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出纳 做账 纳税财务分析岗位实战第2版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税费规定编写 多维度把握财务工作 提升实操能力图书籍
¥126.00
运费: | ¥ 0.00-20.00 |
商品详情
书名:会计 出纳 做账 纳税财务分析岗位实战(第2版)
定价:168.0
ISBN:9787115633262
作者:平准
版次:第2版
出版时间:2024-02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书从会计与做账、出纳、纳税和财务分析等不同维度介绍了会计人员*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讲解。 本书按照会计理论基础和出纳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税收优惠、纳税申报和财务报表解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复杂笼统的专业表述,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在加深读者对各难点理解的同时,力求多角度*提升读者的业务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 本书可以作为初入职场的会计新人了解会计与做账、出纳、纳税、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知识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会计主管把握财会工作关键要点的指导用书。
作者简介:
平准,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百德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现担任多家公司财务顾问。曾*职于北京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从事会计报表审计、税务筹划、管理咨询等工作。
目录:
第 一篇 会计与做账
第 1章 初识会计——会计与会计人员
1.1 会计到底是什么 1
1.1.1 会计其实不复杂 1
1.1.2 会计的职能 2
1.1.3 会计职能的表现 3
1.2 会计职业的现状 4
1.2.1 认识会计职业 4
1.2.2 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 4
1.3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5
1.3.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5
1.3.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6
第 2章 会计初印象——会计基础理论
2.1 会计基本假设 8
2.1.1 空间范围——会计主体 8
2.1.2 时间范围——持续经营 8
2.1.3 任务分期——会计分期 8
2.1.4 *要手段——货币计量 8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
2.3 会计要素 10
2.3.1 资产 11
2.3.2 负债 11
2.3.3 所有者权益 12
2.3.4 收入 13
2.3.5 费用 14
2.3.6 利润 14
2.4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15
2.4.1 会计科目 15
2.4.2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5
2.4.3 会计科目的层级 15
2.4.4 会计账户 16
2.4.5 会计账户的结构 16
2.5 会计记账方法 16
2.5.1 会计恒等式 17
2.5.2 复式记账法 17
2.5.3 会计分录 18
2.5.4 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衡关系 18
2.6 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19
2.6.1 《会计法》 19
2.6.2 企业会计准则 19
第3章 会计平时做什么——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3.1 认识会计凭证 21
3.1.1 会计凭证的概念 21
3.1.2 会计凭证的作用 21
3.1.3 常见会计凭证的格式 22
3.1.4 会计凭证的传递 26
3.1.5 会计凭证的保管 26
3.2 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27
3.2.1 原始凭证的概念 27
3.2.2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27
3.3 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27
3.3.1 记账凭证的定义 27
3.3.2 记账凭证的种类 27
3.3.3 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28
3.3.4 记账凭证的审核 29
3.4 会计账簿 29
3.4.1 会计账簿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9
3.4.2 会计账簿的分类 29
3.4.3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33
3.4.4 启用账簿 34
3.4.5 登记账簿时应注意的问题 34
3.4.6 错账更正方法 35
第4章 会计核算——货币资金
4.1 库存现金 37
4.1.1 可用现金支付的款项 37
4.1.2 库存现金的相关会计处理 38
4.2 银行存款 39
4.2.1 银行存款概述 39
4.2.2 存款与取款 39
4.2.3 未达账项 39
4.3 其他货币资金 41
4.3.1 科目与账户的设置 41
4.3.2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41
第5章 会计核算——应收款项与预付款项
5.1 应收票据 43
5.1.1 什么是应收票据? 43
5.1.2 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 43
5.2 应收账款 45
5.2.1 什么是应收账款 45
5.2.2 折扣类型 45
5.2.3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45
5.3 预付账款 46
5.4 其他应收款 46
5.4.1 其他应收款概述 46
5.4.2 其他应收款的相关处理 46
5.4.3 有人要出差,来借差旅费 47
5.5 坏账准备 47
5.5.1 确认应收款项减值 48
5.5.2 估计坏账损失 48
5.5.3 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49
第6章 会计核算——存货
6.1 存货 50
6.1.1 什么是存货 50
6.1.2 存货的确认 50
6.1.3 存货的计价 51
6.2 存货的计价方法 51
6.2.1 取得存货时的初始计量 51
6.2.2 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53
6.2.3 存货的期末计量 54
6.2.4 存货的其他计价方法 54
6.3 原材料的核算 55
6.3.1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55
6.3.2 原材料的日常核算 56
6.3.3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56
6.4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56
6.4.1 包装物的核算 56
6.4.2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57
6.5 存货盘点的会计处理 58
6.5.1 存货的盘存 58
6.5.2 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会计核算 58
6.6 跌价准备的处理 59
第7章 会计核算——固定资产
7.1 不可小觑的固定资产 60
7.1.1 什么样的资产才是固定资产 60
7.1.2 固定资产的确认 60
7.1.3 固定资产的分类 61
7.2 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 61
7.2.1 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2
7.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处理 62
7.2.3 接受捐赠取得固定资产的处理 63
7.2.4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2.5 债务重组取得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2.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3 固定资产折旧 65
7.3.1 了解固定资产折旧 65
7.3.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66
7.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 67
7.4.1 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原则 67
7.4.2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的处理 68
7.4.3 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的处理 69
7.5 固定资产处置 70
7.5.1 固定资产处置的确定及计量 70
7.5.2 出售固定资产的处理 71
7.5.3 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 71
7.5.4 盘点固定资产的处理 72
7.5.5 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 72
7.5.6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处理 72
第8章 会计核算——金融资产
8.1 金融资产 74
8.1.1 金融资产的两种类型 74
8.1.2 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处理 75
8.2 其他债权投资 75
8.2.1 会计科目的变化 75
8.2.2 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化 75
8.3 投资方略,借水行舟 76
8.3.1 满足三个条件即为持有*到期投资 76
8.3.2 如何处理到期投资 78
8.4 长期股权投资 78
8.4.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78
8.4.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79
8.4.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81
8.4.4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82
第9章 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9.1 无形资产概述 83
9.1.1 无形资产的特征 83
9.1.2 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83
9.1.3 哪些资产属于无形资产 83
9.2 无形资产的处理 84
9.2.1 无形资产的取得 84
9.2.2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 84
9.2.3 无形资产的摊销 84
9.2.4 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85
9.2.5 无形资产的披露 86
9.3 其他资产项目——长期待摊费用 86
第 10章 会计核算——流动负债
10.1 负债 88
10.1.1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88
10.1.2 确认负债的条件 88
10.1.3 负债的分类 88
10.2 短期借款 89
10.2.1 借入短期借款 89
10.2.2 确认短期借款利息 89
10.2.3 归还短期借款 89
10.3 应付票据 89
10.3.1 认识应付票据 89
10.3.2 应付票据的会计核算 90
10.4 应付账款 90
10.4.1 认识应付账款 90
10.4.2 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90
10.5 应付职工薪酬 91
10.5.1 认识职工薪酬 91
10.5.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91
10.6 应交税费 95
10.6.1 应交增值税 95
10.6.2 应交消费税 97
10.6.3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97
10.6.4 应交教育费附加 98
第 11章 会计核算——非流动负债
11.1 长期借款 99
11.1.1 认识长期借款 99
11.1.2 长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99
11.2 债券 101
11.2.1 债券的会计核算 101
11.2.2 怎样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 103
第 12章 会计核算——所有者权益
12.1 所有者权益 104
12.1.1 认识所有者权益 104
12.1.2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 104
12.2 实收资本 105
12.2.1 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05
12.2.2 实收资本的变化 106
12.3 资本公积 106
12.3.1 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的核算 106
