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药物学基础
定价:39.8
ISBN:9787030553874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6
内容提要:
本教材分为药物学基础知识总论部分和各论部分,共16章。其中总论部分主要论述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用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常见疾病各系统治*药物奠定基础。各论部分主要围绕各系统疾病治*药物的主要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等,坚持“必需、够用”的编写原则,精选典型用药案例、处方分析及用药医嘱示例,穿插知识链接和药疗警示、思维导图等拓展思维内容,标出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辅以“爱医课”互动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用药规律,培养合理用药的知识、技巧,较好地体现了数字化教材创新理念,学生直观学,教师轻松教,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目录 MULU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1
第1节 绪言 1
第2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
第3节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动学 7
第4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第5节 用药护理相关知识 19
第2章 抗微生物药 27
第1节 概述 27
第2节 抗生素 29
第3节 人工合成抗*药 38
第4节 抗结核病药 43
第5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46
第6节 消毒防腐药 49
第3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 54
第1节 概述 54
第2节 M受体激动药与抗胆碱酯酶药 56
第3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58
第4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61
第5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5
第4章 麻醉药 69
第1节 局部麻醉药 69
第2节 全身麻醉药 71
第5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74
第1节 镇静催眠药 74
第2节 抗癫痫药 77
第3节 抗帕金森病药 79
第4节 抗精神失常药 81
第5节 镇痛药 85
第6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89
第7节 中枢兴奋药 92
第6章 抗变态反应药 99
第1节 组胺与抗组胺药 99
第2节 钙剂 101
第7章 呼吸系统药物 103
第1节 镇咳药 103
第2节 祛痰药 104
第3节 平喘药 105
第8章 消化系统药物 109
第1节 助消化药与止吐药 109
第2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10
第3节 泻药与止泻药 113
第9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17
第1节 利尿药 117
第2节 脱水药 119
第10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122
第1节 抗高血压药 122
第2节 抗心绞痛药 132
第3节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37
第4节 抗心律失常药 143
第5节 调血脂药 147
第11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155
第1节 抗贫血药 155
第2节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 157
第3节 血容量扩充药 162
第12章 子宫兴奋药与抑制药 164
第13章 激素类药 168
第1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68
第2节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172
第3节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176
第4节 性激素类药 180
第14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 183
第1节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183
第2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 184
第15章 抗寄生虫病药 186
第1节 抗肠蠕虫药 186
第2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186
第3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188
第4节 抗疟药 188
第16章 抗恶性肿瘤药 191
第1节 概述 191
第2节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 193
实训 196
实训1-1 解读药品说明书 196
实训1-2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96
实训1-3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97
实训1-4 药物配伍禁忌 198
实训2-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用药护理 198
实训2-2 抗生素合理应用案例分析 199
实训3-1 烟碱的毒性 200
实训3-2 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对瞳孔的影响 201
实训4-1 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202
实训5-1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202
实训5-2 吗啡中毒及解救用药护理 203
实训5-3 抗感冒复方制剂的用药指导 204
实训8-1 硫酸镁急性中毒及钙剂的解救 206
实训9-1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206
实训10-1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护理 207
实训13-1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 208
实训13-2 降血糖药的用药护理 209
参考文献 210
《药物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211
自测题参考答案 219
在线试读: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第1节 绪言
一、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
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根据来源不同,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药品指用于预防、治*、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包括中*材、中*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图1-1)。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
二、药物学的任务
药物学可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为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运用护理程序正确执行用药医嘱,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用药护理,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三、用药护理工作流程
护士作为药物治*的直接执行者,始终处于临床第*线,是临床用药的把关人,在治*过程中,须严格遵守合理用药工作流程,以确保临床用药科学规范、安全有效(表1-1)。
表1-1 用药护理工作流程
护理用药的“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是指在药物治*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是指用药时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批号。“一注意”是指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第2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效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防治作用、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等(图1-2)。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如肾上腺素增强心脏收缩力、尼可刹米使呼吸加快等均发挥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如普萘洛尔减慢心率、阿托品减少腺体分泌等发挥的是抑制作用。
二、药物的作用方式
1.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如酒精消毒、丁卡因涂于黏膜表面,可使黏膜下神经麻醉。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呈现的作用,如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
