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建立了国土空间用地类型与不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关系,分别从宏观、微观尺度讨论了国士空间用地变化、用地规模及形态对碳代谢的作用,宏观尺度关注城市层面,微观尺度则关注街道行政单元,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年2035年为研究目标年,情景模拟了宏观、微观尺度国土空间用地结构调整、形态优化的减排潜力,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选择路径。本书由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城乡规划系夏楚瑜独立撰写,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碳排放、碳汇空间化核算框架以及空间优化方法,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