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文明的图谱系列(套装共3册)
定价:225.00元
作者:勒尔兹威克 克里尚库马尔 威廉 戈兹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7
ISBN:9787521707229T
《千年文明史》
1.以轻松幽默的文字书写从地球诞生到21世纪的亿万年人类文明,节选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片段,一窥人性之光与黑暗面、智力巅峰和如野兽般的暴力,也挖掘了小小的发明创造带有的改变世界的力量。
2.“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上发生的一切,可能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如何行事。这正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
《千年帝国史》
1.巴林顿·摩尔图书奖(比较史学奖项)得主作品,再现五大帝国的兴衰历程,以及统治者和民众、多民族间的历史纠葛。
2.本书所涉及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可能关系到新的世界秩序。
《千年金融史》
讲述5000年的金融发展,跨越时间、文化、地域,力证金融是文明的推手
深度阐述中国金融创新、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浓缩金融往事,为未来金融走向指路
《千年文明史》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知道以前的事?德国慕尼黑大学讲师勒尔·兹威克认为,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共同决定了亿万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了解人类全部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以及在某些过激的情况下,我们会如何行动。
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为什么“长出”胡子?1小时为什么有60分钟,1分钟为什么有60秒?古希腊也有贫富差距吗?“三角贸易”“海盗行为”带给美国什么影响?法国人为什么围观国王起床、如厕?“20世纪的原始性灾难”指的是什么?“恐怖制衡”带给世界什么影响?圣雄甘地、切·格瓦拉和鲍勃·马利有何共同之处?这本书是一部宏大的人类文明通史。全书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一直讲到21世纪,以重大历史片段勾勒出人类文明全廓。在兹威克的笔下,从小人物的经历、谋杀、流行乐、洗衣机等似乎不为一般历史学家所注意的事物都将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我们将在这本书中看到过去人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将了然由战争、犯罪和残暴罪行组成的疯狂轮回,还将了解人类历史中下一个重要进程是什么。兹威克强调,了解历史的人将更快地洞察未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阅读这本书。
《千年帝国史》
世界史就是一部帝国史。已经消失或存续至今的诸多帝国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大走向。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变化更是让帝国具有了当代价值。
美国知名学者克里尚·
库马尔在《千年帝国史》中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帝国全景图,他从罗马帝国切入,剖析了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五大帝国,这些帝国都自认肩负着普世文明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纠结。库马尔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帝国的统治者和民众,他们如何为帝国统治寻找正当性,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帝国统治者在建立普世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如何留下了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元化的政治遗产。
与大多数介绍帝国发展历程的作品不同,这本书关注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帝国既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事业,也是各方利益纠葛形成的共同体。库马尔还特别探讨了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区别,提到统治者为保国运长久,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民族身份,但这也给主要民族带来身份认同的混淆以及这种混淆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帝国曾经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国家内部的多元文化协调、多民族和谐共处,国际人才流动等,在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说,帝国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新的世界秩序诞生之前的阵痛。尤其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们可借此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国际交往、大国使命等。这本书是我们不可错过的佳作
《千年金融史》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将过错都归于金融:它摧毁了我们的财富和工作,逐渐侵蚀政府和银行体系。然而,在《千年金融史》中,著名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正是金融使得文明的进步成为可能。
戈兹曼将金融描述为一台时间机器,我们可以据此实现价值的跨时空流动,这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思考未来、计划未来的方式。通过对数千年来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探索,戈兹曼详细阐述了货币、债券、银行、企业等令人惊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如何推动了城市中心的扩张,并促进了文明的繁荣:正是金融推动了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书写的出现,促进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向帝国的转变,决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并为引领欧洲走向世界的贸易扩张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戈兹曼还向我们展示了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诸如股票市场、信用额度、复杂金融产品和跨国贸易这样与金融有关的机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被发明、被遗忘,又被重新发明的。
更重要的是,戈兹曼还思考了我们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比如怎样借助金融的力量来妥善解决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问题。
围绕金融在人类演变中的作用,《千年金融史》向我们展示出引人入胜的画卷。
《千年文明史》
前言
第1章从一个细胞讲起
进化:从鱼鳍到腿,时间显微镜下的历史
首次世界变革:人类定居
第2章金字塔和香水
如何用意念转移高山
化妆的法老和留胡子的女王
第3章第一批超级英雄和世界数学冠军
最早的冒险故事和一部人人适用的法典
第4章上帝和他的奇幻故事
以书为家
第5章参赛者和思想者
思想乒乓:辩论
希腊人最伟大的发明:民主制
美究竟是什么,能带来什么
马拉松的发明和学校的起源
第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和第一位知名朋克
第6章照明和大众素食
一个神话王子和一个真王子
世界上第一部动物保护法和非暴力征服
第7章焚书的皇帝
强盛如罗马、丰富如雅典文化:汉朝
...
