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文学概论 第三版
作者:李永燊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书号:9787561783900
定价:39.80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是修订后的第三版,全书共分五编,分别从文学特性、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文学发展和文学赏评几个方面,阐述文学的基本原理。每编又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读、研讨和观赏,突出了训练学生运用文学原理分析文学现象、解读作品的能力。 本书为高校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使用。本书由李永燊主编。
李永燊,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
前言
引论
第一编 文学特性
(导读)
第一章 文学的形象性
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特征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多样性
第二章 文学的情感性
第一节 文学情感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情感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的情理关系
第三章 文学的审美性
第一节 文学审美性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审美性与形象性、情感性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综合审美功能及美育
第四章 文学是语言艺术
第一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之比较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特征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构成和锤炼
(研讨)
一、巴尔扎克:《高老头》
二、舒婷:《呵,母亲》
三、朱自清:《背影》
四、杨朔:《荔枝蜜》
(观赏)
第二编 文学作品
(导读)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的要素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一节 体裁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第二节 诗歌
第三节 散文
第四节 小说
第五节 戏剧文学
第六节 影视文学
(研讨)
一、莫泊桑:《项链》
二、闻一多:《死水》、《也许》
三、文学世界中的“青春流浪”主题初探
四、校园文学作品
五、网络文学作品
(观赏)
第三编 文学创作
(导读)
第七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准备和过程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第三节 文学典型和典型化
第八章 文学的创作思维
第一节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二节 灵感思维与模糊思维
第三节 创作思维的多功能
第九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两大潮流
第二节 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创作方法
第十章 文学的风格流派
第一节 文学风格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 文学流派及其多样化
(研讨)
一、屠格涅夫:《木木》
二、沈正钧:《孔乙己》(越剧)
三、贾平凹:《一个有月亮的渡口》
四、陈祖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节选)
(观赏)
第四编 文学发展
(导读)
第十一章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第一节 文学与经济基础
第二节 文学与上层建筑
第十二章 文学的产生、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文学交流
第三节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
(研讨)
一、郑小琼:《铁?塑料厂》
二、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三、《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发展》(节选)
(观赏)
第五编 文学赏评
(导读)
第十三章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节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第十四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和原则
第四节 文学批评家的修养
(研讨)
一、孟浩然:《春晓》
二、曹禺:《雷雨》
三、老舍:《骆驼祥子》
四、路遥:《人生》
五、郭志刚:《我看文学研究和文学欣赏》
(观赏)
后记
前言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师范院校统编教材《文学概论》(修订本)伴随我们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总的看,使用效果和社会反响是好的。但面对中学新课改的形势,有必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再次进行修订。
中等教育提出新课改的理想与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教改更应该如此。大学教学过程不是把理论知识从外部注入学生大脑,而是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内在心智体系发生变化,由传习向独立认识过渡。理论与知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与创新精神以及个性、能力的发展,都要从自主自学、体验思考、合作探究入手。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就读经验会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的缘由。
数年的教学实践,座谈调研,我们清醒地看到:从高考进入大学的新生,大多还是适应于注入式教学,热衷于由教师全面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上课记笔记,考试对笔记,复印一堆题”的教学模式。面对“不再有老师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不再有老师布置看书,不再有人反复给你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句话,面对大学新的学习生活,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学生们往往很不适应。
通过师生对话,大家达成共识:要改变师生的学习理念,理所应当,首先要改变教者的理念。首先要把传统的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价值由制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的转变。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不应满足于传播知识,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善于思考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
由此,我们在修订教材时突出了训练学生运用文学原理分析文学现象、解读作品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分为导读、研讨、观赏三个部分。
导读部分,保留原教材理论框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文学的基本原理。
研讨部分,围绕章节内容,选摘与中学语文课内外教材相关的作品,相关评论与争议,由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感受与体验,汇通中学所学的语文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话题,写出读书心得,然后组织研讨,逐步实现学习性研究。
观赏部分,选择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提供视觉形象,比较改编得失,激活学生思维,综合地展开不同观点的交流,开放并活跃课堂。
《文学概论》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的主干基础课,是未来教师解读文学作品的入门课。在大一学好并掌握好基本文学原理对今后学习中文专业各门课程至关重要。
显然,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是双向的沟通。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应该是: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者;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者;从“授业”者转向“创业”问题的参与者。
本书的编写,自初版、修订、修订再版,已历时很久。这次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建议,吸收了不少高校文论教师的建议和新的教改成果,又作了一次认真的修订。敬祈同行专家和广大师生批评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