12.3.2 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107
12.3.3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107
12.4 其他综合收益 108
第 13章 会计核算——收入、费用、利润和所得税
13.1 收入概述 109
13.1.1 认识收入 109
13.1.2 收入的种类 109
13.1.3 收入的确认条件 110
13.2 收入的会计核算 111
13.2.1 科目设置 111
13.2.2 一般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12
13.2.3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12
13.2.4 委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113
13.2.5 受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113
13.2.6 销货退回的会计核算 113
13.2.7 其他业务收支的会计核算 114
13.3 产品成本的会计核算 114
13.3.1 产品成本包括的项目 114
13.3.2 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及一般程序 115
13.3.3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116
13.3.4 产品成本计算的三大方法 118
13.4 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 120
13.4.1 管理费用 120
13.4.2 销售费用 120
13.4.3 财务费用 120
13.5 利润的会计核算 121
13.5.1 利润的形成 121
13.5.2 营业外收支 121
13.5.3 政府补助 122
13.5.4 本年利润 123
13.6 所得税 124
13.6.1 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和*性
差异 124
13.6.2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124
13.7 利润分配和盈余公积 125
13.7.1 利润分配 125
13.7.2 盈余公积 125
第 14章 财务会计报告
14.1 读懂财务会计报告 126
14.1.1 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 126
14.1.2 财务报表:经营活动的窗口 127
14.1.3 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 127
14.1.4 财务报表相关内容 127
14.2 资产负债表 129
14.2.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129
14.2.2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式及内容 129
14.2.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130
14.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2
14.2.5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说明 133
14.2.6 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的竞争力 135
14.3 利润表 140
14.3.1 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 140
14.3.2 利润表的构成 140
14.3.3 利润表的编制及填列说明 141
14.3.4 利润表编制示例 143
14.4 现金流量表 145
14.4.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 145
14.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146
14.4.3 现金流量表的填列说明 147
14.4.4 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 149
14.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53
14.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153
14.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填列说明 155
14.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示例 156
*篇 出纳
第 15章 出纳的基本功——了解出纳工作
15.1 出纳概述 159
15.1.1 出纳的含义 159
15.1.2 出纳工作的特点 160
15.1.3 出纳工作的职能 160
15.1.4 出纳工作的内容 161
15.2 出纳人员的职责、权利以及出纳与会计的
联系与区别 163
15.2.1 出纳人员的职责 163
15.2.2 出纳人员的权利 164
15.2.3 出纳和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64
15.3 出纳工作的相关规定 165
15.3.1 出纳机构应如何设置 165
15.3.2 出纳人员的配备 165
15.3.3 出纳工作分工 165
15.3.4 出纳工作的回避制度 165
15.3.5 出纳工作流程 166
第 16章 出纳的基本功——掌握*的业务
技能
16.1 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68
16.2 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169
16.2.1 点钞 169
16.2.2 识别假币 170
16.2.3 残币处理 173
16.2.4 规范书写 174
16.2.5 保管重要物品 176
第 17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现金管理
17.1 出纳涉及的现金事项 178
17.1.1 现金的定义 178
17.1.2 提取现金 178
17.1.3 支付现金 179
17.1.4 送存现金 181
17.1.5 备用金的管理 183
17.2 现金出纳凭证 183
17.2.1 现金出纳凭证含义及分类 183
17.2.2 怎么填制现金出纳凭证 184
17.2.3 现金出纳凭证编制示例 184
17.3 现金收支的核算 186
17.3.1 现金核算的内容 186
17.3.2 现金收入业务 186
17.3.3 现金支付业务 187
17.3.4 清查现金 188
17.4 现金的管理 188
17.4.1 现金管理的原则 188
17.4.2 现金管理的内容 190
17.4.3 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193
17.4.4 建立完备的现金管理制度 194
第 18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银行存款管理
18.1 银行存款 196
18.1.1 银行存款的含义 196
18.1.2 银行存款管理 196
18.1.3 银行存款日记账 196
18.1.4 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 197
18.1.5 未达账项 199
18.2 银行账户及印章 201
18.2.1 银行账户概述 201
18.2.2 银行账户管理 201
18.2.3 使用银行账户应注意的内容 202
18.2.4 各类银行账户 203
18.2.5 银行账户变更 205
18.2.6 印章丢失了怎么办 205
18.2.7 如何更换预留印鉴 205
18.3 认识银行贷款 205
18.3.1 申请贷款 206
18.3.2 申办银行贷款的程序 206
18.3.3 认识贷款证 207
18.4 银行存款的会计核算 209
第 19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外汇管理
19.1 认识外汇 211
19.1.1 外汇的含义 211
19.1.2 汇率 211
19.2 外汇业务会计核算原则及外汇账户 213
19.2.1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 213
19.2.2 开设外汇账户 213
19.2.3 外汇账户的销户 214
19.3 认识外汇业务 214
19.3.1 外汇业务的基本要点 214
19.3.2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215
19.3.3 外汇核算账户设置 215
19.3.4 外币兑换的核算 216
19.3.5 外币借款业务 216
19.3.6 会计期末外汇账户余额的调整 216
19.3.7 投入外币资本业务 217
第 20章 出纳工作的保障——出纳查错与纠错
20.1 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错误 218
20.1.1 错款与失款 218
20.1.2 收款、付款中出现差错的常见原因 219
20.1.3 记账凭证的常见错误及舞弊形式 219
20.1.4 账簿中的常见错误及舞弊形式 220
20.1.5 关于应收账款的常见问题 221
20.1.6 出纳工作易出错的时间 222
20.1.7 会计舞弊 223
20.2 如何纠错 224
20.2.1 错误的防范措施 224
20.2.2 查找错误的方法 225
20.2.3 更正错误的方法 226
20.2.4 查证会计舞弊的措施及计算机舞弊的
防范 227
20.2.5 分析检查账簿的方法 228
20.2.6 查证应收账款舞弊的入手点 229
第 21章 出纳工作的延续——出纳工作交接
21.1 认识出纳工作交接 231
21.1.1 出纳工作交接的定义及要求 231
21.1.2 办理出纳工作交接的原因 231
21.1.3 出纳工作交接的具体内容 232
21.1.4 出纳工作交接的意义 232
21.2 一般交接程序 233
21.2.1 交接前的准备 233
21.2.2 交接时的操作 233
21.2.3 移交清册 234
21.2.4 出纳交接的有关事宜 234
21.2.5 移交表 234
第三篇 纳税
第 22章 税法的基础知识
22.1 从纳税说起 238
22.1.1 认识税收 238
22.1.2 认识税法 238
22.1.3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239
22.2 解读税法要素 239
22.2.1 什么是税法要素 239
22.2.2 纳税义务人 240
22.2.3 征税对象 240
22.2.4 税目 240
22.2.5 税率 241
22.2.6 纳税环节 241
22.2.7 纳税期限 241
22.2.8 纳税地点 242
22.2.9 减税免税 242
22.3 我国税种概述 242
22.3.1 税种 242
22.3.2 什么叫流转税 243
22.3.3 谁需要缴纳所得税 243
第 23章 增值税
23.1 认识增值税 244
23.1.1 什么情况要交增值税 244
23.1.2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244
23.2 增值税的纳税人 245
23.2.1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45
23.2.2 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 245
23.3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48
23.3.1 一般征税范围 248
23.3.2 视同销售货物 248
23.3.3 混合销售 249
23.3.4 兼营 249
23.3.5 无须缴纳增值税的事项 249
23.4 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250
23.4.1 增值税税率 250
23.4.2 增值税征收率 251
23.5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252
23.5.1 免税项目 252
23.5.2 “营改增”相关税收优惠 252
23.6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255
23.6.1 一般计税方法 255
23.6.2 简易计税方法 255
23.6.3 扣缴计税方法 255
23.7 一般计税方法下应纳增值税的确定 255
23.7.1 销项税额的确定 255
23.7.2 进项税额的确定 258
23.7.3 应纳税额的确定 260
23.8 资管产品的增值税处理 263
23.9 进口货物的增值税 264
23.9.1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
计算 264
23.9.2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64
23.10 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退(免)
增值税的解读 265
23.10.1 增值税退(免)税基本政策 265
23.10.2 增值税退(免)税的范围及方法 266
23.10.3 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确定 267
23.10.4 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268
23.10.5 增值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269
23.10.6 增值税免税政策 271
23.10.7 增值税征税政策 273
23.10.8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274
23.10.9 出口退(免)税企业管理 276
23.11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277
23.11.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77
23.11.2 纳税期限 278
23.11.3 纳税地点 278
23.11.4 纳税申报资料 279
23.11.5 “营改增”相关税务管理 280
23.12 增值税专用发票 283
23.12.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 283
23.12.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代开 287
