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名家评论
张西林的《乡间的风》,很安静的一部抒情剧,有淡淡的乡愁,密密的叙事,一张一合之间,给人以咀嚼的空间。镜头中的生灵是活着的历史,延续着灵动的智慧;镜头中的物像是凝固的雕塑,根植于历史和当代之间;镜头中的人风是未来的回溯,转瞬之间模糊了千百年的梦境;唯有镜头中的天地辽阔悠远,任凭你的想象无限拓展……所有的画面每一幅都那么安静,静得让人悄无声息地走入了画面,又从画面中穿越而过,进入心灵的深处,搅得翻江倒海的思绪,让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变成了可以阅读的诗篇。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
张西林的作品如同一篇影像散文诗,简洁,克制,又饱含故乡之情。他独特的纪实摄影方式,让记忆与现实景象交织重叠,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图像叙述中,一个当代北方乡村景观缓缓呈现在我们面前,又在伤感中逐渐远去,直至在祭奠中最后告别……时间总在流逝,只有记忆中的影像永恒。
——那日松(策展人、映画廊艺术总监)
《乡间的风》是对摄制者拍摄累积的一种选片和编辑。熟悉中国乡村者或可从这些影像中体味到一些实际生活状况,也让更多人看到当下的现世图像。这类摄影略早可追溯到“四月影会”时期的风景创作,又借用了晚近的景观摄影,是借用纯图像表达生活与视觉经验的摄影实践。这些乡间景象的记录,展示了巨大变迁中的中国乡村生活的真实现状。
——舒阳(德国鲁尔区艺术与科技协会副主席)
摄影师拍故乡,对变迁的识别、对往昔的追怀,都有着记忆与情感的天然优势。张西林的观看却保持着克制、内敛:视觉优先,在有感处按快门,抛却沉重,不痴不怨。诸多照片里乡间的风物、生命、生灵被按自己的方式排布成局,他用极简、静笃的画面进行自己的创造和建构,家乡的一切在他的视觉世界有了新的精神秩序和仪式感。这是成熟的再认知的自觉,清醒的创作主体意识,尤其可贵。快门声响,是对故园的叮咛、目送、呵护与祝福,我们已经听见。
——严明(摄影家)
基本信息
书名:《乡间的风》
作者:张西林著
策划:江浩
装帧:精装
开本:20cm×26cm×3cm
页数:219
版次:2024年9月1日
ISBN号:9787895467477
出版社:黄海数字出版社
定价:168元
作者简介
张西林,山东邹城人,自由摄影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大后在故乡当农民种过地,到煤矿当工人挖过煤。坐过办公室,工作在小县城,长年来奔波在山东的鲁东南山区。作品专注于人文纪实。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21年度大众摄影“十杰”。出版画册《乡市•沂蒙小调》、《乡间的风》。
目录
前言
002名家说影
008天地
052生灵
088物象
140人风
后记
画册内页
前言
乡间的风
张西林
乡间的风,吹过了村庄,吹过了田野,吹到了山的那边。
乡间的风,从遥远的过去吹来,吹过了漫漫的岁月,携裹着千年沉积的泥土,吹过了今日乡间的丛丛稼禾、阡阡垄陌。
今日的乡间,正发生着从未有过的脱变,千年传承的农耕文明渐渐淹没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中。
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在乡间的风景里,迷离若然,总有一种激动得情绪在眼前飘拂。
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演绎,让这片土地的原生态与新地貌挤在一起,构造了当下的乡村新景观。新农产业、电子科技、网络文化涌进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传统的劳作方式与新农业经济、久远的乡风习俗和当下的新潮时尚,在交织中融合、在融合中脱变。
乡间的风,清新舒缓又热烈扑面。古老的石碾旁飞驰过高速列车,荒山野岭上延绵着光伏电板,庄稼地里的电控机械、自动器具替代了锄耙镢头。饲养着鸡鸭牛羊的农家院落里,扯满了电线、网络线,村里的自来水管道替代了水井辘轳,厨房里的天然气灶、电气锅灶替代了柴草土炉。悠悠的炊烟里裹着新农村的时代气息,展现出一幅乡土人文新景观。
从另一种视点、另一个角度观看这片土地,传统与当代在碰撞中融合,复杂与简单在冲突中统一。乡间的励新蜕变,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乡间的每一处风景,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乡土里的故事,太多太多。
