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治愈的本能:用 AEDP 唤醒转化力

49.50
运费: ¥ 0.00-20.00
治愈的本能:用 AEDP 唤醒转化力 商品图0
治愈的本能:用 AEDP 唤醒转化力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治愈的本能:用 AEDP 唤醒转化力  
定价:99.0  
ISBN:9787300319988  
作者:[加拿大]杨兆前(Danny Yeung)  
版次:1  
出版时间:2023-08  

内容提要:  
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AEDP),由戴安娜·弗霞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在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整合当代的依恋理论、转化理论、情感神经科学等心理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而发展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代表了心理治疗最新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相比,AEDP的突出特征是疗愈趋向,而不是精神病理学趋向的,强调“疗愈从来访者与治疗师开始接触的一刹那就开始了”。这种疗愈来自来访者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和蓬勃生长的内驱力,被戴安娜博士称为“转化力”。  
本书作者杨兆前将经典的AEDP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智慧相结合,通过他原创的口诀简化了这套反复的模式——一力,两学,三个抓住,两个追踪无间,十六个纵横转进,一个重视,三个元处理。此外,他还原创性地从静观心、虚静心、诚敬心三个方面探索AEDP与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共鸣和融合,不仅可以将其作为AEDP治疗师自我的修养培育,还能让AEDP治疗师与来访者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共同获得圆满成长,活得真实而有意义。  



作者简介:  
杨兆前  
医学博士,AEDP学院高级讲师,AEDP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 在北美地区,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地区,以及韩国的AEDP课程培训老师及督导。  
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家庭及社区医学系及精神医学系的助理教授,多伦多西乃山医院精神科的顾问医生。  
2011年荣获约珥沙特威社区精神健康奖,2012年及2022年荣获加拿大家庭医学公会优秀奖,2013年荣获北约全科医院的彼得纽文的人道主义奖。  
杨兆前与张吴国仪博士合著《雨后天虹:心灵创伤与感动治疗》,这是汉语世界第一本有关AEDP的原创中文书。  
自2005年起,杨兆前与张吴国仪博士在中国香港地区举办AEDP培训,现在已有多位AEDP认证的治疗师和督导师。自2015年起,持续在中国内地举办AEDP培训。  
审校:魏陨烁  
二级心理咨询师,AEDP中国区认证治疗师(认证中)。  

媒体评论:  
《治愈的本能》这本书,是一部将东方文化的修身养性与西方文化的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原创性著作,足以立足于心理治疗的学术史中。华裔资深心理治疗师杨兆前一生追求为AEDP的理论和技术过程注入道家的虚静心和儒家的诚敬心等修炼元素,使得心理治疗师能提升自己的感受状态,更好地发挥在场的觉知力,从而更快地发挥心理治疗的转化效果。  

张天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当我们希望能把西方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东方的道家、儒家理论元素结合起来,以便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心理治疗中时,杨兆前老师的著作《治愈的本能》就应运而生了。这本书可谓一种创新,也是一次大胆的探索。杨兆前老师在其导师戴安娜·弗霞的指导下,用生动的个案结合AEDP的理论,很自然地为我们呈现了这部饶有趣味的心理治疗著作。  
王祖承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作为整合疗法之一的AEDP,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自然地整合。在我学习和运用AEDP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治疗师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重要技术,尤其是积极地对来访者投入情感,也拓展了情感的临床运用;敏锐地时时刻刻追踪来访者的情感,投入积极情感,给来访者抱持,可以融化来访者的防御,从而唤醒来访者的核心情感与深层渴望的体验和表达,进而触发认知行为的迅速改变,形成新的积极叙事。还有一点刷新认知且同样重要的是,治疗师积极地投入情感,在互动中也会被疗愈,且鲜有耗竭感。  
相信作为早年旅居加拿大的华人,杨兆前老师的这本《治愈的本能》更适合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阅读学习。  
李建辉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只对来访者的心理健康进行生物干预,久而久之就会使来访者对其产生依赖。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无法激发转化性治疗的力量。  
在这本非凡且鼓舞人心的《治愈的本能》中,杨兆前医生将中国古代知识和实践的智慧与现代心理治疗实践相结合,引导临床医生与来访者建立微妙且至关重要的治疗关系,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二元变革的基础工具,实现转化性治疗。学习AEDP,认真阅读本书,从业者可丰富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技能。  

乔尔·萨达沃伊(Joel Sadavoy)  
多伦多大学精神医学系教授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外功篇  /001  

