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清华大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

86.40
运费: ¥ 0.00-10.00
库存: 573 件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 商品图0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ISBN号: 9787302547778
本书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书为第11版。 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全书包括研究概论、研究的建构、观察的方法、资料分析这四篇内容。

艾尔•巴比(Earl Babbie),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自1968年开始从事社会学教学工作,先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查普曼大学等。有《调查研究方法》等多部著作行世,特别是《社会研究方法》一书,经过不断修订扩充,已成为美国高校社会学通用教材。  

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全书包括研究概论、研究的建构、观察的方法、资料分析这四篇内容

第1章科学与社会研究
导言
11寻求真实
111共识中的知识
112探索中的错误,一些解决方案
12社会科学的基础
121理论,而非哲学或信仰
122社会规律
123累计,而非个例
124概念和变量
13社会研究的目的
14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辩证关系
14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142归纳与演绎理论
143决定论还是能动论
144定量与定性数据
15研究计划书

第2章社会研究的伦理与政治
导言
21社会研究中的伦理议题
211自愿参与
212对参与者无害
213匿名与保密
214欺骗
215分析与报告
216伦理审查委员会
217职业伦理规范
22伦理问题的两种争议
221“茶室”风波
222观察人类的顺从行为
23社会研究中的政治问题
231客观性与意识形态
232无孔不入的政治
233正视政治问题


[1][2]


[1]


第3章研究、理论与范式
导言
31几种社会科学范式
311宏观和微观理论
312早期实证主义
313社会达尔文主义
314冲突范式
315符号互动主义
316常人方法论
317结构功能主义
318女性主义范式
319批判种族理论
3110再论理性的客观性
32社会理论的要素
33两种逻辑体系
331科学的传统模式
332演绎与归纳的比较:举例说明
333图解对照
34演绎式理论建构
341开始
342建构理论
343演绎式理论举例:分配的正义
35归纳式理论建构
36理论和研究的关联性
37研究伦理与理论




第4章研究项目的目的与研究设计
导言
41研究的三个目的
411探索
412描述
413解释
42个案式解释
43通则式解释
431通则式因果关系的标准
432通则式因果分析和假设检验
433通则式因果分析的错误标准
44必要原因和充分原因
45分析单位
451个体
452群体
453组织
454社会互动
455社会人为事实
456分析单位回顾
457分析单位的错误推理:区位谬误和简化论
46时间维度
461截面研究
462历时研究
463近似历时研究
464研究策略举例
47如何设计研究计划
471开始着手
472概念化
473选择研究方法
474操作化
475总体与抽样
476观察
477数据处理
478分析
479应用
4710回顾研究设计
48研究计划书



[1][2]ⅩⅦ


[1]ⅩⅧ


第5章抽样逻辑
导言
51抽样的简要历史
511阿尔夫·兰登总统
512托马斯·杜威总统
513两种抽样方法
52非概率抽样
521就近抽样
522目标式或判断式抽样
523滚雪球抽样
524配额抽样
525选择知情人
53概率抽样的理论和逻辑
531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抽样误差
532代表性与选择概率
533随机选择
534概率理论、抽样分布和抽样误差评估
54总体与抽样框
55抽样设计的类型
551简单随机抽样
552系统抽样
553分层抽样
554系统抽样中隐含的分层
555举例:对大学生进行抽样
56多阶段整群抽样
561多阶段整群抽样设计与抽样误差
562多阶段整群抽样中的分层
563概率比例抽样(PPS)
564非比例抽样和加权
57概率抽样回顾
58抽样中的伦理



第6章从概念到测量
导言
61测量任何存在的事物
611观念、概念和现实
612构建的概念
62概念化
621指标与维度
622指标互换性
623真实定义、名义定义和操作定义
624概念次序的建立
625概念化举例:失范概念
63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中的定义
64操作化选择
641变异的范围
642变异的两极
643关于维度的提示
644界定变量和属性
645测量层次
646单一或多重指标
647操作化选择举例
648操作化永无止境
65评估测量质量的标准
651精确性和准确性
652信度
653效度
654谁决定何者有效
655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张力
66测量的伦理

第7章指标、量表和分类法
导言
71指标还是量表
72指标的建构
721内容选择
722经验关系的检验
723指标赋值
724处理缺损数据
725指标的鉴定
726女性地位:建构指标举例
73量表的建构
731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
732瑟斯东量表
733李克特量表
734语义差异量表
735哥特曼量表
74分类法