《千年帝国史》
序言
第一章 帝国的理念
重新发现帝国
“没有边界的帝国”:罗马与帝国的理念
帝国、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民族与帝国
作为帝国的民族
帝国作为民族:“帝国民族主义”
帝国与民族:宿怨未解
第二章 罗马帝国:帝国之父
罗马的遗产
罗马的使命:亚历山大、世界主义、文明教化
罗马:、种族、民族
罗马:普世宗教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
异域帝国
一个欧洲帝国
穆斯林与基督徒
奥斯曼人与罗马人
奥斯曼人与土耳其人
...
《千年金融史》
推荐序
前言
导论
第yi部分从楔形文字到古典文明
第1章城市、语言、法律、合同和数学:金融与文字
第2章居民、契约和利息:金融与城市化
第3章从苏美尔到美索不达米亚:金融架构的出现
第4章美索不达米亚的黄昏
第5章雅典的金融
第6章货币革命
第7章罗马的金融
第二部分中国的金融遗产
第8章中国的第yi次金融潮流
第9章大一统与官僚体制
第10章金融大分流
第三部分欧洲大熔炉
第11章圣殿与金融
第12章威尼斯:人口年金、政治危机与权力手段
第13章斐波那契与金融
第14章不朽的债券
第15章从游戏到科学:接近必然的可能性
第16章“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和对抗市场
第17章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第18章航海探险:从私人企业到国家工具
第19章“杰出时代”
第20章法国的泡沫
第21章“按照霍伊尔所说”
第22章始于荷兰:新的世界金融市场
第四部分全球市场的出现
第23章马克思和市场
第24章中国的金融家
第25章俄国熊
第26章凯恩斯的救赎
第27章新金融世界
第28章再造未来
第29章金融的未来何在
结论
注释
译后记
《千年文明史》
勒尔·兹威克(LoelZwecker):德国慕尼黑大学艺术史讲师。文章散见于德国各报纸杂志,前作被翻译为多国语言。
《千年帝国史》
克里尚·库马尔KrishanKumar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大学讲座。2018年巴林顿·摩尔图书奖得主,这一奖项是对比较历史学者的褒奖之一。
《千年金融史》
威廉·戈兹曼(WilliamN.Goetzmann):著名金融史学家,耶鲁大学金融与管理学教授、国际金融中心主任。
《千年文明史》
《千年帝国史》
在《千年帝国史》这部杰作中,克里尚·库马尔地描绘了历史上重要的几大帝国,阐述了帝国的理念与意识形态,这对理解帝国的统治方式与其面临的困境非常关键。作者深入讨论了民族主义与帝国这两大主题,以及帝国的政治遗产。
马克·R.贝辛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这是一部的专著,作者提供了有关帝国历史、帝国统治者和捍卫者的政治手段的全新见解。库马尔的写作风格生动亲切,堆砌术语,研究成果丰硕。他为这一复杂主题贡献了清晰的洞见。
罗纳德·格里戈尔·苏尼美国知名历史学家
大师级的著作。
《千年金融史》
《千年金融史》没有一般金融书籍所惯有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而是以基于真实史料的历史故事为主,娓娓介绍货币和其他金融创新在世界不同地方是如何出现和发展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货币化和金融化,认真阅读并领会这部著作的精华,其必要性和价值显而易见。
——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教授
在《千年金融史》中,读者能够学到有关金融核心理念的海量知识。威廉·戈兹曼运用广泛的历史事例,向我们阐释了为什么金融和文明的演化是密不可分的。
——罗伯特·席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从早期文明到现代,从新月沃土到当今的全球化社会,对于金融史的有趣观察在《千年金融史》中比比皆是。读者们将被这种平易近人的笔调和关于个人发现的故事所吸引。
——彼得·特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千年文明史》
