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大夏书系·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
定价:29.8
ISBN:9787561790182
作者:陈大伟
出版时间:2018-11
本书系作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由“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两部分组成,作者致力于提供有效观课议课工具,建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改变课程和教学现状,追求理想课堂建设。
本书适合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材,亦是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个人读物。
陈大伟,现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他所提出的“观课议课”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被《人民教育》列为“创刊60年报道过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有《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等个人专著。
上篇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
改善生活的实践观
一、教学改革需要改善教师生活的视角和思路
二、现有教研方式对改善教师生活不“给力”
三、在改善生活中寻找课堂教学研究的动力
四、改善生活是一个慢的过程
成长创造的幸福观
一、为创造开辟教学可能空间
二、“和而不同”
三、尊重教师创造性实践的专业自主权利
四、在创造性教学中留下生命痕迹
促进思想的发展观
一、“人因思而变”
二、观课议课与教学洞察力
三、观课议课与教学想象力
四、教育假设的意蕴和价值
以学论教的质量观
一、指导思想:以学论教
二、方法:从学习效果入手
三、坐到学生身边去
四、尊重课堂
相互滋养的生态观
一、观课议课的生态发展取向
二、观课时把自己看成助教
三、议课时将心比心
四、在“最近可能区”提建议
境脉特征的真理观
一、重视课堂现象和事实
二、观课议课中的案例研究
三、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四、以境脉特征的真理观看议课、评课和磨课的关系
促进理解的对话观
一、提供课前说明机会
二、建立平等对话的议课关系
三、用倾听传递关怀
下篇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
用课程体现学校和教师的价值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
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
二、理想课堂是能帮助学生学会生活的课堂
三、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通向有效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先学后教,自学领先
二、不会才教,以教导学
三、注重优化,体验快乐
教师如何理解自己
一、教师的隐喻
二、成为“明白”的教师
三、在改革道路上“有所畏”
四、欣赏脚下的风景
五、“尽己力而谓之忠”
六、如何理解“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怎样理解学生
一、用什么视角看学生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怎样让学生听老师的话
四、最好不称呼“差生”
五、如何批评学生
如何理解环境
一、要找幸福而不要找不痛快
二、保持平常心
三、把一点点微光汇集起来
四、穷则思变
如何尊重和热爱学生
一、学习爱的本领和表达
二、尊重·责任·爱
三、爱的修炼两问
如何理解和实施教学
一、学生学得好的课才算好课
二、哪些问题可以当堂处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方法
五、注重培养学习能力
六、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七、牢牢抓住纪律的缰绳
教师如何有效发展自己
一、脑袋和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二、使自己具有人格魅力和幽默感
三、这个学科只有一个教师,如何教研
四、天地万物都是我们成长的导师
五、教育写作最好言为心声
怎样提高学校教研的实效性
一、先让教师自己“醒”过来
二、研究是为了让生活舒适和美好
三、观课议课如何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四、教研中的常见问题讨论
班级管理的问题与讨论
一、让学生的意见成为共同成长的资源
二、教师自己的孩子,如何教
三、新接手班级,怎么办
四、从公民教育的角度看班干部的产生
五、家长无理取闹,怎么办
关于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通信
一、如何推进有实效的教研
二、怎样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三、怎样在学校中推进观课议课
穷则思变,变中求通
本书由“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两部分组成。
先说“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
2010年10月,收到《教师月刊》做“年度回访”的约稿,要我说一点想说的话。我说:“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通过‘先行到死中去’,才能从沉沦中拯救出来。读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我对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信的,于是免不了想一想死后的情形。或许,死后会有人说‘这个人提出过观课议课’,但我以为,这算不得知己的说法,我的梦想和目标是有人能说‘这个人曾经参与论证和推进过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这个理念’。”课程建设问题花去了我更多的心血,因为在我心目中它对教育更有意义,对教师更有价值。
作为教育人,目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中国教育的艰难和痛苦,我良心难安。教育的出路何在?一直为这个问题纠结。