2.选择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性质或作用强度呈现的差异,又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剂量时,大多数药物仅对某些组织器官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甚至没有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药的基础,也是药物分类的依据。通常药物的选择性越高,针对性越强,疗效越好;选择性低则作用广泛,但不良反应较多。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咖啡因小剂量选择性兴奋大脑皮质用于振奋精神,较大剂量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用于抢救呼吸衰竭,剂量过大可广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有防治作用,也能产生不良反应,此为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防治作用,包括预防作用和治*作用。
1.预防作用 指在发病前提早用药阻止疾病发生的作用,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使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等。
2.治*作用 指对已发生的疾病应用药物消除疾病产生原因或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包括对因治*和对症治*。
(1)对因治*:指能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如应用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所致感染的治*。
(2)对症治*:指能改善疾病症状的治*,如失眠患者服用催眠药改善睡眠、发热患者应用解热药退热等。
对因治*可以根治疾病,是临床药物治*的关键,也称治本。对症治*仅能改善疾病的症状或减轻患者的痛苦,称为治标;对症治*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在高热、休克等危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当务之急,这时对症治*比对因治*更为迫切。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正确处理对症治*和对因治*的关系。(考点:药物的两重性)
练一练:
请连线
预防作用 患者失眠应用地西泮
对因治* 儿童接种疫苗
对症治* 肺结核患者服用异烟肼
(二)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对人体不利甚至有害的药物反应。根据发生情况和反应性质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副作用 指在治*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知。副作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药物选择性低,当某一作用作为治*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药物的副作用。但随着用药目的不同,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相互转化。护士应提前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避免患者产生恐慌情绪。
2.毒性反应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而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药物反应。毒性反应危害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用药应根据病情及机体的状况,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谨防药物中毒。
用药剂量过大而迅速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等。长期使用致体内药物蓄积过多而缓慢出现的毒性反应为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另外部分药物还有特殊的“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作用,是药物的慢性毒性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更应密切防范。
药物史上的悲剧:“沙利度胺”事件
20世纪50年代,德国研制开发的沙利度胺(反应停)作为镇静催眠药上市,因该药还能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曾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特效药物”风靡欧洲,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但随之发现许多孕妇应用该药后产下了手脚发育畸形、形同海豹的“海豹儿”,多达1.2万名,这一震惊世界的典型的药物致畸事件,被称为“沙利度胺”事件,是20世纪*大的药物灾难(图1-3)。
3.变态反应 指少数过敏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患者药物过敏会出现皮疹、药热等,重者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其产生原因主要与过敏体质有关,而与用药剂量无关,且临床不易预知。任何药物均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必须按规定做皮肤过敏试验,并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等药抢救。
4.继发反应 指继发于药物治*作用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称治*矛盾。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低有效浓度以下所呈现的药物作用。例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催眠后,次日清晨出现乏力、头晕、困倦等“宿醉现象”。
6.停药反应 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重的现象,也称为反跳现象。例如,应用苯妥英钠治*癫痫大发作,如突然停药会导致癫痫症状加重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7.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先天性遗传异常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药物反应。例如,患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应用磺胺药、伯氨喹等药物时易发生急性溶血。
8.耐受性与耐药性 耐受性指重复用药使人体产生对药物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现象。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需要增加用药剂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应。耐药性是指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抗药性。
9.药物依赖性 指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药物依赖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引起的严重不适和痛苦。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图1-4)。
(1)精神依赖性:指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也称为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停药后患者有精神上的主观不适,渴望再次用药以获得满足感,如有些人对烟酒的依赖。
(2)生理依赖性:指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造成机体对药物的适应状态,也称身体依赖性或成瘾性。一旦突然停用或减少用量,导致机体已经形成的适应状态发生改变,用药者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的严重症状和体征,呈现极为痛苦的感受及明显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此即药物戒断综合征(戒断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如吗啡、哌替啶等长期用药一旦产生成瘾性,用药者为求得药物以减轻痛苦,常不择手段,甚至丧失道德人格走向犯罪,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可分为三类。①麻醉药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及大麻类等;②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及致幻剂等;③其他如烟草、酒精等。(考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主要特点)
练一练:
请连线
副作用 大量服用镇静催眠药后引起呼吸、循环衰竭
毒性反应 突然停用普萘洛尔引起心绞痛发作
变态反应 突然停用吗啡后出现戒断症状
停药反应 阿莫西林治*呼吸道感染引起皮疹、药热
继发反应 应用磺胺药后发生急性溶血
特异质反应 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耐药性 阿托品治*胃肠绞痛引起口干、便秘、心悸
成瘾性 使用抗生素后导致“二重感染”
四、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也较为复杂。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呈现。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即亲和力。②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特异性药理效应的能力,即内在活性。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情况,将药物分为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两类(表1-2)。
表1-2 受体激动药与受体阻断药比较表
药物的其他机制包括影响酶的活性、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影响核酸的代谢、影响免疫功能或改变理化环境等。(考点: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的概念)
小结
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耐受性与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等。临床用药要充分发挥药物防治作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大多数药物通过作用于受体而发挥药理作用,包括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