第 24章 消费税
24.1 认识消费税 288
24.1.1 什么是消费税 288
24.1.2 消费税的特点 288
24.2 消费税的纳税人 289
24.3 消费税税目 289
24.4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292
24.5 消费税的税率 293
24.6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295
24.6.1 消费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95
24.6.2 视同销售行为中消费税的确定 295
24.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处理 296
24.7.1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认定 296
24.7.2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代收代缴消费税的
规定 296
24.7.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应纳税额的
计算 296
24.7.4 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
计算 297
24.8 进口消费税的计算 297
24.8.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规定 297
24.8.2 进口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98
24.9 消费税的退(免)税 298
24.9.1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免税政策 298
24.9.2 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298
24.9.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税率的确定 299
24.9.4 出口退税计算 299
24.10 消费税征收管理 299
24.10.1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99
24.10.2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300
24.10.3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300
24.10.4 消费税税款的报缴方法 300
24.10.5 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01
第 25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25.1 认识城市维护建设税 302
25.1.1 什么是城市维护建设税 302
25.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302
25.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02
25.2.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302
25.2.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 303
2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303
25.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
规定 303
25.4.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303
2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税规定 304
2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04
25.5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304
25.5.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地点 304
25.5.2 违章处理 304
25.6 认识教育费附加 305
25.6.1 什么是教育费附加 305
25.6.2 教育费附加的计征依据 305
25.6.3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 305
25.6.4 教育费附加的减免优惠 305
25.6.5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306
第 26章 企业所得税
26.1 认识企业所得税 307
26.1.1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307
26.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307
26.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308
26.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308
26.2.2 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中的“收入” 309
26.2.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309
26.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309
26.3.1 应税收入 310
26.3.2 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 311
26.3.3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12
26.3.4 亏损弥补 316
26.4 资产的税务处理 316
26.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316
26.4.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318
26.4.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318
26.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319
26.4.5 存货的税务处理 319
26.4.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320
26.4.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320
26.5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21
26.5.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321
26.5.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321
26.5.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322
26.6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322
26.6.1 农、林、牧、渔业项目税收优惠 322
26.6.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税收优惠 323
26.6.3 节能环保项目税收优惠 323
26.6.4 技术转入所得税收优惠 323
26.6.5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323
26.6.6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324
26.6.7 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324
26.6.8 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 324
26.6.9 加速折旧税收优惠 324
26.6.10 减计收入税收优惠 325
26.6.11 税额抵免税收优惠 325
26.6.12 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优惠 325
26.6.13 非居民企业税收优惠 325
26.6.14 有关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的税收优惠 326
26.6.15 有关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 326
26.7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27
26.7.1 纳税地点 327
26.7.2 纳税年度 327
26.7.3 纳税申报 327
26.7.4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28
第 27章 个人所得税
27.1 认识个人所得税 330
27.1.1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330
27.1.2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330
27.2 个人所得税税目 331
27.2.1 工资、薪金所得 331
27.2.2 劳务报酬所得 332
27.2.3 稿酬所得 332
27.2.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333
27.2.5 经营所得 334
27.2.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34
27.2.7 财产租赁所得 335
27.2.8 财产转让所得 335
27.2.9 偶然所得 336
27.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所得来源地的
确定 336
27.3.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36
27.3.2 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337
27.4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337
27.5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39
27.5.1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39
27.5.2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40
27.5.3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45
27.5.4 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0
27.5.5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1
27.5.6 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1
27.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2
27.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 352
27.5.9 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3
27.5.10 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3
27.5.11 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4
27.5.12 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4
27.5.13 一本书的作者为三个人,该如何计算
纳税? 355
27.6 减免税优惠 355
27.6.1 免税项目 355
27.6.2 减税项目 356
27.6.3 暂免征税项目 356
27.6.4 减免税政策的执行 358
27.7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58
27.7.1 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纳税 358
27.7.2 自行申报纳税 359
27.7.3 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 361
27.8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
缴纳 364
27.8.1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一般
规定 364
27.8.2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
税率 365
27.8.3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 365
27.8.4 核定征收 367
27.8.5 税收优惠 368
27.8.6 征收管理 368
27.8.7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369
第 28章 房产税
28.1 认识房产税 370
28.1.1 什么是房产税 370
28.1.2 房产税的特点 370
28.2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71
28.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371
28.2.2 房产税的纳税人 371
28.3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减免税优惠和
计算 371