[1][2]ⅩⅨ


[1]ⅩⅩ




第8章问卷调查
导言
81适于问卷调查的议题
82提问指南
821选择合适的问题形式
822问题要清楚
823避免双重问题
824受访者必须能回答
825受访者必须愿意回答
826问题应该相关
827问题越短越好
828避免否定性问题
829避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词语
83问卷的建构
831问卷的一般格式
832应答的格式
833关联问题
834矩阵问题
835问卷中的题序
836问卷说明
837预调查
838一个综合例子
84自填式问卷
841邮寄问卷的分发和回收
842监控问卷的回收
843补寄问卷
844应答率
845给受访者补偿
846问卷调查案例
85访谈问卷
851访员的角色
852问卷调查指南
853协调与控制
86电话访问
861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问(CATI)
862访谈调查的应答率
87在线调查
88不同问卷调查方法的比较
89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810二手分析
811伦理与问卷调查



第9章实验方法
导言
91适于实验法的议题
92古典实验
921自变量与因变量
922前测与后测
923实验组与对照组
924双盲实验
93选择受试者
931概率抽样
932随机化
933配对
934配对还是随机
94实验设计的变体
941前实验研究设计
942实验研究中的效度问题
95实验法举例
96其他实验环境
961基于互联网的实验
962“自然”实验法
97实验法的优缺点
98伦理与实验

第10章非介入性测量
导言
101内容分析法
1011适于内容分析法的议题
1012内容分析法的抽样
1013内容分析法的编码
1014内容分析法举例
1015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102既有统计数据分析法
1021涂尔干的自杀研究
1022全球化的后果
1023分析单位
1024效度问题
1025信度问题
1026既有统计数据的来源
103历史/比较分析法
1031历史/比较分析法举例
1032历史/比较分析法的数据来源
1033分析技术
104伦理与非介入测量


[1][2]ⅩⅪ


[1]ⅩⅫ


第11章定性实地研究的范式、方法与伦理
导言
111适于实地研究的议题
112定性实地研究的特别注意事项
1121观察者的不同角色
1122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113一些定性实地研究范式
1131自然主义
1132常人方法论
1133扎根理论
1134个案研究和扩展个案方法
1135制度民族志
1136参与行动研究
114定性实地研究的执行
1141实地研究的准备工作
1142定性访谈
1143专题小组
1144观察的记录
115定性实地研究的优缺点
1151效度
1152信度
116定性实地研究的伦理

第12章评估研究:类型、方法与议题
导言
121适于评估研究的议题
122问题设计:测量问题
1221说明结果
1222测量实验环境
1223辨明干预因素
1224界定总体
1225新的还是已有的测量
1226操作化的成功与失败
123评估研究设计的类型
1231实验设计
1232准实验设计
1233定性评估
124社会环境
1241后勤问题
1242研究结果的应用
125社会指标研究
1251死刑与阻吓
1252计算机模拟
126伦理与评估研究





第13章定性数据的分析
导言
131理论与分析的关联
1311发现模式
1312扎根理论方法
1313符号学
1314谈话分析
132定性数据处理
1321编码
1322备忘录
1323概念图
133定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软件
1331QDA软件
1332泽比布:利用NVivo理解女性电影导演
134定量数据的定性分析
135评估定性研究的质量
136伦理与定性数据分析


第14章定量数据的分析
导言
141数据的定量化
1411设计编码类别
1412建立编码簿
1413数据录入
142单变量分析
1421分布
1422集中趋势
1423离散趋势
1424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1425细节还是可处理性
143子群比较
1431合并应答的类别
1432处理“不知道”
1433定性研究的量化描述
144双变量分析
1441百分比表格
1442建立和解读双变量表格
145多变量分析介绍
146社会学诊断
147伦理与定量数据分析

第15章详析模式的历史与范式
导言
151详析模式的缘起
152详析范式
1521复证
1522辨明
1523阐明
1524标明
1525范式的微调
153详析与事后假设


[1][2]ⅩⅩⅢ


[1]ⅩⅩⅣ


第16章统计分析方法
导言
161描述统计
1611数据简化
1612相关性测量
1613回归分析
162推断统计
1621单变量推断
1622统计显著性检验
1623统计显著性的逻辑
1624卡方
1625t检验
1626注意事项
163其他多变量技术
1631路径分析
1632时间序列分析
1633因子分析
1634方差分析
1635鉴别分析
1636对数线性模型
1637概率比分析
1638地理信息系统(GIS)

第17章社会研究的消费与创造
导言
171阅读社会研究
1711文献回顾
1712阅读期刊与书籍
1713评估研究报告
172合理利用互联网络
1721一些有用的网站
1722搜寻万维网
1723评估网络资源的质量
1724引用网络资源
173撰写社会研究
1731基本考量
1732报告的组织
1733报告分析结果指南
1734公开发表
174阅读与撰写社会研究的伦理


附录A如何使用图书馆
导言
A1寻求协助
A2参考资源
A21图书出版目录
A22期刊文献指南
A3使用书库
A31电子目录
A32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部分)
A4检索期刊文献