第1章  一力  /003  

第2章  两学  /015  

第3章  “一力两学”的临床应用  /033  

第4章  三个抓住  /055  

第5章  两个追踪无间  /072  

第6章  十六个纵横转进  /100  

第7章  场景重塑的临床应用  /128  

第8章  一个重视,三个元处理  /144  

第9章 “一个重视,三个元处理”的临床应用  /152  

第二部分 内修篇  /189  

第 10 章  静观性在场  /179  

第 11 章  虚静心  /198  

第 12 章  诚敬心  /220  

第三部分 生命篇  /257  

第 13 章  爱与治愈  /243  

第 14 章  从空心人到有心人  /264  

第 15 章  聆听万物,更让万物感觉被聆听到  /282  

参考文献  /307  

附录  /311  

后记  /313  

在线试读:  
自序  
每一本书,都有一些写在前面的话,以记述作者在写作这本书时的心路历程。以下为本书自序。  
《躺椅上的老虎》  
我想起放在我办公桌面上的一份报纸中的一 张黑白照片。它刊登在 2003 年 1 月  
11 日星期六的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上,是特约记者杰弗瑞 · 约克(Geoffery York)所撰《躺椅上的老虎》(Couching Tiger)一文中的插图。  
在这张照片的左半部,是一位看上去 40 来岁的中国女子,身穿典型的中国棉袄及深色的高领毛衫,坐在一张宽阔的皮制沙发上,腰背挺直。她的双手,正拿着放在大腿上的档案。她的表情十分严肃,眼睛向前直望,仿佛与作为读者的我通过眼神交流。  
照片的右半部,有一张简朴的铺着方格花纹布的床。躺在床上的,是一位看上去 50来岁的中国女子,面容瘦削,似乎还带着点沧桑困倦,双目朝天,双唇微启,仿佛正在呢喃细语。  
照片的上半部中央有一个相框,里面有一张穿着西装的老人家的侧面半身照片。他戴着眼镜,满面白须,一看就是个外国人。在这张照片下面,有一段记述。  
精神科医生与她的患者及头上的弗洛伊德照片一起,说:“在上海,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失业,他就会觉得自己没用,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  
挥之不去的画面  
每当我脑中浮现上述那张照片,尤其是回忆照片中精神科医生的神情时,我的眼睛就仿佛与她的眼睛再次相视,从而产生一种被召唤的感觉。  
我经常不敢聆听自己内心的这个问题,因此纵使这个念头多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也往往会逃避、压抑。也许是缺乏自信,我会自问:“我何德何能,哪有资格去照顾他们?我只不过是加拿大多伦多甚至是仅占少数的华人中的一名小医生,纵然是有心,又怎么有能力去帮助远在隔了一个太平洋的中国朋友们呢?简直是天方夜谭!”  
纵使我多次想逃避、压抑,但都以失败告终——那张照片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有一天,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无论有多困难,我都想试一试!  
初遇 AEDP  
2003 年 2 月 8 日,我的生命产生了深层次的转化。  
那天,我去参加一个由华盛顿精神病学院(The Washington School of Psychiatry)举办的心理治疗学术研讨会,主题讲员是应邀由纽约前往华盛顿的犹太裔心理治疗大师戴安 · 弗霞。  
戴安娜提出的 AEDP,融会贯通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情感理论(emotions theory)、情感与大脑科学研究(affective neuroscience)、短期心理动力治疗法(short-term dynamic psychotherapy),以及转化现象研究(transformational studies)。  
AEDP 融摄了多年来我所研读、参考及各家各派的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学说。更加吸引我的是,AEDP 提供了一个内心转化的路线图,且最终抵达的地方,竟然是真我呈现的身心整合状态。  
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找到了宝贝,这是一把开启内心世界的钥匙,我要与中国人分享这个宝贝。当我对照《躺椅上的老虎》发出的呼唤及 AEDP 呈现的回应时,我的内心交织着感召的兴奋、热切和激动。与此同时,我也体悟到了“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的敬畏、震撼与卑微。  
初尝融会贯通  
自承接昔日的感召至今,我的心中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信念:必须把一套源自西方文化的心理治疗模式经过消化后,再整合东方文化的理念与符号,才能更好地落实并应用在中国人的精神土壤上。  
对此,我与张吴国仪博士于 2009 年合著出版了《雨后天虹:心灵创伤与感动治疗》一书,其中以七重“放”的介入或治疗干预(包括放眼、放下、放松、放开、放入、放出、放心),引导来访者从自我防御的境界至真情流露的境界,最终抵达真我呈现的境界。这个“三境七介”的路径,算是首次把 AEDP 落实到汉语文化中的创新尝试。  
然而,AEDP 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模式,其潜在的自强不息力,使戴安娜老师与我们努力深化与优化对生命转化的精细觉察。比如,在 2009 年,我们认为在真情流露境的境界至真我呈现的境界之间出现的转化性情感是一种过渡性的标记,它指向核心情感(cove affect),待处理完毕后,真我就可能会呈现。然而,随着我们的深入观察,发现这些转化性情感并不单纯是过渡性的标记,还是另一个可以专注与品味的状态或境界。因此,我们便把这个新的状态更新为一个更丰富的内心转化的路线图。  
