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5
运费: 免运费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图0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图1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图2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缩略图0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缩略图1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缩略图2

商品详情

书名: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ISBN:9787308172110  
作者:陈华胜

内容提要:  


【目录】

引子

diyi章帝王们的离奇身世和禅让谎言/

这些先人之所以“无父”,难道因为他们真的都是神的后代吗?中国历史是希腊神话吗?当然不是的!实际上,无父是因为不晓得谁是真正的父亲!因为他们可能是群婚的产物,所以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所谓的禅让,只是争权夺利的血腥现实激起的浪漫遐想与温情呼唤,是墨家为了宣传而炮制出来的“想象中的乌托邦”。

第二章诸侯的封建狂欢和家族的诞生/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其实只有周朝。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是将散布于各地的氏族部落(称为诸侯)从分别独立状态抟合而为一整体国家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姓氏和家族也由此而建树。家与国在结构上并无不同,只是在规模上有着大小之分,家族的发展就是兼并与重组,改变权力结构、改变财富分配、改变家族命运,有了这样的双向互动,整个社会、各个姓氏、各个家族整体遂拥有了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

第三章谁是天下diyi家/

秦汉初期对豪强大族的抑制和打击,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央政府从封建转为专制,缺乏思想基础,皇权统治还不稳固,而春秋战国以来氏室压过公室的“强枝弱干”现象又引起皇族统治者的高度警惕。专制的皇权需要一个思想的上帝,儒家的思想和理论正好调和了新的社会关系,确立了新的社会秩序。于是,孔子走上了神坛。

第四章外戚登台:皇帝也有外婆家/

皇权的统治日益巩固,新的贵族阶级也不断成熟,从而开始了独立的新时代——中世纪贵族政治的准备阶段。汉朝多方约束宗室,对自家人寡恩;但对皇帝的外婆家,即外戚,则较为骄纵。裙带关系历来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裙带才是最牢的纽带。外戚的登场靠的是与皇家婚姻的裙带关系,尽管它的起因仍是皇帝的荷尔蒙以及延续皇族世系的需要,但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的行为。

第五章从《三国志》隐藏的身份密码解读政权更替的逻辑/

一部《三国志》,其实有着一条内在的脉络,那就是寒族与高门士族的博弈。春秋战国开始出现的“士”,到了东汉逐渐形成了“士族”的概念,成为一个族群意义的势力集团。世家大族的日益扩张,造成了三国纷乱的局面,最终走向了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寒族出身的曹操所做的努力在历史大趋势面前,显得有些螳臂当车。三国的历史,隐藏着许多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第六章九品中正制下世族的华丽转型/

魏晋南北朝乃至延续到隋唐初期的门阀,并不是依靠皇权来规定的,而是由习惯势力长期以来形成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了独立的精神禀赋。这就与此前秦汉的所谓“世家”仰皇权鼻息而存在的情况有了质的变化。

第七章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下的四大家族/

“门阀政治乃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主要特征是几乎与皇权平起平坐的“共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近代英国模式的虚君政治。

第八章天隔:梁武帝的无奈感慨/

“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当梁武帝发出如是感慨的时候,他显然忘记了佛家“众生平等”的信条。梁武帝所处的时代,虽说皇权政治重新取代门阀政治,但门阀的制度和观念经过百年的培植已经根深蒂固。这个时代反而成了历史上士庶区分最严格、士庶矛盾最激烈的时代。

第九章兰亭,怏然自足的那一曲挽歌/

那个时代的主题就是一种哀生忧死的生命嗟叹,是一种以悲为美的情感体验。在以道解儒的玄学思潮中,高门士族为自己唱响了一曲挽歌。

第十章从山东五姓到八柱国:门阀的最后时光/

几户高姓大族人家骄傲于自己高贵的血统,耻于跟其他姓氏结亲,以求保持纯洁和高贵的血统,连李唐皇室也不能让他们改变,皇帝的女儿居然也愁嫁了。“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唐文宗的沮丧或可解释皇权对士族的一次次清算。