附录B综合社会调查(GSS)家户访谈问卷

附录C随机数表

附录D卡方分布

附录E正态分布

附录F估计抽样误差

参考文献

术语表

译后记


写作是我的乐趣所在,社会学则是我的激情所在。
我很高兴把文字组合在一起,并以这样的方式让人们学习、欢笑,或是两者兼有。社会学的知识也是文字的组合,它代表了各色人等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希望,并由此为我们寻找共同生活之道。我感到特别兴奋,因为我亲眼看到,社会学作为一种理念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我成长于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小镇,当我宣称要和父亲一样当一名车身修理技工时,老师说我应该去上大学。当麦尔坎X(Malcolm X)说自己要成为一名律师的时候,他的老师却告诉他,有色人种的小孩应该做木匠一类的工作。我们经历上的这种差异说明,一些在意识层面影响重大的事情:种族间存在着深刻的不平等。
我从小镇出来,先后在哈佛大学、美国海军陆战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待过,还在夏威夷大学教书12年。1980年我辞去教职后,从事了7年的全职写作,直到我再也无法忽视课堂对我的召唤。对我来说,教学就像是演奏爵士乐,即使你一再表演相同的曲目,每次听起来还是不一样,而在真正听到之前也不一定知道听起来会如何。其实,教学就是用你的声音写作。
2006年,我从教职上再次退休,使我能全力写作。在我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在编写教科书,而且越写兴趣越浓,而不是相反。我甚至等不及要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

“几年”前(我讨厌告诉你究竟是多少年),我第一次讲授关于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且该课程主要集中在问卷调查方法上,当时课堂上只有6名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作为教师,我感到越来越得心应手。不久,学生也到办公室和我讨论。讨论中,如果学生刚好需要一些参考书,我便把自己的藏书借给他们。
不过,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缺少一本好的调查研究方法的教科书。现有的书,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非常抽象的字眼呈现研究方法的理论逻辑,我怀疑学生是否能够把书中的原则拿来“做”真正的研究。另外一类书籍则刚好相反,通常被称为“食谱”,非常详细地一步一步教导读者如何进行调查。遗憾的是,这样的书只会让学生做出和书中雷同的调查。不管是抽象的或是“食谱”式的方法,对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似乎都没有真正的帮助。
有一天,我随意写下了理想中研究方法教科书的目录。目录的安排基于三项原则,即科学研究所根据的理论原则。
1.了解科学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原则。
2.探究这些原则如何反映了既有的研究技术。
3.在无法正常地运用既有技术时,应有适度妥协的准备。
次日,我非常意外地接到了沃兹沃斯(Wadsworth)出版公司编辑的电话,让我写一本调查研究方法的教科书。
《调查研究方法》(Survey Research Methods)于1973年出版。不久,我的编辑和我就得知了一些好消息和一些坏消息,然后又有一些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是,几乎所有教授调查研究方法的教师都喜欢这本书,几乎全国的调查研究课程都用我的书。而坏消息是,没有多少地方开设了调查研究的课程。
尽管如此,最后的好消息是,很多教授社会研究通论课程的老师,包括调查研究和其他研究方法,都倾向于用我的书,并辅之以其他专门讲述实地研究、实验方法等的书,以补其不足。虽然这些老师试着使用我们的调查研究教材,同时,很多老师也建议沃兹沃斯让“那个老兄”写一本更加一般性的社会研究方法的教科书。
《社会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975)第一版序言就特别感谢了从加州到佛罗里达州十数位社会研究方法教师的协助。所以,整本书其实是众人合作的成果,虽然只有我的名字出现在封面上,而且文责由我担负。
《社会研究方法》一出版就非常成功。这本书最初是为社会学的课程所写,后来,修订版渐渐被运用到心理学、公共管理、城市研究、教育、传媒、社会科学和政治科学——将近30个不同的学科。而且,很多国家的教师和研究者都使用这本教材。在2000年,北京的一家出版社还出版发行了两卷本的中文版。
我不厌其烦地讲述本书漫长的历史,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对教科书和政府建筑物的感觉是一样的:原来就在那里。我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教科书是由人写出来的。我当然没想过教科书还要随时更新、改进、更正。在做学生的时候,如果我知道教科书也可能出错,我肯定会吓坏的!
其次,我想指出这本书的演进,也为第13版的变动做一些预告。就像前几版一样,变更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例如,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技术和实践不断在变化,所以书也要跟着更新,以跟上潮流、派上用场。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常常会发现比传授标准教材更好的方式。同事们也常常交流特定题材的教学方法,其中部分在本书中以文本框的方式出现。学生和老师也经常对各种议题中的重新组织、扩展、厘清、缩减或者(待我喘口气)删节提出建议。


清华大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清华大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qhdxcbs
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