经造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起点上的不平等?如何界定科技的合理应用范围?“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的精神,被写入《奥林匹克宪章》,科技的正面力量也将在这一前提下发挥作用。
21|小物件大科学
当代的人类社会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石上面。
通过宇宙飞船、人工智能和高能粒子对撞机,我们可以了解科学技术对进步,它们浓缩了人类科学技术的精华。
我们也可以看看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一部小小的手机,涉及十几个不同的学科,包含了几百项技术发明。如果你觉得这些太复杂,那么再看一些更简单的东西,比如牙刷、菜刀,就连小如刷碗的海绵、装便当的饭盒,都体现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当然,一项科技从发明到推广,要经受很多考验。你看到的售价几元钱的白炽灯是对比了6000多种灯丝材料后挑选出来的;你在家中用到的不是十几万英镑的超声波切蛋糕机,而是几百元的超声波牙刷。
这些看起来平凡的物件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它们利用了什么样的科技?又如何帮助你的生活?当你靠近它们时健康是否受到危害?让我们一件件为你道来……
30|地球极端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至今,我们在这里居住了几百万年,但我们对自己的家园——地球,却了解得很少很少。
人类对科学的向往,是一种本能,驱使人类不断地去探索科学的未知。在探索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工具的不断先进,人类有能力抵达更极端的环境,即便那里可能并不适宜人类生存。对于那些人类现在还无法抵达的极端环境,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来进行模拟。
也许你会好奇,科学家为什么要到那里去研究?在那样的极端环境中,藏有哪些我们还不知道的科学奥秘?那里会有生命存在吗?如果有的话,生物是如何进化来适应那里的极端环境的?这些也都是我们在这本书里所要向你讲述的内容。
在这本书里,你不单单是进行一次环球之旅,而是要和世界最''远''的科学家进行对话,听听他们是如何回答你刚才提出的那些疑问的,又会有哪些最新的发现。说不定这些新发现将来能应用到其他领域来造福人类,亦或是对于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种人们最渴望了解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7|地球水资源
当我们看到一个蔚蓝的地球时,我们为自己居住的星球拥有这么多的水而感到欣慰。毕竟,水是生命的必需品。拥有液态水的地球在我们现在所知的行星中独一无二。我们依水而居,引水灌溉,农耕文明就此建立。
但是,另一些数据却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地球上只有3.5%的水资源是淡水资源,其中的多半还被封存在冰川和冻土之中;世界范围内约有30%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家庭用水;全球90%以上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不过,我们是否注意到,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和转换遵循的是一个十分合理的机制。占有水资源96.5%的海水是太阳能的巨大转换器。海水吸收了太阳的能量,然后被转换成推动物质运动的动能,让整个地球水圈运转起来,带动生物圈也生机勃勃的运转……
而当世界人口加速膨胀,用水量激增的今天,我们就需要好好算计这3.5%淡水中人类可够得着的那一小部分——0.3%的可用淡水。它们是否被合理使用?它们的搬运机制是否被破坏?它们如何被污染,危害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必须彻查这些因素。
未来,如果我们能善用这3.5%的淡水,一切就会回归美好。
39|人类进化树
近年来,古人类研究似乎成了一个热门学科。从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到几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我们研究古人类,只是在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吗?当然不是!
人们经常会问:“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又如保罗·高更的发问:“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向何处去?”作为人类几十亿个体中的一员,回答这样的问题,最终会归结到另一个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物种只要出现,就必然会自然繁衍,进化则是将物种引向更好的存在。在人族7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中,几十个人种相继出现,甚至共同生活于同一个时间跨度,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是竞争、迁移,还是相互取代?为何智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的现存人种?了解这些,我们就能在更大的视野和更高的维度上审视自己,包括我们的行为、心理、价值观,还有人性……
研究我们的祖先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还能帮我们理解我们自己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古人类学证明,自然气候让一些生物进化,也让一些生物灭绝,人类就是从气候变化中进化而来。目前,地球在地质学上已经踏入了“人类世”,人类主宰了地球的一切,改变了地球的气候。这新一轮的气候变化会让多少生物灭绝,又会怎么影响我们人类自己呢?研究古人类,也会让我们距离答案更近一些。
52|让习惯成为正能量
在著名的人生大讨论中,弗朗西斯·培根就谈到了习惯:“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的确,社会学家观察到了这个事实:其实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活动都由习惯所决定。更让人好奇的是,习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行为?人类为什么会发展出各种习惯?习惯和大脑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后天习得还是遗传自我们的先人?……对习惯行为的理解会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习惯的力量。
没错,习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要更深远。“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所以,为了让习惯服务于我们,我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运动习惯、卓有成效的口腔和眼部护理习惯、良好的礼仪习惯……但问题是,分辨一个习惯是好还是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往往在各种朋友圈的信息和媒体的推荐中迷失了方向。在信息爆炸的今日社会,我们需要一种有效处理信息的科学思维,避免陷入跟风的误区。
当你被成功人士的优良习惯鼓励,并下定决心要养成习惯时,你往往会发现好习惯并非一蹴而就。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仅需21天,但科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习惯的养成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么,除了在习惯的形成机制上找灵感,不妨尝试讲述关于自己的习惯故事。想象一下,如果养成了某种好习惯,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怎样美好的变化?所以,不如从今天起,做习惯的主人吧!