第十一章宋朝的平民社会改造/

一个新世界诞生了,其基本特点已是近代中国的特点。从宋朝开始,中国进入了没有世家士族的平民化社会。平民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官僚社会,人皆有服从权力的习惯,在贵族消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官僚为代表的权势阶层代替了贵族在社会中的引领地位,中国社会也由贵族社会进入了官僚社会。

第十二章新格局下的秩序与等级/

平民社会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开放的竞争社会,但是竞争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血缘继替。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在生活中影响zd的事情就是谁是你的父母。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的事实来做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

后记

 

 

【精彩选摘】

引子

 

话说秦朝的农民陈胜在农田耕种的时候,偶尔直起身子,略事休息,仰望着长天,看到一群鸿鹄飞过,他突然说出了一句叫他的同伴们都嗤笑不已的话来:“苟富贵,毋相忘。”意思是如果我们中有人哪一天富贵了,不要忘记兄弟们啊!陈胜的同伴可都是些老实巴交、安分守己的庄稼人,从来都没想过哪一天还会有富贵这档子事降临,所以都嗤笑陈胜。陈胜感到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感慨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事实上,这位阳城农民的心坎里一直纠结着一个悲愤的命题: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过了若干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攻城略地。在夺取陈县后宣布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王。他果然富贵了!

陈胜家乡那些昔日一同种田的伙伴个个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而今坐王庭的张楚王就是当年一道翻泥巴的陈胜。他们中有一个人忆起了当年陈胜说过的“苟富贵,毋相忘”这句话,他希望陈胜还没有将他忘记。于是他壮着胆子跑到了陈胜的宫门前,说要见张楚王。宫门守卫哪里会让他进去,反而把他抓了起来。他急了,反复辩解,守卫总算相信了,放了他,却仍不肯替他通报。守卫心里明白,大王贫贱时随便说说的一句话岂好当真。但陈胜那个老乡不死心。有一天,陈胜出宫来,那位农夫拦路呼喊陈胜的名字。陈胜听到了,于是召见了他。陈胜当时心情一定很好,当即与他一同乘着同一辆马车回宫去,盛情款待这位种田朋友。可怜这位整日里与泥巴打交道的农夫哪里见过宫中奢华的物事,惊叹连连:“这么多东西呀!”他吃惊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本来么,这件事情也算好结局了,陈胜也确实算“毋相忘”了。但偏偏这位农夫不识相,出去后,“愈益发舒”,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骨头发酥吧,逢人便吹嘘他与陈胜的老交情。于是,有人便对陈胜说了:“你的这位种田朋友愚昧无知,口无遮拦,恐怕会损害你的威信。”陈胜想想也是,便叫人把那农夫抓来,悄悄地结果了。

这则故事见诸《史记》。司马迁记述了这件事后,评价说:“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看来他是批评陈胜的,说陈胜这样做,寒了老朋友的心,没有人再去亲近他,这也是陈胜失败的一个原因。但我在想,这位农夫其实也是有错的。因为他口无遮拦地到处吹嘘,犯了我们中国人“英雄莫问出处”“为尊者讳”的大忌。

同样是在《史记》这本书上,还有另外一则故事,说的是卫青和他的门客。

卫青这个人大名鼎鼎,乃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武帝一朝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可是这位大将军发迹前的出身并不光彩:他的父亲郑季以一个小吏的身份在平阳侯曹寿家里行走服侍,与曹家的女婢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卫媪此前已经有了卫长君、卫子夫一对子女。因为是私生子,卫青后来到郑家生活时,郑季家人都看不起他,不把他当作家庭的正式成员,整日让他像个童仆一样地牧羊。

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被选进宫去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汉武帝当年青梅竹马、“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大吃其醋,陈皇后之母就派人去抓了卫青来,想处死卫青替女儿间接地出口气。多亏卫青的朋友公孙敖纠集了一班人马将卫青抢了回来。这件事被汉武帝知道了,卫青运气也真好,因祸得福,汉武帝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他召到宫中,任命他做了太中大夫。靠着裙带关系,放羊娃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大臣,真所谓野百合也有春天。

