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生命这出戏
定价:39.8
ISBN:9787507540512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版次:B1
出版时间:2017-05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让你重新提炼生命价值的伟大著作。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只有拥有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能得到安乐。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而要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而我们要如何演好自己的戏,又不妨碍他人演戏? 在《生命这出戏》中涉及众多的人生问题和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希阿荣博上师开阔又致密地引导我们每个人如何锤炼一颗心去离苦得乐,随缘自在,发现自由。我们将由这股潜移默化的力量指引,挣开痛苦与欲望的汪洋去发现内心的善良与慈悲,我们也将变得惜缘、坚定、平静和富有智慧,从容把握和过好当下的人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生命这出戏 1.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 2.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 3.苦,源自烦恼和业 4.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5.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 6.空性见与持戒 7.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8.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第二章 生命的平等 1.平等: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2.戒杀:人不是非要靠杀害其他众生才能活下去 3.放生:哪怕只能救护一个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4.普贤:尽己所能去帮助一切众生 第三章 生命的依怙 1.皈依的基础: 只要对三宝有信心就可以皈依 2.皈依的对境: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皈依的发心:自利利他 4.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5.皈依佛宝:圆满的智慧、慈悲的力量 6.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7.皈依僧宝:皈依僧团, 不是单独皈依某个僧人 第四章 同生极乐国 1.有世界名曰极乐 2.明观福田:念佛念净土 3.积资净障: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4.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5.发清净愿:愿生彼国、花开见佛 6.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7.有信有愿 8.显密共同的法门 第五章 生命可以改写 1.业的相续:轮回由业而生 2.如意宝珠:金刚萨卅修法中较为简略的一种 3.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4.观想和祈祷:如何观想金刚萨卅圣尊? 5.行动对治: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 6.回向:使善根永不枯竭 7.百字明: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 第六章 微言博义——堪布个人微博选编 1.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苦就无所不在 2.当内心没有太多烦恼 3.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4.无常不是消极的 5.因为执着,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6.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7.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 8.对人对事对生活都要有耐心 9.把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 10.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一亩田:慈悲心的力量 11.施者比受者有福 12.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 13.守住内心的善良 14.我们没有辜负这一场母子的缘分 15.应该像对待现在的母亲一样对待众生 16.每个人都或远或近是另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17.把学佛看成是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18.每一朵花都包含着整个春天 19.逢苦不忧 20.“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 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21.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22.学佛是要真做工夫的 23.逐渐发现自由的真正含义
在线试读:
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变化不止,分合,得失,内外,生长与朽 坏,唯其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从较浅显的层面去理解,执 著就是企图停止这种变化并抗拒事物的两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吸,它就会停下来,这意味着你失去了呼吸,执著使我们以笨拙 的方式表达着对人与事的珍惜,一再陷入僵局,强烈感觉到失去。 梦幻空花又一年。在这不肯醒的梦中,希望与恐惧,欢笑与忧愁,都在不舍昼夜地往你背后奔。一日一日。生活只是这样的擦肩而过啊,不可阻挡也无可挽留。佛陀教我们放下对这无常世间的常执,其实我们不想放下也在放下。这一生不就正在离我们而去吗。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我们喜欢贴标签,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其实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应该乐观还是应该悲观,他只是说要放下执著。欲望多不一定就是对生活积极乐观。而消极悲观不是因为放下了执著,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对自己的经历遭遇太在意了,更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简言之,佛教所说的执著是指把随因缘生住变化的事物认作 固有恒常、坚实存在 ;放下执著就是体认到世间的人、事、物非 自有、绝对存在,由于这份体悟而旷达自在地为人处世。 放下执著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肯吃亏才能学会放下。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佛法教人以豁达务实的态度看人生,知道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轻易也就散了。放下或不放下,一切都是转头成空。看到人生的这一面,心里才有天高地阔、山远水长。
