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进口商城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商进口商城 微信认证
中商进口商城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中华商务贸易公司所运营的英美日韩港台原版图书销售平台,旨在向内地读者介绍、普及、引进最新最有价值的国外和港台图书和资讯。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90.00
运费: ¥ 5.00-30.00
库存: 1 件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图0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图1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图2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图3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图4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图5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缩略图0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缩略图1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缩略图2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缩略图3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缩略图4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商品缩略图5

商品详情

《跨學科視角下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兼談香港問題》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Identity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 A Case of Hong Kong.  


叢書系列: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叢書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郭宇菲

ISBN:9789620450525

版次:初版

出版地:中国香港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開度:16開(170mm*240mm)

圖書分類:社會科學——其他

印刷用色:單色

裝幀:平裝

頁數:192

語種:中文(繁體)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個角度向讀者展示身份認同是如何與一系列“以語言為中心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的。

究竟是思維決定語言,還是語言決定思維?不同的世界觀是由不同母語的語言結構引起的嗎?男人和女人的語言使用是否存在天生的差別?一個失去自己語言的民族,是否必然失去其“民族性”?語言究竟是不是區分“我群”和“他群”的關鍵性因素?

本書將帶領讀者一一探討這些議題,並以“一兩制”進程中香港的語言生活與身份認同作為案例分析,從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郭宇菲,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博士,研究領域包括語言政策與身份認同、話語分析、粵文化與港澳社會。近年來圍繞粵港澳地區語言政策的主題出版專著1部(法文),在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若干,撰寫智庫研究報告數篇。主持2020年度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

 

目錄

序言  /i

緒論  /001


第一部分 跨學科視野下的身份認同  /007

一、 身份認同的跨學科特徵  /008

二、個人身份認同——基於哲學和心理學的視角  /010

三、群體身份認同——基於人類學與社會心理學的視角  /018  

Tajfel和Turner的社會認同理論 /018

 巴特的族群邊界論  /027

四、現代性與身份認同——基於社會學與政治學的視角 /030

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030

 新社會運動與集體身份認同 /034

 語言與溝通理性 /037


第二部分 語言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043

一、語言與民族身份認同 /044

 概念辨析:民族與族群 /044

 本質主義視角  /047

 建構主義視角 /050

 族群象徵主義 /060

二、語言與性別認同 /065

 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065

 社會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支配論”與“差異論” /066

 後現代主義視角下的“性別表演” /068

三、語言與階級  /073

 何為階級 /074

 語言與階級:結構主義視角 /076

 語言與階級:建構主義視角/081

四、語言與後現代主義視角下的文化認同 /088

 文化雜糅 /089

 殖民地與克里奧爾語 /092

 語言、超級多樣性與族裔散居群體  /095

 語言、全球本土化與“跨語言”教學  /100


第三部分 “一兩制”進程中香港社會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問題 /105

一、歷史上的“省港澳”  /106

、 港人身份認同的變化:1949—2019/109

、 香港的“兩文三語”  /117

 回歸前的語言生活  /117

 回歸以來的語言政策   /125

香港社會的語言生活現狀 /131


四、語言建構人集體身份認同:類型與路徑 /135

 語言:區分“內群”與“外群”的符號  /135

 語言建構身份認同:多元性、複雜性、流動性 /139


五、粵港澳大灣區視域下香港語言規劃再思考  /147

 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和語言觀, 正本清源  /147

 善用語言對身份認同的“再類別化”作用  /149

 加強與完善香港的普通話與簡體字教育 /152


結語 /154

參考文獻  /158

後記 /178

 

序言

語言與認同

李宇明 1

認同,包括家認同、民族認同、階層(階級)認同、性別認同、自我認同、語言認同等等,既是多學科關注的學術課題,又是當今世界、當今中需要妥善處理的現實問題。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巴門尼德(Parmenides)就曾思考過“自我”的概念,17—18 世紀,洛克、黑格爾等哲學家也不斷追問何為“自我”,這是對認同問題的早期探究。進入 20 世紀,身份認同成為眾多學科的關注對象,形成了多種頗具影響的理論。20世紀上半葉,心理學是研究身份認同的主要學科。弗洛伊德區分了自我意識的三個層面 —“本我、自我、超我”;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將人生分為八階段,詳細描述了每階段的心理特點與身份認同危機。20 世紀 60—70 年代以來,身份認同的研究逐漸從哲學、心理學拓展到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語言學等學科領域,研究對象也從個人認同發展到群體認同,研究觀念逐漸由“本質主義”到“建構主義”再到“後現代主義”。

本質主義觀念,把身份看作是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類似中俗語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建構主義觀念,則認為身份認同是個人與他人與社會互動的結果,是在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持續性“對話”中逐漸形成並不斷調整的。後現代主義觀念,把現代社會看作是液態化的,群體的邊界是模糊的、相互滲透交融的,因此,人的身份也是流動的、多變的、情境化的,甚至是雜糅的;身份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固化的,恰恰相反,人的身份是可以選擇的,是選擇之後還可以再選擇的。