自古以来,天地间,万物生息、岁月沧恒。人类文明在大地上衍生出两个生存栖息聚居地域,一个叫乡村,一个叫城市。
城市在远方,是人类成熟进步,走向文明的标志。
乡村依山川厚土,是人类生息繁延,本初自然的原风景。
在乡村的原风景里,天和地是人类自我认知的空间。天飘渺在高处,只能够仰望,触摸不着。唯有大地,实实在在,承载着万物世界。在这块土地上,遗留着远古的荒茫和神秘。在千百年春夏秋冬的枯荣变幻中,乡村的原风景,是大自然的灵性赋予,是人类文明的沧桑沉积。
在乡村的原风景里,一山一水,都有着它们如初的自然情怀;一草一木,都有着它们本能的勃勃生机;田野里生长的庄稼,诉说着人类在土地上的劳作和生息;村庄里的羊、狗、鸡、鸭,喧闹着它们的生命世界。
千年的农耕模式,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以致于如此的沉重。故园乡土里,挤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存足迹,以致于如此的坚韧。农家院落里,祖祖辈辈艰辛的庄稼日子,以致于如此的质朴。
翻开厚厚的文化史册,霍然知道,“乡”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本原。我华夏古汉语甲骨文中的“郷”,形象二人面对盛满食物的器皿,本义为二人相对饮食。民以食为天,道理就在这里。
乡是土地上的一部厚厚的文化沧桑史,被人们赋予了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和世故典藏。乡是人与物的交织,是地域与文化的交织,也是时间和空间的交织,有着穿越千年纵向而来的历史感,沉重而恢弘;又有着跨越山山水水横向蔓延的地域感,辽阔而苍茫。而就在这纵横交错之间,“乡愁”两个字便弥漫出了浓浓的乡土情怀、诉说不尽的乡土观念。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在这块土地上,在人类走过的漫长的足迹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从原始农耕到新农业经济,从今天的新科技观念到明天未知的、无可预测和触摸的人类文明新理念。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在矛盾冲突与和谐相处中不断地寻找着人与自然的平衡点,不断地在新的文明中建立人与自然的新秩序。
关注这片热土的原生态与新地貌在融合中的复杂与简单,关注着它们交织在一起的过去、今天和未来,需要人们更多的观察与思考。
原本土地上没有的东西,人类给它制造出了很多。那些在野陌上横跨的高速铁路、山坡上立着的数字公路标牌、田地里覆盖着塑料膜的种植......在大自然的眼里、在诸多动物生灵的眼里,或许是一种新鲜、一种惊喜,也或许有些眩目、有些迷茫。但也同样在变异中思考,在陌生中认知。所以大自然和动物界也在适应着人类的进步。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乡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乡土观念,每个人梦中都有一个想投入的怀抱,故乡情牵挂在心灵的深处。自己的乡土情怀、自己的沧桑感悟、自己的故乡风景,在别人眼里,也许寂寥淡漠、无人喝彩,那是你没有倾听那泥土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呓语,没有近距离感受到它们的呼吸,没有那一触之间的心动。无论你走得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最眷恋的归宿,最美丽的风景,心灵里的风景更永远长久、更迷漓魂魄。
瞻望乡关,何心天地?
茅舍稼篱, 山川厚土。
在这块土地上,乡间的风吹过,在过往中摇曳匆匆的昨天、今天及明天的乡村风景,成为我们观看时恍惚中的游离和神往。我们需要有很多的探索、发现,所以生命才不会寂寞,精神永远是生存的动力。
思乡,何必成愁。
2024年4月8日 邹城
- 映画廊
- “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画册看得少……”爱好摄影的人们,想在北京寻觅一处充电学习的好去处,像素书店必是你的选择之一。 位于798艺术区七星中街的像素书店是映艺术中心/映画廊的附属空间。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