定价:39.8
ISBN:9787507540512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版次:B1
出版时间:2017-05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让你重新提炼生命价值的伟大著作。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只有拥有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能得到安乐。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而要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而我们要如何演好自己的戏,又不妨碍他人演戏? 在《生命这出戏》中涉及众多的人生问题和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希阿荣博上师开阔又致密地引导我们每个人如何锤炼一颗心去离苦得乐,随缘自在,发现自由。我们将由这股潜移默化的力量指引,挣开痛苦与欲望的汪洋去发现内心的善良与慈悲,我们也将变得惜缘、坚定、平静和富有智慧,从容把握和过好当下的人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生命这出戏 1.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 2.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 3.苦,源自烦恼和业 4.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5.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 6.空性见与持戒 7.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8.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第二章 生命的平等 1.平等: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2.戒杀:人不是非要靠杀害其他众生才能活下去 3.放生:哪怕只能救护一个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4.普贤:尽己所能去帮助一切众生 第三章 生命的依怙 1.皈依的基础: 只要对三宝有信心就可以皈依 2.皈依的对境: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皈依的发心:自利利他 4.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5.皈依佛宝:圆满的智慧、慈悲的力量 6.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7.皈依僧宝:皈依僧团, 不是单独皈依某个僧人 第四章 同生极乐国 1.有世界名曰极乐 2.明观福田:念佛念净土 3.积资净障: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4.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5.发清净愿:愿生彼国、花开见佛 6.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7.有信有愿 8.显密共同的法门 第五章 生命可以改写 1.业的相续:轮回由业而生 2.如意宝珠:金刚萨卅修法中较为简略的一种 3.皈依和发心:外依止力与内依止力 4.观想和祈祷:如何观想金刚萨卅圣尊? 5.行动对治:我们不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 6.回向:使善根永不枯竭 7.百字明: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 第六章 微言博义——堪布个人微博选编 1.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苦就无所不在 2.当内心没有太多烦恼 3.失去亲人不是你的错 4.无常不是消极的 5.因为执着,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6.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 7.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 8.对人对事对生活都要有耐心 9.把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 10.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一亩田:慈悲心的力量 11.施者比受者有福 12.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 13.守住内心的善良 14.我们没有辜负这一场母子的缘分 15.应该像对待现在的母亲一样对待众生 16.每个人都或远或近是另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17.把学佛看成是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18.每一朵花都包含着整个春天 19.逢苦不忧 20.“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 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21.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22.学佛是要真做工夫的 23.逐渐发现自由的真正含义
在线试读:
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变化不止,分合,得失,内外,生长与朽 坏,唯其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从较浅显的层面去理解,执 著就是企图停止这种变化并抗拒事物的两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吸,它就会停下来,这意味着你失去了呼吸,执著使我们以笨拙 的方式表达着对人与事的珍惜,一再陷入僵局,强烈感觉到失去。 梦幻空花又一年。在这不肯醒的梦中,希望与恐惧,欢笑与忧愁,都在不舍昼夜地往你背后奔。一日一日。生活只是这样的擦肩而过啊,不可阻挡也无可挽留。佛陀教我们放下对这无常世间的常执,其实我们不想放下也在放下。这一生不就正在离我们而去吗。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我们喜欢贴标签,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其实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应该乐观还是应该悲观,他只是说要放下执著。欲望多不一定就是对生活积极乐观。而消极悲观不是因为放下了执著,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对自己的经历遭遇太在意了,更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简言之,佛教所说的执著是指把随因缘生住变化的事物认作 固有恒常、坚实存在 ;放下执著就是体认到世间的人、事、物非 自有、绝对存在,由于这份体悟而旷达自在地为人处世。 放下执著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肯吃亏才能学会放下。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佛法教人以豁达务实的态度看人生,知道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轻易也就散了。放下或不放下,一切都是转头成空。看到人生的这一面,心里才有天高地阔、山远水长。
