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中国龙纹图鉴
定价: 198.00
作者: 黄清穗,纹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6-21
页码: 292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65458
1.全球20家博物馆官方授权图片,中国龙的珍贵文物大集结,跨越千载的中国龙纹图典。《中国龙纹图鉴》内含文物载体多元:玉器、青铜、瓷器、织物、建筑、琉璃、珐琅……囊括几十件和中国龙相关的馆藏珍品,涉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大英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几十家博物馆机构,以文物为媒介,串起一部全面的龙纹图典。距今约6460年的蚌塑龙虎图便是祖先对自然界认知有限时,用想象力创造的精神图腾;“中华一龙”C形玉龙古朴稚拙,也象征文明的伊始;二里头文化的“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诉说着“御龙氏”的传说。馆藏信息、纹样详解、历史典故、背景叙述,一本书便能读懂中国龙那熠熠生辉的历史。
2.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元明清朝,按时间顺序梳理10段历史时期的龙纹细节,完整展现千百年来的中国龙纹史,解读各个时期的龙纹特色及其背后的独特的东方美学。《中国龙纹图鉴》以时间为线,纵向解读10段重要历史时期具有价值意义的龙纹及其载体,与龙山、红山、二里头、马王堆等重要文化遗址相关联。商到西周时期的龙纹简朴多元,却呈现出深邃且抽象的美学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龙纹流畅自然、气质洒脱,与这一时期追求自然和谐、纯朴雅致,注重情感与境界的表达的美学追求相照应。宋朝崇尚自然、和谐、典雅平正的艺术风格,龙纹从古拙变得细致,从神秘变得祥善。书中尽展不同时期的精美龙纹,追溯几千年来中国龙的诞生、发展与沿袭及其背后的独特的艺术内涵、美学哲思,令历朝历代独具特色的龙纹跃然纸上。
3.溯源中国龙这一民族图腾,如何与早期部落发展、社会演变、文明交融、历史发展关联,透过典故,娓娓道来。龙的传说随着中华历史流传了数千年,透过书中的文物,探寻它与中华民族千载历史的交织点。早期龙的形象多元而复杂,是胜利部落将战败部落的图腾兼并或吸收的结果;汉朝独特的“四神”纹样流传千年而不衰,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影响深远。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活生动的艺术风格,背后却是异域文化的碰撞、融合,宗教文化的浸染。
4.文物全貌图、局部细节图、纹样叠图、纹样线稿……全面剖析文物珍宝、多角度看纹样细节,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龙纹样至今仍是各大品牌重要的东方灵感,许多国际品牌都曾将其作为重要设计元素。书中以精美、清晰的文物图为基础,辅以矢量图复原图及其线稿,单个纹样图等,配合严谨的解说文字。宛若一座藏有不同形式、不同艺术风格龙纹图典的博物馆,无论是艺术设计、绘画临摹还是研究调查均可以将其作为参考。以符合当下审美阅读的形式展现传统之美,带来全新阅读体验。
玉器、青铜、陶瓷、织物、建筑、琉璃、珐琅……
精选海内外博物馆馆藏珍宝,讲述文物里的中国龙
10段历史时期,10大篇章,120余幅精美大图
赏难得一见的超级国宝,寻踪绵延8000年的龙图腾
千古神州,龙乃神兽首。本书以几十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珍宝为媒介,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精美龙纹,追溯几千年来中国龙的诞生、发展与沿袭,深度解读其在部落发展、社会演变、文明交融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脉络,探寻不同形式龙纹所承载的艺术内涵、美学哲思。寻踪绵延8000年的龙图腾,看懂文物上的中国龙。
早在千年前的狩猎间隙,人们就完成了对龙的勾画;往后的历史长河里,龙逐渐演变为寓意万千且神秘的东方符号。“中华一龙”C形玉龙龙身弯曲、古朴简约,却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祥瑞的祈盼;鎏金铁芯铜龙通体鎏金,有御风腾飞之势,折射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风貌。
除了近距离赏析文物和纹样的细节,全览中国龙的演变承袭,跨越千载的龙纹更重现了不同时期古人的美学狂想:汉之龙注重浪漫瑰丽、自由洒脱,宋之龙崇尚素雅秀美、气韵生动,明清之龙华丽繁复与朴素简洁兼并。形态万千的龙纹关联着中华文明的渊源,交织着历史的情感、思绪与衰荣,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美学哲思与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序言
世间英雄,天界神龙 新石器时代
蚌塑龙虎图 左青龙,右白虎
C形玉龙 中华一龙
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华一龙陶
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先秦时期
绿松石龙形器 “御龙氏”的传说
蟠龙纹盘 礼器,王权的象征
单五父壶 铭刻功绩的至尊壶
青铜龙 模糊的帝国龙影
飞龙引君入九霄 汉代
马王堆T形帛画 汉代人的永生之梦
《四神云气图》 敦煌前之敦煌
龙纹陶罐 飞云当面化龙蛇
画龙点睛妙生花 魏晋南北朝
白玉衮带鲜卑头 传世宝玉何其贵
彩绘青龙画像砖 青龙举步行千里
龙纹砖 飞龙乘云卧龙城
龙震山河 唐代
鎏金铁芯铜龙 美的唐代铜龙
鎏金走龙 奔龙伏虎兮势状奇
盘龙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翩翩悠然龙之韵 宋金时期
《九龙图》 太初混沌,龙现云雾
花间龙华盖 花丛中的龙纹
白地黑花龙纹大盆 磁州窑的黑白艺术
汉风腾跃西夏龙 西夏
团龙缠枝莲纹藻井 龙盘藻井喷红艳
