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一城书集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认证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53.13
运费: ¥ 5.00-20.00
库存: 7 件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图0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图1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图2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图3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缩略图0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缩略图1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缩略图2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产品特色.png

编辑推荐.png

★畅销书女作家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该版本为国内首次出版;★本书译者袁筱一、袁丝雨,为国内出色的法语译者之一。

内容简介.png

您为什么要拍电影?我喜欢电影,很喜欢。

本书首次汇集了杜拉斯以《印度之歌》为代表的14部电影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此前,这些文稿和访谈录难以获取,也从未发表和出版。杜拉斯一如既往用破碎、绝望但炽热的语言,展现了在电影拍摄的当时当刻,对世界、电影和写作等艺术的思考。

她金句频出,闪耀着智性的光辉,尽显天才的灵光,令人心折。她用电影延伸了写作。

作者简介.png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

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叛逆的代言人,一生从未循规蹈矩,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一生共创作出50多部小说、剧本,其中《情人》获龚古尔文学奖,《广岛之恋》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戛纳金棕榈奖。51岁时担任导演,共拍摄了19部电影,创作出了《印度之歌》等先锋代表作,屡获国际大奖。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教授,翻译家。研究方向为法语文学与翻译理论。著有《法国浪漫主义天才:雨果》《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等;译有法语文学作品三十余部,代表译作有《杜拉斯传》《生活在别处》等,《温柔之歌》获第十届翻译出版奖。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法语文学与翻译理论。 弗朗索瓦博维耶,编辑,《迷途:杜拉斯谈电影》编者。 塞尔日玛热尔,编辑,《迷途:杜拉斯谈电影》编者。

【媒体评论】

(1)在这部1975年的影片中,这位法国小说家证明了自己是一位技艺精湛、形式新颖的电影制作人。(2)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是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莫迪亚诺,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王小波

目录简介.png

代序在外部看见和听见文字 /01导言;让电影走入迷途吧thinsp;玛格丽特杜拉斯电影中的毁灭与悲情 /1音乐电影参数表 /22午后时分,在法国的某座城市 /23作为开始来说很好 /25爱就像革命一样永远延续 /26关于;真相的调查 /32毁灭,她说。电影参数表 /44位于森林中央的旅馆 /45《毁灭,她说。》第一、二组镜头开场白 /48疯狂给了我希望 /49黄色的,太阳电影参数表 /56我们叫他犹太人 /57电影《犹太人》 /60格林斯基想要摆脱犹太人 吗? /70关于犹太人的几点基本提示 /72娜妲莉葛兰吉电影参数表 /78这部影片并未讲述一个故事 /79恒河女电影参数表 /90蓝色月光(临时标题) /91给皮埃尔舍费尔的一封信 /94印度之歌电影参数表 /98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爱情故事 /99在;遗忘中追寻 /101我拍电影是为了消磨时间 /103此处应是遗忘之所,是记忆衰退之地 /114大使馆是一艘进了水的船 /117随记 /1211974年4月15日分镜头剧本 /123三号胶卷(10个镜头)16分8秒 /127《印度之歌》的电影书写 /129关于安娜_玛丽斯特雷泰尔 /133为了电影 /136塞里格伊斯 /153花朵/气味/秀发 /155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电影参数表 /158第二部《印度之歌》 /159承认无能 /166蓝色天空今晨阳光 /174树上的岁月电影参数表 /180一个年迈的女人、一位母亲,从最偏远处而来 /181母亲 /183巴克斯泰尔,薇拉巴克斯泰尔电影参数表 /188女巫 /189为什么在《巴克斯泰尔,薇拉巴克斯泰尔》中没有男人 /193卡车电影参数表 /198愉悦:我们相信,我们不再相信任何东西 /199让世界走入迷途吧 /203最终认识到不存在任何救济 /206快乐的绝望之路 /207我讨厌在电影院讲故事 /217一种反对一切权力的行动 /220我把想象推至极致 /241《卡车》是一种结果 /252我甚至做到了零再现 /255夜船电影参数表 /260《夜船》的拍摄 /261影片的第一版设想 /265序言 /267大西洋人电影参数表 /274大西洋的黑 /275告观众书 /279观看声音与黑色画面 /282罗马的对话电影参数表 /294《撒玛利亚女王》(临时片 名) /295孩子们电影参数表 /298这是一部无限绝望的喜剧电影,其主题与知识有关 /299你们在我的书籍和电影之间做了区分 吗? /301随笔集因为沉默是女性化的 /318我与主题之间存在一种妄想的、全然私人化的关系 /328让故事产生裂缝 /345

