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自述》
定价:48.00元
ISBN 978-7-301-28400-1
作者:陈忠实 著
装帧:软精装
出版日期:2019/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1/32 880*1230
页码:308
编辑推荐:
这本书可以说,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它是一部可以流传下去的大书。当代大作家以优雅美文写传统,学识渊博又极具激活力,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奔涌而来,先祖、人文、大地、传统的亮点一浪接着一浪如历史长河呈现在面前。围绕“传承”这个关键点,写中国传统的文化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让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重建斯文优雅,守住传统这盏古灯,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与先贤同行,与国粹相见,在当代世界知道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名家推荐:
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司汤达,未肯轻让。
——中国当代画家、学者,北京大学画法研究院院长 范 曾
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西方学者
《白鹿原》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王仲生
《白鹿原》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白 烨
读完这部“雄奇史诗”之后,获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伪“历史之旅”,左边的“正剧”随处都在演戏,右边的“秘史”布满了消费性的奇观,这些戏剧与奇观你可看可不看,随心所欲,在久远的“隐秘岁月”里你意外地获得了消闲之感,早有戒备的庄重与沉重可以得到消除,因为你完全可以不必认真对待这一切。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评论家 孟繁华
我从未像读《白鹿原》这样强烈地体验到,静与动、稳与乱、空间与时间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
——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当代评论家 雷 达
媒体推荐:
王充闾是与余秋雨、梁衡等大家齐名的当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被海内外各界大众读者所欢迎,素有“南余(秋雨)北王(充闾)”之称。作者既在私塾接受过系统的传统国学启蒙,又进入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其作品因厚实的文化底蕴及情感深度被屡屡选入多省市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语文读本。提笔落句宛若信手拈来,情感深挚自然毫无矫揉造作。
――光明日报
王充闾以散文创作而扬名,一部部沉甸甸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分析人物,解读事件,剖析问题,评述公正,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更是一个人学术修养的极致表现。他在少年时代曾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扎实的古诗文根底,这样的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历程。对于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和问题,他有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辽宁日报
中国历史散文,只读王充闾。
—— 万卷出版社
王充闾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文笔优雅从容,意蕴精深幽远,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丰厚的学术功力。他尤以历史文化散文见长,将历史与传统引向现代,引向人性深处,以现代意识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超越性的感悟。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巨匠陈忠实人生历程中仅有的一部自传性作品。他回顾自己的文学实践及人生历程,体验与感悟社会、历史、文化、人生,本书无异于一部生活的教科书。他极其详尽地讲述《白鹿原》的创作过程,幕前幕后一应俱全,一点点娓娓道来,实实在在地讲述写作之道,可谓一部生动形象的写作教科书。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陈忠实的一生都在寻找这样的句子,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句子,也是他寻找到的人生。
作者简介
陈忠实: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白鹿原》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被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并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他2016年在西安去世时,习近平、王岐山、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送了花圈。
目 录
一 意料不及的写作欲念
二 卡彭铁尔的到来,和田小娥的跃现
三 枕头,垫棺作枕
四 沉静与松弛
五 难忘一九八五,打开自己
六 朱先生和他的“鏊子说”
七 寻找一种叙述
八 复活了的呻唤声
九 关于性、庄严与挑战
十 从追寻到转折,再到删简
十一 我的剥离
十二 原的剥离
十三 原上的革命
十四 原下,自在的去处
十五 生命历程里的一个下午
十六 读诗诵词,前所未有的闲情逸兴
后记 说一回多余的话
文摘
后记 说一回多余的话
在我业已出版的六十余种小说、散文选本和文集中,只有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乡村》时,我写过一篇不足千字的后记,留下我当时欣喜而又鼓舞却还属按捺得住的情状。后来还给少量几种小说和散文集子写过后记或自序,却不是我的自愿,是责任编辑带有强迫性的要求,在于这几种书属于出版社各种选题的丛书,规定凡入选这套丛书的作者都必须写自序或后记,我不能搞特殊化的例外,便写,以维护丛书体例的统一性。后来找到一种省事的途径,把某一篇短文做自序,后面附加一个“代”字,虽然有点勉强,得了该书责任编辑的宽容,也就了事。
不是我偷懒,也不是我摆什么架子,而是出于我对写作的可能属于偏颇的理解,作家是用作品和读者实现交流的,作家把自己对现实或历史生活的体验诉诸文字,形成独立体验的小说或散文,发表出来,在各种职业各种兴趣的读者那里发生交流,如能获得较大层面读者的呼应,无疑验证了作者表述那种体验的艺术形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作家的写作用心和探索也就实现了。如果自信作品基本展示了自己的体验,就没有必要作那种多为解释作品的后记,这不仅是相信不相信读者审美能力的事,也是作家自己面对读者自信不自信的事,相信读者会理解作家的体验,也会接受确实较为完美的表述艺术;反过一个角度,如若作品表述的体验得不到读者的呼应,表述的形式又难以为读者所欣赏,那么,后记做怎样的解释都是难以弥补的。我的这种理解可能属于一种偏见,却几十年难以改变,甚至形成一种意识深处的障碍,一当某种丛书统一要求写自序或后记,便有多此一举的逆反。
- 北京大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发票】在订单留言电子邮箱、发票抬头、税号、(统一开电子发票,缺一项都不能开票,自行下载打印)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