定价:39.8
ISBN:9787030553874
作者:无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06
内容提要:
本教材分为药物学基础知识总论部分和各论部分,共16章。其中总论部分主要论述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用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常见疾病各系统治*药物奠定基础。各论部分主要围绕各系统疾病治*药物的主要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等,坚持“必需、够用”的编写原则,精选典型用药案例、处方分析及用药医嘱示例,穿插知识链接和药疗警示、思维导图等拓展思维内容,标出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辅以“爱医课”互动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用药规律,培养合理用药的知识、技巧,较好地体现了数字化教材创新理念,学生直观学,教师轻松教,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目录 MULU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1
第1节 绪言 1
第2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
第3节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动学 7
第4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第5节 用药护理相关知识 19
第2章 抗微生物药 27
第1节 概述 27
第2节 抗生素 29
第3节 人工合成抗*药 38
第4节 抗结核病药 43
第5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46
第6节 消毒防腐药 49
第3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 54
第1节 概述 54
第2节 M受体激动药与抗胆碱酯酶药 56
第3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58
第4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61
第5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5
第4章 麻醉药 69
第1节 局部麻醉药 69
第2节 全身麻醉药 71
第5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74
第1节 镇静催眠药 74
第2节 抗癫痫药 77
第3节 抗帕金森病药 79
第4节 抗精神失常药 81
第5节 镇痛药 85
第6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89
第7节 中枢兴奋药 92
第6章 抗变态反应药 99
第1节 组胺与抗组胺药 99
第2节 钙剂 101
第7章 呼吸系统药物 103
第1节 镇咳药 103
第2节 祛痰药 104
第3节 平喘药 105
第8章 消化系统药物 109
第1节 助消化药与止吐药 109
第2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10
第3节 泻药与止泻药 113
第9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17
第1节 利尿药 117
第2节 脱水药 119
第10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122
第1节 抗高血压药 122
第2节 抗心绞痛药 132
第3节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37
第4节 抗心律失常药 143
第5节 调血脂药 147
第11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155
第1节 抗贫血药 155
第2节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 157
第3节 血容量扩充药 162
第12章 子宫兴奋药与抑制药 164
第13章 激素类药 168
第1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68
第2节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172
第3节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176
第4节 性激素类药 180
第14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 183
第1节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183
第2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 184
第15章 抗寄生虫病药 186
第1节 抗肠蠕虫药 186
第2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186
第3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188
第4节 抗疟药 188
第16章 抗恶性肿瘤药 191
第1节 概述 191
第2节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 193
实训 196
实训1-1 解读药品说明书 196
实训1-2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96
实训1-3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97
实训1-4 药物配伍禁忌 198
实训2-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用药护理 198
实训2-2 抗生素合理应用案例分析 199
实训3-1 烟碱的毒性 200
实训3-2 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对瞳孔的影响 201
实训4-1 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202
实训5-1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202
实训5-2 吗啡中毒及解救用药护理 203
实训5-3 抗感冒复方制剂的用药指导 204
实训8-1 硫酸镁急性中毒及钙剂的解救 206
实训9-1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206
实训10-1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护理 207
实训13-1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 208
实训13-2 降血糖药的用药护理 209
参考文献 210
《药物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211
自测题参考答案 219
在线试读: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第1节 绪言
一、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
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根据来源不同,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药品指用于预防、治*、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包括中*材、中*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图1-1)。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
二、药物学的任务
药物学可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为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运用护理程序正确执行用药医嘱,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用药护理,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三、用药护理工作流程
护士作为药物治*的直接执行者,始终处于临床第*线,是临床用药的把关人,在治*过程中,须严格遵守合理用药工作流程,以确保临床用药科学规范、安全有效(表1-1)。
表1-1 用药护理工作流程
护理用药的“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是指在药物治*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是指用药时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批号。“一注意”是指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第2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效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防治作用、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等(图1-2)。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如肾上腺素增强心脏收缩力、尼可刹米使呼吸加快等均发挥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如普萘洛尔减慢心率、阿托品减少腺体分泌等发挥的是抑制作用。
二、药物的作用方式
1.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如酒精消毒、丁卡因涂于黏膜表面,可使黏膜下神经麻醉。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呈现的作用,如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
2.选择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性质或作用强度呈现的差异,又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剂量时,大多数药物仅对某些组织器官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甚至没有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药的基础,也是药物分类的依据。通常药物的选择性越高,针对性越强,疗效越好;选择性低则作用广泛,但不良反应较多。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咖啡因小剂量选择性兴奋大脑皮质用于振奋精神,较大剂量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用于抢救呼吸衰竭,剂量过大可广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有防治作用,也能产生不良反应,此为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防治作用,包括预防作用和治*作用。