【免费在线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地点是印度恒河沿岸一座人口过剩的城市。电影描述了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两日光景,季节设置在印度夏季的季风期。不露面的声音四个人的声音(两个年轻女人的声音与两个男人的声音)讲述着这个故事。这些声音并非向观众(或是读者)说话。它们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谈。它们不知道自己会被听见。这段爱情故事,这些声音很早就知晓了,或者说读过了。其中某些声音比其他声音记得更多。但是任何一个声音都没将这个故事全部忆起,或是全然忘却。我们始终不知道这些声音是谁。然而仅仅凭借每个声音遗忘或是记忆的方式,它们就比直接揭示身份更好地展示了自己是谁。电影剧情是一段始终处于激情巅峰的爱情故事。围绕着爱情故事发生了一桩恐怖故事在季风期臭气熏天的潮湿中,饥荒与麻风病共存这故事同样日日处于骇人的顶点。这个女人,安娜玛丽斯特雷泰尔,是法国驻印度大使的夫人,如今已经逝世她的坟墓位于加尔各答的英国公墓她仿佛自那恐怖中出生一般。在永无止境的沉默中,她立于恐怖中央,自带一种吞噬一切的优美。声音们试图明确地复现这一优美,多孔的、危险的优美,即便对某些声音而言,这优美也是危险的。除了这个女人之外,这座城市里还有一个男人,法国驻拉合尔副领事,他在加尔各答经受着不幸。怒火与谋杀令他投入这印度的恐怖之中。一场招待晚宴将在法国大使馆举办,在此期间这位受诅咒的副领事将会向安娜玛丽斯特雷泰尔大声表白自己的爱。这一切都将发生在白色印度的注视之下。招待晚宴之后,她取道三角洲,径直前往河口小岛

来源:媒体档案,《概要》,太阳之子电影制片公司和徽章电影制片公司,1974年,让皮埃尔让科拉斯基金会洛桑大学电影历史与美学部(JPJC)

在;遗忘中追寻

安娜玛丽斯特雷泰尔并非我创造出来的人物。我们不创造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在;遗忘中追寻,一切都能被找回。我的母亲曾在越南永隆市担任当地小学的教员。我们在那里生活了六年。当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永隆任命了一位新的行政长官。他到任时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是的,我相信他的姓正是:斯特雷泰尔。那两个小女孩与我一般大。而她,那位母亲,那个女人,我们完全见不到她,长期以来她都是隐形的,被幽禁于长官府邸之中。永隆行政长官的更替对于这个事件,我不会叙述它具体发生了什么,而是讲述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对我来说,长官夫人一直是隐形的,被囚于高墙之内。尽管她闭门不出,关于她的故事还是不胫而走,在城中散播:一场自杀的故事。但不是她自杀,而是一个年轻男人为了她自杀。因为她,关于她。一个年轻的男人在远离永隆的一座北方城市自杀了,我很确信那座城市就是长官一家人刚刚离开的任所也许他们正是因为这则丑闻而离开的。正是在得知这件事之后,我看见了斯特雷泰尔夫人。自此,回忆之景留存、凝固、亘古不变:她双眸清澈,仿若透明一般,长发棕红,幽禁之下不施粉黛的脸颊透着西欧人特有的苍白。她的服饰同样明亮洁净,我再一次看见了她,独自一人坐着,冷漠地看着一场我再无法看到的演出。这场景是否发生在一场府邸的招待晚宴上?我不这么认为:我母亲不曾带我去过那些招待晚宴,甚至她自己也很少去。不,这场景只会是透过长官府邸公园的围栏窥探而来的,那时她端坐在公园旁的一片平台之上,面朝那条泛黄的宽阔河流,河中泥沙翻腾那是湄公河。我认为,正是在这个场景下,我看见了她,或者我是在她那鱼雷形敞篷轿车的后座看见她的同样端坐着、旁观着她那时同女儿一道在夜间兜风。不论如何,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是在夜里看见她的,在太阳落山之后。我们从不在热气袭人的时候出门。当我看到她时,冲击是巨大的。这种冲击不亚于永隆街边的女乞丐留给我母亲的孩子。这两件事[]发生于同一个时代我相信这是一种对双重意义的初次发现是对表象意义和潜藏意义之双重力量的发现。这个不看自己、不投射目光、挥霍着激情与死亡的女人,这个代表官方、万众瞩目的女人(永隆官邸内最受瞩目之人),这位母亲,如果表象被揭开,她就拥有另一重意义,属于另一段时间。