辗转求索中,受良朋启发,自己做深入研究,我开始得出比较明确的认识:学生的发展决定于生活在其中的课程;学校的“产品”是课程;教师生活的价值在于提供对学生发展有利而合理的课程;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生存的本领、学习生存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实践意义上讲,课程就是学校组织成员共同创生的、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理论需要实践。从2007年8月4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开始,我一边致力于推广这个有利于解放教育和教师的观念,一边揣着“穷则思变”的勇气,探索着“变中求通”的方法,行走在研究和实践上述理念的道路上。几年磨一剑!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国培计划)。参与该计划,我现场和四川、陕西、海南、宁夏、安徽、云南、重庆的老师晤谈,远程参与广西、贵州的项目的交流。他们提出了成百上千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校长和老师们的内心渴求。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整理,我发现大多集中在课程上,这和我这四年的研究与实践高度契合。为了回应和满足一线教师的迫切需要,我大致以这一次和近一年来校长和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为引子,整理自己对课程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这就有了“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
再说“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
曾经接到一位校长的电话,问学校如何改革,教师如何发展。我建议他注意抓住“三愿”:一是“愿心”,要有改善生活、改进教学的愿望和心态,使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有动力;二是“愿景”,有一面理想的镜子去照现实的问题,使改革和发展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去追求;三是“愿径”,也就是要寻找大家愿意行走的有效路径,使改革和发展有可靠的方法和路线支持。这所学校正在推进观课议课。校长接着问我:“怎么看待观课议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观课议课是不是属于‘愿径’的东西?”我说:“一方面,观课议课提供了改进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另一方面,你要知道,变革深处是文化,技术和方法的改变终究是表面的,体现为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的变化才是根本。观课议课既解决‘愿径’的问题,更重视‘愿心’和‘愿景’的问题,具有文化性。”
“文”是什么?在古汉字里,“文”是一个壮汉胸膛上的纹饰,纹饰应该具有美感,由此我想,“文”是一种追求美的行动,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化”是什么呢?“化”左边的单人旁是一个人,右边的“匕”也是一个人,一正一反,由此我理解,“化”就是改变。文化从动态看,就是用一个美好的东西引起改变。
用什么去“化”呢?用“让我们共同漫游,向那‘产生于上帝笑声回音的,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的王国’前行”促进理解;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促进宽容;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促进成全;用“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促进接纳;用“教育需要想象力,发挥教师的教学想象力”促进创造;用成长创造的幸福观促进教师享受“留下生命痕迹”的幸福……
2009年,在我主持召开的第三届观课议课研讨会上,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的与会代表介绍说,几年观课议课下来,学校里的老师“与学生相处时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宽容和等待,观课议课让他们懂得和习惯了一个世界有多种声音”,“与同事相处时少了一份挑剔,多了一份相知和欣赏,观课议课让他们了解彼此,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同事的相伴与支持”,“与家长相处时多了一份默契,观课议课使教师们知道只有将心比心,只有换位思考、平等对话,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教育好孩子的目的”。观课议课使“教师们的心胸变得宽广了,心情变得舒畅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满教师的心房”。观课议课发挥了文化的作用。
赋予观课议课实践方法以内在原则和灵魂,提高观课议课实践的理性和品位,是“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相关篇什的目标和追求。“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构成了当下观课议课的文化图景和框架。
我知道,“文化”和“课程”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词语。之所以头痛,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绕不过它们,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总给我们一种空洞的感觉。一些朋友跟我说,现在不缺少理论,缺少的是落实理论的策略与方法。我的看法是,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根子在于一些理论本身就没有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和论证,因为缺乏这样的基础,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必然大打折扣,因此,理论需要有实践的基础,需要定位于服务实践,需要尽可能以实践者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在《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中,我在继续实践自己的研究和表达理想。
这一次效果如何?我诚恳地等待您的批评!我的电子邮箱:yizhu28@163.com。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duchendawei。
最后,对本书的付梓,我要衷心感谢朱永通先生的鼓励和鞭策;也要感谢《人民教育》、《教师月刊》、《校长》、《班主任之友》等杂志社的一些编辑朋友,书中的观点和文字也得到过他们的指点和批评;我还要感谢一起思考和推动观课议课以及课程改革的朋友们,感谢那些不曾谋面的朋友,你们的问题、经验和文字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读者朋友们也会从中获益。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