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正版现货《寄生虫:原创剧本+电影分镜》162幕奉俊昊导演亲笔手绘分镜+灵感速写+终稿剧本+深度专访+独jia剧照
运费: | ¥ 0.00-10.00 |
商品详情
《寄生虫:原创剧本·电影分镜》
《杀人回忆》《雪国列车》《汉江怪物》导演奉俊昊,引发亿万观众热议的现象级电影神作
斩获韩国影史首座戛纳金棕榈
直击阶级话题,戳中社会痛点
拍摄用终稿剧本×深度专访×独家剧照
162幕导演亲笔手绘分镜+灵感速写
完整场次的剧作原貌+电影分镜图稿
从希区柯克般细节控导演的拍摄蓝图,见证名场面诞生历程
每一幕都让你大为震撼、直呼过瘾!
完美复刻原版高品质装帧质感
著名海报设计师黄海
操刀封面字体设计
导演特别提供专属印签
献给所有用画面讲故事的人
「剧本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就像活着的生物一样。」
「我的电影和我画的分镜没什么两样。」
寄生虫电影分镜
寄生虫原创剧本
随书附赠 限量周边
“自画像”涂鸦冰箱贴(已售罄)
“沿阶而下”建筑徽章
导演手绘分镜书签
电影分镜明信片
著 者:[韩]奉俊昊
译 者:李 娜
字 数:369千
页 数:452
出 版:海峡文艺出版社
印 张:28.25
尺 寸:150毫米×22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21年9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21年9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98.00元(全二册)
编辑推荐
《寄生虫》是近年来热度zui高的亚洲电影,社会学系出身的奉俊昊导演以风格化的手法讲述了这一出“没有小丑的喜剧、没有恶人的悲剧”,更融入了对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等现实议题的深入思考,堪称艺术与娱乐的完美融合、职业生涯的集大成作。
无论是观众的热议共鸣、媒体的争相报道,还是拿奖拿到手软的影史新记录、豆瓣上百万人评出的8.8高分,都足以证明《寄生虫》跨越圈层的成功。而奉俊昊作为一位“全能型”导演,往往自编自导原创故事,且亲自绘制自己电影的故事板,像希区柯克那般在筹拍阶段就开始精准控制想要呈现的电影画面。
本首刷限量版,包括电影《寄生虫》的剧本与分镜共两册,其中《寄生虫:原创剧本》收录了拍摄用zui终稿剧本,另附深度专访与独家剧照;《寄生虫:电影分镜》囊括了162幕导演亲笔手绘的全片分镜及灵感速写。剧情、场景和角色的视听呈现方案一览无余,读者得以一窥社会派天才的脑内剧场、现象级神作的诞生历程。这些珍贵详实的一手资料,堪称一堂分享创作经验与成果的ding级大师课,是献给影视、动漫、广告、游戏等用画面讲故事的创作者的“实操教科书”,也是影迷读者不可错过的“幕后纪录片”,值得细细品读、收藏纪念。
* *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zui孤独寂寞的那段时间的记录,是经历拍摄现场快乐的大混乱之前,静谧而私人的瞬间。”——奉俊昊
* * *
奉俊昊是韩国电影界“四大天王”导演之一,也是改写韩国影史甚至世界影史的导演。在《寄生虫》斩获戛纳金棕榈、奉俊昊成为奥斯卡“四冠王”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发文道贺,“这是无上的荣耀……我深知一部电影需要导演、演员、工作人员在剧本和制作的各个环节倾注心血”,并邀请奉俊昊导演共进午餐,称赞其“逾越非英语电影面临的壁垒”。
◎ 官方授权,披露终稿剧本原貌+完整场次分镜全稿,包括成片未呈现的戏份,由细节之处看编剧取舍与导演思维,展现标准的电影工业级镜头设计范例,领略从文字到画面的绝妙“转译”
对白与行为中有哪些伏笔、铺垫与呼应?——精准结构一览无余;角色的情感诉求、道具的隐喻象征、转折的微妙把控……编剧巧思耐人寻味。终稿剧本与成片有何不同?那些变化的细节,正是导演“不停扩张自己的触须,不断思考的证据”。
推拉摇移,摄影机要如何运动?取景机位、人物走位如何设计?“全能型”导演的场面调度全解指南,悉心规划每分每秒的视听语言,把脑内构思化为漫画般的精致手稿。将《寄生虫:原创剧本》《寄生虫:电影分镜》与电影成片比照深度阅读,感受“作者导演”用风格化画面打造想象世界的独门技法,以及故事素材“打磨成型”的专业过程。
◎ 对白讲究、金句频出,举重若轻,辛辣幽默中透着悲凉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
「钱就是熨斗,所有褶皱都能熨平。」
「晚上“咔嚓”一开灯,蟑螂“唰唰唰”地满地跑……」
「我们这是半地下室的味道。只有离开这里,味道才会没有。」
「坐地铁的人身上有种特别的味道……不知道了,好久没坐过地铁了。」
◎ 来自资深电影记者的第一手深度专访+独家高清剧照,回味名场面瞬间
《寄生虫》从故事构思、历次修改剧本到剪辑时的取舍,是怎么考虑的?选角阶段有何趣事?角色取名有何深意?——且听奉俊昊导演娓娓道来幕后秘闻。
◎ 分镜全书每格画面皆由导演亲笔绘制,感染力令人惊叹!
