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二版)》
作者: 逯耀東
出版社:東大
出版日期:2023/12/2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933603
叢書系列:糊塗齋史學論稿
規格:平裝 / 528頁 / 15 x 21 x 2.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出版地:中国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社科> 歷史> 中國歷史> 秦漢/三國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內容簡介
深入解析司馬遷生命際遇的抑鬱與自我超越
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之畢生心血集成
漢武帝時代,在學術、法制、軍事上都有空前的鉅變,在政治環境也形成高壓的君主絕對權威。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遭罪受刑,後人由此認為《史記》是對現實政治「微文刺譏」的「謗書」。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司馬遷如何超越現實桎梏,在不觸犯時諱的情況下,費盡心思保留當代歷史的記錄?司馬遷與《史記》,又對中國史學產生怎樣的價值、貢獻與影響?
本書是逯耀東教授的遺作,包含八篇論文及三篇附錄,從撰史的動機、內容次序安排的目的,再到現實政治產生的限制等,透過逯教授宏觀與細微兼備的史學觀點,一路抽絲剝繭,描繪出司馬遷藉《史記》「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既抒發滿腔抑鬱,又完成自我超越的完整圖像。
◎司馬遷如何避免觸犯時諱,保留真實歷史記錄?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司馬遷透過史書誹謗漢武帝是「就算想也不可能做」的事。司馬遷在「隱略」的前提下,肇創以人繫事的「紀傳體」,並以「太史公曰」發論,來達到以「《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的目的,而「史贊」的形成,也為後世史學家開創空間,允許他們在嚴肅而客觀地敘述歷史事實之後,有一個發抒己見的機會。至於司馬遷在《史記》中未竟之意,只有「俟後世聖人君子」探索了。
◎司馬遷與《史記》對中國學術與中國史學,有什麼承先啟後的貢獻?
漢武帝時,計畫性地大規模搜集軼書,並建立典藏制度,設置太史令管理與整理圖書。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對周秦以來文獻資料的整理,不僅對戰國以來新興的學術思想予以歸類,並將孔子所成的六藝,超越諸家之上,鑄定以後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版型。
司馬遷以丞相公孫弘「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為基礎,向「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過渡,「義」與「變」一字之易,創立了中國的傳統史學。《史記》既對上古的學術作出系統性的整理,亦為中國史學拓創了新的途徑,達成了兩個層面的「成一家之言」。
◎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之畢生心血集成
本書為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的畢生心血集成,對司馬遷與《史記》做了深刻的探討與深入剖析。無論是對〈太史公自序〉與〈報任安書〉的深入解讀,或細究司馬遷在《史記》全書中的架構安排、篇章聯繫、撰寫方式及個別紀傳的背後深意。透過本書,讀者將能理解《史記》的開創地位、文字背後隱晦且深刻的目的,司馬遷的情感及所思所想也由此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逯耀東(一九三二~二○○六)
江蘇豐縣人。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獲頒文學博士(歷史學)。曾任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畢生從事歷史教學與研究工作,尤專注於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傳統與現代史學、中國飲食文化史。著有「糊塗齋史學論稿」五種、「糊塗齋文稿」五種。
目錄
出版說明
導言:抑鬱與超越
〈太史公自序〉的「拾遺補藝」
「通古今之變」的「今」之開端
武帝封禪與〈封禪書〉
〈匈奴列傳〉的次第問題
對匈奴問題處理的限制
列傳與本紀的關係
史傳論贊與「太史公曰」
「巫蠱之禍」與司馬遷絕筆
附錄一:沈剛伯先生論「變」與司馬遷的「通古今之變」
附錄二:漢晉間史學思想變遷的痕跡——以列傳與別傳為範圍所做的討論
附錄三:前不見古人——談中國歷史人物的形塑
- 中商进口商城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中商进口商城中华商务贸易有限公司所运营的英美日韩港台原版图书销售平台,旨在向内地读者介绍、普及、引进最新最有价值的国外和港台图书和资讯。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