1.预防作用 指在发病前提早用药阻止疾病发生的作用,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使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等。
2.治*作用 指对已发生的疾病应用药物消除疾病产生原因或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包括对因治*和对症治*。
(1)对因治*:指能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如应用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所致感染的治*。
(2)对症治*:指能改善疾病症状的治*,如失眠患者服用催眠药改善睡眠、发热患者应用解热药退热等。
对因治*可以根治疾病,是临床药物治*的关键,也称治本。对症治*仅能改善疾病的症状或减轻患者的痛苦,称为治标;对症治*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在高热、休克等危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当务之急,这时对症治*比对因治*更为迫切。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正确处理对症治*和对因治*的关系。(考点:药物的两重性)
练一练:
请连线
预防作用 患者失眠应用地西泮
对因治* 儿童接种疫苗
对症治* 肺结核患者服用异烟肼
(二)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对人体不利甚至有害的药物反应。根据发生情况和反应性质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副作用 指在治*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知。副作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药物选择性低,当某一作用作为治*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药物的副作用。但随着用药目的不同,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相互转化。护士应提前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避免患者产生恐慌情绪。
2.毒性反应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而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药物反应。毒性反应危害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用药应根据病情及机体的状况,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谨防药物中毒。
用药剂量过大而迅速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等。长期使用致体内药物蓄积过多而缓慢出现的毒性反应为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另外部分药物还有特殊的“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作用,是药物的慢性毒性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更应密切防范。
药物史上的悲剧:“沙利度胺”事件
20世纪50年代,德国研制开发的沙利度胺(反应停)作为镇静催眠药上市,因该药还能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曾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特效药物”风靡欧洲,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但随之发现许多孕妇应用该药后产下了手脚发育畸形、形同海豹的“海豹儿”,多达1.2万名,这一震惊世界的典型的药物致畸事件,被称为“沙利度胺”事件,是20世纪*大的药物灾难(图1-3)。
3.变态反应 指少数过敏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患者药物过敏会出现皮疹、药热等,重者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其产生原因主要与过敏体质有关,而与用药剂量无关,且临床不易预知。任何药物均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必须按规定做皮肤过敏试验,并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等药抢救。
4.继发反应 指继发于药物治*作用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称治*矛盾。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低有效浓度以下所呈现的药物作用。例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催眠后,次日清晨出现乏力、头晕、困倦等“宿醉现象”。
6.停药反应 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重的现象,也称为反跳现象。例如,应用苯妥英钠治*癫痫大发作,如突然停药会导致癫痫症状加重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7.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先天性遗传异常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药物反应。例如,患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应用磺胺药、伯氨喹等药物时易发生急性溶血。
8.耐受性与耐药性 耐受性指重复用药使人体产生对药物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现象。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需要增加用药剂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应。耐药性是指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抗药性。
9.药物依赖性 指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药物依赖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药引起的严重不适和痛苦。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图1-4)。
(1)精神依赖性:指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也称为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停药后患者有精神上的主观不适,渴望再次用药以获得满足感,如有些人对烟酒的依赖。
(2)生理依赖性:指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造成机体对药物的适应状态,也称身体依赖性或成瘾性。一旦突然停用或减少用量,导致机体已经形成的适应状态发生改变,用药者会相继出现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的严重症状和体征,呈现极为痛苦的感受及明显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此即药物戒断综合征(戒断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如吗啡、哌替啶等长期用药一旦产生成瘾性,用药者为求得药物以减轻痛苦,常不择手段,甚至丧失道德人格走向犯罪,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可分为三类。①麻醉药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及大麻类等;②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及致幻剂等;③其他如烟草、酒精等。(考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主要特点)
练一练:
请连线
副作用 大量服用镇静催眠药后引起呼吸、循环衰竭
毒性反应 突然停用普萘洛尔引起心绞痛发作
变态反应 突然停用吗啡后出现戒断症状
停药反应 阿莫西林治*呼吸道感染引起皮疹、药热
继发反应 应用磺胺药后发生急性溶血
特异质反应 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耐药性 阿托品治*胃肠绞痛引起口干、便秘、心悸
成瘾性 使用抗生素后导致“二重感染”
四、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也较为复杂。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呈现。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即亲和力。②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特异性药理效应的能力,即内在活性。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情况,将药物分为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两类(表1-2)。
表1-2 受体激动药与受体阻断药比较表
药物的其他机制包括影响酶的活性、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影响核酸的代谢、影响免疫功能或改变理化环境等。(考点: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的概念)
小结
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耐受性与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等。临床用药要充分发挥药物防治作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大多数药物通过作用于受体而发挥药理作用,包括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