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岁月不居,精神永驻。“画说”系列丛书,早前从1950年莫朴先生的《入党宣誓》算起,跨度近七十年。以艺报国的初心未变,重视语言研究的特色亦不改。黎冰鸿先生的《南昌起义》以浓重、明亮的色彩,再现革命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刻,那个场面也被广泛地认同为历史的现场,留在国家博物馆与人们记忆中。全山石先生的《井冈山上》以中国山水的烟云之法,表现井冈苍茫、队伍激昂的景象;《英雄赞歌》用红色天空塑造国歌召唤下的人民英雄群像。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在那窄窄的船头上,戏剧性地刻画了一个意味隽远的历史现场。井士剑的《铁索英魂》,突出浓烈的色彩,以夸张的用笔,再现这场血与火的战斗。这些画卷因几代创作者的年岁不同,与战火往迹的距离不同,其语言特色亦有不同,但始终有一种极具表现力量的绘画意涵贯穿其中。这种意涵面向动人往迹,总有一份特殊的丰盈。敢令凡常事物,尽变洒红的牲物;敢令日常景象,尽变荆花乍放、棣萼生光的难忘现场。这种语言的根性源于古典艺术的宏博苍茫,又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生机活力之中。这些艺者用真诚来再现历史,又用澎湃的激情呈现一种艺术的启蒙力量。
将这些作品辑成“画说”系列丛书,通览图像全貌,透视创作背景,述说初心故事,以此向祖国献礼,向伟大的人民精神、英雄气概致敬。
序
初心说画/许江
第一章 祖国的经典时刻
第二章 祖国的经济腾飞
第三章 祖国的文明积淀
第四章 祖国的子子孙孙
第五章 祖国的美好未来
胡振宇访谈录……精彩书摘 《画说小康 民族复兴》:
回顾中国的体育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女排姑娘用气壮山河的五连冠,开创了中国“三大球”翻身的新篇章。中国女排成为国人的骄傲和精神动力,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更是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艰苦奋斗。几十年来,中国女排的前行之路并不平坦,甚至有人一度认为“女排精神”已成明日黄花。然而,中国女排在雅典上演惊天逆转,在里约重返世界之巅……她们总能用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证明“女排精神”历久弥坚。
女排夺冠,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美好的开始。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的标志性盛会。北京亚运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与实力,激发了民众的自信和对体育的热爱。
继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盼奥运”成为当时一代人的心声。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惜败悉尼,最终在2008年张开真诚的怀抱,拥抱世界。人们了解了奥运会的筹办过程,欣赏了美轮美奂的开幕式,看到了令人惊叹的鸟巢、水立方……中国运动健儿们数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和民族认同感,增强了社会凝集力,“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并延伸出新的涵义。奥运会带给中国的不只是一场运动会,而是一场潜移默化下的社会认知的变迁,它带给社会和国人的深刻改变,其影响绵延至今。2015年7月31日,北京联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申办权,中国将再次向世界展示大国实力和精神风貌。北京也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2002年NBA选秀大会,姚明力压群雄夺得选秀状元,成为亚洲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球员。此后在他的职业生涯中,8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并率领中国男篮两次打进奥运会八强。因为姚明,更多中国人爱上了篮球。NBA曾评价姚明:“他以一举之力改变了NBA只在一个国度风靡的局面,推动了NBA至关重要的全球化发展。”不仅如此,姚明还以他2。26米的身躯,构建起了中外之间体育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京奥运会,重伤初愈的姚明义无反顾地扛起中国男篮的大旗,带领队伍“浴血奋战”。他在篮球领域取得的成绩,提升了中国篮球在世界范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姚明对于篮球的热爱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也早已超脱了体育运动的范畴。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刘翔成为全亚洲第一个男子田径短距离项目奥运冠军,也成为了全中国的骄傲。这位高呼“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男孩,又在2006年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的男子110米世界纪录。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只有86人参加的北京马拉松破土而出。