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先知书店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36.00 - 253.00
运费: ¥ 9.00-35.00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0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1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2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3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4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5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6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7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8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9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10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11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12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13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图14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0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1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2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3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4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5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6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7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8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9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10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11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12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13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商品缩略图14

商品详情


图片下载失败

“中国三大家书”


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父亲节到来之际,先知书店特别策划“父亲节专题”,包括三部书,《傅雷家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曾国藩家书》,都是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作者均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或功业卓著,或著作等身。其阅历、学养、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历史与文化的见解,都深刻而独到。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在书信中,也留下了诸多记录。因为是写给孩子的信,所以极具“读者意识”,当下的读者,不论文化深浅、年龄大小,都能了解到这些一流人物的风格与思想,进而提升自己,教育孩子。


《傅雷家书》


傅雷  作品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ISBN:9787108062659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定价:36元


《傅雷家书》


本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于1954年到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是作者一生辛勤治学经验的总结,也表现了一位老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感人的父子情爱;是适于一切想求学问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有人情味的好书。

《傅雷家书》自1981年8月三联书店初版以来常销不衰,其对艺术和音乐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化的分析、对社会和国家的热切关望、对人生的体悟和对人类前途的思考……以及贯穿其间的对儿子的深情与期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三联纪念本《傅雷家书》,依循初版原则和形式进行编选,带领读者重新走近这位有卓越才识、有卓然风骨的又恬静又热烈的父亲。

傅雷随信寄出的为傅聪摘译的几则音乐笔记,也一并附上。

◎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末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 尽管我们隔得这么远,彼此的心始终在一起,我从来不觉得和你有什么精神上的隔阂。父子两代之间能如此也不容易:我为此很快慰。


——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三日


◎ 比诗还令我泪下,比小说还动我情感,比哲学还令我深思。征服人的心灵的,是心灵本身。


—— 刘再复,社科院文学所前所长


◎ 这部家书是爱的教育的教科书,今天的家长们从中可以看到,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有爱无教育不是真正的爱,爱的教育就是培养心灵,就是在心灵层面上和孩子成为知心的朋友。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部家书又是人生和艺术的启蒙书,从中可以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心灵丰富而高贵。


—— 周国平,哲学家


◎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


—— 杨绛,作家

傅雷(1908—1966)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具专长,而常为其翻译盛名所掩。特别重要的,是他的立身处世,耿介正直,劲节清操,一丝不苟,兼备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品德与现代精神,堪称典范。“文*”殉难,举世景仰。

出版前言

傅雷家书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音乐笔记

附录1:赤子之心:傅聪谈傅雷(冬晓)

附录2:范用与傅雷家书(傅敏)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梁启超   作品

彭树欣 整理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ISBN:9787532595747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89元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回望晚清民国,我们发现了一个教育的传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寒素之家,竟然诞生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梁启超;梁启超又进一步发扬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梁家子弟,子女九人均龙跃凤鸣。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院士,1948年中国首次设立院士制度时,梁家的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同时当选,思礼则于1987年、1993年分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他的弟弟梁启勋、梁启雄和侄子梁廷灿在其引导和指点下也成为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新会梁氏满门俊秀,星光灿烂。

梁启超时代的教育环境同今天极其相似,学校教育偏重知识,传统教育的根本德育被忽视。梁启超在呼吁和实践教育改革的同时,倾注大量心血在家庭教育上,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其家庭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德育、智育、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下教育和家庭教育极具引领和补偏救弊的作用。

为了完整体现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年轻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给儿女的书信、家庭讲学文录、自述和对亲人的怀念等,精心编校,书前有详细的前言、导读,每篇书信、文章均有背景介绍,并对所涉人物、难懂词语加以注释。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给孩子们的信100余通,包括修养、为学、情感、处世等内容。

二、梁启超的自传、对父母和妻子的追忆,亲赴讨袁前线的《从军日记》等。

三、给孩子们讲孟子的完整讲稿、指定儿女读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讲演稿等。

◎ 七日书悉,汝学居然有味,吾甚慰也(吾书房陈设极美丽,恨不得汝来一观也)。法学一面教授如何?来禀可言及。吾演说稿已汇印,数日后便印成,盖共和党印以送人也。


◎ 西南局势甚佳,川省一月内当必可平,此本是北中原定计画,一一实现而已。此外,各省皆苟安观望,此自历史上传来之惰力性,不足为异。


◎ 我想忠忠和庄庄两人要格外撅嘴,因为我前几封几乎完全讲关于思成的事,完全没有理会到他们。不过这封信还是从思成他们的事说起。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强老爸”的家教之道。


◎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信、文章,精校整理,并加导读、题解、注释。

◎ 他对子女和家庭投入十二分热烈的爱情,成就了近代家庭教育的传奇。

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与康有为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名满天下;其文字不论内容属于政论还是文化教育,均脍炙人口,万人传颂。在很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并创获甚丰。其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之学浸润很深,后期致力于提倡以传统的修身之学充实国民教育。