十年混乱:君主制、民主制和恐怖统治
1789年6月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起初一切都显得十分顺利。法国制定了宪法,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口号被写进宪法中:自由、平等、博爱。所有法国人应该互相称兄道弟。农民和用人不需再称呼贵族为“男爵先生”“伯爵女士”。鞠躬礼被取消,谄媚奉承也得以终止。事实上就在巴士底狱被攻占一年后,社会各界,包括将军、伯爵、手工业者以及临时工,手提铁锹和锄头重新聚集在战神广场,该广场坐落于巴黎边缘的一个大公园内。他们为庆祝革命成功一周年一起搭建看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这样抛开社会等级、如兄弟一般一起工作的先例。
然而接下来法国大革命发生转变。国王路易十六企图带全家逃离法国,在出逃之前他给其他国家的君王去信,主要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他们想联合起来阻止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法国形势突变。1792年4月开始,局势紧绷,战事一触即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法国革命政府持续攻打奥地利和普鲁士,后来也向英国、西班牙和其他反对革命的国家开战。
由于国王路易十六不与革命政府联合,国内暴动不断。一群愤怒的巴黎人甚至攻入当时国王的住所杜伊勒里宫,许多人因此丧生。最终革命军宣布成立共和国。国王与奥地利、英国等敌国联络的大量秘密信件被起获,最终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21日以叛国罪被处死,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斩首。这一处决是极端暴力的,因为他们在政治上其实并没有话语权。
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党派开始角逐权力,其中最有力的是吉伦特派和激进的雅各宾派——他们在巴黎雅各宾修道院聚会而得名。雅各宾派占主导地位的成员有作为律师的乔治·丹敦、让–保尔·马拉河和马克西米连·罗伯斯,他们常常发表热情激昂的演讲,宣传自由、平等和博爱。
事实上他们最后在权力斗争中胜出,掌握了最高权力,却没有带来和平。反之,人民为此遭受巨大灾难。什一税之前已经被废除,但是现在人民突然得向新的地主交纳租金,这些地主都是富裕的商人。其中一些富商甚至希望复辟君主专制。暴动再次席卷法国。雅各宾派在巴黎实施专政,想要通过强硬手段渡过国家危机。这一时期的政府名叫“公共安全委员会”,但是这个名字事实上具有欺骗性,这一机构完全执行着政府的专制和恐怖政策。
革命法庭总计将2万~4万人判处死刑,罪名多是“密谋反对革命”。执行斩首的方法是断头台,这是医生兼议员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丹提出的死刑方法。在这之前死刑犯都是由刽子手用斧头砍头,用断头台代替斧头对于被行刑者更人道一些。但是任何有嫌疑的人都可能被送上断头台,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告发了自己不喜欢的人。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最高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监控着每一个可能的背叛者,他甚至处决了革命同胞丹东。
罗伯斯庇尔是一个极端分子,他坚定地希望革命的最高目标和启蒙思想在国家的每个方面都能实现和传播,而不只满足于政治方面。这期间诞生了大批颂扬革命的圣歌,最著名的就是法国现在的国歌《马赛曲》。欧洲联军派兵镇压大革命,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的志愿军前赴巴黎支援时高唱此歌,它也因此得名。其歌词粗野直率,比如:“让革命敌人的血液灌溉我们的壕沟!”还包含威胁:“战栗吧,暴君!”