語言與身份認同的關係,是對身份認同的進一步思考。首先,語言與一定的社會身份相關聯。這種關聯可能是客觀的,如漢語方言與地區身份的關聯,民族語言與民族身份的關聯等。這種關聯也可能是社會意識領域的,比如男人應當怎麼說話,女人應當怎麼說話;有教養的人是如何說話的,沒有教養的人是如何說話的,等等。當人們學習或改說另外一種語言、方言或說話方式時,是不是就在改變、就能夠改變語言身份和社會身份?讓人學習或改說另外一種語言、方言或說話方式,是不是就能夠改變人的語言身份和社會身份,或者起碼改變對“他者”的態度印象?其次,對語言的命名和歸屬的認識,也常涉及身份認同。比如,在際語言學界,一般認為馬來語與印度尼西亞語是一種語言,類似的情況還有印地語與烏爾都語、塞爾維亞語與克羅地亞語,分別稱為“馬來—印度尼西亞語”“印地—烏爾都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但是說這些語言的人並不都這麼看,比如現在的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可能就不認同與對方說的是一種語言。漢語是方言異常分歧的語言,南方方言可以稱“話、方言”,也常聽到“× 語”的說法,如“粵語、閩語”甚至“滬語”。國際上,有人把中的一些南方方言看作獨立的語言;如果南方方言區有人也這麼看,若不是學術討論,那也就牽涉到身份認同了。

關於身份認同的“本質主義”“建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理念,雖然是不同學科的研究所得,但並不僅僅存在於學術領域,也是現代多元社會的現實存在。各種身份的人、各色各樣的社團雖然同處在一個時空中,但是思想理念卻差異很大,在身份認同上也具有不同的理念,從而帶來各種思想矛盾甚至是行為衝突。國內的許多矛盾和衝突,比如烏克蘭的內衝突、英脫歐、中國台灣地區民眾對於“是中人還是灣人”問卷的回答等,幾乎都與身份認同有著或深或淺、或隱或顯的關係。身份認同是當今學術和現實領域的熱點問題。 

郭宇菲博士的《跨學科視角下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兼談香港問題》,是我見到的漢語文獻中討論認同問題全面的著作。這部著作從古希臘哲學關於認同的思考講起,一直講到 20 世紀以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語言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具有歷史眼光和多學科視野,特別是對身份認同的“本質主義”“建構主義”“後現代主義” 理念的描述與剖析,更顯示其學術見識與學術功力。之所以能夠有此學為,與她長期在外接受學術教育相關。2010—2012 年,她在巴黎第三大學攻讀應用語言學的碩士學位,2012—2017 年,在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攻讀社會語言學的博士學位。更為可貴的是,郭宇菲博士不只是陶醉在學術話語中,不把自己幽閉於學術的象牙塔中,而是關注中語言生活,用學術專長研究中語言生活的熱點問題、重大問題。這種研究,不僅可以資政惠民,而且可以利用生動的材料來檢驗與豐富已有的學術理論,反哺學科。 

該書用較大篇幅研究香港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回憶了歷史上的“省港澳”情況,詳述了 1946 年到 2019 年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變化,描寫了香港“兩文三語”政策的起源與發展,特別是從學理上探討了香港人通過語言來建構集體身份認同的類型與路徑,從粵港澳大灣區的情境下對香港語言規劃進行再思考。這一案例的研究,對“一兩制”進程中香港社會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是由 56 個民族構成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由於歷史、文化、經濟、政治、語言文字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語言矛盾複雜多變,語言衝突時有發生,語言認同、身份認同是政府、民間和學術界都十分關心、需要認真對待、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坊間將許多語言問題帶入“敏感問題”範疇,因其“敏感”便採取“鴕鳥政策”不去觸及,對“敏感問題” 就將缺乏學術瞭解,失卻學術話語權。就此來看,更應當為郭宇菲博士的著作及其近些年的一些研究點讚。 

語言生活是語言學研究的出發點,也是語言學研究成果的施力處。有擔當的語言學者,應當關注語言生活問題,引導語言生活發展,追求語言生活和諧,通過語言生活的和諧促進社會生活的和諧。 

2020 年 12 月 31 日 

序於北京懼閒聊齋


1李宇明,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等。

中商进口商城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商进口商城 微信公众号认证
中商进口商城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中华商务贸易公司所运营的英美日韩港台原版图书销售平台,旨在向内地读者介绍、普及、引进最新最有价值的国外和港台图书和资讯。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中商原版】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与身份认同 兼谈香港问题 港台原版 郭宇菲 香港三联书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Imported-Book_online
中商会员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