编者,彭树欣,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梁启超思想及儒学研究,其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出站报告题为《古代人生哲学在晚清民国的生存状况——以梁启超为中心》,其中详细介绍和评价了梁启超所编篡的三种修身德育读本

代前言: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刘海滨

导读

一、给孩子们的信

1912年

与思顺  心境泰然,绝无着急

与思顺  吾虽终日劳劳,精神逾健

与思顺  当念光阴难得,黾勉日进

与思顺  宜常侍游祖父以慰岑寂

与思顺  吾一身实为北京之中心

与思顺  思成学课归汝监督试验

与思顺  欲令思成往青岛“留学”

与思顺  汝学居然有味,吾甚慰也

与思顺  汝所学日入实际,思成字极有笔意

与思顺  思成多用力于国文

与思顺  祖父年高,非迎养在此,则一日不能即安

与思顺  令思成熟诵《四书》,吾游曲阜极思挈汝行

与思顺  告汝母切切不可再投机

与思顺  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

与思顺  汝求学总不必太急

与思顺  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

与思顺  吾以得汝书为惟一乐事

与思顺  汝不许常常念我太过,以纷向学之心

与思顺  归国后为汝诸弟妹求学真一大问题也

1913年

与思顺  思成留学事再作商量

与思顺  吾儿万不可病

与思顺  受学只求理解,无须强记

与思顺  若患神经衰弱,则功课必须减少,或更停课调养

与思顺  吾少年受业师乞其授思成辈学

与思顺  此(字课)吾频年所用养心之良法

与思顺  吾半月来书兴大发

与思顺  参考书亦不必太多读

与思顺  所受刺激颇多,然吾常自镇

与思顺  试思我闻此喜慰何如耶

与思顺  念归后难得良师,故欲汝受此完全教育

与思顺  欲汝成学之心尤切

与思顺  为汝成学计,无论如何我终乐待也

与思顺  名师不易得,岂可交臂失之

与思顺  想念双涛索居之乐

与思顺  吾行无险诐,决不召险

与思顺  吾更为小人所最疾忌,亦只得居易俟命耳

与思顺  吾每有游宴,辄念吾爱女,恨不与偕

与思顺  作今日之中国人安得不受苦,我之地位更无所逃避

与思顺  事之艰辛,非今日始知之,故亦无畔援,无歆羡也

1915年、1916年 ——1928 略

二、身世、家世与亲人

三十自述

从军日记

哀启

我之为童子时

悼启

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

三、家庭讲学、教育文稿

读《孟子》记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附:论女学


《曾国藩家书(上下册)》


曾国藩  作品

唐浩明 编

出版: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ISBN:9787807616948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128元


《曾国藩家书(上下册)》


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完人”,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100余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1500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最多、最完整的家书全集。

《曾国藩家书(套装上下册)》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影印本《湘乡曾氏文献》补苴校正。非上述来源的家书,其出处则以脚注置于本页末。

为保存文献本来面目,凡遇倒讹衍脱之处一仍其旧,而于其后加方括号标出正字或作简单说明。原件缺字用△表示,漫漶难以辨识之字用□表示,补字以尖括号标识。须特别说明的,则以脚注置于页末。

◎ 诸弟写信总云匆忙,六弟去年曾言城南寄信之难,每次至府院赍奏厅打听云云。是何其蠢也!静坐书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写信,何必打听折差行期而后动笔哉?


◎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 “为学研究义理”,“为文效法韩欧”。


――李鸿章,晚清名臣


◎ 知人明,谋国忠


――左宗棠,晚清名臣

作者,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去世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编者,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现任岳麓书社首席编辑。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道光二十年

禀父母二月初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

禀祖父四月十七日

禀父五月十八日

禀祖父六月初七日

禀祖父六月二十九日

禀父八月初三日

禀父母八月十七日

禀叔父八月十七日

禀父母九月十五日

禀父母十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十一月十九日

禀父母十二月二十一日

道光二十二年

禀父正月初七日

禀父母正月十八日

禀父母二月二十四日

禀父母三月十一日

禀祖父母四月二十七日

禀祖父母六月初十日

禀父母七月初四日

禀祖父母八月初一日

禀父母八月十二日

禀祖父母九月十七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十八日

禀父母十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月二十六日

禀父母十一月十七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一月十七日

禀父母十二月二十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三年

禀父母正月十七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二月十九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三月十九日

禀祖父母三月二十三日

禀父母四月二十日

禀祖父母六月初六日

致温弟六月初六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六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四年

禀父母正月二十五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正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二月十四日

禀祖父母三月初十日

致温弟沅弟三月初十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四月二十二日

禀父母五月十二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五月十二日

禀父母六月二十三日

禀父母七月二十日

禀祖父母八月二十九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八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九月十九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十九日