经过近40年的孕育与发展,至2018年已经举办了1072场马拉松,达530万人次的参与,这项属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运动俨然已经风靡神州。马拉松参加人数的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国内全民健身的蔚然成风。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全民健身已经不仅仅是体育运动,而且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当下到未来,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的转变,将呈不可阻挡的趋势。
…………前言/序言 1949年9月30日傍晚,北京天安门广场,雾霭浓厚,云气肃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此隆重奠基。翌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年半后,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来到北京,主持纪念碑大型浮雕工程。整整六年,他和几位著名雕塑家一道,筚路蓝缕,一心创作,完成了这件共和国的“立国”之作。纪念碑立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立在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心中。三年解放战争、三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百多年近代中国沧桑历史中的无数英烈,化为浮雕上前仆后继的身影,汇聚成气壮山河的力量。苦难奋斗的历史是它的骨骼,无数英烈的英魂是它的生命。浓炼人民气象,凝铸英雄风采,纪念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和世代的纪念刻在身上。
作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创者之一,刘开渠先生的艺途始于西湖,亦成于西湖。1928年国立艺术院在杭州初创,刘开渠先生即为雕塑专业助教,之后被派往巴黎留学。1932年他学成归国,偶遇鲁迅先生,聆受“不塑死人塑活人”的教诲,踔厉风发,发愿铸艺。抗战艰难之际,其犹在后院建铁炉,熔铜塑像,为前线将士锻铸形象风采。正因为有如此的大义担当,创造激情,铸炼以艺报国、颂扬时代的初心,刘开渠先生义无反顾,肩挑重任,赴京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并将自己的生命化入纪念碑,化人民族大业。
这种以艺报国、注怀时代的初心为美院代代名师所共有。林风眠先生早年即以表现的笔法,创作《人道》《痛苦》等皇皇巨制,一边将古今中外圣贤聚于一图之中,铸写人性智慧的光大气象;另一边刻画普通大众的悲怆与苦难,充分表现热血艺者的大义与担当。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杭州艺专青年社团是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收入本辑《民族之魂》的百件木刻拼缀而成的《鲁迅的面容》,既是今日艺术青年对“新文化旗手”的深深敬意,又是相隔几十年的初心对话。纸上斑驳,刀刀有情。以艺报国、以艺为民的初心,浸滋了几代人,也磨砺成独特的辞章绚烂、关怀锋锐的“国美之路”。
岁月不居,精神永驻。“画说”系列丛书,最早从1950年莫朴先生的《入党宣誓》算起,跨度近七十年。以艺报国的初心未变,重视语言研究的特色亦不改。黎冰鸿先生的《南昌起义》以浓重、明亮的色彩,再现革命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时刻,那个场面也被广泛地认同为历史的现场,留在国家博物馆与人们记忆中。全山石先生的《井冈山上》以中国山水的烟云之法,表现井冈苍茫、队伍激昂的景象;《英雄赞歌》用红色天空塑造国歌召唤下的人民英雄群像。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在那窄窄的船头上,戏剧性地刻画了一个意味隽远的历史现场。井士剑的《铁索英魂》,突出浓烈的色彩,以夸张的用笔,再现这场血与火的战斗。这些画卷因几代创作者的年岁不同,与战火往迹的距离不同,其语言特色亦有不同,但始终有一种极具表现力量的绘画意涵贯穿其中。这种意涵面向动人往迹,总有一份特殊的丰盈。敢令凡常事物,尽变洒红的牲物;敢令日常景象,尽变荆花乍放、棣萼生光的难忘现场。这种语言的根性源于古典艺术的宏博苍茫,又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生机活力之中。这些艺者用真诚来再现历史,又用澎湃的激情呈现一种艺术的启蒙力量。
这种重语言的传统延续已久。其中总包含一种诗性的幽微与人性的广大。在《延安火炬》中,蔡亮、张自薿先生以星夜里的火龙塑造人民的胜利;肖峰、宋韧的《拂晓》,真正的主人公是前排的老战士和小兵,他们互相依偎的身姿,既叙人情,又树铁律;杨参军、孙景刚等的《民族脊梁》,把历年的英模刻画成可爱可敬的中国人的代表……所有这些人物的镌刻中都流淌着一种人世间的情怀。重形象刻画,以求削鐻之神;又得心应手,存持天然之韵。这份艺者的清明和适度,成就那种蓄涵气韵的艺格,织筑成一个学院的诗性之迹。
行文至此,我们应当向这支初心踔厉的艺术脉络致以特殊的关注,并对他们所葆有的语言激情、诗性幽微的特点予以珍爱。我们将这些作品辑成“画说”系列丛书,通览图像全貌,透视创作背景,述说初心故事,以此向祖国献礼,向伟大的人民精神、英雄气概致敬。……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