卫青的运气还不止这些。后来,匈奴犯边,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与李广、公孙敖等分别带兵出击。这一仗众皆无功,唯独卫青斩敌七百人,武帝龙颜大悦,当即将这个舅佬封了侯。

我们不得不承认,卫青除了运气好外,在军事方面也果然是个天才。他前后七击匈奴,每战皆胜,共斩获敌首五万余级,为大汉皇朝开辟了大片疆土。

卫青不仅功高盖世,而且平生行事几乎无可挑剔。一般来说,有本事的将领常常心气高傲,自以为是,有时甚至连皇帝国君都不买账,比如孙武子连国君的小美人儿都敢杀,比如周亚夫在细柳营里连皇帝来视察都要他下车步行。更有人口口声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殊不知,这些正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最不愿意听到的。而卫青则不然,恭恭敬敬,规规矩矩,为人处世很有分寸。有一次引兵出征,属下将领苏建尽丧其兵,只身逃回。众人建议卫青斩苏建以明军威。卫青却说:“我以皇亲的身份当上大将军,已经够威了;但我如果把此事交给天子裁决,向天下宣示人臣不可以专权,不是更好吗?”于是他令人将苏建押回京去交武帝处理。

大臣汲黯为人正直,同时也以固执而闻名,他对卫青不是很客气。有人劝汲黯说,卫青圣眷正隆,你应该主动向他示好。汲黯却歪了头说:“以他大将军那样的身份,如果主动对我再客气一点,再礼贤下士一点,难道不更使人敬重吗?”卫青得知后,一点不怪罪汲黯的傲慢,反而真的对汲黯更加敬重了。所以,当时朝野上下对这位外戚大将军都是交口称赞的。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田叔列传》后面却还附了一段以“褚先生曰”开头的文字,是刘宋时期的博士褚少孙注疏、评点《史记》的言论。褚先生讲的是有关卫青与田仁、任安两个人的故事。在这位近圣的大将军与任安、田仁的故事当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任安这个名字想必熟悉文史的朋友也不会陌生,太史公司马迁曾作《报任安书》,这封著名的信就是写给他的。他后来担任过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而田仁则是文景之时鲁相田叔的儿子,所以司马迁将这则故事录于《田叔列传》之后。

田仁的父亲田叔曾担任过分封诸侯国鲁国的国相,看起来是一位两袖清风的清官,因为他死后,他的儿子田仁很贫穷。田叔不但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颇有政绩的好官,所以鲁地的百姓自愿拿出百金来要为田叔立祠祭祀,然而田仁却拒绝了众人的好意,他说“不以百金伤先人名”。就这样,田仁为谋生计,投身到已是大将军的卫青府里做了一名“舍人”,也即是清客之类的。当时,任安也在卫将军府里做舍人,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华、很有抱负,又同样家境贫寒,所以“同心相爱”,十分要好。

诸位都知道,这卫青少时出身也十分贫贱,后来靠他姐姐卫子夫被武帝看上了,才飞黄腾达。然而根据褚先生的故事,卫青发达了后却有些“忘本”。

首先是卫将军府里的人都很势利,看不起穷人。田仁、任安因为没钱孝敬将军府的家监,那位家监就刁难他们,叫他们去养马。田仁感慨道:“不知人哉家监也!”倒是任安更具批判意识,当即就接口道:“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他的责备是有道理的,如果卫青很礼贤下士,那么他的家监也不敢以富贵欺人。

不仅是卫青的家奴,卫青一家人似乎都有些看不起穷人。有一次,卫青带了田仁、任安两个人到平阳公主家,平阳公主竟叫这两个人跟其他的骑奴同席而食。田仁、任安感到莫大的耻辱,当即拔刀割断苫席而别坐。平阳公主家里人都“怪而恶之”,然而却“莫敢呵”。

