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自我的本质
定价: 79.9
作者: 布鲁斯•胡德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
出版日期: 2020-02
用纸: 胶版纸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213096280
l 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演讲明星演讲家力作
布鲁斯•胡德在本书中展现了他讲故事的高超能力,将自我是怎么形成的这个故事讲的清晰透彻、生动有趣、简单易读。
l 深度剖析环境对自我影响,一本人人都该读的社会生存指南
如果将生活比作一场芭蕾舞,那么在这场持续进行并不断变化的舞蹈中,我们会顺应各种情况,出演各种角色。本书告诉我们是如何做出这些变化的,应该如何与他人和环境互动。
l 一部从实证科学的角度重新看待哲学问题科普大作
从生物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角度让主角“自我”登台献艺,给读者呈现了大脑与自我的双簧表演,并且z过瘾的是从台前幕后为大家揭示背后的原理和科学可验证的结论。
● 知名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科学美国人》重磅推荐。
几乎从人类出现社会活动开始,就有了“我是谁”这个亘古迷思,但至今人们都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屡获殊荣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从一个有趣又新颖的视角破解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自我是一种大脑的幻象,本质上是由周围人塑造的,它始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这样说:“我不是我以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为的我,我是我以为你以为的我。”
《自我的本质》结合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研究,从儿童成长、他人的影响、群体的力量、环境的塑造等多个方面揭示了不同情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帮助我们去理解以下问题:
在公司和家里,我们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人们怎样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人的看法?
哪些因素能够在不经意间影响决策?
如何科学地证明自由意志不存在?
怎么克服群体带来的压力?
自我被过度损耗后,如何恢复控制力?
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身份角色?
《自我的本质》提醒我们,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他人被操控,却很少注意自己其实也同样在被其他人影响以及被我们的环境操控。通过展现大脑为了适应环境发展出来的巧妙机制和独特规律,本书帮我们解锁了社会的影响力密码。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快速了解自己,并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互动和生活。
前言/ 你以为你以为的你就是真的你吗
第1章 奇妙的器官:我是大脑创造出的我 - 001
《黑客帝国》的世界和我们的脑 - 003
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方式 - 004
头脑中的小矮人存在吗 - 010
哪些事情大脑天生就会做 - 016
大人和孩子的脑有什么不同 - 017
科技互动与人际互动,谁赢了 - 020
大脑天生爱八卦 - 025
婴儿与蝙蝠 – 028
第2章 狡猾的婴儿:我是社会摇篮中的我 – 031
成人和猴子的面孔,婴儿都能辨认 - 034
会传染的笑容 - 036
大笑的老鼠 - 039
为什么小孩子爱黏着母亲 - 043
丛林中的婴儿 - 048
因为爱而必须要做的事 - 050
孤独伤“心”也伤“身” - 052
婴儿天生都是模仿专家 - 055
猴子跟着猴子做 – 057
第3章 镜中的自我:我是周围人定义的我 – 065
镜子错认:当你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时 - 067
回忆是改造的故事 - 070