28.3.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371
28.3.2 房产税的税率 372
28.3.3 房产税的减免税优惠 372
28.3.4 房产税的计算 373
28.4 房产税的征收管理 373
28.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73
28.4.2 纳税期限 374
28.4.3 纳税申报 374
28.4.4 纳税地点 374
28.4.5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74
第 29章 印花税
29.1 认识印花税 376
29.1.1 什么是印花税 376
29.1.2 印花税的特点 376
29.1.3 印花税票 376
29.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377
29.2.1 经济合同 377
29.2.2 产权转移书据 378
29.2.3 营业账簿 379
29.2.4 证券交易税目 379
29.2.5 权利、许可证照税目 379
29.3 印花税的纳税人 379
29.4 印花税的计算 380
29.4.1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380
29.4.2 印花税税率 380
29.4.3 印花税的减免优惠 381
29.4.4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82
29.5 印花税的征收管理 383
29.5.1 纳税方法 383
29.5.2 纳税的责任和义务 384
29.5.3 违章与处罚 384
29.5.4 纳税环节 384
29.5.5 纳税地点 385
29.5.6 印花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85
第30章 车船税
30.1 认识车船税 387
30.1.1 什么是车船税 387
30.1.2 车船税法出台的意义 387
30.2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收范围、税率与
税目 388
30.2.1 车船税的纳税人 388
30.2.2 车船税的征收范围 388
30.2.3 车船税的税率与税目 388
30.3 车船税的计算 389
30.3.1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 389
30.3.2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90
30.4 车船税的税收优惠 390
30.5 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391
第31章 税收征收管理
31.1 认识税收征收管理 394
31.1.1 什么是税收征收管理 394
31.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394
31.1.3 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内容 394
31.2 税务登记管理 395
31.2.1 什么是税务登记 395
31.2.2 税务登记管理的内容 395
31.2.3 税务登记证件的用途 399
31.2.4 税务登记证件的审验 399
31.3 账簿、凭证管理 400
31.3.1 账簿设立规定 400
31.3.2 记账核算规定 400
31.3.3 账簿保管规定 400
31.3.4 税收证明规定 400
31.3.5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401
31.3.6 发票管理规定 401
31.4 纳税申报管理 401
31.4.1 什么是纳税申报 401
31.4.2 纳税申报方式 402
31.4.3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 403
31.4.4 纳税申报的办理 403
31.5 税务检查 404
31.5.1 什么是税务检查 404
31.5.2 税务检查的内容 404
31.6 法律责任 404
31.6.1 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404
31.6.2 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3 偷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4 抗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5 犯行贿罪的法律责任 406
31.6.6 骗税的法律责任 406
31.6.7 其他法律责任 406
第四篇 财务分析
第32章 认识会计报表
32.1 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和内容 407
32.1.1 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 407
32.1.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407
32.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408
32.3 会计报表的分类 409
32.4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410
32.5 会计报表的作用 410
第33章 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解读与分析
33.1 认识资产负债表 411
33.1.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其提供的信息 411
33.1.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411
33.1.3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413
33.1.4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415
33.2 认识资产项目 415
33.2.1 资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415
33.2.2 流动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416
33.2.3 非流动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419
33.3 认识负债项目 422
33.3.1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422
33.3.2 流动负债 422
33.3.3 非流动负债 424
33.4 认识所有者权益 426
33.5 从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 427
33.5.1 怎么分析资产结构 427
33.5.2 企业资产结构类型 427
33.5.3 影响资产结构的因素 428
33.6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428
第34章 财务分析——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
34.1 认识利润表 430
34.1.1 利润表的定义与反映的内容 430
34.1.2 利润表的格式、列报方法及相关指标 430
34.1.3 利润表的作用 433
34.2 认识利润表各构成要素 433
34.2.1 利润表中的收入 433
34.2.2 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 434
34.2.3 利润表中的利润 437
34.3 如何分析利润表 437
34.3.1 盈利能力分析 437
34.3.2 盈利结构分析 438
34.3.3 影响企业利润质量的因素 439
34.3.4 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 440
第35章 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的解读与分析
35.1 认识现金流量表 441
35.1.1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441
35.1.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442
35.1.3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442
35.2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442
35.2.1 现金的内容 442
35.2.2 现金流量 442
35.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3
35.2.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4
35.2.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6
35.3 根据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 447
35.4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指标 448
35.4.1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448
35.4.2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 449
第36章 财务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与分析
36.1 认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51
36.1.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 451
36.1.2 所有者权益报表的形式 451
36.1.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451
36.2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52
36.2.1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横向项目 452
36.2.2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纵向项目 456
36.3 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利润分配 458
36.4 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影响因素 458
36.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优势与缺陷 459
第37章 财务分析——会计报表附注的解读与分析
37.1 认识会计报表附注 460
37.1.1 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与作用 460
37.1.2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460
37.2 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及其分析的分类 464
37.2.1 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 464
37.2.2 会计报表附注分析的分类 464
37.3 与会计报表附注相关的项目 465
37.3.1 会计政策变更 465
37.3.2 或有事项 465
37.3.3 资产负债表日后重要事项 466
37.3.4 关联方及其交易 466
37.3.5 其他重要事项 466
第38章 财务分析——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
38.1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468
38.2 会计报表的分类 468
38.3 财务分析的作用 469
38.4 财务分析的方法 469
38.4.1 比较分析法 469
38.4.2 因素分析法 470
38.4.3 比率分析法 470
38.4.4 趋势分析法 472
38.5 财务分析的四大局限 472
38.6 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473
第39章 财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
39.1 认识财务比率 474
39.2 认识偿债能力 474
39.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80
39.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83
39.3 认识营运能力 485
39.3.1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5
39.3.2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6
39.3.3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9
39.3.4 认识总资产周转率 489
39.4 认识盈利能力 490
39.5 认识成长能力 494
第40章 财务分析——财务综合分析
40.1 认识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 496
40.2 认识杜邦分析法 497
40.2.1 杜邦分析法下不同主体关注的重点内容 497
40.2.2 杜邦分析图及相关指标分析 497
40.2.3 杜邦分析法的案例 498
40.2.4 杜邦分析法的局限及变形 499
40.3 认识雷达图法 501
40.3.1 雷达图法简介 501
40.3.2 雷达图法的改进 504
第41章 财务分析——识别企业的利润操纵
行为
41.1 认识利润操纵 506
41.1.1 利润操纵的定义 506
41.1.2 利润操纵的动机 506
41.1.3 操纵利润的危害 507
41.2 操纵利润的手法 508
41.2.1 应收账款舞弊 508
41.2.2 其他应收款舞弊 509
41.2.3 金融工具核算舞弊 510
41.2.4 长期股权投资舞弊 510
41.2.5 在建工程舞弊 510