雕龙栏柱 游龙嬉闹,云卷风起
龙游于瓷,四海皆知音 元代
大维德对瓶元 青花存在的证明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浴出长天霁色青
褐彩云龙纹罐 瓷器上的水墨笔法
真龙天子下凡尘 明代
龙纹琉璃 素丽似春水,华彩似霓虹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盖罐 传世九珍,海外遗珠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大盘 双龙戏珠,腾闹紫霄
智化寺智化殿藻井 云龙蟠绕,叱咤天穹
历久弥新的东方神韵 清代
妆花龙纹门帘 君临天下,山海升平
五龙图案纺织品 纹有意,意吉祥
龙纹碗 龙纹定式,碗上乾坤
参考文献
黄清穗,著,纹藏中国纹样数据库创办人,现执教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纹藏专栏主持人。出版有《故宫纹样》《中国典纹样图鉴》等10部纹样专著。为多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项目、多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授课。
纹藏致力于构建纹样-中华民族文化视觉基因工程,迄今为止以历史、地域、民族、载体、主题五大脉络开发了500个专题纹样数据库,梳理和设计了30 000余组纹样的信息和模型,深度挖掘、深度整理、深度破译中国纹样体系。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桩流传后世的奇事。南朝时,都城金陵是森罗“四百八十寺”的佛事胜地。梁武帝尤其崇饰佛寺,常钦点“”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国手张僧繇为佛寺作画。一日,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张牙舞爪的白龙,怪异的是四龙均未画龙眼,旁人不知何故,张僧繇解释说:“点睛即飞去。 ”众人以为荒诞,因请点之。不料顷刻间风云剧变,点了眼睛的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飞升离去,再看那两条未画眼睛的龙仍在墙上。于是,时人便用“画龙点睛”四字称赞张僧繇作画之神妙,这一故事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龙鲜活生动的特点。
自汉末至隋初,魏晋南北朝横跨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浪漫与动荡交叠的年代。受时代氛围影响,魏晋南北朝的龙纹造型大体上延续了汉代时流云般的柔美,但神态却大不相同,龙脱离了汉代浓郁的神话色彩,由古典庄重蜕变为清逸俊雅。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便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龙纹鲜活生动的艺术风格。
魏晋时期,龙纹多为矫健的走兽状,身形较短,好似虎豹,美继承了汉代四神中青龙的形象。头部带有凤鸟、麒麟的影子,既扁又长;角似鹿;双翼呈流线型,鬃毛向后飘散,与周遭形态自由的流云互相映衬,行走如云;爪大多为三趾。四趾、五趾龙纹直到元代后才广泛出现,清代“五爪真龙”这一说法固定下来。
这一时期,龙纹突出的四肢和矫健的身形与北方民族喜爱猛禽有一定关系。近四百年间,中原大地频繁经历分大于合、乱大于治的混乱局面,北方游牧民族乘虚进入中原,南北战乱,人口迁徙,五胡消融,中国政权逐渐呈南北分化的形势。胡汉之间相互融合,异域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结合,思想文化碰撞出异样的光辉。所以这一时期,龙纹糅合了少数游牧民族的特色,如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白玉衮带鲜卑头,明显能看出龙健硕有力的身形。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表现形式既不像汉代的略显古拙,也没有唐代的磅礴大气,而是一股清流似的潇洒超逸,就连龙也焕然出一股自由解放的新风。龙纹流畅自然、气质洒脱,但并非一味受汉代云气纹和求仙得道思想的影响,而是与特殊的时代氛围更有关联。由于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开放,绘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绘画技法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所以逐渐形成飘逸、奔放的风格。加之当时佛教盛行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地步,粗犷凶狠的龙纹造型在魏晋佛国安宁极乐的影响下变得宁静洒脱。龙的形体被拉长,龙首高昂,颈身蜿蜒呈S形,姿态大多为奋力奔跃状,极富动感,但总体看来较为程式化。
由于政治与战乱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急剧下降,汉代流行的厚葬之风到这时也逐渐变成薄葬。画像砖作为墓室用砖,不仅是汉代艺术的传承,也受到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熏陶,尤其是在刻画动物方面,线条的粗细与力度变化将动与静、刚与柔表现得淋漓尽致,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龙纹和虎纹是画像砖使用多的装饰,二者来源于四神系统,东方的青龙与西方的白虎,在方位上是相对的,有阴阳协调、自然和谐的对称之美。
魏晋南北朝是艺术勃发的时代,也是思想解放、自由的时代。在混乱中,束缚的枷锁无意间被打破,正所谓“不破不立”,许多思想潮流乃至异域风情互相融合、碰撞,在多次尝试与探索中形成气韵生动、奔放飒爽的艺术风格,在追求自然和谐、纯朴雅致的同时,注重情感与境界的表达,对后世的审美影响极深。
- 耳朵里的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你的博物馆之旅,从这里开始~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