再后来,皇帝有诏,募卫青府上的舍人到朝廷做郎官,“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少府赵禹来拜访卫青,卫青就叫出这班准备推荐给朝廷的富贵子弟来见赵禹,赵禹与他们分别交谈,十多个人中竟无一人有智略才华的。赵禹只好委婉地对卫青表示不满。卫青叫出将军府的百余名舍人让赵禹挑,赵禹挑来挑去,唯独青睐田仁、任安,“独此二人可耳,余无可用者。”那么卫青又是什么态度呢?——司马迁的《史记》真是千古良史,绝不以卫青的泼天富贵和骄人功绩而为他闻过饰非——“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卫青当即怒道:“你们两家自己贫穷,跟我什么相干?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好像是我害了你们似的!”最后,卫青不得已,还是将田仁、任安的名字报了上去。

在这里,卫青已是一副富贵骄人的嘴脸了。他再也想不起自己当年是怎么样的了。通常反而是富贵人家出身的人容易同情穷人家出身的人,因为他自己从未过过苦日子,看到人家生活得穷苦倒有一种天然的怜悯心;而先贫后富者之所以看不起穷人,是因为当年的穷苦生活将他的心也磨硬了,他也许是这么想的:我能够由贫而富,你们为什么不行?说明你们就是不行!活该!

一个贫贱的人一旦际遇改变平步青云,他将会怎样看待那段贫贱的历史?在富贵了之后,怎样对待那些像自己先前那般的贫贱之人?在中国人的价值评判中,往往以此态度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忘本”。虽说我们的传统道德观总是谆谆教导并且要求我们不要“忘本”,然而,纵观历史,却是忘本的人多,不忘本的人毕竟少。

我们指责卫青忘本,但究竟什么是卫青的本呢?这个“本”似乎就是他的出身,也就是陈胜所感叹的“种”。

陈涉和卫青都幸运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但是,出身的阴影总还是笼罩着他们的人生。那么,还有更多无力改变命运或者因为社会固化的缘故而无法改变命运的人呢?

回到陈胜的悲叹: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按照现代的进步观点,人生而平等,当然是不存在什么种不种的,然而,我们从上述的两则故事中又分明看出:一个人的出身会对他今后的行为处世带来多大的影响。

事实上,出身与血统以及由此而来的门第观念作为中国社会生态的等级标志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只要有人类、家庭、社会的存在,这种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平等,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没有人能在没有任何背景的环境下生存,但是,给你的背景、给你的环境却是多么的天差地异!

这种天差地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就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揭开它的历史帷幕——打开这本书,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至少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diyi章 帝王们的离奇身世和禅让谎言

这些先人之所以“无父”,难道因为他们真的都是神的后代吗?中国历史是希腊神话吗?当然不是的!实际上,无父是因为不晓得谁是真正的父亲!因为他们可能是群婚因为的产物,所以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所谓的禅让,只是争权夺利的血腥现实激起的浪漫遐想与温情呼唤,是墨家为了宣传而炮制出来的“想象中的乌托邦”。







目录:  


【编辑推荐】

2 一部中国贵族的历史

2 人的出身真能决定他的命运吗?

2 中国的贵族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贵族的历史,是对中国历史上门第等级形成发展的总结。

中国的贵族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走向了何处?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着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这种封建等级观念是平民政治的zd敌人,也是民主社会的zd障碍。那么我们中国人的出身身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本书将为读者解答以上问题。作者积十余年研究之功,试图对中国的贵族历史进行一个全景式的展现。同时,作者对中国人的姓氏分布与源流、大家族的形成也作了一些脉络的梳理,具有极高的知识性、思想性与可读性。

 

 

 

【作者简介】

 

陈华胜:历史文化作家,退化史观zhangmenren,现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网总经理。治史写史颇见功底,怀古论今行文自由,更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曾出版《大江东去——三国志随笔》《玄奘取经西游记》《宰相撑的什么船》《独步江东——吴大帝孙权》《故事并不轻松》等十余部作品,版权远销港台地区及日、韩等国。台湾著名评论家罗吉甫先生评价他:读书有间、论述有趣、下笔有神、推断有据,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在线试读: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贵胄:中国人的身份自信从何而来/ 陈华胜/浙江大学出版社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zupress
浙江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