奉俊昊导演用笔高效、老道,且画风可爱、形象生动,颇具看点;故事板空间信息细节满满,完整丰富,针对重点场景、道具、台词,还进行了细致的颜色标注,并保留了重要修改痕迹。除整本分镜,另附导演的灵感速写稿,以及像豪宅派对这样复杂“大场面”调度方案的全景俯视图、站位动线图……每个细节设计皆彰显大师用心。
◎ 导演特别为简体中文版提供专属印签,设计大师黄海操刀封面字体设计,十分具有收藏价值;函套选用300g哑银卡,工艺采用丝网印白+局部磨砂UV+覆哑膜,内外样式一比一复刻,完美呈现原版质感;《寄生虫:原创剧本》内页选用纸质细腻厚实的98g米白色胶版纸;《寄生虫:电影分镜》内页选用118g米白色胶版纸,全彩四色印刷,搭配方便平摊的PUR胶装订,阅读体验友好;随书附赠明信片一枚,正反面呈现剧照与分镜画面;另附赠独家PET书签一枚,以胶片样式印制导演手绘分镜图,留驻精彩瞬间。
媒体推荐
无懈可击的演员阵容献上了令人激动的表演,他们击中了奉俊昊和韩珍元创作的多声部剧本中的每一个音符与和声共鸣。这是一场悲喜剧的大师课,会深入你的皮肤,吞噬你的电影之魂。
——《观察者报》(The Observer)
电影的奇迹。奉俊昊过去的职业生涯已经成就颇高,如今他更上一层楼。一部狂欢的社会讽刺剧,它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深具讽刺意味。
——《帝国》(Empire)
凭借奉俊昊迄今为止zui优秀的作品《寄生虫》,这位50岁的导演清晰地阐述了一条贯穿他之前所有作品的主线:没有战争,只有阶级战争。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奉俊昊是一个隐秘行动的热衷者。如同希区柯克一样,他就像和我们一起搜寻玩具的猫,用爪子抓挠我们,让我们与那些我们原本可能恐惧或蔑视的行为串通一气。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寄生虫》有充分的理由在全球引起共鸣。它讲述了一个你可能不用字幕或任何对话就能理解的故事;这些演员的脸清晰地展示了在一个财富和特权的世界里作为局外人的感受。
——《时代周刊》(Time)
名人推荐
向还没看的人说明这部电影的内容很无聊。只能说“去看!”,只能说“很有趣!”。总之希望你去看看。
——是枝裕和
(《寄生虫》)这部电影在当下的环境非常有代表性,它在所有基础上都具备拿奖的素质。我觉得拿奖没什么问题,我也很喜欢它。它的zui小化类型表达让我惊奇,这个片子看上去非常小,却把类型片的手法用到了极致。我看了四五遍了。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导演
《寄生虫》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不同的类型,并以诙谐又高效的叙事手法,在如此本土化的影片中,讲述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紧迫扎心又有全球普世性的话题。
——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荒野猎人》导演
用“杰作”这个词来形容是不够的,《寄生虫》是现代电影的一个抵达目标。作为一个导演,我深感压力巨大:电影必须要有趣到这种程度吗?
