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柴A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B,复照青苔上。
A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业的一景。柴:有篱笆院落的村墅。
B返景:日光返照。景:日光。
诗歌的前两句已经写出了在山里居住的幽静环境。后面两句说,深深的丛林中,苔藓碧绿
茵茵,阳光照射不到,只有傍晚夕阳斜斜地照进林间,照到这碧绿的苔痕上,苔痕的深绿和夕
阳的浅红相映成趣。这样幽静的风景从没有人写过,只有心思巧妙的人才会有此感受,也只有
王维这样的笔力才能写得出。
前二句已写出山居之幽景。后二句言,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
深碧浅红,相映成彩。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俞陛云《诗境浅说》)
红 豆A
?王维?
红豆生南国B,春来发几枝C。
愿君多采撷D,此物最相思。
A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颜色鲜红,在这里用来象
征爱情和相思。本诗题目一作《相思》。
B南国:泛指我国南方地区。
C春来:一作“秋来”。
D撷(xié):摘。
折下美丽的花朵送给思念的人,采一朵芍药赠给将要离别的人,从前的诗人骚客,大多借
助灵芳佳卉寄托自己婉转的情怀。何况红豆被人们称为“相思子”,所以希望对方能够多多采撷,
以此来增加离别后的感情,就像郭元振的诗用同心花来表现自己殷切的情谊。
折芳馨以遗(wèi)所思,采芍药以赠将离,自昔诗人骚客,每藉灵根佳卉,以寄芳悱宛转之怀。况红豆
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以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俞陛云《诗境浅说》)
独坐敬亭山A
?李白?
众鸟高飞尽B,孤云独去闲C。
相看两不厌D,只有敬亭山。
A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
B尽:没有了。
C孤云:单独飘浮的云片。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D厌:讨厌,嫌弃。
诗歌的前两句用云和鸟做比喻,说众人就像高飞的鸟和天上的云一样,都取得了功名,只
有“我”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远在这杳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后两句用山做比喻,是说世界和“我”
格格不入,只有敬亭山的景色,“我”喜欢看,敬亭山也爱“我”。然而青山寂静无声,没有感情,
怎么知道什么是讨厌,什么又是喜欢呢?而诗中说山不讨厌“我”,是因为李白对世界怨愤太深,
愿意遗世独立,将无情的大山作为自己的知音。
前二句以云鸟为喻,言众人皆高取功名,而己独翛(xiāo)然自远。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
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
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俞陛云《诗境浅说》)
问刘十九A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B,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C?
A刘十九:生平不详,应是作者的朋友,十九指的是排行。
B绿蚁: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亦借指酒。醅(pēi):没滤过的酒。
C无:犹否。
生活当中的寻常之事的意趣,每个人都有所经历,然而无法付诸笔端,经妙笔生花的人写
成诗句,就成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便是如此。从字面上看,冬天天气寒冷,
傍晚时分将要下雪,家里生着温暖的小火炉,火炉上温着自家新酿的美酒。如此温暖的画面中,
诗人招呼平日相交甚好的朋友坐在一起,边喝边聊,这种美好闲适的境界正是人人所向往的。
最后一句一个“无”字,妙就妙在诗人用问语作结,千年过去,我们好像还能听见诗人询问友
人的声音,而感到十分亲切。
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便成绝唱。此等诗是也。即以字面论,当天
寒欲雪之时,家酿新熟,炉火生温,招素心人清谈小饮,此境正复佳绝。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
如闻声口也。(俞陛云《诗境浅说》)
凉州词A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羌笛何须怨杨柳C,春风不度玉门关。
A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B仞:古代计量单位,一般认为八尺为一仞,也有说是七尺、五尺六寸或四尺为一仞的。
C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这首诗的前两句笔势浩瀚,第二句写得尤其好,这种再接再厉的写法,有一种雄鹰傲立在
华峰上的气概。这首词为凉州而作,诗中写的“万仞山”,是凉州的贺兰山脉。贺兰山远接天山,
所处之地荒凉偏远,所以春光不造访这里。诗中说一片孤单的城池,其实说的是作客他乡的人,
因此羌笛声声都饱含着幽怨。后两句说山河壮阔,皇帝的恩德还没有惠及这偏远的地区,就好像
这个地区享受不到春风的温煦一样。玉门关的杨柳,同样受到春寒的考验。诗人通过羌笛声声来
寄托内心的哀怨之情,又何必错误地怨叹杨柳枝不肯在春日抚慰他乡的游子呢?这首诗前两句拥
有壮丽的风采,后两句感情深沉,难怪在歌楼酒肆间一直被人们广泛传诵,被称为千古绝唱。
首二句笔势浩瀚,次句尤佳,再接再厉,有隼立华峰之概。且词为凉州而作,其言万仞山者,凉州之贺兰山脉,
远接天山,见地之荒远,故春光不度也。其言一片孤城者,以孤城喻孤客,故羌笛吹怨也。后二句言莽莽山河,
本皇恩所不被,犹春光之不度。玉关杨柳,亦同苦春寒。托羌笛以寄愁者,何必错怨杨枝不肯依依向客耶?此
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俞陛云《诗境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