41.2.6 滥用会计政策、估计变更 510
41.2.7 资产减值准备舞弊 511
41.2.8 资产重组舞弊 511
41.3 防止利润被操纵的方法 511
定价:168.0
ISBN:9787115633262
作者:平准
版次:第2版
出版时间:2024-02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书从会计与做账、出纳、纳税和财务分析等不同维度介绍了会计人员*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讲解。 本书按照会计理论基础和出纳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税收优惠、纳税申报和财务报表解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复杂笼统的专业表述,本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在加深读者对各难点理解的同时,力求多角度*提升读者的业务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 本书可以作为初入职场的会计新人了解会计与做账、出纳、纳税、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知识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会计主管把握财会工作关键要点的指导用书。
作者简介:
平准,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百德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现担任多家公司财务顾问。曾*职于北京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从事会计报表审计、税务筹划、管理咨询等工作。
目录:
第 一篇 会计与做账
第 1章 初识会计——会计与会计人员
1.1 会计到底是什么 1
1.1.1 会计其实不复杂 1
1.1.2 会计的职能 2
1.1.3 会计职能的表现 3
1.2 会计职业的现状 4
1.2.1 认识会计职业 4
1.2.2 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 4
1.3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5
1.3.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5
1.3.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6
第 2章 会计初印象——会计基础理论
2.1 会计基本假设 8
2.1.1 空间范围——会计主体 8
2.1.2 时间范围——持续经营 8
2.1.3 任务分期——会计分期 8
2.1.4 *要手段——货币计量 8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
2.3 会计要素 10
2.3.1 资产 11
2.3.2 负债 11
2.3.3 所有者权益 12
2.3.4 收入 13
2.3.5 费用 14
2.3.6 利润 14
2.4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15
2.4.1 会计科目 15
2.4.2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5
2.4.3 会计科目的层级 15
2.4.4 会计账户 16
2.4.5 会计账户的结构 16
2.5 会计记账方法 16
2.5.1 会计恒等式 17
2.5.2 复式记账法 17
2.5.3 会计分录 18
2.5.4 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衡关系 18
2.6 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19
2.6.1 《会计法》 19
2.6.2 企业会计准则 19
第3章 会计平时做什么——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3.1 认识会计凭证 21
3.1.1 会计凭证的概念 21
3.1.2 会计凭证的作用 21
3.1.3 常见会计凭证的格式 22
3.1.4 会计凭证的传递 26
3.1.5 会计凭证的保管 26
3.2 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27
3.2.1 原始凭证的概念 27
3.2.2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27
3.3 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27
3.3.1 记账凭证的定义 27
3.3.2 记账凭证的种类 27
3.3.3 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28
3.3.4 记账凭证的审核 29
3.4 会计账簿 29
3.4.1 会计账簿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9
3.4.2 会计账簿的分类 29
3.4.3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33
3.4.4 启用账簿 34
3.4.5 登记账簿时应注意的问题 34
3.4.6 错账更正方法 35
第4章 会计核算——货币资金
4.1 库存现金 37
4.1.1 可用现金支付的款项 37
4.1.2 库存现金的相关会计处理 38
4.2 银行存款 39
4.2.1 银行存款概述 39
4.2.2 存款与取款 39
4.2.3 未达账项 39
4.3 其他货币资金 41
4.3.1 科目与账户的设置 41
4.3.2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41
第5章 会计核算——应收款项与预付款项
5.1 应收票据 43
5.1.1 什么是应收票据? 43
5.1.2 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 43
5.2 应收账款 45
5.2.1 什么是应收账款 45
5.2.2 折扣类型 45
5.2.3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45
5.3 预付账款 46
5.4 其他应收款 46
5.4.1 其他应收款概述 46
5.4.2 其他应收款的相关处理 46
5.4.3 有人要出差,来借差旅费 47
5.5 坏账准备 47
5.5.1 确认应收款项减值 48
5.5.2 估计坏账损失 48
5.5.3 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49
第6章 会计核算——存货
6.1 存货 50
6.1.1 什么是存货 50
6.1.2 存货的确认 50
6.1.3 存货的计价 51
6.2 存货的计价方法 51
6.2.1 取得存货时的初始计量 51
6.2.2 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53
6.2.3 存货的期末计量 54
6.2.4 存货的其他计价方法 54
6.3 原材料的核算 55
6.3.1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55
6.3.2 原材料的日常核算 56
6.3.3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56
6.4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56
6.4.1 包装物的核算 56
6.4.2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57
6.5 存货盘点的会计处理 58
6.5.1 存货的盘存 58
6.5.2 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会计核算 58
6.6 跌价准备的处理 59
第7章 会计核算——固定资产
7.1 不可小觑的固定资产 60
7.1.1 什么样的资产才是固定资产 60
7.1.2 固定资产的确认 60
7.1.3 固定资产的分类 61
7.2 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 61
7.2.1 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2
7.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处理 62
7.2.3 接受捐赠取得固定资产的处理 63
7.2.4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2.5 债务重组取得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2.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固定资产的处理 64
7.3 固定资产折旧 65
7.3.1 了解固定资产折旧 65
7.3.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66
7.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 67
7.4.1 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原则 67
7.4.2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的处理 68
7.4.3 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的处理 69
7.5 固定资产处置 70
7.5.1 固定资产处置的确定及计量 70
7.5.2 出售固定资产的处理 71
7.5.3 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 71
7.5.4 盘点固定资产的处理 72
7.5.5 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 72
7.5.6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处理 72
第8章 会计核算——金融资产
8.1 金融资产 74
8.1.1 金融资产的两种类型 74
8.1.2 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处理 75
8.2 其他债权投资 75
8.2.1 会计科目的变化 75
8.2.2 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化 75
8.3 投资方略,借水行舟 76
8.3.1 满足三个条件即为持有*到期投资 76
8.3.2 如何处理到期投资 78
8.4 长期股权投资 78
8.4.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78
8.4.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79
8.4.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81
8.4.4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82
第9章 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9.1 无形资产概述 83
9.1.1 无形资产的特征 83
9.1.2 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83
9.1.3 哪些资产属于无形资产 83
9.2 无形资产的处理 84
9.2.1 无形资产的取得 84
9.2.2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 84
9.2.3 无形资产的摊销 84
9.2.4 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85
9.2.5 无形资产的披露 86
9.3 其他资产项目——长期待摊费用 86
第 10章 会计核算——流动负债
10.1 负债 88
10.1.1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88
10.1.2 确认负债的条件 88
10.1.3 负债的分类 88
10.2 短期借款 89
10.2.1 借入短期借款 89
10.2.2 确认短期借款利息 89
10.2.3 归还短期借款 89
10.3 应付票据 89
10.3.1 认识应付票据 89
10.3.2 应付票据的会计核算 90
10.4 应付账款 90
10.4.1 认识应付账款 90
10.4.2 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90
10.5 应付职工薪酬 91
10.5.1 认识职工薪酬 91
10.5.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91
10.6 应交税费 95
10.6.1 应交增值税 95
10.6.2 应交消费税 97
10.6.3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97
10.6.4 应交教育费附加 98
第 11章 会计核算——非流动负债
11.1 长期借款 99
11.1.1 认识长期借款 99
11.1.2 长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99
11.2 债券 101
11.2.1 债券的会计核算 101
11.2.2 怎样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 103
第 12章 会计核算——所有者权益
12.1 所有者权益 104
12.1.1 认识所有者权益 104
12.1.2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 104
12.2 实收资本 105
12.2.1 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05
12.2.2 实收资本的变化 106
12.3 资本公积 106
12.3.1 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的核算 106
12.3.2 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107
12.3.3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107
12.4 其他综合收益 108