——滨口龙介,《夜以继日》导演
在如同蒙着眼睛于黑暗中疾驰一般的兴奋与刺激的深处,不用说教的手法就讲述了社会的不洁和人类之滑稽,我只为这般优雅描绘的力量而倾倒。明明是边笑边看的,但回过神来却被毛骨悚然的冲击吓坏了。极端变态、彻底残酷(zui高的赞美之词!),而且夹杂着些微温柔的奉导演所注视的,是不加修饰的“人类的尊严”。我想今后也要继续追逐远处朦胧可见的巨大背影而前进。
——李相日,《怒》导演
《寄生虫》已经不在电影的范畴内了。写作、雕塑、绘画、建筑……总是从地下放眼世界的奉俊昊导演,经过这部作品,已经是现代的米开朗琪罗了。真不甘心啊,超越他的一定只有他自己吧。
——阪本顺治,《北方的金丝雀》导演
著者简介
奉俊昊(Bong Joon-ho),生于1969年,韩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就读延世大学社会学系期间执导了短片《白色人》,进入韩国电影艺术学院第11期学习期间执导了毕业作品《支离破碎》。从长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开始,陆续执导了《杀人回忆》(横扫青龙奖和大钟奖,以500多万观影人次拿下青龙奖2003年“最卖座韩国电影奖”)、《汉江怪物》(以1300万观影人次打破韩国影史截至2006年的票房纪录)、《母亲》、《雪国列车》(首次打入西方市场)等影片。而后,作品《玉子》曾入围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斩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2021年受邀担任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译者简介
李娜,毕业于北京大学。影迷、制片人、发行人、译者。
内容简介
本首刷限量版,包括《寄生虫:原创剧本》与《寄生虫:电影分镜》共两册。前者收录了拍摄用最终版剧本,以及未公开剧照及导演独家专访,全面呈现电影的剧作原貌及幕后故事;后者收录了完整场次分镜图(故事板),包括162幕导演亲笔手绘分镜及十余幅灵感速写稿。
影片讲述了出身贫寒的金基宇,以做家教为契机,打入上层社会精英朴社长家庭内部,原本失业的金家四口人继而纷纷“成功入职”朴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直到一起突发事件让所有人滑向离奇的命运漩涡……
目 录
《寄生虫:原创剧本》
导演的话
Part 1.剧本
Part 2.场景
Part 3.对话
《寄生虫:电影分镜》
导演的话
Part 1.分镜图
Part 2.手绘稿
分镜专业术语
导演的话
1999年,我拍摄了处女作《绑架门口狗》。
今年,即2019年,我完成了第7部电影《寄生虫》。
做电影导演,一晃就是20年了。
构思、写剧本、画分镜、拍摄、剪辑和录音。
在过去的20年里,我生活的全部就是把这些工作重复做了7次。
如果可以一直重复上面的过程,
我别无所求。
我把这些循环往复的人生周期中的两个瞬间,
即剧本和分镜,像是用刀劈开的断面一样,
呈现在这本书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我最孤独寂寞的那段时间的记录,
是经历拍摄现场快乐的大混乱之前,
静谧而私人的瞬间。
因为这本书是作为我私人的记录来呈现,
所以从剧本中的错别字到分镜里蚯蚓般的手迹,
都照原样印了出来。
过去,偶尔在接受采访时,我隐隐说出过一些自夸的话:
“我的电影和我画的分镜没什么两样。”
那是想要炫耀我是如何精心地准备电影,
或者在拍摄时是多么细心地控制了现场。
不过,这样的炫耀,
说到底还是太愚蠢了。
能够感受到演员们在眼前
生动地表演的时候,
能够事先察觉到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们
说不出口的苦恼的时候,
能够通过这些,对自己创作的剧本和分镜
进行否定和改变的时候,
才能说是真正地做到了导演应做的工作。
因此这次,我想炫耀一些完全相反的事。
书里的剧本或分镜和完成的电影有什么不同?
重新回忆电影中的场面,
冷静地进行比较吧。
那些产生变化的细节,
正是导演在拍摄现场和后期工作的漫长时间里,
不停扩张自己的触须,不断思考的证据。
这位又一次完成了工作的导演,他干过什么苦活儿累活儿,
虽然有些难为情,但想偷偷地拿这本书作为证明。
奉俊昊
于2019年秋
正文赏读
- 益起映创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官方直营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