《千年帝国史》
自20世纪初以来,人们对于帝国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背后的原因尚且不明。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诸多帝国终结,几乎所有前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愿反思过去。帝国的话题似乎成了明日黄花,有更迫切的事宜亟待解决,例如建立新的欧洲共同体。同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股反帝情绪,与前殖民地国家打交道,好不要再搬用帝国的那套游戏规则。学者或许还在撰写有关帝国的专著,但学生基本上更愿意学习其他知识。我曾经也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尽管我的导师是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帝国研究方向的杰出学者罗纳德·罗宾逊,但当时我仍不愿选修关于帝国的课程。在这一点上我和大众的立场一致,对重新检视历史上的帝国的成就与创造毫无兴趣。
不少人认为,冷战看起来很像美国和苏联两大国家的。但不妨换一个更合理的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冷战更像一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突。无论如何,伴随欧洲众多帝国的解体,短短半个世纪里就兴起了50多个新的国家,这使人们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民族国家,而不再是帝国,因为民族国家更符合未来的趋势。苏联在1991年解体,之后其领土上成立了一众崭新的独立国家,这似乎也印证了未来是属于民族国家的。
本书的章会详尽阐述人们对帝国研究重新产生的兴趣,这种兴趣产生的原因当然非常复杂。首先,即使没有怀旧幽古之情,欧洲的帝国对我们来说也已是一个足够遥远的题目,可以相对客观冷静地进行研究。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似乎不再坚信,在未来民族国家是好的或唯一的国家形式。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发生恐怖袭击,全球性的冲突迫切需要各国协作的全球性解决方案。恐怖主义的缘起及其影响也不仅存在于单一国家。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全球化呼吁一种跨越国界的思维和管理模式。跨国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约、欧盟以及联合国,还有关注环境恶化的“全球民间组织”都意识到自己肩上扛起了新的责任。因全球人口迁徙而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更使人们反感并抵触单一的民族国家的观念与理想。
《千年金融史》
1900年,一位大胆的学者率领一支探险队从印度出发,穿越广袤的阿富汗“鞑靼高地”,阅遍古丝绸之路上荒芜的风景。这位拥有大无畏精神的匈牙利冒险家奥雷尔·斯坦因(AurelStein)是zui富有传奇色彩和争议的中亚考古学者。
尽管当时中国的动荡和中亚国家摇摆不定的联盟给考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开展这种工作不亚于进行一场“豪赌”,但斯坦因下决心重新探索和挖掘传说中连接罗马与中国的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就像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一样,斯坦因率领一支骆驼队和他的同事们沿着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线古道前行,穿过和田,来到废弃的丹丹乌里克遗址。丹丹乌里克曾是中国、印度、中亚三大文明交汇处的一座商业城市。
如今我们难以想象,这个位于中亚中心、沙漠边缘的城市曾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多语言的都市,虽然古老的城市轮廓仍然清晰,房屋、寺庙、高塔和城墙已经矗立了上千年。然而真正令人兴奋的发现是文献。考古队在其所到之处都发现了珍贵古籍:梵文撰写的佛教经文、汉字信件和笔记,以及现在被认为是死文字的吐火罗文。次年,斯坦因继续前往尼雅古城附近,在那里他发现了更加丰富且保存更完好的写在羊皮纸上的文档,它们在那里存放了近2000年。
斯坦因的考察表明,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业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商人们长途跋涉,暂居异乡,与说着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贸易,崇拜不同的神祇,丝绸之路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知识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其中也包括书写系统。无论书写材料是木板、羊皮纸、棕榈叶还是zui终的纸,书写都在扮演着基础性的信息媒介。
斯坦因zui伟大的发现也是他zui具争议性的发现。1907年,他跟随马可·波罗的文字穿越广阔的罗布沙漠,进入现在被称为塔里木盆地的地区。这条路线后来被证明是极为有利可图的。探险队艰苦跋涉进入敦煌绿洲。在那里,斯坦因参观了传说中的千佛洞。千佛洞是一座佛教圣殿,石壁上刻有惟妙惟肖的彩绘佛龛,拱卫有身形巨大的唐代风格的佛像。从4世纪起,朝圣者就来此拜访。然而对斯坦因来说,真正的惊喜是一个不易被发现的、被小心看守着的藏经洞,里面收藏着自敦煌存在以来的全部档案。斯坦因认为这批文献可能会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无法预料的回报,这些档案记录着佛教与印度文化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过程。斯坦因通过贿赂获得了总计5马车的历史文献。这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一切:举世无双的宗教文本档案,zui早可以追溯到5世纪。斯坦因收获的很多敦煌宝藏现在收藏于大英图书馆。后来的文献搜寻者们也设法买到了敦煌的古代文献,现在这些早期的文本被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面。当然,这是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好处在于这些档案被保管在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员手中,并且能广泛地被学者们研究;但不幸的是,它们并没有安置在故乡,中国zui伟大的历史宝藏之一流落分散在了世界各地。动荡不安的中国近现代史使人们怀疑斯坦因的动机,他带走这些珍贵的文献恐怕并非偶然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