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变化不止,分合,得失,内外,生长与朽 坏,唯其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从较浅显的层面去理解,执 著就是企图停止这种变化并抗拒事物的两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 吸,它就会停下来,这意味着你失去了呼吸,执著使我们以笨拙 的方式表达着对人与事的珍惜,一再陷入僵局,强烈感觉到失去。
梦幻空花又一年。在这不肯醒的梦中,希望与恐惧,欢笑与忧愁,都在不舍昼夜地往你背后奔。一日一日。生活只是这样的擦肩而过啊,不可阻挡也无可挽留。佛陀教我们放下对这无常世间的常执,其实我们不想放下也在放下。这一生不就正在离我们而去吗。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我们喜欢贴标签,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其实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应该乐观还是应该悲观,他只是说要放下执著。欲望多不一定就是对生活积极乐观。而消极悲观不是因为放下了执著,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对自己的经历遭遇太在意了,更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简言之,佛教所说的执著是指把随因缘生住变化的事物认作 固有恒常、坚实存在 ;放下执著就是体认到世间的人、事、物非 自有、绝对存在,由于这份体悟而旷达自在地为人处世。
放下执著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肯吃亏才能学会放下。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 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 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佛法教人以豁达务实的态度看人生,知道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轻易也就散了。放下或不放下,一切都是转头成空。看到人生的这一面,心里才有天高地阔、山远水长。
看看周围,很多人都是满怀着对生活的热情筹划突然间离开 这个世界的。你没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比这些人更幸运。藏族人 常说 :明天或来世谁先来到,我们并不清楚。如果死亡就是一切 的终结,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如果吃喝享受,纠结辛劳,最后只 为烟消云散,这样的人生想想都让人心酸失望,不是吗?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不得不为生存奔忙,如果有可能的 话,周末时让自己不再围着衣食旋转吧,让身心在一本书、一段 静坐、与友人的交谈、春寒里的散步中逗留,安静下来去了解自 己或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灵,或者去做义工。即使在竞争压力很 大的今天,生活除了奔波、冲刺,仍然可以有逗留和诗意。
显示全部信息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变化不止,分合,得失,内外,生长与朽 坏,唯其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从较浅显的层面去理解,执 著就是企图停止这种变化并抗拒事物的两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 吸,它就会停下来,这意味着你失去了呼吸,执著使我们以笨拙 的方式表达着对人与事的珍惜,一再陷入僵局,强烈感觉到失去。
梦幻空花又一年。在这不肯醒的梦中,希望与恐惧,欢笑与忧愁,都在不舍昼夜地往你背后奔。一日一日。生活只是这样的擦肩而过啊,不可阻挡也无可挽留。佛陀教我们放下对这无常世间的常执,其实我们不想放下也在放下。这一生不就正在离我们而去吗。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我们喜欢贴标签,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其实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应该乐观还是应该悲观,他只是说要放下执著。欲望多不一定就是对生活积极乐观。而消极悲观不是因为放下了执著,相反,正是因为放不下。对某些人某些事,对自己的经历遭遇太在意了,更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简言之,佛教所说的执著是指把随因缘生住变化的事物认作 固有恒常、坚实存在 ;放下执著就是体认到世间的人、事、物非 自有、绝对存在,由于这份体悟而旷达自在地为人处世。
放下执著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肯吃亏才能学会放下。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 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 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佛法教人以豁达务实的态度看人生,知道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轻易也就散了。放下或不放下,一切都是转头成空。看到人生的这一面,心里才有天高地阔、山远水长。
看看周围,很多人都是满怀着对生活的热情筹划突然间离开 这个世界的。你没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比这些人更幸运。藏族人 常说 :明天或来世谁先来到,我们并不清楚。如果死亡就是一切 的终结,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如果吃喝享受,纠结辛劳,最后只 为烟消云散,这样的人生想想都让人心酸失望,不是吗?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不得不为生存奔忙,如果有可能的 话,周末时让自己不再围着衣食旋转吧,让身心在一本书、一段 静坐、与友人的交谈、春寒里的散步中逗留,安静下来去了解自 己或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灵,或者去做义工。即使在竞争压力很 大的今天,生活除了奔波、冲刺,仍然可以有逗留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