记忆就像肥料堆 - 075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两岁之前的记忆 - 076
心理理论: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 078
心盲与孤独症 - 082
青春期的烦“脑” - 086
男孩蓝色,女孩粉色 - 088
超级男性的攻击行为传说 – 091
我有一个杀手家族 - 094
不要让孩子在恐惧中成长 - 095
苹果、硬币和棉花糖 - 097
当身体每一个细胞被替换 – 101
第4章 自由的代价:我是具有多种潜在可能的我 – 105
是我的大脑让我那么做的 - 107
自由意志的麻烦 - 110
迷人的夸克 - 112
当行动在我们意识到前出现 - 115
拥有两个内心的人 - 118
伟大的魔术师 - 120
从现在开始,你会觉得很困 - 123
“转发锦鲤”背后的心理机制 - 125
一个不停打扫的妇人 - 127
强迫症患者的大脑 - 128
为什么看恐怖片时应该喝可乐 - 130
膀胱的控制力 - 133
糖果店里的孩子 – 135
第5章 失控的决策:我是受到无意识影响的我 – 139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 143
蒙提·霍尔问题:如何砸中金蛋 - 145
为什么我们难以预估真实概率 - 148
分析停滞:选择太多的烦恼 - 150
大脑中的相对论 - 153
经验自我与记忆自我 - 156
物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 157
禀赋效应:自己的东西更值钱 - 161
延伸自我:外物和他人建构的我 – 163
第6章 人形变色龙:我是性格多变的我 – 165
引诱自杀:去个性化的真相 - 168
过顶传球游戏 - 170
你想要加入我们吗 - 173
蓝色眼睛与棕色眼睛 - 175
我们为什么会从众 - 177
路西法效应:好人为什么会作恶 - 179
穿白大褂的人 - 182
平庸的邪恶 - 185
变色龙效应:无意识模仿的秘密 - 187
同步,生活的旋律 - 189
请往这边走 - 191
东西方的碰撞 - 193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改变吗 - 197
如何应对不断改变的我 – 199
第7章 身边的故事:我是记忆中的我 – 201
如果存在生命复制机 - 206
左右大脑分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11
巴纳姆效应:这就是在说你 - 213
探索大五人格 - 215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218
神游症与多重人格 - 219
大人物是怎样堕落的 – 223
第8章 被困在网中:我是未知世界里的我 – 227
结语/ 摆脱幻象,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 265
l 他是布里斯托大学实验心理学系认知发展中心的主任,关注人的自我形成、认知发展、社会互动等话题。
l 他也是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演讲的明星演讲家,该演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是著名的科普演讲盛会。他的科普演讲《探索你的大脑》通过BBC直播,征服全球千万观众。
l 曾荣获阿尔弗雷德•斯隆神经科学研究奖、国际婴幼儿研究者协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为什么看恐怖片时应该喝可乐
麻美是一个寡言少语的24岁前芭蕾舞演员,有着完美的面部轮廓和黑色的长发,属于典型的亚洲美人。虽然她在荧幕上是脆弱清纯的形象,但是她在三池崇史执导的恐怖片《切肤之爱》中出演的虐待镜头十分经典,可谓惊悚且让人难以忘记,并因此造就了该影片的恶名。因为认为所有男人都是虚伪的,漂亮但有心理问题的麻美告诉她的爱人青山:“只有痛不会撒谎,”然后她将针刺入了他的眼睛,并轻声细语地说,“再深一点……深一点……深一点。”之后她用锯锯断了他的左脚,同时带着像个孩子般纯洁的开心笑容,我们看到的却是血腥的场面,听到的是锯碰到骨头发出的声音。场景太过惊悚,这让很多观众缩进了椅子、捂住了眼睛,有的人甚至直接逃出了影院。
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马特·菲尔德在他的心理学实验中播放了著名的《切肤之爱》的经典片段给被试,以进行一项自我控制实验。一半学生被试被要求不许离场也不许表现出任何情绪。他们必须控制住恶心的感觉,并且咬着牙看完暴力镜头。另一半学生被试也是观看同一段虐待场景,但他们可以表露出自然的情绪。被试们都因情节感到恶心,很多人闭上了眼睛,还有一个学生晕了过去。他们的镜像系统中的情绪彻底垮掉了。
