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重建教育生态
主编/作者:储朝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73895
版次/印次:2018年4月
定价:45.00元
教育名家储朝晖zui新力作
让教师、学生真正站立起来,让教育好起来
教育名家、教育推动者储朝晖zui新力作,以满满的赤子之心,为教育真诚发声。
基于作者30多年来对教育的实地调查、实践、思考,紧密扣合教育的实际问题,从不同角度和路径探求解决之道,既富有警醒性,又指明改进的有效路径。
让人成为目的,让教师、学生真正站立起来,构建多样性、平衡性、适度竞争的良好教育生态。
适合教师共读,警醒我们重拾教育常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与更新,让教育好起来。
本书是储朝晖“教育评辨”系列的第四册,也是系列收官之作,从“如何走出教育困境”“坚守教育的真谛与使命”“让教育真正发生”“我所期盼的理想的教育”“理想大学的应有样态”等方面,精选了作者近十年的教育好文,既剖析了当下教育的问题与困惑,又给了切合教育规律、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作者基于自身30多年来对教育的实地调查、实践、思考和反思,道出了很多已被我们遗失或无视的教育常识,对每位教育当事人而言既是清醒剂,又是指路航标。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变教育,让教育好起来。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全国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谊会主席,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2010年入选“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被网易评选为年度教育意见领袖,2014年入选搜狐“2014中国教育推动者”。出版有《回归常识做教育》《心平气和做教育》《不忘教育初心》《中国教育再造》《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等。
序 面对教育的不完美 / 1
第一辑 如何走出教育困境
也许有人说,教育资源均衡说易行难,短时间很难做到。但实际上,最难的不是均衡本身,是怎么转换相关部门的思维。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习惯于用行政指令解决问题,不善于或不注重建立并运用机制解决问题。
中国家长缘何为教育一掷千金 / 3
“药儿园”病根在投资不足和非专业管理 / 5
不当的加分只会制造“伪善” / 7
河南替考事件再次敲响考试专业化和法制化的警钟 / 9
“离婚择校”的尴尬怎么化解 / 11
彻底打开“学历门” / 13
对付“隐瞒一时是一时”的良方是“公开一点是一点” / 16
高考新方案对农村教育调查不充分 / 18
师生低劣互动是教育评价单一的后果 / 20
放弃资格是规避处罚还是承担责任 / 22
高校腐败突显系统性缺陷 / 24
高考招生改革如何消除腐败纠结 / 26
博士后流动站虚增耽误了谁 / 29
整治教育乱收费得从根上入手 / 31
责权不明的章程很难落实 / 33
报考公务员与理性还有差距 / 35
“学习效果稳步下降”根子在哪 / 37
第二辑 坚守教育的真谛与使命
大量事实说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不懂教学的灵魂必然使教学成为工具。不懂教学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这是一个与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直接相关,进而与民族复兴密切相关的命题。
瞄准人民幸福办教育 / 41
为什么必须取消高考加分 / 44
教育当延续历史负责未来 / 51
公民教育任重道远而又迫不及待 / 52
信仰是现代教育的精髓 / 55
专业考核严格与否是招生公平的关键 / 58
加分应在“阳光”后 / 60
淡化分数后,高校凭什么招生 / 62
从“正能量”流行看国民科学素养 / 64
保护未成年人应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 / 67
打通千门万径破解“就业难” / 69
每段经历都是一种财富 / 71
“高明”校长要靠制度培养 / 75
校长要过“教学关” / 78
第三辑 让教育真正发生
受教育者不只不能被绑架,教育还应该通过活动建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水平,增强其主体性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主人,而不是培养成工具。
学生究竟属于谁 / 83
学校是需要文化的 / 89
国学教学在于培养有根的现代人 / 93
依法治教,就是教师自己的事 / 95
生命的价值高于任何教育 / 97
让尊重生命成为普适文化 / 99
教师神圣才能品德高尚 / 101
教师的彼岸在哪儿 / 104
乡村教师是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重要支点 / 106
家庭教育的几点常识 / 108
家庭教育立法,尚需过几道坎 / 110
数学需要解放,而非“滚出”高考 / 113
当前幼儿教育层次低,急需“百花齐放” / 116
独立教师这个群体,到底能发展多快 / 120
快乐仅是浮标,生活需要安根 / 123
中小学适度规模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 125
第四辑 我所期盼的理想的教育
要将减负工作向纵深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转变思维方式,告别发文越多越重视的观念,从保护教师的专业尊严入手,明确责权边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
高考需要更多的专业和自主 / 137
文理不分科需要制度体系支撑 / 139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刚刚开始 / 141
作业的最终话语权属于教师 / 143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 145
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 158
实现高考招生良性公平唯放权高校 / 160
改革是通向人民满意教育的主要路径 / 164
希望中国教育更加公平、科学、人性 / 165
禁校企提名院士仅是向学术评价回归的起点 / 168
幼儿教育要走出政府包办观念建立良性生态 / 170
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 173
良好的教育生态应遵守校际伦理 / 176
教师当下最需要的还是尊重 / 178
第五辑 理想大学的应有样态
教育不是纺一条线,也不是织一个网,更不是编“美德袋”,做“知识框”,而是要陶冶一颗心灵。教育曾是少数人走向幸福的一条小道,然而多数人尚未走通,大家不妨想一想,要怎样将通过教育实现幸福的羊肠小道变为人人都能走得通的康庄大道呢?