第 13章 会计核算——收入、费用、利润和所得税
13.1 收入概述 109
13.1.1 认识收入 109
13.1.2 收入的种类 109
13.1.3 收入的确认条件 110
13.2 收入的会计核算 111
13.2.1 科目设置 111
13.2.2 一般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12
13.2.3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12
13.2.4 委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113
13.2.5 受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113
13.2.6 销货退回的会计核算 113
13.2.7 其他业务收支的会计核算 114
13.3 产品成本的会计核算 114
13.3.1 产品成本包括的项目 114
13.3.2 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及一般程序 115
13.3.3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116
13.3.4 产品成本计算的三大方法 118
13.4 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 120
13.4.1 管理费用 120
13.4.2 销售费用 120
13.4.3 财务费用 120
13.5 利润的会计核算 121
13.5.1 利润的形成 121
13.5.2 营业外收支 121
13.5.3 政府补助 122
13.5.4 本年利润 123
13.6 所得税 124
13.6.1 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和*性
差异 124
13.6.2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124
13.7 利润分配和盈余公积 125
13.7.1 利润分配 125
13.7.2 盈余公积 125
第 14章 财务会计报告
14.1 读懂财务会计报告 126
14.1.1 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 126
14.1.2 财务报表:经营活动的窗口 127
14.1.3 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 127
14.1.4 财务报表相关内容 127
14.2 资产负债表 129
14.2.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129
14.2.2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式及内容 129
14.2.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130
14.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2
14.2.5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说明 133
14.2.6 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的竞争力 135
14.3 利润表 140
14.3.1 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 140
14.3.2 利润表的构成 140
14.3.3 利润表的编制及填列说明 141
14.3.4 利润表编制示例 143
14.4 现金流量表 145
14.4.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 145
14.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146
14.4.3 现金流量表的填列说明 147
14.4.4 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 149
14.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53
14.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153
14.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填列说明 155
14.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示例 156
*篇 出纳
第 15章 出纳的基本功——了解出纳工作
15.1 出纳概述 159
15.1.1 出纳的含义 159
15.1.2 出纳工作的特点 160
15.1.3 出纳工作的职能 160
15.1.4 出纳工作的内容 161
15.2 出纳人员的职责、权利以及出纳与会计的
联系与区别 163
15.2.1 出纳人员的职责 163
15.2.2 出纳人员的权利 164
15.2.3 出纳和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64
15.3 出纳工作的相关规定 165
15.3.1 出纳机构应如何设置 165
15.3.2 出纳人员的配备 165
15.3.3 出纳工作分工 165
15.3.4 出纳工作的回避制度 165
15.3.5 出纳工作流程 166
第 16章 出纳的基本功——掌握*的业务
技能
16.1 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68
16.2 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169
16.2.1 点钞 169
16.2.2 识别假币 170
16.2.3 残币处理 173
16.2.4 规范书写 174
16.2.5 保管重要物品 176
第 17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现金管理
17.1 出纳涉及的现金事项 178
17.1.1 现金的定义 178
17.1.2 提取现金 178
17.1.3 支付现金 179
17.1.4 送存现金 181
17.1.5 备用金的管理 183
17.2 现金出纳凭证 183
17.2.1 现金出纳凭证含义及分类 183
17.2.2 怎么填制现金出纳凭证 184
17.2.3 现金出纳凭证编制示例 184
17.3 现金收支的核算 186
17.3.1 现金核算的内容 186
17.3.2 现金收入业务 186
17.3.3 现金支付业务 187
17.3.4 清查现金 188
17.4 现金的管理 188
17.4.1 现金管理的原则 188
17.4.2 现金管理的内容 190
17.4.3 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193
17.4.4 建立完备的现金管理制度 194
第 18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银行存款管理
18.1 银行存款 196
18.1.1 银行存款的含义 196
18.1.2 银行存款管理 196
18.1.3 银行存款日记账 196
18.1.4 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 197
18.1.5 未达账项 199
18.2 银行账户及印章 201
18.2.1 银行账户概述 201
18.2.2 银行账户管理 201
18.2.3 使用银行账户应注意的内容 202
18.2.4 各类银行账户 203
18.2.5 银行账户变更 205
18.2.6 印章丢失了怎么办 205
18.2.7 如何更换预留印鉴 205
18.3 认识银行贷款 205
18.3.1 申请贷款 206
18.3.2 申办银行贷款的程序 206
18.3.3 认识贷款证 207
18.4 银行存款的会计核算 209
第 19章 出纳工作的内容——外汇管理
19.1 认识外汇 211
19.1.1 外汇的含义 211
19.1.2 汇率 211
19.2 外汇业务会计核算原则及外汇账户 213
19.2.1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原则 213
19.2.2 开设外汇账户 213
19.2.3 外汇账户的销户 214
19.3 认识外汇业务 214
19.3.1 外汇业务的基本要点 214
19.3.2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215
19.3.3 外汇核算账户设置 215
19.3.4 外币兑换的核算 216
19.3.5 外币借款业务 216
19.3.6 会计期末外汇账户余额的调整 216
19.3.7 投入外币资本业务 217
第 20章 出纳工作的保障——出纳查错与纠错
20.1 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错误 218
20.1.1 错款与失款 218
20.1.2 收款、付款中出现差错的常见原因 219
20.1.3 记账凭证的常见错误及舞弊形式 219
20.1.4 账簿中的常见错误及舞弊形式 220
20.1.5 关于应收账款的常见问题 221
20.1.6 出纳工作易出错的时间 222
20.1.7 会计舞弊 223
20.2 如何纠错 224
20.2.1 错误的防范措施 224
20.2.2 查找错误的方法 225
20.2.3 更正错误的方法 226
20.2.4 查证会计舞弊的措施及计算机舞弊的
防范 227
20.2.5 分析检查账簿的方法 228
20.2.6 查证应收账款舞弊的入手点 229
第 21章 出纳工作的延续——出纳工作交接
21.1 认识出纳工作交接 231
21.1.1 出纳工作交接的定义及要求 231
21.1.2 办理出纳工作交接的原因 231
21.1.3 出纳工作交接的具体内容 232
21.1.4 出纳工作交接的意义 232
21.2 一般交接程序 233
21.2.1 交接前的准备 233
21.2.2 交接时的操作 233
21.2.3 移交清册 234
21.2.4 出纳交接的有关事宜 234
21.2.5 移交表 234
第三篇 纳税
第 22章 税法的基础知识
22.1 从纳税说起 238
22.1.1 认识税收 238
22.1.2 认识税法 238
22.1.3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239
22.2 解读税法要素 239
22.2.1 什么是税法要素 239
22.2.2 纳税义务人 240
22.2.3 征税对象 240
22.2.4 税目 240
22.2.5 税率 241
22.2.6 纳税环节 241
22.2.7 纳税期限 241
22.2.8 纳税地点 242
22.2.9 减税免税 242
22.3 我国税种概述 242
22.3.1 税种 242
22.3.2 什么叫流转税 243
22.3.3 谁需要缴纳所得税 243
第 23章 增值税
23.1 认识增值税 244
23.1.1 什么情况要交增值税 244
23.1.2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244
23.2 增值税的纳税人 245
23.2.1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45
23.2.2 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 245
23.3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48
23.3.1 一般征税范围 248
23.3.2 视同销售货物 248
23.3.3 混合销售 249
23.3.4 兼营 249
23.3.5 无须缴纳增值税的事项 249
23.4 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250
23.4.1 增值税税率 250
23.4.2 增值税征收率 251
23.5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252
23.5.1 免税项目 252
23.5.2 “营改增”相关税收优惠 252
23.6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255
23.6.1 一般计税方法 255
23.6.2 简易计税方法 255
23.6.3 扣缴计税方法 255
23.7 一般计税方法下应纳增值税的确定 255
23.7.1 销项税额的确定 255
23.7.2 进项税额的确定 258
23.7.3 应纳税额的确定 260
23.8 资管产品的增值税处理 263
23.9 进口货物的增值税 264
23.9.1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
计算 264
23.9.2 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64
23.10 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退(免)
增值税的解读 265
23.10.1 增值税退(免)税基本政策 265
23.10.2 增值税退(免)税的范围及方法 266
23.10.3 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确定 267
23.10.4 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268
23.10.5 增值税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269
23.10.6 增值税免税政策 271
23.10.7 增值税征税政策 273
23.10.8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274
23.10.9 出口退(免)税企业管理 276
23.11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277
23.11.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77
23.11.2 纳税期限 278
23.11.3 纳税地点 278
23.11.4 纳税申报资料 279
23.11.5 “营改增”相关税务管理 280
23.12 增值税专用发票 283
23.12.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 283
23.12.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代开 287
第 24章 消费税
24.1 认识消费税 288
24.1.1 什么是消费税 288
24.1.2 消费税的特点 288
24.2 消费税的纳税人 289
24.3 消费税税目 289