63|想象外星人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ET”情结,从小时候开始。
“它们在哪儿?”哈!费米也跟我们一样好奇。
寻找外星人是人类本能的行为,无论我们得到的结果是文明突进还是文明浩劫。那么,当科学家谈到外星人,当他们制订寻找它们的计划时,他们是否明确知道要找的是什么,或者说已经能够假设“看到它我们就会知道”?
是的,因为对于外星人来讲,我们也是“外星人”,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把自己当成模板。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的宜居带上,通过数十亿年的物质、能量交换,产生了可以让碳基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最终出现了智慧生物。而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超过一百万亿亿颗恒星,其中不少恒星拥有宜居带,而且宇宙各处有大致相同的物质结构,那么,外星人不应该跟我们相似吗?然而,如果星球存在的时间和我们相差很远,物质、能量资源差别很大,进化规则也完全不同的话,那么那里的智慧生物的形态也会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当然,也超出我们任何探测工具的“感觉”范围。
无论如何,科学家还是要按照规则行事。在已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想象”外星人:它们是碳基的吗?它们怎么获取能量?它们怎么遗传、繁衍和进化?如果生命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以我们所了解的宇宙条件,它又有哪些可能性?如果连人类都在思考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那么外星智能是否早已跨过有机生命体的阶段?
想象外星人,应该扬弃人类思维?或许,这只是人类永恒的想象。
66|我们喝的是什么——饮料背后的科学与文化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生命的故事从水开始,本书也是如此。即使人类从潮湿环境中孕育的单细胞进化成拥有惊人细胞数量的高等生物,人体还是离不开水,可以说,我们人体就是一个移动的“水世界”,水是如何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参与了人体代谢循环的?请开启人体水世界的冒险旅程吧!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也同样离不开饮品。有的人喜欢喝咖啡,并视为一种风尚;有的人将喝茶当作一件修身养性的风雅之事;有的人酷爱碳酸饮料,并戏称其为“快乐的肥宅水”;有的人将喝汤作为养生的滋补秘方;有的人喜欢早餐来一杯燕麦奶,并认为它很环保;还有的人认为小酌怡情,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喝酒伤身……事实上,喝什么不但反映了每一个时代其生活方式的变迁,更折射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当喝饮品变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更不能忽视健康的话题:绿茶能否防癌?酒精有哪些危害?蜂蜜中究竟有哪些活性因子?可乐为何让人无法拒绝?如何看待饮品中的添加糖和人工合成甜味剂?骨头汤究竟能不能带来健康?关于奶,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相?我们喝下的不应只是满足感,更是健康和营养。怎样才喝得更健康,科学家和营养学家上下求索,或许,你也可以试着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74|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经过几百年积淀并流传下来的古典音乐作品,作为人类的精神瑰宝,其价值是永恒的。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为什么需要古典音乐?我们听过很多回答。比如:研究表明古典音乐对人脑有积极影响;深厚的审美价值能陶冶个人气质;聆听音乐有助于理解人类复杂的情感;还有最常听到的通俗说法——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不过,初入门者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古典音乐不容易听懂。有些人对一些作品听到“耳熟能详”,从而产生亲近感;也有些人由倾听产生一些感觉和情绪。这样的音乐欣赏方式无可厚非,事实上,音乐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但是更进一步,如果能够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了解基本的乐理,了解几百年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演变,音乐如何被社会与文化所影响(反过来音乐也在改变和塑造文化),那么,我们看待音乐、选择音乐、理解音乐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将会不同,就能更加接近“听懂”。这就是我们编辑这本书的初衷。
我们请到一些音乐家来描述他们自己在听一个古典音乐演奏时,会从哪些方面去体验、分析,去理解乐曲、剖析细节、欣赏演奏,会有什么收获。那么读者就了解到,原来行家是这样“看门道”的,自己也能够借鉴一下。
我们听音乐通常是听录音,在一百多年的录音历史中,有过为数不多一流的乐团、指挥、演奏者、音乐厅和录音师完美结合的录制实例,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经典,本书也为读者们挑选了一批这样的声碟。
在音乐欣赏的路上,我们有幸与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同行,听到他们从心底发出的美妙的声音和真切的情感——生活是如此美好
少年时 · 订阅信息
寄送时间
发货时间:48小时内陆续发货(节假日、周末顺延)。历时1-5天不等。
特别说明:一经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换货及中途退订,如遇暴力运输导致书籍受损,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请谨慎下单哦!
订阅咨询
客服邮箱:xiaoduo_service@163.com
客服热线:400-680-7771/15712934203
客服微信:xiaoduoui2
客服QQ:2384499206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 小多少年时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