马特·菲尔德是个虐待狂吗?这个实验是否经过了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实际上马特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只是在尝试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如酒精依赖和毒品上瘾。实验的结果是,被迫看完这部影片的被试被告知他们可以喝一些酒来稳定情绪。在填完一些无效问卷之后,两组人都被允许饮用随意分量的啤酒作为参与实验的奖励。被要求抑制情绪的被试喝的酒是另一组被允许表现情绪的被试的1.5 倍,实验的效果很明显。其实不需要极端的恐怖情节,即使在看《母女情深》这类催泪电影时,如果我们试图抑制情绪,也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受到诱惑。
菲尔德和越来越多的成瘾专家认为,自控力或者说意志力是理解一些人在经历压力后就屈服于物质滥用的关键所在。每当我们运用自控力的时候都是有代价的,即让我们更易受到诱惑。这也许就是人们总是做出有自我挫败感的行为的一个原因。
我们中的很多人会暴饮暴食,或者深陷一种想要避免或克制的活动中。不管我们多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还是失败了。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认同意志力和自我真实性的概念。他不认为自我是一个幻象。而且,他还认为自我有三种不同的成分,自我是客观意识(“我”),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定义的自我(“自己”)和做出决策及抵制诱惑的心理肌肉力量(执行功能)。当我们向想要避开的诱惑屈服时,鲍迈斯特称之为“自我耗损”(ego-depletion),就像自我拥有某种会疲劳的心理肌肉一样。运用自控力时只有一部分可供分配的能量,当这些能量损耗后,你会变得更易从于想要掌管你的行为和思想。
自我耗损有数种引发方式,不一定通过看有极端情绪或暴力内容的电影。所有的经历都会损耗我们的自我强度,包括忍受不好的味道,玩很难的智力玩具,在拥挤的场合和人推搡或只是被没预料到的小事惊吓等。对控制力的需求和意志力有限的现实,意味着我们很难在消耗它们之后继续抵抗诱惑。我们会吃更多的垃圾食品,喝更多的酒,花更多的时间与衣着暴露的异性在一起,我们一般都比自己想象的或希望的更缺乏自控力。
即使在我们自认为做的事情将会被群体内其他人接受,比如表现得很有能力,或者对对手表示友好的时候,我们都在消耗自我的意志力。这就是我们总要在工作会面之后来杯烈酒的原因。如果我们只是在展现自我,在这些经历后我们就不会那么有压力。就算是老板也有这样的感受。不是出自个人意愿地训斥别人或排斥别人也是在自我耗损。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迎合他人的期待是一种尝试,我们因此创造的却是对控制力不必要的扭曲,这些会在面对诱惑时显现。适应与自己的性格不同的社会人物角色也是有代价的。某人做出与自己的名声不符的事情,只是因为这是他们想要保住某个很高的社会地位带来的反弹。
这听上去很明显,一定会有人问你是否有必要赞成存在某种形式的特殊心理肌肉。这只是另一种比喻吗?实际上,鲍迈斯特并不这么认为。他给出的解释是大脑必须要工作才能输出意志力,而这项工作需要能量。葡萄糖是大脑的一种重要能量,鲍迈斯特和他的同事们证实,当执行自我耗损性的任务时,血液内葡萄糖的水平更低。在一项实验中,被试必须与一位来自西班牙语国家的采访者讨论有关机会平等的问题并且避免表现任何歧视情绪。那些在种族歧视问卷测试中分数较高的人的血糖要低于没有种族间交流障碍的人。好的结果是你可以降低自我耗损。在喝了一杯含糖的能量饮料后,葡萄糖以每分钟30卡路里的速度被吸收到血液中,在10 分钟后,就可以供给大脑的新陈代谢。与喝了一杯添加人造甜味的饮料的人相比,那些喝了真正的含糖饮料的人更能应对压力。在他们的一项实验中,被试被要求诵读与死亡有关的词。正常情况下,因为这项任务是自我耗损的,从而会对人们之后的猜词测试产生消极影响。然而,这一效应对喝了含糖饮料的人没有作用,念死亡相关的词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测试成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去电影院观看恐怖影片时应该点超大杯可乐的原因。
以上这些讨论,意味着我们对自控力做出的努力可能被误导了。很多人想要节食,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拒绝了巧克力的诱惑,却发现渴望愈加强烈。
减少卡路里的摄入会使我们的血糖降低,让我们之后更易受自我耗损事件的影响。这是一个邪恶的循环。即使你尝试少吃了一顿饭,却可能发现自己用酒或烟或其他什么填满了自己。节制也是需要适度的。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