24.4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292
24.5 消费税的税率 293
24.6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295
24.6.1 消费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95
24.6.2 视同销售行为中消费税的确定 295
24.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处理 296
24.7.1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认定 296
24.7.2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代收代缴消费税的
规定 296
24.7.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应纳税额的
计算 296
24.7.4 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
计算 297
24.8 进口消费税的计算 297
24.8.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规定 297
24.8.2 进口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98
24.9 消费税的退(免)税 298
24.9.1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免税政策 298
24.9.2 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298
24.9.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税率的确定 299
24.9.4 出口退税计算 299
24.10 消费税征收管理 299
24.10.1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99
24.10.2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300
24.10.3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300
24.10.4 消费税税款的报缴方法 300
24.10.5 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01
第 25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25.1 认识城市维护建设税 302
25.1.1 什么是城市维护建设税 302
25.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302
25.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02
25.2.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302
25.2.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 303
2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303
25.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
规定 303
25.4.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303
2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税规定 304
2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04
25.5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304
25.5.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地点 304
25.5.2 违章处理 304
25.6 认识教育费附加 305
25.6.1 什么是教育费附加 305
25.6.2 教育费附加的计征依据 305
25.6.3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 305
25.6.4 教育费附加的减免优惠 305
25.6.5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306
第 26章 企业所得税
26.1 认识企业所得税 307
26.1.1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307
26.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307
26.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308
26.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308
26.2.2 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中的“收入” 309
26.2.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309
26.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309
26.3.1 应税收入 310
26.3.2 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 311
26.3.3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12
26.3.4 亏损弥补 316
26.4 资产的税务处理 316
26.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316
26.4.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318
26.4.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318
26.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319
26.4.5 存货的税务处理 319
26.4.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320
26.4.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320
26.5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21
26.5.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321
26.5.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321
26.5.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322
26.6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322
26.6.1 农、林、牧、渔业项目税收优惠 322
26.6.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税收优惠 323
26.6.3 节能环保项目税收优惠 323
26.6.4 技术转入所得税收优惠 323
26.6.5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323
26.6.6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324
26.6.7 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324
26.6.8 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 324
26.6.9 加速折旧税收优惠 324
26.6.10 减计收入税收优惠 325
26.6.11 税额抵免税收优惠 325
26.6.12 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优惠 325
26.6.13 非居民企业税收优惠 325
26.6.14 有关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的税收优惠 326
26.6.15 有关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 326
26.7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27
26.7.1 纳税地点 327
26.7.2 纳税年度 327
26.7.3 纳税申报 327
26.7.4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28
第 27章 个人所得税
27.1 认识个人所得税 330
27.1.1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330
27.1.2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330
27.2 个人所得税税目 331
27.2.1 工资、薪金所得 331
27.2.2 劳务报酬所得 332
27.2.3 稿酬所得 332
27.2.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333
27.2.5 经营所得 334
27.2.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34
27.2.7 财产租赁所得 335
27.2.8 财产转让所得 335
27.2.9 偶然所得 336
27.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所得来源地的
确定 336
27.3.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336
27.3.2 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337
27.4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337
27.5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39
27.5.1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39
27.5.2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40
27.5.3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45
27.5.4 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0
27.5.5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1
27.5.6 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1
27.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2
27.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 352
27.5.9 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3
27.5.10 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3
27.5.11 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4
27.5.12 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54
27.5.13 一本书的作者为三个人,该如何计算
纳税? 355
27.6 减免税优惠 355
27.6.1 免税项目 355
27.6.2 减税项目 356
27.6.3 暂免征税项目 356
27.6.4 减免税政策的执行 358
27.7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358
27.7.1 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纳税 358
27.7.2 自行申报纳税 359
27.7.3 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 361
27.8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
缴纳 364
27.8.1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一般
规定 364
27.8.2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
税率 365
27.8.3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
计算 365
27.8.4 核定征收 367
27.8.5 税收优惠 368
27.8.6 征收管理 368
27.8.7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369
第 28章 房产税
28.1 认识房产税 370
28.1.1 什么是房产税 370
28.1.2 房产税的特点 370
28.2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71
28.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371
28.2.2 房产税的纳税人 371
28.3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减免税优惠和
计算 371
28.3.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371
28.3.2 房产税的税率 372
28.3.3 房产税的减免税优惠 372
28.3.4 房产税的计算 373
28.4 房产税的征收管理 373
28.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73