初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疗程口诀  
命运的安排让我在被感召后的 10 年,先把 AEDP 传至中国香港,培养了一批 AEDP治疗师和认证的督导。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亦相应地培养我成为较成熟的教师。  
万事无偶然!  
正当我可以把教导 AEDP 的接力棒交给香港的督导之际,内地的门也为 AEDP 打开了——经过叶欢老师的引荐和徐勇老师的邀请,戴安娜老师于 2015 年 6 月中旬,在内地举办了第一次的 AEDP 沉浸课程。  
作为助教的我,十分敬佩内地的同学们努力记下大量的新信息,有如完成几千块的拼图游戏。我自问:“可否以最精简且能与中国文化产生共鸣的方式,把 AEDP 的核心精髓表达出来?”  
沉浸课程期间,我依稀记得是 6 月 17 日星期三凌晨 4 时左右,我醒来后躺在位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附近酒店的床上,反复揣摩如何精化、简化 AEDP 的治疗方法与流程,脑海中突然浮现“感通无隔、觉润无方”八个字——这是牟宗三先生引述中国大哲程明道对“仁”的诠释!再把它精简一点,便是“感通觉润”了。刹那间,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AEDP 的核心原理便是“感通觉润”!  
尽管来听课的同学们之前都曾接触过一些国学知识,但要引经据典地理解“感通觉润”的原意则会有点吃力。无妨,按字面的简单理解也可以:感受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到达一个通透的境界,再依凭这个觉察与感觉,去滋润他们的身心与精神。  
不过,我又觉得,“感通觉润”好像太精简了,可能会使同学们摸不着头脑,甚至会觉得天旋地转!于是,我继续自问:可否让 AEDP 的理论与实践更具中国特色?  
忘记了是哪一年的某个星期日上午,我在听一些不相关的演讲时神游了,专注静思什么是最贴近中国国情的 AEDP 操作流程,想起中国人都是喜欢用诸如“五个这样”“三个那样”的记忆方式,便顺着这个思路,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AEDP 疗程口诀:一力,两学,三个抓住,两个追踪无间,十六个纵横转进,一个重视,三个元处理。  
这个口诀在 2016 年秋季的 AEDP 课程中正式登场,也是本书的重要框架之一。  
将 AEDP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能够用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疗程口诀帮助同学们去内化一套繁复的治疗模式,希望是对得起老师,亦对得起江东父老的。不过,有一点我还未满足,就是除戴安娜老师之外,西方的所谓“大师级”的治疗师或教师们,在治疗室内与治疗室外,他们个人生命的呈现判若两人。  
就如发展于 19 世纪末的心理治疗就算到了今天,对治疗师自体的处理也大多聚焦于如何使治疗过程更有效,防止治疗师过度疲劳或是受到二度创伤等议题。换言之,从心与术的角度来说,西方的趋势是重“术”而忽略了“心”。  
因此,直到最近,西方的心理治疗著作中才出了一本专著——唐娜 M. 奥兰治(Donna M.Orange)的《滋养临床医生和人道主义者的内心世界:精神分析的伦理转向》(Nourishing the Inner Life of Clinicians and Humanitarians: The Ethical Turn in Psychoanalysis)。该书论述了西方的智慧传统对治疗师个人精神生命(心)的滋养。有见及此,我亦当仁不让,希望从中国的传统智慧出发,尝试复兴虚静诚敬的精神,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此为仁心的根本,仁术便会自然由内至外地流露。  
文化精神价值  
回顾过去,我自幼便深受阿尔伯特 · 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医生的生平的启发。  
在生命的旅程中,每当我感觉有点迷茫、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只要我重读史怀哲的生平与哲学,内心的指南针便会再次为我指明方向,我也会重新振作起来。  
史怀哲心所怀抱着的,超越了为民为国,而是人类的时代与文化。就此,自 2003 年开始学习 AEDP 起,我的关注就并非只是如何应用在对个人的治疗上,而是不断静思如何应用在文化上。就此,观察我们当代“空心文化”的困境与连带的“自恋文化”的病态,我亦尝试提出以 AEDP 的路径,重建有意义的生命,以及培养聆听万物并让万物被聆听到的精神价值。  
当下,浮现于我脑海中的,是凡 · 高的作品《播种者》。面前依旧是一颗金黄色的暖阳,吸引着我漫步向前。尽管朝阳之旅走了近 20 年,我却从未有倦怠的感觉,仿佛觉得自己永远在路上……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人大出版社自营微店,正版人大出版社书籍直发,品质保证!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治愈的本能:用 AEDP 唤醒转化力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rup-teacher
人大社教师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