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汉字书法,为什么是美的?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蒋勋写给你的极简书法史
经典全新修订!新版设计,将纸墨金石的尊严握在掌心
书名:汉字书法之美
著者:蒋勋
出版社: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书号:9787542678997
出版时间:2023.1
定价:78.00
装帧:裸背锁线
尺寸:130mm×185mm×17mm
字数:171千字
页数:316
◎ 作品看点
★ 蒋勋写给你的极简书法史,听他即景抒情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 经典全新修订,将纸墨金石的尊严握在掌心。
内容上,丰富作品图片,增添书法释文,图文关系更加紧凑体贴。
装帧上,在单手可持的纸墨空间内,以裸背锁线可平摊的方式串联特订艺术书纸,在黄绿色的云宣纸内封书衣上沾墨绘竹展现书画同源,在晶莹透亮的白绢质外封窄书衣上契刻、打凹,再现金石印迹。
◎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任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著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
◎ 内容简介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 目录
自序 “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
序篇 最初的汉字
汉字演变
结绳
绳结
仓颉
象形
毛笔
甲骨
金文
石鼓
李斯
由篆入隶
秦隶
简册
书法美学
波磔与飞檐:汉隶水平线条
即兴与自在:王羲之《兰亭序》
厚重与飘逸:碑与帖
平正与险绝:行草到狂草
法度与庄严:唐楷
意境与个性:宋代书法
形式与表现:元明书法与文人画
古朴与拙趣: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
感知教育
卫夫人《笔阵图》
第一课:“点”,高峰坠石
第二课:“一”,千里阵云
第三课:“竖”,万岁枯藤
第四课:“撇”,陆断犀象
第五课:“弋”,百钧弩发
第六课:“力”,劲弩筋节
第七课:“辶”,崩浪雷奔
汉字与现代
建筑上的汉字
墨:流动在光里的烟
帖与生活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回到信仰的原点
回到九官格
◎ 精彩书摘
“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漫长地学习为人处事的“规矩”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亚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勋”的笔画繁杂(繁体字为“勳”),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画少、字画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
羡慕别人名字的笔画少,自己写“勋”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动”,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画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碑》,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画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繁杂;“子”笔画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画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名字的汉字书写,使学龄的儿童学习了“不可抖”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那时候忽然想起名字叫“丁一”的人,不知道他在儿时书写自己的名字,是否也有困扰,因为少到只有一根线,那是多么困难的书写;少到只有一根线,没有可以遗忘的笔画。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碑》,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签名签得太多,签得太流熟,其实是会心虚的。每次签名流熟到了自己心虚的时候,回家就想静坐,从水注里舀一小勺水,看水在赭红砚石上滋润散开,离开溪水很久很久的石头仿佛忽然唤起了在河床里的记忆,被溪水滋润的记忆。
我开始磨墨,松烟一层一层在水中散开,最细的树木燃烧后的微粒微尘,成为墨,成为一种透明的黑。
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的开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虚的慌张,磨掉杂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实。
我用毛笔濡墨时,那死去的动物毫毛仿佛一一复活了过来。
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输送到了哪里。
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可以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
在这本《汉字书法之美》的写作过程中,我不断回想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
我把这本书献于父亲灵前,作为我们共同在汉字书写里永远的纪念。
- 理想国imaginist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