28.4.2 纳税期限 374
28.4.3 纳税申报 374
28.4.4 纳税地点 374
28.4.5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74
第 29章 印花税
29.1 认识印花税 376
29.1.1 什么是印花税 376
29.1.2 印花税的特点 376
29.1.3 印花税票 376
29.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377
29.2.1 经济合同 377
29.2.2 产权转移书据 378
29.2.3 营业账簿 379
29.2.4 证券交易税目 379
29.2.5 权利、许可证照税目 379
29.3 印花税的纳税人 379
29.4 印花税的计算 380
29.4.1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380
29.4.2 印花税税率 380
29.4.3 印花税的减免优惠 381
29.4.4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82
29.5 印花税的征收管理 383
29.5.1 纳税方法 383
29.5.2 纳税的责任和义务 384
29.5.3 违章与处罚 384
29.5.4 纳税环节 384
29.5.5 纳税地点 385
29.5.6 印花税纳税申报表的样式 385
第30章 车船税
30.1 认识车船税 387
30.1.1 什么是车船税 387
30.1.2 车船税法出台的意义 387
30.2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收范围、税率与
税目 388
30.2.1 车船税的纳税人 388
30.2.2 车船税的征收范围 388
30.2.3 车船税的税率与税目 388
30.3 车船税的计算 389
30.3.1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 389
30.3.2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90
30.4 车船税的税收优惠 390
30.5 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391
第31章 税收征收管理
31.1 认识税收征收管理 394
31.1.1 什么是税收征收管理 394
31.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394
31.1.3 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内容 394
31.2 税务登记管理 395
31.2.1 什么是税务登记 395
31.2.2 税务登记管理的内容 395
31.2.3 税务登记证件的用途 399
31.2.4 税务登记证件的审验 399
31.3 账簿、凭证管理 400
31.3.1 账簿设立规定 400
31.3.2 记账核算规定 400
31.3.3 账簿保管规定 400
31.3.4 税收证明规定 400
31.3.5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401
31.3.6 发票管理规定 401
31.4 纳税申报管理 401
31.4.1 什么是纳税申报 401
31.4.2 纳税申报方式 402
31.4.3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 403
31.4.4 纳税申报的办理 403
31.5 税务检查 404
31.5.1 什么是税务检查 404
31.5.2 税务检查的内容 404
31.6 法律责任 404
31.6.1 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404
31.6.2 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3 偷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4 抗税的法律责任 405
31.6.5 犯行贿罪的法律责任 406
31.6.6 骗税的法律责任 406
31.6.7 其他法律责任 406
第四篇 财务分析
第32章 认识会计报表
32.1 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和内容 407
32.1.1 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 407
32.1.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407
32.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408
32.3 会计报表的分类 409
32.4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410
32.5 会计报表的作用 410
第33章 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解读与分析
33.1 认识资产负债表 411
33.1.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其提供的信息 411
33.1.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411
33.1.3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413
33.1.4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415
33.2 认识资产项目 415
33.2.1 资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415
33.2.2 流动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416
33.2.3 非流动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419
33.3 认识负债项目 422
33.3.1 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422
33.3.2 流动负债 422
33.3.3 非流动负债 424
33.4 认识所有者权益 426
33.5 从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 427
33.5.1 怎么分析资产结构 427
33.5.2 企业资产结构类型 427
33.5.3 影响资产结构的因素 428
33.6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428
第34章 财务分析——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
34.1 认识利润表 430
34.1.1 利润表的定义与反映的内容 430
34.1.2 利润表的格式、列报方法及相关指标 430
34.1.3 利润表的作用 433
34.2 认识利润表各构成要素 433
34.2.1 利润表中的收入 433
34.2.2 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 434
34.2.3 利润表中的利润 437
34.3 如何分析利润表 437
34.3.1 盈利能力分析 437
34.3.2 盈利结构分析 438
34.3.3 影响企业利润质量的因素 439
34.3.4 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 440
第35章 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的解读与分析
35.1 认识现金流量表 441
35.1.1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441
35.1.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442
35.1.3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442
35.2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442
35.2.1 现金的内容 442
35.2.2 现金流量 442
35.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3
35.2.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4
35.2.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6
35.3 根据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 447
35.4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指标 448
35.4.1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448
35.4.2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 449
第36章 财务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与分析
36.1 认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51
36.1.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 451
36.1.2 所有者权益报表的形式 451
36.1.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451
36.2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52
36.2.1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横向项目 452
36.2.2 如何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纵向项目 456
36.3 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利润分配 458
36.4 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影响因素 458
36.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优势与缺陷 459
第37章 财务分析——会计报表附注的解读与分析
37.1 认识会计报表附注 460
37.1.1 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与作用 460
37.1.2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460
37.2 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及其分析的分类 464
37.2.1 会计报表附注的结构 464
37.2.2 会计报表附注分析的分类 464
37.3 与会计报表附注相关的项目 465
37.3.1 会计政策变更 465
37.3.2 或有事项 465
37.3.3 资产负债表日后重要事项 466
37.3.4 关联方及其交易 466
37.3.5 其他重要事项 466
第38章 财务分析——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
38.1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468
38.2 会计报表的分类 468
38.3 财务分析的作用 469
38.4 财务分析的方法 469
38.4.1 比较分析法 469
38.4.2 因素分析法 470
38.4.3 比率分析法 470
38.4.4 趋势分析法 472
38.5 财务分析的四大局限 472
38.6 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473
第39章 财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
39.1 认识财务比率 474
39.2 认识偿债能力 474
39.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80
39.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83
39.3 认识营运能力 485
39.3.1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5
39.3.2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6
39.3.3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89
39.3.4 认识总资产周转率 489
39.4 认识盈利能力 490
39.5 认识成长能力 494
第40章 财务分析——财务综合分析
40.1 认识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 496
40.2 认识杜邦分析法 497
40.2.1 杜邦分析法下不同主体关注的重点内容 497
40.2.2 杜邦分析图及相关指标分析 497
40.2.3 杜邦分析法的案例 498
40.2.4 杜邦分析法的局限及变形 499
40.3 认识雷达图法 501
40.3.1 雷达图法简介 501
40.3.2 雷达图法的改进 504
第41章 财务分析——识别企业的利润操纵
行为
41.1 认识利润操纵 506
41.1.1 利润操纵的定义 506
41.1.2 利润操纵的动机 506
41.1.3 操纵利润的危害 507
41.2 操纵利润的手法 508
41.2.1 应收账款舞弊 508
41.2.2 其他应收款舞弊 509
41.2.3 金融工具核算舞弊 510
41.2.4 长期股权投资舞弊 510
41.2.5 在建工程舞弊 510
41.2.6 滥用会计政策、估计变更 510
41.2.7 资产减值准备舞弊 511
41.2.8 资产重组舞弊 511
41.3 防止利润被操纵的方法 511
- 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人民邮电出版社微店,为您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一站式购书服务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