禀父母十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月二十一日

禀祖父母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一月二十一日

禀祖父母十二月十四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十二月十八日

……

咸丰十一年

致沅弟正月元日

致澄弟正月初四日

谕纪泽正月初四日

致沅弟季弟正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正月初九日辰刻

致沅弟季弟正月十一日

致沅弟季弟正月十二日午刻

致沅弟季弟正月十三日巳初

致澄弟正月十四日

谕纪泽正月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正月十八日未初

致沅弟正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季弟正月二十三日

谕纪泽正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正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正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季弟二月初四日

致澄弟二月初四日

致沅弟季弟二月初七日

致沅弟二月初八日

致沅弟二月初九日

致沅弟季弟二月十一日

致沅弟二月十一日

致沅弟二月十三日

致澄弟二月十四日

致沅弟二月十四日巳刻

谕纪泽纪鸿二月十四日

致沅弟二月十五日巳刻

致沅弟季弟二月十七日

致沅弟二月十八日

致沅弟季弟二月二十日

致沅弟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季弟二月二十二日辰刻

致沅弟二月二十三日

致澄弟二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二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二月二十六日巳刻

致沅弟二月二十九日辰刻

致沅弟季弟二月三十日

致沅弟季弟三月初一日

致澄弟沅弟季弟三月初四日辰正

致沅弟季弟三月初七日

致沅弟季弟三月十一日卯正

致沅弟三月十一夜

谕纪泽纪鸿三月十三日

致沅弟季弟三月十四日巳刻

致沅弟季弟三月十七日巳刻

致沅弟三月十九日酉刻

致沅弟三月二十日辰刻

致沅弟季弟三月二十日申刻

致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一日辰刻

致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一日午正

致沅弟三月二十二日

致沅弟三月二十二日酉刻

致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三日巳初

致沅弟三月二十三日午正

致沅弟三月二十三日申刻

致沅弟季弟三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三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五日辰刻

致沅弟三月二十六夜

致沅弟三月二十八日酉刻

致沅弟三月二十九日未正

致沅弟三月三十日

致沅弟四月初一日

致沅弟四月初二日午正

致沅弟四月初三日巳初

致沅弟四月初四日辰刻

致沅弟四月初四日未刻

致沅弟四月初四日戌正三刻

谕纪泽四月初四日

致沅弟四月五日辰正

致沅弟季弟四月初五日巳刻

致沅弟四月初五日

致沅弟四月初六日午正

致沅弟四月初七日辰刻

致沅弟四月初八日卯正

致沅弟四月初八日

致沅弟四月初九日午正

致沅弟季弟四月初十日申初

致沅弟四月初十日戌刻

致沅弟四月十一日巳刻

致沅弟四月十二日巳正

致沅弟四月十二日

致沅弟四月十三日辰刻

致沅弟四月十三日午刻

致沅弟四月十四日卯正

致澄弟四月十四日

致沅弟季弟四月十五日辰刻

致沅弟四月十五夜

致沅弟四月十六日辰刻

致沅弟四月十七日

……

 点击上图获取 ▴

【西方中国史研究最权威著作 】

100多位西方权威学者

花了50年,就为了写一套中国史

到底什么是中国?中国的未来会怎样? 看历史,就是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未来,也在历史之中。

当今世界,要论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中国史作,莫过于西方汉学家,花了50年合写的《剑桥中国史》(当然,余英时、黄仁宇等美籍华人学者也是主力)。 

这是一部没有避讳,没有禁区的重量级信史,称其为“人人必备”也不为过。袁伟时、雷颐等学者,和许多的中国史爱好者们,也纷纷借助《剑桥中国史》的视野,来认识真实的中国。

袁伟时老师:本书意识形态束缚少,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 史学价值:西方中国史研究最权威著作

◎ 100多位西方学者,花了50年,就为了写一套中国史。主编费正清、崔瑞德堪称“头号中国通”。

◎《剑桥中国史》丛书的每一章,都是由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卷,都大约有十几位学者参与。这些学者一般都要写五年以上,其中有欧洲人、美国人,也有日本人和华人。

◎ 本书史料严谨,史观纯正,从秦汉史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堪称一部毫无忌讳的历史书。

★出版意义:译者权威,中国一代史学家受其影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国内权威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罗了各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担纲翻译。

◎ 新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新方法的应用向学术新领域扩大。其中很多是中国学者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内容。因此,这一书系的翻译出版无疑开阔了中国读者及研究者的视野,促进了中西方历史学的交流,弥补了中国学术史的众多空白。

★ 阅读意义:了解文明的窗口,看清自己坐标

◎ 历史学家朱维铮曾打过一个比方:想象中国是仅有一个窗户的房间,外国学者只能通过窗户看里面,而中国的历史学家在屋内,似乎洞察一切,但唯独不知道这间房间坐标何处。

而外国汉学家,能告诉我们房间的位置。

◎ 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剑桥中国史系列”所持的西方世界观和价值观,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开阔我们的视野


先知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先知书店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国三大家书”(3卷4册):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饱含哲理的人生指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