来源:手稿,1974年秋天,现代出版档案馆(IMEC),76 DRS 20.11

我拍电影是为了消磨时间

我拍电影是为了消磨时间。如果我有魄力什么事也不干,那么我就会不干任何事。正是因为我没有勇气无所事事,我才选择拍电影。这就是唯一的原因。以上是我对我的事业所能做出的最真实的评价。我出版了电影《印度之歌》第一部分的分镜头脚本,与电影镜头相对照,但是没有背景声音的对话。大概只有那些会去看这部电影,以及那些想要;重看这部电影的人会阅读这个剧本。我认为同时接收画面和声音可能会妨碍观众对电影连贯性及其概览的解读。此外,电影第一部分中声音所说的话正是剧本中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在书里读到它们。而电影第二部分的背景话语则与书中所写不同,它们基本都经过了重新编写。我们正是依据这册分镜头脚本创作并拍摄了这部电影。剧本手稿被复印并且在剧组内分发。我们可以看到,剧本不包含任何技术上的指示。有人认为它太过宽泛,同时太过;书面。我从来无法写出纯粹技术层面的电影脚本。我总是为了那些读者电影团队中的成员而书写剧本。何必要阻止团队去领悟我的计划的本质意义,阻碍他们与电影融为一体呢?另外,技术层面的东西,对我而言是最无须写下的:当我们构思镜头的那一刻,那就是镜头本身。一个镜头的尺寸、光线与背景,那就是镜头。而导演,必须借助他内心的电影脚本,才能着手拍摄。若一个分镜头脚本写得完美详尽,那么它永远无法仅凭借自身再现出我们所看见的画面。因此只有整体计划中的本质意义,以及每次拍摄中对这个意义的呼应表现出碎片如何相互衔接为一个整体,便已达成整体才能开启对观众所见之再现。严格意义上的技术问题只是对意义的二次表达,它会自然流露。在《印度之歌》的排练中,背景音和宾客们所说的话,以及镜头本身解释性的文本(;他进门,他观察,他想要看到她)都被高声朗诵出来并被录了下来。因此我们不得不使用第二台磁带录音机来负责电影的音乐。在拍摄过程中,这一口述的剧本得以完整呈现。镜头十分长,因此我们当然需要借助口述剧本来确认在这些镜头中话语出现的位置。但是还有其他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能将镜头的意义在镜头应当揭示意义与表达意义的那一刻呈现给演员(以及摄影机);另一方面是为了意义能,浮现并自我表达。然后愿这表达能够部分地逃离镜头。例如,假设我们在口述剧本上说;安娜玛丽斯特雷泰尔走进私人会客室,凝视着公园,德菲因塞里格的确也进门了,凝视着公园。由此她进门得更少了,凝视得更少了,但是相反的,她听得更多了。这种进门与视线的削弱,意味着此刻话语负责呈现她与行动。这句话语,这份口述剧本,在正式拍摄中就会隐去,独留德菲因一人实践着进门与凝视公园的行动。但是没关系:德菲因由于身体上的倾听而造成的分心会留在电影中。在我看来,只有这种分心,这种对话语的臣服,才能在《印度之歌》中被表达为。因为德菲因被告知在那一刻,,而只有话语场域令她得以感知并表现出:一个女人。*当我说,我想吐露话语;当我说,请你倾听其中真意,我想说的实际是:请你倾听话语。而对意义的认知:它是无法消除的,但为了接近它,我们必须恒久坚持。*当我谈到一个镜头的,我想说的是中蕴含的,它是追寻意义的镜头所去往的方向,也是意义自身被超越时所选择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我认为,一部电影的普遍意义既包括这种方向的稳定性,也包括电影在镜头间流动穿梭时那变换的强度。当然,还有电影的结尾:要将这流动停在,停在电影中;一旦电影来到尾声,不要让流动在干涸,不,要仿佛我们截取了一条河流,然后将它还给世间的流水。但愿这归还能在电影中被看见,被阅读。但愿加尔各答在离开她的居处之后,能回到电影之外的栖身之所。但愿死亡亦能如此,沉默亦能如此。这种摄像机中的人物对意义的倾听,毫无疑问(比一位导演给出的所有技术层面的指示都更好地)赋予了电影其特有的;步伐,构筑了一种行动、光线、呼吸、身体的统一体。至于演员,这统一体将他们全部纳入身体之中,完美交融。我看到在《印度之歌》的拍摄中,所有演员都化为他们以同样的方式远离自我,退守一隅,所有人都恭敬有礼,怀着同样的谦逊。仿佛他们全都专注地倾听着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一切可以被表达,但并非在他们实际身处之地,而是在一个理想之地,意义才能够被还原例如在游戏中。或者,在一个若隐若现的话语的理想之地在电影中,如果人们愿意的话。我看见了他们,是的,他们不在场,因而在这部电影中得以回归自我,他们摆脱了那种通常覆盖着影星表演的自我审视,这审视会使得观众无法察觉影星的另一面,无法察觉他们的作用。当我们在银幕上观看演员时,我看到他们的不在场与我们自身的不在场并行而存。就这样,怅然若失地,我们相遇了。我认为这种将我与参演《印度之歌》的演员联结在一起的奇异甚至是温情、激烈、绵长之感,也是他们忘我的表现,而正是在这种状态之下,他们诠释出了这部电影。

新华一城书集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收录14部电影相关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左岸派”代表人物杜拉斯电影观代表作(玛格丽特·杜拉斯)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xhbookmall
新华一城书集微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