师生,大学理所当然的主人 / 185
大学的职能是为学生实现人生使命服务 / 188
推动大学行政角色与学术角色分离 / 191
为生活而教育,为理想而大学 / 193
大学与社会的多边界 / 198
积极过好有章程的大学生活 / 201
现代大学必须建立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评价 / 203
行政化削减大学理想空间 / 206
改革高校企业不能回避产权问题 / 209
对东西部高校要一碗水端平 / 212
优化大学教师薪酬结构很有必要 / 214
成为留学中心,中国还缺啥 / 217
后 记 / 219
中国家长缘何为教育一掷千金
最近几年,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一掷千金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种补习班、提高班,不管效果怎样,报上名再说。放假了也不能闲着,出国游学一番总是极好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焦虑。因为中国现在的高考招生是让所有学生去排同一条队,即比总分。相比之下,其他国家高校的招生有好几条队可以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排哪条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排队的人分散了,没那么多人竞争;二是在优势中比拼,学生和家长信心更强,没那么焦虑。而我们排一条队,多一分可以甩掉一大波人。于是,担心孩子被甩下的家长就会想尽办法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增强补弱,大笔的金钱投入在所难免。
在教育发达国家,各高校招生筛选的标准不一样,自然就形成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和人与生俱来的多样性形成一种吻合。而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是要把多样性的人转换成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标准的实际载体就是考试分数。这就又与就业问题产生连锁反应。本来就业需求是多样的,不同单位需要不同的人,但我们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单一的。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假期送孩子出国游学的原因之一。不排除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先出去看看,如果有意留学,就顺势送出国。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高考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有效发展,那么就只能用脚投票。
现在有两点有待改革。一个是政府包揽招生和考试。招生主体应该是高校,但事实上,中国其实是政府在招生。政府把某一个分数段的学生派到某一个学校进行教育培养。另一个就是总分录取模式。看总分表面公平,实质不公平。因为各科有难有易,分数不等值。应该把各科成绩分开呈现,各高校根据各科考分,决定招哪些学生。但现在还做不到,只要总分够,学校就不能拒收。
因此,关键在于给予高校招生自主权,实行多元录取机制,以多个标准评价学生。比如在美国,SAT成绩在不同高校的招生中所占比重是不一样的,社区学院可能只看这个分数;比较高端的学校会参考分数,占比通常是25%~40%,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最多只给予25%的权重。这样一来,各高校都能腾出空间,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学生上学时就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活动,尽可能发展自己的个性。
另外,各高校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招生团队。比如哈佛的招生团队除了看SAT成绩、社会活动,非常看重学生的使命感,一般会通过学生递交的申请短文、面试以及其他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如果有学生不老实,找中介机构代笔,文章口吻与学生身份不匹配,那么就可能被发现。这就是一种专业性。
实现高校自主招生,拥有专业招生团队,形成招生的多样性,学生自己也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在这种多对多局面下,家长和学生的压力就会降下来,也就不会花钱如流水,因为统一考试的分数作用降低了,不再是唯一依据。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